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706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这个答案让奚术里颇为意外,反而说道:“那我改为大明国姓。”

  吏员又问:“名字可要改?”

  奚术里道:“请贵人帮忙改一个汉名,要有效忠大明的意思。”

  吏员想了想,说道:“那你就叫朱全忠吧。”

  “多谢贵人赐名!”

  奚术里只带了七八百族人过来,他知道很难再保全奚族,也知道奚人的名声很差。如今改了汉名,以后干脆融入汉族算了。

  他不但自己改名改姓,还让吏员帮妻子儿女改名。

  吏员给他们全家登记之后,扫视其身后的族人一眼:“汉儿要大量北迁,且以青壮男子居多。伱的族人却多女子,可愿与汉儿通婚?如果愿意,朝廷另有优待。嫁女之家,三年赋税全免!这个消息,你可以告之族人,现在不用做决定。”

  “愿意的。”

  奚术里……不对,是朱全忠当然愿意。

  他的族裔势力弱小,如果能跟许多汉儿联姻,今后就不怕被明国官员欺负。

  这七八百奚人,陆陆续续过来登记,清一色的愿意改汉姓。

  他们当中的大部分人,其实是没有姓氏的。就算有,也是以族名为姓,或者以部落为姓,现在改汉姓毫无心理负担。

  登记造册完毕,朱全忠带着族人进入安置点。

  一个中年男子骑马奔来,大笑道:“奚术里,还真是你啊,远远看着就像。”

  朱全忠惊道:“萧罗汉,你怎也来投明了?”

  这中年男子说:“我不叫萧罗汉,我以后叫朱定忠。”

  “我叫朱全忠。”

  “哈哈哈……”

  二人相视大笑,都感觉人生际遇特别奇妙。

  朱全忠问道:“你带了多少族人过来?”

  朱定忠说:“一千多。”

  “一千多也走得了?金兵不来追赶吗?”朱全忠惊讶道。

  朱定忠说:“追了,却不是追我们。你带人逃跑之后,就有女真兵去追赶。李肃又带着汉儿逃跑,女真兵、渤海兵都去追他们了。我趁机杀败留守的渤海兵,带着全族火速南逃,却是比你们绕路先到。”

  朱全忠说:“我们奚人地位最低,哪个族的都能来欺负。你们这些契丹人,怎也来投靠大明了?”

  朱定忠冷笑:“契丹人在金国,又比奚人好得了多少?不迁徙还能勉强过日子,刚迁来这边才三年,现在又他娘的要迁去辽东。就算迁徙完了能活下来,以后明军肯定还要杀来,金兵怎么可能打得赢?去年我就打算率部投明了!”

