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439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李大夫真英伟也,一战拓地千里。”

  “是啊!这大山大河,尽入我大唐囊中,卫霍也做不到这样的事情啊!”

  “黄河的源头原来是这里,李大夫在柏海擒尺带珠丹,已深入雪域。据说李大夫又是在大雪纷飞中作战,那等场景,何其壮观……”

  “神勇无双!现李大夫年轻,今后必还有功勋,百年之后,在太公尚父庙,成为主祭都不为过。”

  “李大夫眼光独到,他占领的地方,正好扼制巴颜喀拉山口,香日德高地,还有柏海居中,随时支援两地。”

  “有此一战,吐蕃必不敢再挑衅我大唐……”

  ……

  李瑄的老朋友李林甫只是看着地图,一语不发。

  这功勋卓著,让李林甫这个文臣看了都羨慕。

  更羨慕李适之那个老匹夫有李瑄这样的儿子。

  三年前的信誓旦旦,现在面对李瑄,有些失去自信。他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才能将李瑄扳倒。

  他仿佛几年前就坐在偃月堂苦思冥想,而今年偃月堂的花树再次绽放。

  这几年光阴岁月,他明明是宰相,也做出几件大事,却感觉自己一直活在李瑄的阴影里。

  李瑄总是能料到他做什么一样,剥夺他的吏部尚书和数十使职。

  使他把持朝政的梦,成为泡影!

  这一张地图出现后,李林甫生出一种有心无力。

  而李瑄的入相之势,再明显不过。

  哪怕是酒楼茶肆的白身文人,都觉得时机一成熟,李瑄有青年拜相的机会。

  自十二月杜有邻案以后,李林甫每日都要到嘉猷观中焚香祷告。

  以前他只是因圣人信奉道家,他才跟风在家中兴建道观。

  现在他在嘉猷观内,心中却有种如潭水一样的安静。

  “诸卿,此功当推崇否?”

  李隆基笑看文武大臣议论半天,才开口说道。

  “启奏陛下,此为大唐开国以来最大的功勋,当制定文书,昭告天下,与民同乐!”

  左相裴宽出班说道。

  这段时间,裴宽非常轻松。一是李林甫不掌三司,失去攻击政敌的犬牙。二是李林甫变得安分,不再有之前那种不可一世。

  以前李林甫还是第三宰相的时候,就干出“一鹰挟二兔”,现在回归成一个正常首席宰相的样子。

  裴宽的话,让文武大臣附和。

  没有人敢说不同的意见。

  李隆基令裴宽观看战报,修改为文书,传至郡县。

  关于立郡,改军之事,也得到右相和左相的同意。

  现在李林甫不敢去否定李瑄的建议。

  李瑄有理有据,所获财宝全部上缴国库,李林甫难道还能说李瑄造反吗?

