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大唐天将军_分节阅读_第221节
小说作者:落叶凋谢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23 MB   上传时间:2025-04-13 16:51:51

  李隆基还向李瑄告知水仙花的一些特点特性,只是让李瑄长长见识。

  他也不要求李瑄能作吟出古往今来第一首水仙诗篇。

  “水仙,好名字!”

  李瑄当然知道水仙,这可是后世十大传统名花之一。

  史料上确实有记载李隆基曾赐给虢国夫人十二盆红水仙,盆皆金玉七宝所造。

  “臣请靠近观看水仙,以此为诗。”

  李瑄向李隆基拱手说道。

  “七郎若能以水仙为诗,朕必重赏。”

  李隆基心中一惊。

  这可不比传统花卉,没有任何可借鉴。

  杨玉环很期待李瑄以水仙花做出名句。

  李瑄其实已经想好,但为拉动李隆基的期待感,他故意靠近水仙,轻轻一嗅,又远近观察。

  李隆基和杨玉环静静地等待,没有打扰。

  半刻钟后,李瑄才向李隆基拱手:“让圣人久等了。”

  “七郎可有灵妙?”

  杨玉环争问道。

  “已有!”

  “上笔墨纸砚!”

  李瑄话落,李隆基左右吩咐。

  下一刻,连桌案都被抬过来。

  宫人研墨过后,李瑄执笔。

  杨玉环和她的三个姐姐凑上前,李隆基也在一旁看着。

  诗题《龙池吟水仙花》。

  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沈为骨玉为肌。

  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

  此时李瑄的字,写得大气漂亮,虽然模仿的是褚遂良的字,但能看出一些自己的风格。

  这也是李瑄坚持不辍地练习,除了行军打仗,一般都会抽空练字。

  这首清新脱俗的小诗,是历代吟水仙之最,但开局两句,惟妙惟肖,让凌波仙子的画面,跃然纸上。

  没有什么过多的隐喻,只是刻画了水仙花的精神与性格。

  杨玉环从诗题,到诗句。一字一句地读下来。

  头两句让她心神摇晃,从内心中感叹李瑄满身才华,堪比李太白。

  但李太白身上恃才傲物的缺点,在李瑄身上看不见一丝一毫。

  且李瑄不以文采动天下,而是以英雄之气,为天下赞扬!

  之前雪满弓刀是一个例子,去年冬天,仅以千骑,千里转袭,在围追堵截的情况下,救出大唐妇孺,使一些痛骂李瑄“酷吏”的文人,改变李瑄的看法,大书特书。

  当然,李瑄这是成功了。如果李瑄失败,怕是会被讥成赵括、马谡一样的人。

  杨玉环就认可李瑄的英雄之气。

  杨家其他姐妹,更是赞不绝口,特别是杨玉瑶,心中在想这“水沈为骨玉为肌”是不是在暗自夸赞她。

  “啪啪……”

  “七郎的文采,我是服了。我听说那些山东士人,讥我宗室无有大诗人,今不就有了吗?看他们谁还敢嘲讽!”

  李隆基抚掌。

  他喜欢写诗,正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才不会自认为他的诗天下第一,王维、李白、王昌龄、贺知章、孟浩然这些,才是士人们追捧的大诗人。

  李隆基也承认他们文采斐然。

  现在有李瑄的文武双全,这些大诗人都变得黯然失色。

  “圣人谬赞,您在身旁指点,才使臣灵光一现!”李瑄一直很谦逊。

  “朕不食言!赏赐七郎红水仙十盆,稍后会派人送到宋国公府邸。另朕会再让匠人用黄金铸造一株水仙花,赐给七郎。”

  李隆基大笑一声,履行对李瑄的赏赐。

  “臣多谢圣人!”

  李瑄并未拒绝。

  李隆基兴头上赏赐,假惺惺拒绝,会打断李隆基的兴致。

  “诸娘子们,七郎人也见了,才华也领略了。你们在园中游玩吧!朕要与七郎讨论军机!”

  李隆基想到还有事情问李瑄,再耽误,天色就晚了。

  “妾身等不再打扰三郎!”

