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859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不一会儿,文武百官尽数入太极殿,再拜李瑄。

  此事,李瑄还没有封太上皇。即便李隆基坐在台上,也不必拜见。

  在这太极宫正殿中,文武大臣只拜君。

  “众卿平身!”

  “谢陛下!”

  文武百官,诸王公卿在监礼官的指引下落座。

  他们也奇李适之和李隆基。

  “改元乾元,立意深刻,这是变革的时代,万象之气,唯有变革,才能富民。”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自古武功之盛,不过图有虚名,真正的盛世,则是百姓丰衣足食,公平公正。大唐的武功威名远扬,但国家内部千疮百孔,朕羞愧之!”

  “朕在天宝六载时,担任宰相、吏部尚书。变革失败,终为朕之遗憾。数载以来,朕痛定思痛,总结前因后果,此方重来,必推行新政到底,希望诸卿与朕一起披荆斩棘,君臣一心,流芳青史……”

  李瑄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大人虎变,君子豹变,小人革面。

  变革的时代,让文武大臣有所准备。

  朝堂上,想升迁只有一个声音。

  变革派!

  即便是失败,也是变革派的失败。

  功过自有后人评定!

  而保守派的出现,只会浪费李瑄的时间,加剧内斗。

  谁敢阻挠变法,会被李瑄调出雄职。严重者,会勒令其回家养老。

  “臣等愿倾力辅佐,共推新法,变革盛世!”

  宰相李岘起身拱手。

  其余大臣重复李岘的话。

  当然,一些不上道的王公,被李瑄无视。

  旁边的李隆基脸色阴沉,他总感觉李瑄在嘲讽他。

  天宝年间的变革不坚定,有他的责任。

  如果他支持李瑄变法下去,会不会结果不一样。

  李隆基在来太极殿的路上,得到一份大唐月报。

  第五期的大唐月报,有一名秘书监学士借着今年的元夕节,分析李瑄曾经的名词《青玉案》。

  文章直切要点,指出“众里寻她千百度”,中的“她”为太平盛世。说从作此词起,李瑄便开始谋划登基事宜。

  虽然“文章大胆”,但平民百姓读了却很舒服,因为李瑄当皇帝是为生民百姓,天下太平。

第413章 追谥,封后,立太子,拜相,改制秘书监、天策府,都锦衣卫

  李瑄向文武大臣表明即将要开启以变革为主的时代后,暂未提起其他具体事宜。

  今日是他登基大典,等明日正式上朝,任命新宰相后,再开始提出朝廷策令。

  “今朕登基,天下当庆。十几年来,朕与义父同心协力,如同亲父,惜义父年迈,不胜朝廷实务,传大位于朕,故当拜义父为圣文神武太上皇帝。望诸卿一如既往敬之。”

  李瑄开始告诉群臣,对李隆基的安排。

  太上皇帝,但前面加了“圣文神武”的尊号。

  圣文神武是李隆基当皇帝时众多尊号中最大的两个。

  李瑄将这两个尊号放在太上皇帝前面,也算一片孝心。

  “臣等拜见太上皇。”

  文武百官起身向李隆基行礼。

  他们虽不清楚李瑄所加封号的用意。但关于立太上皇帝的事宜上,文武大臣是无法插手的。

  “众卿平身。”

  李隆基难以用喜悲来形容此时的心境。

  李瑄这不孝贼子终究封他为太上皇。

  但他清楚,这可能是文武百官对他最后一次拜礼。

  今日以后,他将回到兴庆宫中,难以踏出一步。

  华清宫的温泉,大明宫的蝉鸣,都会与他无缘。

  看朝野的态度,李隆基不得不承认,他的时代过去,他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了。

  想要刺杀李瑄更是痴心妄想。

  已经窃取皇位的李瑄,即便暴毙。文武百官也会扶持李瑄的儿子继位。

  “朕之生父宋王,抚育朕长大,教导朕习文练武,谆谆教诲,对朕的恩情,如终南大山之厚重,如沧溟大海之深广。春秋几逝,时光易老,朕无时无刻,不想着秉持孝道。宋王的品性如含霜履雪,渊渟岳峙,朝野人尽皆知,今朕加大位,封宋王为慈德仁孝太上皇帝,望诸卿待之如朕。”

  相比于封李隆基,封李适之的时候,李瑄言语动情,这是真孝顺。

  慈德仁孝,这尊号适配李适之。

  此言一出,朝臣皆惊。

  没想到陛下连封两位太上皇。

  但太上皇加尊号,只是陛下孝感天地,没有权力。

  李适之曾为宰相,含辛茹苦将李瑄抚养长大。

  李瑄又靠李适之的门荫入仕,直接为五品将领。

  当李瑄军功渐重时,李适之又以壮年之龄辞去宰相之位,为自己的儿子让路。

  现李瑄登基称帝,不提高李适之的身份,也会显得不合适。

  “拜见太上皇!”

  李岘带头向李适之拱手拜见后,文武大臣硬着头皮去拜见李适之。

  慈德仁孝太上皇帝。

  百官也渐渐接受这个事实。

  以后李瑄和李适之的父子关系,绝对是历史上“父慈子孝”的第一流。

  “平身!”

  当李适之开口让文武大臣平身后,李隆基才反应过来。

  李适之何德何能,敢与他平起平坐?

  李瑄真会搞事情,等他升天就这么难吗?

  虽然现在太上皇没有丝毫权力,但与分享,还是很别扭。特别是与李适之。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现在李适之是李隆基最恨的人之一,以至于李适之之前做过的事情,在他眼中都异常虚伪。

  现在李隆基只想快点结束此次登基大典,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远离这对令他崩溃的父子。

  他的念想很快就被李瑄满足,李瑄又勉励群臣一番后,登基大典暂且结束。

  大典虽不奢华,但极为隆重。

  当有一日,国富民强,他会举行一次真正的盛典,邀请天下百国的国王、酋长,在天下壮丽的建筑,万象神宫之中。

  当前的大唐在李瑄眼里,只是兵强马壮,威震万邦,当不上繁华。

  李瑄登基称帝的消息,将以最快的速度,传至天下郡县。

  现在南下将领已经就位,正在招兵买马。

  他随时可以组建剩下的九个都督府。

  他知道,江南、山南、岭南等道,会因为他称帝,进行观望。

  事到如今,以长安为主的关中地带,不可能因为李瑄称帝而动乱。

  以洛阳为主的河南地带,是由李瑄率领兵马扫平,也不可能动乱。

  更何况河南、河北已被李瑄免去两年赋税。

  边疆的郡县,特别是陇右河西,是李瑄的基本盘。

  安西、北庭,则以都护府的方式存在,以胡人国家、部落为主。

  他们仰慕强者,天将军已经神话。

  李瑄登基后只是一道安抚的诏书,他们就会派遣使者,将贵重的珍宝,进献给李瑄。

  江南岭南的地方官吏,对朝廷观望,对李瑄反而是好事,只要他们不动乱,就会给李瑄充分的时间。

  在李瑄称帝的第二日,追封生母为孝穆皇太后。

  封李适之的续弦王氏为太后。

  并拟定诏书封裴灵溪为皇后,嫡长子李奕为皇太子。

  于二月十五日进行仪式,文武百官拜见皇后,皇太子。

  二月十六日,李瑄封姜月瑶为贵妃,封长离为丽妃,封霜儿为华妃。

  封次子李淞为燕王,长女李蓁蓁为永乐公主。

  同时下诏为自己的姐姐妹妹封公主,公主以国封,以李玉莹为蔡国公主。

  为兄长封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85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9/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