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962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李仁礼连忙说:“正是草民的幼弟。”

  朱洋说道:“他的生母不在,你带在身边教养吧。”

  李仁礼连忙拉着弟弟跪下:“多谢大明圣天子开恩,多谢大明太子殿下宽仁!”

  西夏越王李仁友的生母,被赏赐给李世辅做妾了。

  历史上,正是李仁友出手诛杀任得敬,他的儿子后来做了西夏皇帝,孙女还被嫁给成吉思汗联姻……

  朱洋拿出一份盖了章的空白圣旨,当场在圣旨上写出对李仁孝的安排:落籍开封,赐宅院和良田,朝廷会帮忙安排佣人和佃户。佣人和佃户按照《大明律》签订契书,如果李仁孝违反雇佣合同,一切按律法办。另外,特赐李仁孝开封府学生身份,今后可以在开封府学读书科举。

  搞定了李仁孝,朱洋又对李仁礼说:“阁下的宅院已安排好,正六品的翰林官,今后在翰林院文史馆研究史料。”

  这个安排讲出,其他宗室都投来羡慕的眼神——女儿嫁给大明皇帝做妃子,果然有额外优待啊,后半辈子可以过上清贵日子!

  “臣李仁礼,多谢陛下恩典!”

  李仁礼也是欣喜不已。

  他在西夏做官就不怎么贪污,而且还喜欢中原风物。今后可以在洛阳安度晚年,做的还是翰林院清贵官职,这对李仁礼来说再完美不过。

  甚至比西夏没灭亡时更舒坦!

  朱洋又对其余宗室说:“你们也各有安排。在洛阳好生耍几日,然后打散了搬去各省。有人去湖北,有人去湖南,有人去河北,都是不缺土地的所在。给你们一些良田,今后自己耕种度日。五年之内,不征任何赋税。还给伱们一些钱粮,足够你们五年内不愁吃穿。尽快学会种地,别五年之后饿死了。”

  宗室们听得目瞪口呆。

  这尼玛,还得自己种地啊,不种地就得饿肚子。

  而且说什么去往不缺土地的所在,其实就是在地广人稀的州县开荒嘛!

  宗室们全都哭丧着脸,对今后的农耕生活恐惧不已。

  朱洋怒斥道:“尔等皆为亡国宗室,平日里坐享清福,不知靡费了多少民脂民膏。前宋皇子们都需要自己种地谋生,难道你们还比前宋皇室更尊贵?”

  “不敢……”宗室们吓得连忙跪下,生怕触怒大明太子要遭殃。

  朱洋又说:“尔等远道而来,官家仁慈,特赐你们一些酒食。米酒这两年可贵得很,好生享用吧。”

  说完,朱洋起身便走,众人连忙恭送。

  由于连年灾害减产,朱铭去年颁布了限酒令。

  减少米酒和麦酒的生产配额,一旦违反,跟私产、私贩食盐同罪(自家酿来自家喝无罪,赠送乡下亲朋、招待客人也无罪。主要是不能异地销售,或者运到城内、城郊销售)。

  另外,玉米酒、高粱酒、红薯酒之类的白酒,通通提高配额、增发牌照,以填补米酒和麦酒的市场空缺。

  如此政令,极有效果,可以节省许多大米和小麦。

  但也造成三个现象:

  第一,米酒、麦酒价格陡增,普通人家根本买不起,就连小康家庭也只能大型节日尝尝鲜。

  第二,生产白酒的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白酒被社会中下阶层广泛接受。

  第三,许多农民私酿米酒,城里人结伴出游,跑去农民家里付费喝酒,莫名其妙出现“农家乐”现象。尤其是乡下地主,只要不拿去卖就无罪,经常私酿米酒邀请城里的贵客。官员们也更加喜欢游山玩水,顺便在乡下士绅家里喝几杯。

  目送大明太子离去,这群西夏贵人失魂落魄。

  李仁孝、李仁礼二人,想帮都没法帮。因为那些家伙,是被打散了扔去地广人稀的州县,今后还能不能再见面都是一个未知数。

  一个宗室满腹怨气道:“当初就不该投降。家产田产被没收了不说,连一个官也不给当,还要去偏僻之地开荒!我们可是宗室贵胄,难道真要像农夫一般耕地吗?这是明国皇帝在故意折辱……”

  “慎言!”

