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363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在开元二十九年的时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率四十万大军压境,浩浩荡荡。

  一路入宁塞军,在攻积石军城不下后,转攻达化城,屠城中军民。

  一路入赤岭东山口,攻破石堡城!

  一路通过湟水,入安人军一带。

  当时,河陇瑟瑟发抖,由于河陇节度使盖嘉运沉迷酒色,醉倒在温柔乡中,致使河陇无调度,所有军城、守捉,自闭防守。

  许多百姓被吐蕃大军掠走。

  李隆基认为这是他的耻辱。

  当时只有一名连军使都不算的骑将,击退一部分吐蕃先锋。

  盖嘉运为遮蔽罪过,上奏一名那个叫臧希液的骑将,率五千士兵大破四十万吐蕃大军。

  但这种话,李隆基根本不信。

  因为吐蕃兵分数路,在唐境如入无人之地。五千士兵大破四十万,要展转千里,在安人军,青海,赤岭,过黄河,宁塞郡,与不同的吐蕃军队进行飞一样的大战。显得河陇其他军队和废物一样。

  那样还会丢下石堡城吗?

  事实上,吐蕃四十万大军耀武扬威后,带着战利品从容不迫地退回九曲、青海,以石堡城为支点,建立屏障。

  开元二十九年的战斗,其实是李隆基的遗憾,失去击破吐蕃主力的好机会。

  现实力大减的吐蕃,再次顷国而来,李隆基不想再错过。

  “诸卿,王忠嗣去朔方、河东节度、支度、采访、营田大使后,谁可以担任这样的职务?”

  李隆基步入正题,向诸位大臣问道。

  “启奏陛下,臣认为两镇副使可以就任?”

  一名大臣出列向李隆基禀建议道。

  “看副使的资历,有领一军的才能,而非元帅之器。”

  李隆基当即否掉。

  其实河东副使韩休琳兼任兵马使,是为储帅,有儒将的风度,但李隆基不想用他。

  “启奏陛下,振武军使郭子仪状元及第出身,在边塞屡立功勋。”

  又一名大臣举荐。

  “立的都是小功勋,还检测不出有无这样的统帅能力。”

  李隆基对郭子仪不熟悉,说明郭子仪立下的都是一般功勋。

  “启奏陛下,河东兵马使李光弼富有韬略,能整训士卒,有王忠嗣的才干。”

  一名大臣试着说一句。

  “李光弼没经过几次战斗,不能服众。”

  他听说李光弼是王忠嗣一手提拔的亲信,只这一点他就不会考虑。

  “启奏陛下,安北副都护,朔方节度判官李暐在边境十几年,可有领一使的能力。”

  “李暐没有独自领兵的经验,还要历练一下。”

  李隆基回答。

  “启奏陛下,兵部员外郎、兵役使陈回光有主将的经验,可以外出为帅。”

  “陈将军可为朔方副使,还要再领一些战功为大使。”

  大臣们为了表现自己,让边将承恩,七嘴八舌地举荐大将。

  甚至连李瑄麾下的高秀岩、安思顺、王难得都被作为边帅候选人,李隆基以吐蕃事重拒绝。

  连十二卫大将军都有推荐,皆被李隆基一一否决。

  这样大臣们也没办法了。

  朝中也没有人有资格,文官想为将,先要去边疆,不可能一上去就任节度使。

  除非宰相亲自兼任节度使,和开元后期一样,李林甫亲自兼任河西、陇右两镇节度使。

  “左相,你有没有良才推荐?”

  李隆基问裴宽。

  “回陛下,先前臣考虑的大将,都不合陛下心意,所以心中已无人选。”

  裴宽起身回答。

  他十分好奇,一连二十几个人都被李隆基毫不犹豫地拒绝,李隆基到底心怡什么样的人?

  “右相呢?”

  李隆基又问李林甫。

  “回陛下,朔方、河东的骑兵,将至河湟一带与蕃贼战斗。为方便李将军指挥,臣建议让李将军兼任河东、朔方节度、支度、营田、采访大使!”

  李林甫起身拱手。

  他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内心在叹气。

  李隆基一口气将大唐有资历任节度使的人都回绝了。

  这明摆着让李瑄兼任吗?