  善解人意的杨玉环向李隆基一礼后,带着杨家三姐妹离开。

  她们手中还拿着七彩鹦鹉和李瑄写的诗,要到一旁讨论。

  杨玉瑶离开前看着李瑄,想再送一下秋波,但李瑄目光平视,没有去注意。

  这样让杨玉瑶很气恼。

  心想着私下与李瑄见面,定逃不出她的手掌心。

  ……

  这边,在高力士的带领下,李瑄和李隆基进入沉香亭的二楼。

  水果、点心、茶饮,都已经备好,看样子想与李瑄深讨。

  果然,一上来李隆基就问漓水之战和青海之战,更仔细的战况。

  李瑄耐着性子,向李隆基讲述。

  特别是在青海之战的时候,他说圣人爱民如子,吐蕃如此对待大唐百姓,是侮辱圣人,君忧臣辱,君辱臣死,所以不惜死报,也要救回妇孺,以正圣人厚徳。

  他的话语很挑动李隆基的情绪,让李隆基觉得李瑄处处为他考虑。

  李隆基还特别问李瑄斩杀吐蕃大将的过程,尤其是在万军之中,取没庐·谐曲首级的过程。

  李瑄用夸张的言语渲染!

  李隆基听得神情振奋,若非他见识过李瑄的武力,他肯定让李瑄如王难得一样,在殿前跃马持槊,表演一个。

  “七郎所作《河陇曲》,当为边塞诗第一。”

  整整一个时辰,李隆基听完李瑄的描述后,对李瑄的边塞诗交口称赞。

  “不敢当!”

  李瑄微微一笑,他心中边塞诗第一是王昌龄的《出塞》,那才是妇孺皆知的神作。李隆基觉得《河陇曲》写得好,是因为他认为尾联是点睛之笔。

  但后世许多人都认为,这首诗首联和颔联才是精华。

  “七郎,吐蕃的中论于前日入朝。有些臣子希望接受吐蕃的求和,以复舅甥之好,免去兵戈。七郎觉得如何?”

  终于,李隆基开始问正事。

  每一次遇到战与和的事情上,总是让他糟心。

  因为大部分大臣,都支持重新谈判,归于和平。

  大臣们的想法很简单,大唐得这么大的便宜,现在求和对大唐无害,还可以彰显大唐天朝上国的大度。

  另外,吐蕃是携带金银珠宝来的,诚意十足。如果拒绝,会让其他番邦认为大唐得理不饶人。

  “不可!圣人可记得我大唐与吐蕃有几次盟会?河源会盟,赤岭会盟根本没有用处。即便是之前高宗时代的盟会,他们依然将吐谷浑慕容家族驱逐,占据青海,奴役吐谷浑、党项等部。还巧取豪夺我大唐九曲之地。尺带珠丹雄心勃勃,吐蕃狼子野心,他们的目的是我大唐的河陇,一旦让他们喘息过来,我军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且如果我军再次重创一次吐蕃,吐蕃必然要抽调西域的兵力,他们不敢再窥探西域。西川一带,也会安全!”

  李瑄向李隆基劝说道:“那些劝和的大臣,是典型的迂腐思想,目光中没有一丝战略。”

  他没想到末·结桑东则布这么快就到达长安,看来在路上没有丝毫停歇。

  但李瑄丝毫不慌,他懂李隆基“谋求边功”的心思。

  想用一些金银珠宝,让李隆基停止扩张几乎不可能。

  “七郎和朕所想一样,吐蕃是想拖延时间。尺带珠丹这竖子,阴险狡诈,他遣使而来,必是缓兵之计。”

  李隆基对自己的妹夫破口大骂,满朝文武,还是七郎合他心意。

  “臣计划秋季开始对吐蕃用兵。此次用兵,必可收复九曲。等再找到机会,臣会对青海发起进攻。让石堡城彻底沦为废城,使河湟之地千里沃土,可重新焕发生机,使我大唐河陇富庶。”

  李瑄向李隆基请求道。

  “七郎尽管去做,朕支持你。朔方、河东,现无战事。如果兵力不够,朕让忠嗣派兵支援你!”

  李隆基对李瑄的信任无以复加,不仅仅是忠心,还有能力。

  李瑄每一举例,都非常清晰明确。

  贺表和露布上,看似李瑄勇猛致胜,但李瑄治军严谨,用兵大胆灵活,谋略层出。

  一直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胜利。

  这么多次战斗,与敌伤亡比,为一比十。

  这不是一场两场,而是所有的战斗都如此,不论大战小战。

  青海之战,更是以五百死伤的代价,前后共斩俘敌军一万五千余人。

  古往今来,没有人能做到这一点!

  这也无怪朝野上下称李瑄为“战神”。

  “朔方、河东之兵转运河陇,耗费颇多。臣麾下两镇之兵,足以致胜!”

  李瑄表示不需要王忠嗣支援。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47页  当前第2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1/104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大唐天将军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