  李仁礼连忙冲过去,把那家伙的嘴巴给捂住。

  另一个宗室冷笑:“你自是清贵了,却让我们慎言。你女儿嫁给皇帝做妃子,你还捞到一个翰林官,今后留在洛阳享清福就是。我们却要去开荒,一个二个都没碰过锄头,哪里种得出来粮食?恐怕五年之后,官府供给的钱粮一断,我们这些人全都要饿死!”

  李仁礼是个要面子的,当即怒道:“我不做官便是,也去偏远州县开荒。宋国皇子都能种地谋生,难道我们就不可以?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何其美哉,此谓耕读传家!”

  此言一出,无人再说话。

  虽然心里依旧不平衡,但毕竟这是皇帝安排的,跟李仁礼没有什么关系。

  李仁孝打圆场道:“都是亲戚,皇帝赐了酒食,坐下来吃一顿离别宴吧。今日宴罢,也不知哪时还能再聚,何必再起争执伤感情呢?”

  半下午时分,有官吏把酒食送来,众人坐了几桌吃饭喝酒。

  吃着吃着,就有人痛哭流涕。

  开荒啊,多么可怕的词汇。

  他们连锄头怎么握都不知道,一想到下半辈子都得耕作为生,那感觉就像是在被凌迟处死。

  直接一刀砍了还更干脆!

第979章 日渐丰富的大明娱乐生活

  数日之后,李仁孝被带去开封。

  朝廷赐给他的宅子,位于开封城中轴线的龙津桥南。

  那里原本是邓洵武的宅子,邓洵武属于蔡京党羽,在徽宗年间做到了枢密使。

  大明开国之后,此宅由于所处地段比较好,临街的两面被改造为店铺。一些店铺赏赐给功臣,一些店铺拍卖给商贾。

  剩下的区域重修围墙,赏赐给开国勋贵做私宅。迁都之后,许多功臣的私宅,重新在洛阳赏赐,开封这边的宅院就被朝廷收回。

  由此可见,朱家父子是真抠啊,赐宅子都不赐全乎的,硬生生切割出两排做店铺。

  主要原因还是这宅子过大,而且建筑细节严重违制!

  李仁孝对此宅颇为喜欢,虽然面积被改得很小,但其他方面都属于上乘。

  从宅子的正门出去,街对面就是武庙。后门打开就是蔡河,这玩意儿还是河景房。

  河对面在以前是西教坊司,一半被改为店铺,一半被改为印刷厂。那印刷厂在迁都前隶属于礼部,迁都后被拍卖给私人书商,隔着河流都能闻见油墨味道。

  宅子东南方的街对面就更有意思,以前是国子监的校址,兼着太学的老校区。现在属于大明太学之开封校区,一部分外舍生在此读书,升学之后再跑去洛阳就读。太学旁边,还有一整条街的书店。

  太学南边,是扩建之后的开封医学院,并附带开封熟药惠民局。

  中医里的熟药,泛指加工炮制过的药材。

  但从北宋兴起的熟药,却特指丸、膏、散、片等中成药。这玩意儿在宋代属于官方经营,并加上“惠民”两个字,大概可以理解为官方平价中成药店。

  到了大明,变成半官半商。

  熟药局、熟药所必为大明官方经营,而且严格规定药价,让普通百姓也买得起。

  熟药铺则为特许私营企业,并随时受到官方监管,药价是相对较高的。这种私营药店,往往开在较偏远的街区或城外,算是官方药店的一种补充。

  在朱国祥的引导之下,遍布全国的熟药局、熟药所,已经渐渐变成了公立医院。

  而且,位于省会的大型熟药局,旁边往往就有一个医学院。

  医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很多都被分配到熟药局、熟药所,在那里做有编制但工资一般的公立医生。