  起初,李林甫还不敢相信。

  看李隆基每回绝一次,就将目光停留在李瑄座位的方向,且每次回绝干脆利落。

  再加上李隆基说话时面带笑容,心中明显有人选。

  天下名将是数量的,能担任节度使,光战功、勇猛不够,还得有资历、智谋。

  李隆基接连否则,问到宰相的时候已经没有人选了。

  不可能随便拉一个都督,去任节度使。

  他揣摩圣意,觉得有九成概率,李隆基要让李瑄兼领河东、朔方两镇!

  李林甫知道李瑄不会领他情,但为迎合上意,弥补之前的过失,他只能无比难受地举荐李瑄。

  “右相言之有理!朕认为李将军的统帅能力,可再携带两方帅印,诸卿有无反对的?”

  李隆基见李林甫能举荐李瑄,觉得李林甫还是有能力和远见的。

  两人的默契感仿佛又回到从前。

  皇帝与首席宰相一唱一和,让整个朝堂惊呆。

  他们没听错吧?

  不仅是被李瑄整惨的李林甫举荐李瑄兼河朔两镇,李隆基还直接同意了。

  难道圣人忘了河东、朔方、河西、陇右,加起来一共多少兵马吗?

  陇右收复九曲后,经过一次扩军。

  现四镇兵马,加起来二十八万。占据十大节镇的一半还多。

  如果再兼任朔方、河东押蕃使,令诸羁胡州、胡部,洮阳郡的吐谷浑部,控制的兵马,最少再多五万以上。

  圣人会不清楚吗?

  有的大臣甚至有一种害怕的感觉,如果李瑄拥兵自重,天下有倾覆的风险。

  不过他们觉得李瑄一片赤诚,诗如其人,应该是忠肝义胆的大唐英雄!

  如果真被李瑄节制河朔,李瑄控制范围内的豪强要遭大罪了。

  也与朝廷有些大臣的利益不对。

  但李瑄就在朝堂上,他们哪敢去捋李瑄的虎须。

  遂大臣们将目光投向裴宽。

  因为是李林甫提出的让李瑄节制河朔,不论出于什么目的,他不可能劝阻。

  能说上话的,只有裴宽。

  其他如陈希烈、皇甫惟明这样的尚书,多半都会默许。

  至于那些被李林甫“立杖马”的谏官,也不会找李瑄不自在。

  “启奏陛下,李将军的统兵、谋略与勇猛,纵卫霍合力亦有不及。李将军胜战,损失多不及敌人十一。有此国士,国家的北方和西面,必定稳如泰山。臣附议右相的建议!”

  裴宽作为宰相,出列向李隆基说道。

  他终于明白李林甫为何会举荐死敌李瑄,因为他揣摩透圣人的心思。

  这条猜测很大胆,因为大唐自开国以来,从未有将领统领过如此多的兵马。

  唐初的行军大总管是一种临时的军事职务,战时任命大臣出征,战斗过后罢免,兵士归各折冲府。

  现在的军镇则是募兵,士兵都是常备军,由于节度使兼任支度使,使士兵极为依赖节度使。

  而且节度使很容易蒙蔽士兵,将天听阻拦在节镇之外,哪怕是假传圣旨,麾下的将士也无法辨清。

  在这种情况下,圣人让李瑄掌握四个节镇,裴宽未预料到。

  此时,裴宽感叹自己不如李林甫。

  他也没有理由反驳忤逆圣人,毕竟他能当宰相,李瑄功不可没。

  裴宽的话一出,意味着朝堂上再也无人能阻拦李瑄任河东、朔方节度使。

  那些五品、四品官吏,一言不发地默认。

  “左相之言,甚合朕意。兵部尚书怎么看待?”

  李隆基点头,两个宰相一致同意,终于让他心顺下来。

  他还想问一下曾经当过节度使的皇甫惟明。

  “河东、朔方刚失去王忠嗣,必须由李将军这样的强将坐镇,李将军曾在朔方任丰安军使、都知兵马使,与将士熟识,使李将军兼河东、朔方节度使,是完美的决策。”

  皇甫惟明哪敢拒绝啊!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36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63/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