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765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五杨之中声名最不显的杨铦,都远远比唐中宗时期的宗楚客富贵。

  裴遵庆暗示李瑄要如李隆基一样做表示一下,从杜绝奢靡开始,整饬吏治。

  “继续说下去!”

  李瑄点了点头,万事开头难,整饬吏治也要有一个开头。

  他不会因为战争,而放弃对国家的治理。

  恰恰是战争时期,最容易发生动乱和不平事。

  安禄山叛乱后,李隆基一口气在河南、江南、山南等地任命不少节度使,允许地方郡守,自行募兵抵抗叛乱。

  这也是藩镇割据的前兆。

  李瑄即便知道打压一些官吏会逼迫他们投降叛军,逼迫豪强投靠叛军,但他一定会那么做。

  “五杨的豪宅,遍及长安城内外,动辄占地百亩。可将这些豪宅拆除,将木材、石块用以建筑普通的房屋,安置普通官吏、百姓。如此一来,不仅警示天下,又省去许多管理费用,更能使长安多容纳数万人。”

  裴遵庆向李瑄回答道。

  五杨的豪宅每一座都有兴庆宫的十分之一大小,这太没有礼法了。

  臣子如此是僭越,而且五杨每一家不单单是一座豪宅。

  “卿言之有理!不仅要拆掉五杨的豪宅,安禄山、杨国忠、李林甫,以及一些宦官的豪宅都要全部拆除,兴建民宅,商贸工坊。”

  李瑄认同裴遵庆的话。

  五杨的豪宅那么大,赏赐给臣子居住确实不合适。

  长安寸金寸土,最好能将贵族的宅院限制在十亩内。

  想要住百亩豪宅,就自己去城外郊野建筑。

  关中的粮食,远远不够满足长安。

  从洛阳运输粮食至长安是必然的。

  最重要的是,长安“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闲人,和铺张浪费的事情太多。

  必须将这部分人清除,以商贸、手工业代替这些人。

  即便粮食还需要从外地运输,最起码长安朝良性开始发展。

  “五杨和宦官失势,拆除他们的豪宅不会有任何影响,可以让警示天下。当今尸位素餐的人比比皆是,这也是需要治理的。”

  裴遵庆相信只要李瑄打开吏治的大门,坚定自己的策令,一定能澄清天下。

  安禄山造反,河南洛阳失守,使国家蒙受耻辱,也使李瑄有整饬吏治的大好时机。

  以前李瑄不能直接出手对付奢靡、沉迷于安逸的官吏,现在可以。

  “裴员外认为使职差遣对国家来说是好是坏?”

  李瑄借此机会,问裴遵庆。

  “使,为天子所使,天子之耳目,对天子来说是好事。然安禄山身为节度使在范阳叛乱出兵,朝廷无一丝办法,秦王心里应该明白。”

  这个问题非常敏感,因为李瑄就是最大的节度使。

  但安禄山的叛乱,证明使职差遣的可怕弊端。

  不单单是节度使,连采访使、转运使、盐铁使等,都会经常做出令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兵部无戎帐,户部无版图,虞、水不管山川,金、仓不司钱谷,官曹虚设,俸禄枉请。使职差遣已破坏朝廷的行政机构,致使十羊九牧。本王设尚书令的目的,裴员外应该明白,本王治吏,要减裁官职,去除使职。减少财政负担,让真正的贤才能治理地方。”

  李瑄点了点头,向裴遵庆说道。

  唐宋的使职差遣,是华夏历史上不可绕过的一笔,人们褒贬不一。

  李瑄还六部权力,废除中书门下五房,已开始打压差遣官。

  使职差遣制度的优势明显,它最初只是皇帝的一项权宜之计,为的是提高行政效率,同时也为了保密性而不愿意从正式的官僚体系中操办秘密的事情。

  本司之官不治本司之事,要差遣他官来判决;本司之官要治本司之事,须有特别诏令予以交待。

  这让本职官吏非常无奈,也使朝廷用俸禄白白养了许多尸位素餐的官吏。

  在李隆基之前的使职差遣主要负责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例如皇帝特别任命官员前往地方监察、前往重臣家中贺喜、吊唁等。

