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29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到开元二十六年,更是敕令“里别各置一学”。

  但想要将学院置于里,困难重重,其中书籍的获取,更是难上加难。

  虽然盛唐学风很盛,“垂髫之倪,皆知礼让”,军中也多有识文断字者,但远远未达到所有良家子可以上学的程度。

  当今盛唐的雕版印刷只存在于长安、洛阳,还是以印刷佛经为主。

  “自是知晓。但雕版想印纸成册,需雕刻几十,乃至上百块木板,还要技艺精湛的匠人,耗时耗力。常有雕版在雕刻中损坏,前功尽弃。”

  高力士摇头说道。

  在二十年前,李隆基亲自御注《孝经》,并要求每家每户都收藏一本。

  当时高力士监督《孝经》的雕版,费多大力气,他最清楚。

  “若设立官吏,花费十年时间去培养匠人,书籍成册,绝非难事。”

  雕版印刷是必然要登上历史的舞台。

  这是大势所趋。

  “圣人虽重视读书人。但天下书籍如南山的松树一样多,总不能是本书,就雕刻几套雕版?”

  高力士还是微微摇头。

  四书五经即便刻数百套雕版都无所谓,可以下发至郡县。

  但一套新的雕版诞生,需要重新考验匠人的手艺。

  “我想出一种新的印刷方法,高翁只要将新的印刷术弄出来,您就是如蔡伦一样的贤人。”

  李瑄吊到高力士胃口,趁机说出自己的目的。

  活字印刷术!

  年岁已高的高力士,不是无欲无求的人,他也在乎身后事,和自己的名声。

  而名垂青史,将美名流于世,是高力士最大愿望。

  李瑄要借高力士之手,将活字印刷术和雕版印刷术普及。

  只印刷几种书,活字印刷效率比不上雕版印刷。

  如果印刷成百上千种书,活字印刷的工作效率就极其可观,不仅可以节省大量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印刷的速度和效率。

  而且雕版印刷费时费工,一本稍厚的书,必定要几年时间雕刻模板。

  活字印刷灵活性更高,只要提前烧制活字泥,多备一些常用字,随时可以根据书籍内容排字,实在是生僻字,用木块雕刻后代替。

  以大唐如今的造纸业,可以大范围实施两种印刷术。

  “明日我不当值,会回兴宁坊府邸,届时扫榻以待,请七郎光临。”

  李瑄在出宫的路上,向高力士讲解活字印刷术,包括烧制活字泥的方法。

  这并非很难的手艺,只要有这种概念,很容易完成。

  高力士是聪明人,用李瑄口中的“活字泥”代替雕版,绝对可行。

  心动的高力士,邀请李瑄明日再商议细节。

  “明日必登门拜访高翁。”

  李瑄拱手回复。

  兴庆宫金明门前,李瑄准备告辞的时候,高力士突然抓住李瑄手臂,低声道:“圣人今日召见七郎之前,右相求见过圣人。他总会玩弄一些小手段,七郎有大智慧啊!”

  “多谢高翁提醒。”

  李瑄愣了一下,向高力士谢道。

  高力士微微点头后,转身回宫。

  李瑄在原地思定片刻。如果是李林甫向皇帝推荐他,一定用心险恶。

  “丰安军使会不会是李林甫的人?李林甫想让我如王忠嗣的父亲王海宾一样,死在战场上?”

  也只有这一种可能!

  既然知道,对付丰安军使就太简单了。

  李瑄可以让李适之上书李隆基,将丰安军使调走,换一个军使。

  李适之兼职兵部尚书,有这样的能力。

  敲定主意后,李瑄骑马回左相府。

  李适之在前院徘徊许久,等待李瑄回来。

  他放心不下李瑄。

  见李瑄迟迟未归,若非李霅阻拦,他定要入兴庆宫面圣。

  “七郎,在宫中何如?”

