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956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赵士樽却是出去溜达,他已经报名参与编修《西夏书》,顺便学一学那种西夏文字。

  走到隔壁院落,却见一堆人围着石桌看东西。

  一人突然惊呼:“岳都护真乃当世冠军侯也,恐怕接下来的献俘大典,他也要被封王吧?”

  另一人说道:“不可能封王,国公、郡公都够呛,估计会是一个县公。”

  先前那人点头道:“也对,岳都护军中资历太浅,目前封一个县公已是极限。”

  赵士樽走过去问道:“你们在看什么呢?”

  “兵部发来的详细战报,让翰林院文史馆整理留档,作为史料存进藏书楼里。”

  “岳都护立了大功?”

  “何止大功。去年秋天,岳都护率五千骁骑,数日之间收复河西三城之地。又疾驰北进,与韩都护携手大败李察哥十万军队。今年被克夷门堵住南下之路,他从沙漠绕道奔袭,六千骁骑直插兴庆府。继而攻占五万重兵防守的怀州,俘虏西夏军民十余万,缴获牲畜、战马、粮食无数。正是岳都护把兴庆府周边搅得一塌糊涂,才吓得西夏另一路大军统帅弃军而逃。”

  “是啊,如果没有岳都护,估计这一仗到现在还没打完。”

  “那个叫李存惠的细作,也是一个大将之才。这次至少能够封子爵,甚至有可能会封伯爵。”

  赵士樽感觉在听传奇故事,连忙也凑过去阅读详细军报。

  北路军报是岳飞、韩世忠联手执笔,虽然尽量在展现韩世忠的作用,但岳飞全程过于亮眼,把韩世忠的风采完全盖住。

  韩世忠也是有大功的,跟李察哥十万大军作战时,韩世忠才是那一路明军主帅。岳飞奔袭南下,也全靠韩世忠拖住克夷门数万敌军,否则岳飞就要被关门打狗了。

  枢密院和兵部正在研究,该怎么给各军将士论功,然后移交到礼部讨论封爵事宜。

  兵部。

  张广道已经看完各路大军的所有战报,他揉着太阳穴说:“我很想给自己的老部下多弄点功劳,但此次灭夏,岳飞必为首功。而韩世忠可论次功,他们去年一战把西夏的脊梁都打断了。今年各路大军出征,西夏就跟丢了魂一样,只知道避战后退、空室清野。”

  李宝哭笑不得:“除了岳飞、韩世忠、吴玠,其余各路都没打什么像样的仗。李彦仙那一路还算好的,至少强攻下两座城池,姚平仲还打得李察哥败逃而死。邓春那一路简直就在武装行军,沿途敌军全部望风而逃,好不容易要在灵州决战,敌方主帅竟然弃军而逃了。”

  杨志说道:“也得给邓春记功啊。他是大明村的老人,麾下又多资历深厚之人,陈子翼这次怎么也该升一升爵位了。”

  王渊挠挠头:“把军功计算出来,交给陛下审阅吧,这种事情我们不能做主。”

  石元公敲敲桌子,提醒道:“军情司的那些细作,可要好好计算他们的功劳。我虽不再管军情司,却不能让细作们吃亏。有的细作不顾妻儿父母,已经潜入西夏七八年。就算没有帮助破城,他们在城内制造谣言,也让西夏军队人心惶惶,至少让西夏军队投降得更干脆利落。”

  张广道笑着说:“肯定不会忘了军情司的细作兄弟们。”

第972章 岳飞的封赏

  又有两支禁军,从西夏返回洛阳。

  水陆并行,舟车齐发。一支前往伊阙镇,一支前往延禧镇,驻守在洛阳周边拱卫京师。

  陆游等人进京比较早,还未正式入太学读书。他们呼朋引伴站在岸边,目迎禁军由远及近,不时发出阵阵赞叹。

  其实没啥好看的,行军途中又不穿盔甲。

  但这毕竟是禁军,大明舍得在小兵身上砸钱,就连禁军里面的普通士卒都有常服。

  他们穿着承袭自唐代的曲领外衫,但袖子收得极窄,袖口有绑带可缠起来。外衫的下摆也被缩短到大腿处,用腰带一束显得格外利索。下身只有一条裤子,行军时还要缠上绑腿。鞋子是制式的脚蹬靴,头上戴着可以折叠的范阳笠。

  陆游啧啧赞叹道:“只是寻常的行军,走得如此随意,竟也能做到步伐一致!”

  洪迈笑道:“他们路过京城,自然要表现一番。”

  “不然,”陆游指着前方的军队说,“你看他们还有人在说笑,并无刻意之处,想来随心所欲亦可整齐划一。”

  洪迈没再接话,懒得跟陆游辩驳,他认定了这些禁军将士,肯定是路过洛阳城在挣表现。

  城内外无数百姓,乐哉哉的跑来看热闹,甚至还有小娘子朝着军士挥手。

  “虎狼之师啊!”平清盛一声感慨,腰挎倭刀远远看着。

  他已在大明留学数年,今年就要回日本去了。

  儒家经义他也认真学,水平一般般,如果放在大明偏远地区,猴子称霸王勉强能考秀才。

  平清盛真正用心的是兵法,费尽心思搞来一部《武经总要》,还花重金跟一个退役骑兵学枪术。

  凭借这些,平清盛觉得自己回去之后,肯定能够打遍日本无敌手。

  等两支禁军全部走远了,平清盛才去四方馆溜达。

  刚进四方馆,就发现有热闹可看。

  来自占城和真腊两国的使者,三番五次闹着要杀掉对方。大明官员无法调解,在请示上级之后,允许两国的使团武官决斗。

  生死由命,不准在大明境内事后报复!

