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34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李瑄着重向罗兴吩咐。

  军中不一定有一石骑弓,李瑄要自备。

  马槊和枪,就不必要带了,军中必然存在。

  马槊没有后世传得那么神奇,再好的槊,经过几次战斗,都要如盔甲一样,重新修理。

  那些传世的名剑,千年锋利,是因为它们不上战场。

  铁与血的考验,使这个时代的兵器都是消耗品。

  这一日,李瑄的兄长们都回来为李瑄送行,对李瑄嘘寒问暖。

  等李适之下朝,他们就会出发。

  至于李瑄的朋友和王维,他故意告诉他们,下个月才会离开,他不想让他们送行。

  辰时刚过没多久,李适之匆匆回来,他反复提醒李瑄带足金银钱财,带足衣物。

  “七郎现在也有鱼符了,它就如你的衣冠,兼具国家和百姓的意志,你要时刻提醒自己要恢宏德行。为父智慧虽不如你,但为官多年,却不曾缺失这些。”在李瑄上马之前,李适之亲自为李瑄整理衣袍。

  李瑄的腰间不仅挂着皇帝赐予的飞鸟衔花玉佩,还有装着鱼符的银袋。

  李适之取出银袋中的鱼符,提示李瑄。

  “孩儿知晓。”

  李瑄点头,他将原则看得很重。

  “父亲,李白是孩儿的朋友,如果有可能,照顾他一下。”

  李瑄很遗憾,他只在曲江柳岸见李白一面。

  “李白想一步入青云,为父可办不到。”李适之眉头一皱。

  意思是,李白想一步登天,成为宰相。

  “他是想上天当神仙吧!”

  李瑄知道李白的诗里,确实有这种意味。但李瑄还是幽默地对李适之解释。

  终究是世俗大道,让李白陷入矛盾与挣扎。

  罢了,李瑄不再劝李适之,还是顺其自然吧!

  挎着宝剑上马,李适之和李瑄的兄长们,一路送李瑄出通化门,送李瑄到长安北方的渭水桥上。

  本来李玉莹也要跟来,却被李适之喝住。

  李玉莹最怕李适之。

  她天真地让李瑄下个月就回来看她。

  李瑄只是答应,下次回来,带一朵草原上的花。

  “保重!”

  渭水之畔,兄弟几人下马攀谈许久,依依惜别。

  “七郎果决而有力量。但凡事量力而行,不可焦躁,有事可写信告诉父兄。”

  李霅拍着李瑄的肩膀。

  “大兄。”

  李瑄紧紧握住李霅的手。

  长兄如父,李适之在当刑部尚书前一直不在长安,李霅对他最照顾。

  “长安的多少别离,都在这渭桥之上。”

  李适之在一旁感慨。

  “昨夜孩儿的建议,父亲要好好想想。”

  李瑄不想说这些,而是又提醒李适之一句。

  昨晚李瑄与李适之促膝长谈到半夜。主要是整饬兵部,以防李林甫抓住把柄。

  只要李适之将兵部抓牢固,以李隆基现在对李适之的信任,即便李林甫动用“罗钳吉网”,也不可能“攻陷”兵部。

  甚至李适之可以反告污蔑,够李林甫喝一壶。

  前世李适之因兵部官吏贪污罢相,那时候,李适之已经不被李隆基信任,他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为父知道要怎么做了,以后有什么事情,一定会与心腹幕僚讨论,防止是老匹夫的阴谋。”李适之微微点头,又道:“将为父写的书信,交给王忠嗣,他会照顾七郎。那丰安军使陈回光或许等不到你去,就会被调回长安。”

  “孩儿明白。”

  王忠嗣刚正不阿,治军严谨,李瑄估计李适之的亲笔信不一定有用。

  李瑄也不打算交给王忠嗣。

  “东晋时司马道子因为经常酗酒,使朝野王公大失所望,众叛亲离,父亲还是要节制一些。”

  重新上马后,李瑄向李适之提醒。

  主要是李适之太能喝酒了,几乎无酒不欢。

  特别是不上朝的时候,喝得酩酊大醉。李瑄担心这一点被有心人利用。

  “为父以后会少饮美酒!”

  李适之随口一说,但并没有将这话放在心上。

  唐人谁会不爱酒呢?

  更何况是饮中八仙。

  “大兄、三兄、四兄、五兄告辞,父亲注意身体。”

  最后向李适之和兄长们行一礼,李瑄骑马上渭桥。

  此时,渭水桥上,行人和过往商人不少。

  他们都知道,这是长安权贵,送行亲子,不敢靠近冒犯。

  李瑄在渭水桥中央,勒马侧身,大声向李适之吟唱:

  “孩儿立志出乡关,不建功勋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通俗易懂的小诗,却感人肺腑。

  声音传得很远,岸边的李适之听得一清二楚。

  “七郎!”

  李适之听到李瑄为他吟唱的诗,万般不舍,想要叫停李瑄。

  但李瑄已经驰马过渭水桥,扬尘愈远。

  罗兴的马上挂两弓,背着包袱跟在李瑄身后。

  一句“人生无处不青山”,触动李适之心弦,让他捂住眼睛。

  他是堂堂宰相,怎么能在众目睽睽下流泪呢。

  李霅和李季卿赶忙上前安抚李适之。

  想到李瑄的年纪,他们心中也难过起来,李瑄这段是时间的表现,让他们忘记,李瑄才十六而已!

  看李适之和李霅、李季卿等父子相拥,泣不成声,路过的行人,闻者落泪。

  这首诗传开后,对长安的青年影响巨大。

  引起一时的从军热潮。

  即便战死,又何必埋葬在故乡的土地,国家到处都是秀丽壮阔的山河。

  李隆基读后,都夸赞李瑄“忠贞果毅”,期望“建立功勋”。

  ……

第26章 回乐城中

  灵武是北方重镇,又是朔方节度使的治所,所以有官道直通长安。

  李瑄的马匹虽然优质,但马也要休息,为不伤马匹,每天只行进一百多里。

  只有紧急军情,或者皇帝急召某位臣子、将领入京的时候,才能通过驿站。

  每个驿站都置有良马,通常三十里换一匹马,六十里换一人,最快能完成“八百里加急”。

  “七郎,前方就是灵武郡治回乐县。”

  半个月后,罗兴拿出地图用手指比划一下,对李瑄喊道。

  奔行十几天时间,主仆二人风尘仆仆。

  他们只走官道,没有闲心去游览。一天大概赶路四个时辰。晚上住在官道旁的客栈,如果找不到客栈,就在官道上的驿站休息。

  李瑄是即将上任的五品武官,有资格住在驿站的客房内。

  一路上,李瑄出示鱼符,不论是驿站的小吏,还是巡检的官兵,都对李瑄毕恭毕敬。

  按照《唐律疏议》,百姓不得佩戴刀剑,招摇过市。主仆二人佩剑戴弓,很容易被官兵拦下。

  “回乐城雄伟,不愧是北塞重城。”

  李瑄骑马到高坡上,看到回乐城的轮廓。

  三丈高的夯土城墙,还有护城河围着。

  滚滚黄河,顺着城池西面流过,作为天然屏障。

  那些通往前后城门的道路上,汇聚着许多车马。

  回乐城是北塞经济重城,每天都有数以百计的商人小贩,将在草原上获得的皮毛、草药、牲畜,运送到长安、洛阳。

  有的直接在回乐城内售卖。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3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