  李瑄刚下马,李适之来到门口,迫不及待问道。

  李瑄没有在门口说话,而是拉着李适之回前厅。

  他将宫中的事,讲给李适之听。

  并告诉李适之,圣人封他为丰安军副使。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七郎正应这句古话。”

  入军即为一军副使,还是天子亲自考验,将来一定可以成为节度使,但李适之不免有些患得患失:“在战场上,不可呈匹夫之勇,为将者,指挥千军,排兵布阵,出奇制胜,这才是战争胜利的关键。”

  李适之一直反对李瑄从低级军官做起,就是怕李瑄跟愣头青一样,冲锋在前。

  纵然有关张的勇力,也不免马失前蹄。

  一军副使,辅佐军使指挥军队,不必要冲锋陷阵。

  “孩儿还要留着七尺身躯,做兼济天下的大事,怎会不爱惜自己呢!”

  虽与李适之的想法有些出入,但在离开长安之前,他不会反驳李适之。

  李瑄知道李隆基信赖勇敢的将领。

  当初李林甫劝李隆基任用胡将,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汉人多文官为将,不敢冒矢石身先士卒,所以蛮夷没有被平息”。李林甫又夸赞“胡人骁健,哺育在马背上,天性勇猛,性情纯朴,如果感化他们,恩威并施,必使其忠心耿耿”。

  李隆基深以认同李林甫所言。

  “如此,为父便放心了。”

  李适之点头。

  “父亲,高翁告诉孩儿,丰安军副使很可能是李林甫推荐。”

  李瑄将这件事告诉李适之。

  “什么!”

  “老匹夫没安好心。丰安军使陈回光年前入京时来拜见我,当时我还信赖他。现在看来,陈回光一定是李林甫的鹰犬。”

  李适之勃然大怒。

  他身为兵部尚书,军使们入京,需到兵部向他述职。

  他以为陈回光从一个小卒,因战功而升任将军,会是一名宿将。

  因厌恶李林甫,使李适之此时对陈回光极为唾弃。

  “待七郎前丰安军,为父便将陈回光调回京,安排在兵部任职。丰安军还有一名副使,让他接替丰安军使的位置。七郎刚任副使,在没有战功的时候节制丰安军,会惹来非议,让圣人不满。”

  气消以后,李适之的想法,与李瑄不谋而合。

  “孩儿有自知之明。”

  李瑄没想过现在就掌握一军,但李瑄总感觉哪里不对劲。

  李林甫玩弄权术的时候,一向诡谲而阴险,绵里藏针。

  连李适之都能识破,做出应对,李林甫不可能想不到。

  即便意识到不对,李瑄也会毅然北上。

  李林甫纵然智计过人,但他绝对想不到李瑄能通过一首《牡丹》,讨杨玉环欢喜。

  想不到李瑄会通过后世的见闻,得到李隆基倚重和信任。

  更想不到李瑄会为高力士带来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专利”。

  还有就是,李林甫远远低估李瑄的武力。

  失败与成功的因素,也只有这些了。

第22章 宁远将军

  翌日,刚下早朝不久。

  李适之还未回来,宦官林招隐就携带诏书来到左相府。

  “左相之子李瑄,神勇矫健,谋略深广,堪当阃寄……特任为丰安军副使,授宁远将军。”

  “赐雕弓和宝剑各一柄,玉佩一块……”

  林招隐宣读诏书后,李瑄拜谢恩典。

  宁远将军为正五品上的武散官。

  皇帝会经常为功勋卓著的臣子授予散阶。

  特别是出任军使的将领,必然有武散官加身。因为在“使职差谴”的制度下,使职无品级。

  散官没有实权,设立它的作用是标示官员的基本身份等级。

  一些皇帝宠幸的臣子后代,功臣后代,都会授予散官。

  如开元宠臣王毛仲的儿子,刚出生三天,就被授予五品散官。过段时间,王忠嗣其中一个未成年的儿子,也授予五品散官。

  李瑄的丰安军副使,加宁远将军以后,就是五品官。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2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9/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