  按照李瑄建议,举荐刘晏为青海郡太守,杨绾为积石郡太守,高适柏海郡太守。

  这些边地僚属,深知军事,能统御胡人。

  随意调一个大臣到这三郡,不一定能担任。

  李瑄这么安排,有他的意思。

  因为他准备谋划离开河陇,他的僚属要有归宿。

  不单单是太守,连别驾、长史,李瑄都推荐他的僚属。

  河西判官为颜真卿,陇右判官为刘单,让他们主持幕府。

  等回长安,李瑄再去提拔他们。

  除了这三郡的长官,还有关于神策三军的任命。

  南霁云正式任神策军使,李晟和张万福任神策军副使。

  段秀实任绥戎军使,曲环任定戎军使。副使为立功的郎将提拔。

  李瑄将张兴举荐为临洮军副使,兼陌刀军主将。

  宁寇军使战死,李瑄举荐一名叫赵盛的副使,为宁寇军主将。

  李瑄又连续提拔数名副将,包括河东、朔方的将领,李瑄都有提拔。

  至于其他的位置,暂时还不好提拔,一个萝卜一个坑。

  李瑄只能等他走的时候,进行一次大调整。

  除勋章外,李隆基以两京府库的绢钱赏赐河西、陇右、河东、朔方的兵卒。

  战利品运回长安九成,剩下一成奖励有功的士兵,由李瑄分配。

  最后就是关于对李瑄的封赏。

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国的态度

  按照勋章制度,李隆基授予李瑄玉麟勋章。

  并亲自选玉,交给匠人。

  李隆基下令赏赐李瑄彩缎千匹,黄金五十斤,金器一百件,玉器一百件,漆器两百件。

  大唐一斤为十六两,五十斤黄金为八百两。

  虽比起李瑄献上的金银珠宝不算什么,但这是对臣子最顶格的赏赐。

  “朕曾下诏,擒杀尺带珠丹者,封异姓王。楚国公为宗室,破敌寇、擒赞普、立天功……”

  李隆基缓缓地向台下的大臣说道。

  他希望早些确定李瑄的封爵。

  唐初大唐“非李姓不王”。

  吴王杜伏威、燕郡王罗艺、彭城郡王刘季真、北平郡王高开道、定襄郡王胡大恩等都是作为“诸侯”追随大唐,从而获得了王爵,并且他们都被皇帝赐姓为李。

  这也是历朝历代的普遍现象。一个诸侯拥护李氏立国,总不能封一个普通的爵位吧!

  武周时期封梁王武三思、魏王武承嗣、定王武攸暨等武氏子弟,当属正常现象。

  发动神龙政变,将武则天赶下台,复辟李氏的功臣,被封为异姓王,如汉阳王张柬之、博陵王崔玄暐、扶阳王桓彦范、南阳王袁恕己、平阳王敬晖以及辽阳郡王李多祚。

  这些人的结局虽不太好,但属于大唐真正的异姓王。

  李多祚这个名义一听就是皇帝赐的名字,而李多祚是靺鞨族。

  哪怕是汉族的李氏,只要不是宗室,被封王也算异姓王。

  到李隆基时代,只封一些胡人部落酋长为王。

  大臣们还未踏足这个领域。

  事实上,李隆基早就有封异姓王的念想。

  因为他认为盛世非乱世,除了太子皇子,其他大臣不论谁造反,都会受到口诛笔伐,功亏一篑。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

  民间,特别是两京地区,对李隆基的拥戴甚高。

  郡王,其后代无法继承,按照制度,只能继承国公之位。

  给予荣耀一时的地位,换来忠心耿耿,是李隆基想要的。

  而李隆基未想到短短几年,宗室李瑄异军突起,势不可挡。

  封王也成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实李隆基早有计划,哪怕李瑄没擒到尺带珠丹,甚至尺带珠丹跑掉,只要战胜吐蕃,就封李瑄为王。

  只是李瑄擒拿尺带珠丹,给李隆基一种迫切的想法,让李瑄早得王位。

  而李瑄封王,一定是郡王。

  凡爵九等,亲王名义食邑万户,为正一品。

  郡王为从一品,名义食邑五千户。

  亲王只有皇帝的儿子可封,而郡王是皇太子的儿子,亦或者受皇帝喜爱的皇孙。

  这些亲王公主的封爵,皆有实封。

  封亲王需要“封王典礼”,郡王则只需册封诏书即可。

  郡王的正妻为妃,媵妾也有品级,为正七品,但有数量规定。

  一般情况下,母亦为妃,哪怕逝去也会追封。

  而封地也有严格要求,名山大川不封,畿内不封。

  李隆基重新陈述封王事宜,虽然在文武大臣们的意料之中;但结果出来,依旧让他们面面相觑。

  哪怕是信安王李祎,也是承袭太宗皇帝十一子李嚣的爵位,然后在开元十二年被李隆基封为信安郡王。

  信安王尊贵的身份在前,然后才立下战功。

  和李瑄的性质不同,李瑄是将家族失去的荣耀捡起,难度堪比异姓王。

  朝堂上足足沉默十几个呼吸,鸦雀无声。

  “啪啪……”

  李林甫举起板笏,带头拍打手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43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39/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