  李隆基之后,使职差遣制度开始普遍化,这也是使职差遣制度在大唐的最重要变化。

  特别是叛乱以后,地方官吏想法多了起来,他们开始私下谋权,以待时机。

  朝廷不得不通过使职差遣制度特别任命官员,调查地方情况,掌控地方力量。

  这使得使职差遣更普遍。

  在使职差遣普遍化以后,各地设置的差遣官数量也相应增加。

  所以,李瑄要在使职差遣普遍化前,开始对使职整治。

  从裴遵庆的态度中,李瑄看出这位精通吏治的老臣不赞同官职复杂化。

  如果官职复杂化,不一定是利国利民,而是权力剧烈斗争的结果,也可能是权宜之计。

  “如果秦王信任下官,下官会连日连夜拟定以尚书令为首,更改官制,抑制使职的方案。”

  裴遵庆哪还不明白李瑄的意思,他起身向李瑄一拜。

  整饬吏治可以徐徐图之,但官制改革刻不容缓。

  因为李瑄已来到尚书令的位置,而朝廷还处于未运转的状态。

  杨国忠一人兼四十多个使职,这些使职全部是实权,由亲信的副使兼任。

  在朝廷中类似的使职差遣数以百计,这些都需要还给六部、九寺、五监、御史台。

  “吏部尚书的位置,非卿莫属了!”

  李瑄认同裴遵庆,将正三品吏部尚书的位置交给他。

  还使职于职事官,是大势所趋。

  当然,军队方面李瑄还没有动。

  但安西北庭、河西陇右,李瑄不会再设节度使。

  在战争中,李瑄会完成军制变革。

  等战斗结束,世人或许会发现军中不再有节度使、兵马使、军使。

  使职差遣不是不能有,但不可以病态的发展,直至失控。

  “下官拜谢秦王!”

  裴遵庆振奋拜谢。

  六部之首,谁不心动?

  贤臣也会有欲望,名垂青史是名臣的动力。

  不要去骂名臣清高,道德也是人的一种约束。

  在开元天宝年间,吏部尚书往往是首席宰相兼任,现在官制虽改,但吏部尚书已经半只脚跨入宰相的门槛。

  “具体的吏治改革,卿也要尽快拟定。”

  李瑄又向裴遵庆说一下其他吏治事宜后,才让裴遵庆退下。

  接下来,李瑄叫来崔光远,以献长安有功,提拔他为工部尚书,让他负责进行拆迁五杨、安禄山、杨玉环、李林甫等诸宦官的府邸。用拆下的石块、木材,兴建民宅、工坊。

  李瑄又将科举的权力,还给礼部,他准备提拔未归京的赵奉章为礼部尚书。

  赵奉章公正,不会弄出徇私舞弊的事情。

  李瑄将刘宴从陇右召回,任中书侍郎,将杨绾召会,任黄门侍郎。

  中书令和侍中暂不设,以中书侍郎暂管中书省,以黄门侍郎暂管门下省。

  当初效忠李瑄的杨慎矜、杨璹等大臣已经在天宝年间病逝。

  在权力未稳的时候,李瑄只会任命听从他的人为公卿大臣。

  户部尚书的位置,李瑄准备交给韦见素。

  兵部尚书为封常清。

  李瑄召高适和岑参为兵部侍郎,辅佐封常清。

  杜琎和萧华为礼部侍郎。

  刘眺为户部侍郎。

  召王昌龄为工部侍郎。

  王玙和上官青为刑部侍郎。

  召张镐为吏部侍郎。

  完成六部的根基,再提拔一些李瑄认为有能力,品德良好的旧属为郎中、员外郎。

  同时,李瑄让岳父裴泛为大理寺卿,判刑事。

  令李峘为司农卿,负责粮食积储、仓廪管理及京朝官之禄米供应等事务。

  令吕堙为太府卿,负责国家的财政和物资官吏。

  令兄长李霅为宗正卿,负责皇室事务和宗庙。

  他让颜真卿主持安西、北庭政务,兼任鸿胪卿。

  令亲信刘单,兼任卫尉卿。

  以姜度为太常卿。

  以兄长李季卿为太仆卿。

  九寺之中,除大理寺、太府、卫尉、司农、鸿胪以外,其他大都是为皇室服务,在皇帝无实权的情况下,没什么份量,所以李瑄让他能力不太突出的兄长担任。

  五监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军器监,李瑄提拔李华、李栖筠、李琚、魏少游、王维等人,其中王维为国子监。

  他要不愿意担任,李瑄会任命王维为秘书监,继续半隐半官。

  至于御史大夫的位置,李瑄暂时不设,他以颜杲卿为御史中丞,主持御史台事,提拔英俊,监察百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76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65/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