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742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放下!”

  天策卫见高力士敢“反抗”,就欲抬弓的时候,被李瑄喝止。

  他知道这是手无缚鸡之力,连弓都无法拉开的高力士。

  在成长的道路上,高力士对李瑄的帮助很多。

  虽然高力士也有一些收受贿赂的毛病,但举荐的多是能臣,比盛唐那些横行霸道的宦官强太多。

  更何况李瑄父亲李适之的宰相位置,就是高力士举荐。

  “力士……”

  高力士一直到达龙辇旁停下,李隆基轻喊一声,路遥知马力,这才是他最信任的人,始终不离不弃。

  他难过于没有让从小和他一起长大的高力士,安享晚年。

  “李七郎,你扪心自问,圣人待你如何?即便你罢相,圣人依旧为您保留再拜相的希望?”

  高力士也认出李瑄,下马对着李瑄斥责道。

  李瑄对高力士的斥责置若罔闻,他趁此时机举起手。

  他身后一半亲卫翻身下马。

  李瑄也从马上跃下。

  径直走向李隆基的龙辇。

  见月下的身影晃动,李隆基强提勇气,从龙辇上起身,在高力士的搀扶下,来到龙辇的最前沿,直起身子。

  微风吹来,明明很轻柔,他却感觉到一股彻骨之寒,身体不受控制地颤动。

  盔甲之下,那张越来越清晰的脸上,似乎有一股执念。

  还有明亮的眸,可以与月亮争辉。

  以往他看李瑄,有俯视的眼神,李瑄有仰视的神色,他觉得自己的气势高李瑄一头。

  就像是凤凰与麻雀一般。

  现在说不上谁是凤凰,谁是麻雀!

  “臣天水王、尚书右仆射、骠骑大将军、安西北庭节度、经略大使李瑄,拜见圣人,救驾来迟,还望圣人恕罪!”

  李瑄走近前后,向李隆基一拜。

  李隆基已经免去他的官职、爵位,但他还是以原有的职散勋爵自称。

  “拜见圣人!”

  未下马、已下马的天策卫,都随着李瑄的话落向李隆基一拜。

  “李瑄,朕可曾亏待过你?”

  李隆基知道李瑄惺惺作态,他在凌乱之中,恢复一丝尊严,指着李瑄质问道。

  这是他做梦都想询问李瑄的话,现在终于能畅快地向李瑄说出。

  “承蒙圣人青睐,臣入军以后直接为副将,半年为主将,不足一年为兵马使,两年为副帅,不足两年为正帅,三年兼两帅印,四年携四帅印,五年拜相。这种恩典臣铭记于心!”

  李瑄向李隆基一拱手,没有否定这种事实。

  更没有强词夺理说他的地位是用功绩换来的。

  从一开始,李瑄就是“天策上将”的计划,他曲意迎逢,使一些人称他为“媚上”。

  但赫赫武功,文采斐然,堵住悠悠之口,被认为这是李瑄的生存之道。

  “朕没有给你荣华富贵吗?”

  李隆基又问道。

  “封天水王,赏资亿万,荣华富贵,已至极限。”

  李瑄面色平淡地回答道。

  “你的后代如何?”李隆基再问。

  “臣之儿子出生后就有四品官在身,女儿为郡主,尊贵倍至。”李瑄回答。

  “李七郎,那你为什么还辜负朕?举兵叛唐?”

  李隆基质问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最想问道话。

  功名富贵,全部给予,这种背叛遗臭万年。

  他否定李瑄是救驾而来。

  如果河西、陇右之兵可以调动,他也不至于落到这副田地。

  天子降尘,这是耻辱!

  “臣不曾叛唐,只是想挽救大唐。臣辜负圣人,但不想辜负苍生。”

  李瑄义正言辞地回答道。

  他被骂只是一时的,只要他践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身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在这一世就是辉煌的。

  他知道后世的价值观,只要他变革完成,哪怕是极小一部分,他都是永垂不朽的。

  人们鄙夷背叛者,是以为这是盛世。

  但也不想想李氏的江山也是背叛中得来的。

  他不可能因为世人以为的错,而不去做。

  安禄山的引子已经爆发。

  他不能看天下大残再出手。不能再隔岸观火,收渔翁之利。

  他要以最小的代价,结束叛乱。

  “你……你说是说朕辜负天下?”

  李隆基代入情感,不敢置信,指着李瑄说道。

  他虽有过错,五十年来励精图治,不能容忍李瑄一句话就将他全部否定。

  辜负天下苍生,这么大的帽子,谁能忍受呢?