  平清盛跑去看热闹时,双方都已经受伤挂彩。

  终究是真腊武官要厉害些,凭着自己挨一刀,砍中了占城使者的脖子。

  鲜血喷涌,估计是活不成了。

  真腊武官挥刀跳舞,忍着身上好几处伤口,在占城使者面前耀武扬威。

  “怎闹得要死斗?”平清盛问道。

  河内经国说:“真腊入侵占城,两国刚打了一仗,占城使者是来洛阳告状的。真腊使者也是来告状的,说此次出兵,是占城的边将先越境挑衅。两国使者在四方馆遇见,天天吵架,吵着吵着就动手。”

  平清盛不屑的嘲笑:“大明皇子都摄政安南了,他们还有闲心互相攻伐,迟早有一天会被大明吞并。”

  这次两国开战,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大明皇子摄政安南,在安南十道兵被打残之后,并没有恢复补充那些兵力。反而顺势大搞裁军,直接把安南常备军数量减半。这让占城、真腊两国大感安心,既然都不用防备安南,那么就可以彼此进攻了。

  二是占城老国王去年死了,并且没有留下子嗣,由一个旁系宗室继位。真腊国王认为血脉有问题,自己儿子的血脉更正统,想把儿子送去做占城国王。

  如今的真腊国王,正是建造吴哥窟那位,叫做苏利耶跋摩二世。

  他接手的真腊吴哥王朝,疆域和财政都达到了极致。于是可劲儿折腾,兴建大小寺庙上百座,而吴哥窟则是规模最大的那一座。

  真腊的国教是婆罗门教湿婆派,这位国王却信奉毗湿奴派,搞得国内的主流僧团极为不满。

  “占城、真腊两国使者接旨!”

  决斗结束不久,就有皇帝行人过来传旨,朱铭懒得亲自处理这种小事儿。

  “……占城、真腊皆为大明属国,两国如同兄弟,不可再互相攻杀……”

  “……占城王位之继承,当由大明天子裁决,真腊国王欲僭越天子权柄乎?今削去真腊国王除王爵外一切官衔,不再秩比大明亲王……”

  “……真腊从占城抢掠之财货人口,勒令立即归还……”

  占城使者顿时欢呼起来,爸爸果然是向着我们的啊。

  真腊使者却极为愤怒,不再秩比大明亲王,那真腊国王遇到占城国王就矮了一头。

  再愤怒,也得忍着!

  等传旨人员离开,真腊使者怒视占城使者,他们决定回去就来一拨大的。

  刚继位的占城国王,确实血脉有些问题,其国内就有很多反对者。

  历史上,真腊趁着占城内乱,几年后就会杀到占城首都,抢掠一番顺便把占城国王砍了。

  平清盛全程目睹宣读圣旨,忍不住感慨:“这才是天子权柄,不但能威服国内,还能号令诸多外邦。”

  河内经国问道:“你回国究竟想做什么?”

  平清盛沉默不语。

  他现在的志向是统一日本各郡国,挟“天子”以令诸侯,然后武力讨伐不臣。

  大理使者全程无言,默默退回自己院中。

  大明虽然没有直接进攻大理,但把罗殿国、自杞国给灭了,扶持亲近大明的部落统治当地。又把有独立倾向的特磨道打了一遍,另立一个亲近大明的特磨道指挥使。而且,每年都在往贵州安置罪犯耕种。

  大理已经失去外部屏障,鬼知道大明哪天突然就要发兵。

  现在西夏也没了,不知道下一个轮到谁。

  高丽使者却是不在洛阳,因为洛阳消费水平太高,高丽君臣舍不得派使者常驻。

  尤其是两国敞开贸易之后,没必要再以朝贡为名做生意。

  由于大明带来的一系列改变,高丽的那些世家门阀,正在加速走向一個灾难——武人时代!

  历史上,由于实在打不过金国,再加上武力扫平西京贵族。获胜的开京贵族疯狂攫取权力,并且在军事上彻底摆烂,新君继位时一个高位都不给武人。就连本该由武人担任的职务,也被世家门阀们瓜分掉。

  折腾到最后,武人索性亮刀子,疯狂屠杀文官,并且另立新君。

  高丽的武人时代,其混乱程度,可以联想一下中国的五代。

  现在大明把平壤都占了,再也没有西京贵族争权,开京贵族们比历史上玩得更疯。而且大明军队太强悍,反正高丽也打不赢,门阀世家再也不管军队建设,一大半军费都进了文官的口袋。

  可以这么说,高丽现在的中层军官都吃不饱饭,普通士兵更是需要想尽各种办法谋生。

  距离高丽武人亮刀子,只差一个契机来引爆。

  ……

  垂拱殿。

  首相柳瑊端正作揖:“陛下,今年的旱情愈发严重,又在春季征调数十万民夫,山西、陕西、河南三省需要调粮赈济。为了征讨西夏,从三年前开始,各省的粮食就在往山陕运输,南方的往年存粮已经不多。”

  朱铭说道:“内阁跟六部商量赈灾事宜。”

  柳瑊犹豫一二,还是忍不住说:“请陛下取消献俘大典。灭夏固为大喜事,但年景不佳,还须节俭一些。”

  “朕再想想,你且退下吧。”朱铭说道。

  柳瑊躬身告退。

  国家级别的大典,确实特别耗费钱粮,几百万贯说扔就扔。

  从权贵到小吏,从大将到小兵,所有参与者都得赏赐,而且还必须管他们的饭菜。

  也不晓得是不是因为小冰河期,这些年总是出现南涝北旱,今年陕西、山西、河南又有大旱。

  旱灾把西夏搞得很惨,甚至称其为灭国的原因之一也不为过。

  但现在西夏灭了,旱灾却灭不了。

  着实不是一个庆祝的好年份,举办献俘大典似乎对不起那些灾民。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95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56/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