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576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李隆基面露不悦,他以为是李瑄,谁知连赵奉章都敢来顶撞他。

  “八品的拾遗,都能问一品官吏的罪过。更何况臣是吏部侍郎?”

  赵奉章非常刚硬的顶撞一句。

  这句话直接顶在李隆基的嗓子眼,让他很没面子,厉声说道:“那没有品级呢?”

  这是在威胁要罢免赵奉章的官职。

  “从前苏安恒只是一冀州小民,却能冒死三谏天后,臣觉得即使没有品级,也可以纠正陛下的过失。”

  赵奉章直言不讳地说道。

  所有大臣都为赵奉章捏了一把汗冷汗。

  许多大臣面对李隆基,优先会保全自己,再做大事。

  哪有像赵奉章一样,一刚到底。

  过刚易折,还有人不明白吗?

  果然,李隆基面容扭曲在一起,就要暴怒时,李瑄立刻向李隆基拱手道:“启奏陛下,杨铦受贿众多,如果不处置,会有损朝廷的威望。会让地方官吏争先效仿,臣建议对杨铦定罪。”

  这一下,李瑄成功将李隆基的不满引在自己身上。

  这是宰相的言语,不同于赵奉章。

  李隆基还不能用讥讽赵奉章的言语,来讥讽李瑄。

  都知道李瑄说得正确,但李隆基不愿意问罪杨铦。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罪证确凿,都不去治罪,以后杨氏不得把尾巴翘到天上?

  “臣等请陛下为杨铦定罪!”

  李岘、裴遵庆等文武大臣,同时起身,齐声说道。

  这其在威逼李隆基,定罪杨铦!

  李隆基见此,非常吃惊。仿佛又回到韩休、张九龄时代,朝廷大臣逼迫他做不喜欢的事情。

  “哼!杨铦有罪,但朕是天子,今下令赦免杨铦的罪过,贬其为光禄少卿,这还不行吗?”

  李隆基吹胡子瞪眼后,冷哼一声。

  看来李瑄真变成张九龄的模样了,为了这点小事来逼迫他。

  虽然李隆基也认为杨铦有些混账,但杨铦不能死,否则玉环娘子一定伤心。

  “臣恐陛下有失威望,特赦杨铦不值得!”李瑄向李隆基说道。

  “这还不是你们逼的……”

  李隆基恼怒道。

  “杨铦犯罪,如果我们不提倡治罪,就是不忠。自古皇亲国戚犯法,最容易牵动民心,臣等尽忠直言,没有一点私心。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请圣人明鉴……”

  李瑄向李隆基一拜,还在劝说道。

  “朕累了,退朝……”

  李隆基不想听,下令退朝。

  “退朝……”

  高力士脸上也写满忧虑,上前大喊一声。

  “恭送陛下……”

  文武百官行礼。

  李隆基被气得退朝,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通过这件事情,大臣不得不承认,圣人的英明不再,和历史上的昏君没什么两样。

  再明显不过的案子,为了包庇而特赦。

  臣子苦口婆心劝谏,竟然直接退朝。

  他们不明白圣人到底怎么想的。

  “李相….”

  大臣们靠上前来,却被李瑄打断:“不要再说了,各做各的事情吧!”

  大臣们只能叹息离开,回到自己所在的衙门。

  眼看李瑄屡屡顶撞圣人,那一幕似乎又要重现了,让保守派有一种躺赢的感觉。

  就这样,杨锐等被判了死刑。

  而杨铦重见天日。

  他只是降级为光禄少卿,他还是五杨之一,无伤大雅。

  朝野都在为这件事情叹息。

  目前李瑄也因此登不上右相的位置。

  李隆基甚至一度想将杨国忠拜为右相,却被杨玉环劝阻。

  她总是有意无意地为李瑄说好话。

  孟冬十月。

  兵部尚书皇甫惟明没有熬过这个冬天,含恨离世。

  他是暗藏的太子党,曾经是李亨的好友,虽有时候也挺李瑄,但他一直希望太子登基,使他有拜相的机会。

  但他终究没有熬过李隆基。

  同样的岁数,李隆基现在还能打猎击毬。

  这个月,在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章程即将拟订好的时候,来自地方的反弹到来。

  以剑南道绵水县为中心,数十个县齐齐向朝廷禀告,各地常平粮仓已空,已经没有粮食可借。

  如果将来有灾害发生,将因此出现更大的灾难。

  同时,以郡为单位,一百多个郡一起联名上奏,请圣人收回成命,常平新法和一条鞭法误国。

  从十月开始,李隆基每天都要收到地方十封以上的奏折。

  虽然李隆基不怎么上朝,但三天两头把李瑄叫到兴庆宫训斥。

  李瑄义正言辞,向李隆基分析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群起反抗,是必然的趋势。

  只要坚定意志,就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李瑄第一次建议,趁边地无战事,调离二十万边军,进入中原。

  随时准备镇压,避免乱象。

  李隆基认为李瑄偏激,不予采纳。

  这也是李瑄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这个时代,变法想要成功,就必须有军队镇压。

  李隆基不同意,就是错失机会。

  在十一月初的朝会上,李瑄再次提出调离军队入中原、江南,准备实施新法。

  得到一定朝臣的支持!

  但李隆基继续否定。

  杨国忠私下还向李隆基说李瑄图谋不轨。

  但李隆基没有相信。

  因为李瑄希望调遣的兵马,不止有河陇军,还有大量的河东军朔方军,以及范阳军平卢军。

  李瑄现在没有兵权,别说范阳平卢了,就是河陇也控制不了。

  到了十一月,向朝廷告急的地方越来越多,全是常平粮仓被借空。

  虽然支持李瑄的郡县不少,但这些足矣引起天下的恐慌。

  还有许多豪强已经放弃耕种自己的土地,上书骂李瑄是奸相。

  更有甚者,请求斩李瑄!

  每日的奏折,让李隆基不胜其烦。

  他想去华清宫,却因为这些事情,无法动身。

  杨国忠最近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不可取,所以才造成如今的局面。

  趁着一条鞭法和考成法还未实施,应该尽快废除。

  虽然李瑄说得很漂亮,一条鞭法和考成法确实利国利民。但李隆基觉得杨国忠说的不错,当前的大唐,可能不适合一条鞭法和考场法。

  李瑄描绘的蓝图,太过理想化。

  十一月中旬,河北安禄山呈上“万民书”,向李隆基传达民心,说一条鞭法和考成法会使官吏折腾百姓,使百姓民怨沸腾。

  因为常平仓缺粮,官府无法常平粮食,商人借机起价。

  山南,江南,岭南,河北等道,斗米百文。

  飙升十倍。

  许多地方百姓买不起粮食,竟为盗贼。

  而市场一被打乱,即便有一些尊从朝廷的郡县,也无法控制。

  杨国忠趁机又向李隆基说,李瑄只适合打仗,治理天下时,太年轻,又没有底蕴。

  天宝九载,十二月五日,焦头烂额的李隆基准备朝会,问李瑄的失职……

  因此一条鞭法和考场法,使李隆基今年无法前往华清宫,甚至连陪玉环娘子的时间都变少了,他的忍耐到了极点……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57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76/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