  那盛世的主旋律,是他弹奏;那诗词的风华,由他提倡。

  他继位的前几年有多节俭,他自己最感同身受。

  “民间有《神童鸡诗》,生儿不用识文字,斗鸡走马胜读书。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能令金距期胜负,白罗绣衫随软舆。父死长安千里外,差夫持道挽丧,因为圣人喜欢斗鸡,因而斗鸡的贾昌得到宠信……窥一斑而见全豹,类似的民谣数不胜数,但圣人却听不见,只知道听盛唐气象。朝廷之中,杜琎、李岘、赵奉章这种忠臣义士不受重用;反而杨国忠、吉温这样的人能飞扬跋扈。圣人在十年来参加过几次朝政?地方官吏的任免,奸臣可以轻易把持。靠贿赂得到太守、县令的人,能爱戴百姓吗?他们一定会百姓身上得到更多民脂民膏,他们与豪强狼狈为奸,吞并郡县的土地。”

  “当天下间都是农奴,百姓再无耕地的时候。便是百姓揭竿而起的时候。那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会将大唐推翻碾碎。”

  “圣人不食人间烟火,住在琼楼玉宇间,哪懂得人间的疾苦?”

  “天子者,民之表也。当以民为天,而非视自己为天。太宗皇帝都说过,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关中两个多月大雨,圣人不敢登楼看一眼,是怕见到什么?杨国忠强征士兵远赴南诏,咸阳桥上的哭声,圣人可听到?圣人只能闻到朱门中的酒肉香味;听到梨园弟子的奏乐;看贵妃娘娘的《霓裳羽衣舞》……”

  李瑄用事实告诉李隆基他为什么会愧对天下。

  “这是荒谬的话,危言耸听!”

  李隆基矢口否认,他不想面对残酷的现实。

  “圣人今至马嵬驿,应该知道臣并非危言。臣敢问圣人,你总说安禄山和臣是你的左膀右臂,但安禄山有什么样的功绩,敢于我相提并论?土护真水的失败,换做任何一个将领,你都会罢免他,可单单没有追究安禄山的过错。河陇、河朔、西域的将士,没有一个心服口服。”

  李瑄开始回过来质问李隆基。

  “安禄山已是叛贼,不要再提他了。”

  李隆基似乎是不想提安禄山,这也是一种遮掩。

  一个边帅,在同一个地方任职十五年。

  只要安禄山不蠢,范阳城门口的一条狗,都会姓安。

  不患寡而患不均。

  安禄山未成为范阳节度使前,他的功绩只能算一般,而且不久前因轻敌冒进全军覆没,然而安禄山不但没有受到惩罚,还屡屡得到升迁。

  这是将士们心里不平衡的地方。

  “杨国忠弄权,祸乱天下,残害忠良,无容人之量,致使阴阳失衡,满朝的无能庸才。我本调走张虔驼,化解阁罗凤与大唐的矛盾。但杨国忠拜相的时候,两次远征南诏,使数以万计的大唐儿郎旷野捐躯,那杨国忠谎报得胜,圣人的心底难道没有一点底吗?”

  “无数家庭妻离子散,这是杨国忠的责任,还是圣人的责任?”

  李瑄再次向李隆基说道,语气深沉,富有磁性。

  即便李隆基站在龙辇上,李瑄也昂首挺胸平视。

  他明白李隆基心中是畏惧的,只是不想承担自己所犯下的罪过。

  大唐由盛转衰,李隆基是毫无疑问的第一责任人。

  靡不有初,鲜有克终。

  人们总说李隆基如果天宝初年,或者开元末年死去,就能成为比肩汉文帝一样的千古明君。

  但自开元十三年泰山封禅的念头升起以后,他就满足于现状,沉浸在自己的丰功伟绩之中,忘记初心,变得奢靡。

  “朕错信杨国忠!”

  李隆基又用一种搪塞的言语敷衍李瑄。

  这番话令他无地自容。

  他怎会不知道自己用错杨国忠,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他为了自己的尊严,也不可能将杨国忠罢免。

  “圣人宠信五杨,使五杨无所顾忌,恃强凌弱。长安上至王公贵族,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对其深痛恶绝。卖官鬻爵,是汉灵帝时代的事情。圣人任由几名妇人参与升迁之事,而汉灵帝卖官鬻爵,财富归于国库。虢国夫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卖官之钱财,用于装点自己的豪宅,国家之资,就这样化为流水,荡然无存……”

  李瑄差点就说出李隆基比起汉灵帝还不如。

  事实上,李瑄也认为后期的李隆基不如汉灵帝。

  只是大唐积累的家底太厚,比不上东汉豪强遍地,国家陷入泥潭。

  五杨对国家的灾祸,不是三言两语能形容的。

  “汉灵帝怎配和朕相比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7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2/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