  这种公立医生,也被俗称为“冠带医士”,因为做到高级就有官身,平时可以穿官服行走。

  住下几日,李仁孝家里的佣人也就位了。

  官府说是从市场上雇佣的,但李仁孝总觉得那些佣人,肯定有一两个是来监视自己的。因此,他对佣人们都客客气气,生怕招惹到其中的监视者。

  有一个伶俐的佣人叫李货,居然还识得许多日常用字。

  李仁孝认为此人必是监视者,于是把李货放到身边做随从,以此向大明皇帝展示自己没有二心。

  带着妻子罔氏、随从李货,李仁孝第一次出门逛开封城。

  先去街对面的武庙,那里距离最近。

  可惜核心区域并不对外开放,一般是有官方祭祀才开门。寻常游客,只能逛一逛外围区域,那里竖碑镌刻着名将们的功绩。

  李仁孝饶有兴致的阅读碑文,发现名将们的封号特别有意思。

  并非什么冗长的谥号与爵位,而是非常简短的两個字。

  主角自然是姜子牙,封号为“兵祖”。张良是“谋圣”,孙武是“兵圣”,韩信是“兵仙”,项羽是“武圣”,李靖是“军神”……

  李货在旁边介绍说:“郎君不知,自从这些武碑树立起来以后,他们的故事也流传得很广。民间的戏剧和,也喜欢编造他们的事迹。近几年兴起一种评书,就是讲李靖与红佛女时兴起来的。”

  “评书”一词,至少在元代就有了。

  但真正的兴起,是在宋室南渡之后,最初是用来评说佛教典籍故事,讲一些因果报应、劝人向善之类。

  “评书又是何物?”李仁孝好奇问道。

  李货解释道:“就是评说历朝人物故事,主要是和戏曲里的故事。现在活字印刷方便得很,纸张的价钱又低了许多,那是写得越来越长。便连朝堂里的相公们,也喜欢。市井百姓很多不识字,说书人就讲给百姓听,这种就叫评书。”

  堂堂西夏皇帝李仁孝,至今还没看过,更不知道为何物。

  他仔细向李货打听,越听越是好奇,很快就直奔书店。

  来到书店一条街,李货讲述道:

  “开封的书市有两处,一处挨着大相国寺。那里的书铺,原本是大相国寺的寺产,在宋初售卖一些佛经。后来就变成了书市,什么样的书都卖。大明开国的时候,把大相国寺书市充公,剥离出来发卖给民间书商。”

  “另一处书市便是这里,挨着太学的学舍。国子监和太学以前都在这里,学生相公们要买书看,自然而然就成了书市。还兼卖文房四宝,卖一些作画的颜料。”

  李仁孝颇为高兴:“这太学书市,距离我家却也近得很,以后买书走几百步就到了。”

  李货把他带进一家书店,直奔类书架:“郎君,这里全是。”

  李仁孝一眼就看到一本大部头。

  它太显眼了,页数最多最厚,而且还用黄纸封皮。

  “这是什么?”李仁孝伸手去拿。

  李货连忙喊道:“郎君,这部须用双手请来,它是当今官家少年时所著。”

  李仁孝吃了一惊,连忙单手换成双手,恭恭敬敬的取下《西游记》。

  最终印刷版的《西游记》,是四年前才上市的,又经过了一次官方大修。

  主要修改里面的神仙,比如二郎神不该叫杨戬,一是因为目前还没这个神仙名字,二是因为杨戬是宋徽宗身边的奸恶太监。

  类似的神仙非常多,都是南宋、元明时期兴起的,跟如今的神仙有巨大差异。

  李货说道:“这本书讲的是唐三藏去西天取经的故事。”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96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62/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