  又过两日,再来数百人,这次却是北地汉儿,从永清县那边跑来投奔的。

  金国的迁徙计划彻底乱套,两国边境的各族百姓,好多直接由首领带着南奔。

  完颜希尹只能武力镇压,可一旦调兵追击,军队离开之后,又有别的部落叛逃。顾此失彼,按下葫芦浮起瓢,对叛逃之事防不胜防。

  越是如此,金国朝廷就越没有威望,叛逃的各族百姓就越多。

  完颜希尹终于被搞得破防,派人到大明这边来交涉,请求大明边将遣返那些金国叛逃者。

  边将说自己不能做主,让金国使者去找布政使。

  布政使直接装傻充愣,说自己不知道有此事发生。同时又对金国使者说,自己一定严肃约束文武官员,坚决不做诱招邻国百姓之事,并且会派人去边界认真仔细调查。

  无奈之下,完颜希尹只能谴使去东京。

  朱太子一向信守承诺,肯定不会做违反合约的事情,当然也是要派人仔仔细细调查啦。

第724章 我还没找你赔偿呢

  吴乞买在刚称帝的两三年,还是想要励精图治的。

  而且他研究过辽宋制度,打算收回军政大权,并且试图拉拢各族豪强。

  因此在那个时期,吴乞买经常以皇帝名义下诏,拨粮赈济某族新附之民、赈济某新附降将所部、赈济某地受灾的饥民、赏赐各族立功将士等等。

  甚至在汉族、渤海族文官的建议下,免除各族佃户所欠的高利贷利息,分配土地给这些佃户让他们成为自耕农。

  随着大权旁落,随着军粮不足,仁政不再出现,金国朝廷再难有赈济百姓的诏书。

  历史上,吴乞买在位中期,由于金国连年征战,甚至出现新迁戍边将士难以温饱的情况。

  金国边军为了活命,先是卖掉抢来的奴隶,接着又卖儿卖女为生。

  直至搜山检海,在宋地狠狠抢了一拨,金国才以皇帝名义下诏,朝廷出钱帮边军赎回卖掉的家属。户口只有两三人的边军官府发给奴婢补充为四口。耕牛不足的,也官府给予补充。并且还给边军补发粮食。

  整体来看,金国是否愿意赈济各族百姓,是否足额发放二线部队粮饷,全看他们从敌人那里抢来了多少!

  如果抢不到钱粮,他们非但不赈济国内饥民,反而还会变本加厉进行盘剥。

  现在就属于抢不到的情况,而且三年没有好生劫掠了。

  大明补偿的粮食,金国不会发给百姓,他们只会全部拿去做军粮。

  一直到局面彻底失控,北地各族叛逃将近四分之一,完颜希尹终于宣布迁徙政策:迁徙之初,每个男丁发放多少粮食,每个女口发放多少粮食。等到了迁徙地点,还会发放多少粮食。

  此令下达,终于缓解叛逃之风。

  但也只是缓解而已,依旧有许多部族,不相信完颜希尹的承诺。他们觉得现在领到了粮食,等迁徙去辽东之后,剩余粮食肯定会赖账。

  就算不会赖账,秋天的赋税,也会加倍征收回去。

  到了两国约定好的日期,明军已从海滨县和旅顺完全撤出,金国那边依旧磨磨蹭蹭四处抓捕逃人。

  马扩在王彦率军护送下,来到燕山府城见到完颜希尹,质问道:“大明已经撤兵,为何金国还赖着不走,仅仅让出易县、容城、新城、永清四座城池?”

  完颜希尹也质问道:“明国为何要收容我大金的叛军叛民?”

  马扩冷笑:“此言甚是滑稽。金国的军民往哪里走,与我大明何干?难不成是大明绑着他们来的?金国那些叛军,偷偷潜入大明国境,沿途烧杀劫掠无数,大明还没找金国索要赔偿呢!”

  完颜希尹被气得不轻:“胡说八道!他们是去投奔明国的,怎么敢在明国劫掠?”

  马扩早有准备,装模作样拿出州县奏报,塞给完颜希尹说:“阁下且看,这是保州、雄州两地官员,奏报给大明朝廷的公文。开春以来,已有两万金国军民,擅自闯入大明河北境内。这些金国军民缺粮少食,却个個带着兵器,遇到汉人乡镇就劫掠,甚至是窥测州县想要夺城!死了多少汉人且不说大明总计损失粮食四十万石、钱财一百八十万贯。这一干损失都须金国赔偿!”

  完颜希尹认得汉字,甚至能辨别出印章内容。

  虽然纯属胡编乱造,但这些公文伪造得太逼真了。或者说就是真的,连通政院印章都是真的。

  完颜希尹说:“既然对明国造成了损失,明国就当协助大金,把那些叛逆押送回来。”

  马扩却说:“押不回来,已经悉数剿灭了,十恶不赦之辈皆就地正法。明金两国现在是睦邻友邦,大明帮助金国剿灭叛逆,这个就不用金国给予报酬。但大明遭受的损失,还得请金国照价补偿。”

  完颜希尹很想抽刀杀人,明国实在是欺人太甚了!

  接纳金国叛逆不说,居然还来找金国索要赔偿,天底下哪有这般无耻之辈?

  马扩也不再胡扯,扔下一句话就拂袖而走:“半个月之内,金兵还不从燕山府撤离,大明就发兵过来武力履行和约!”

  双方不欢而散完颜希尹愤怒至极。

  再愤怒也得做事,金兵已从边境防线撤离,而且军心混乱叛逃无数,这个时候若是打仗纯属找死。

  完颜希尹派人追上马扩,提出条件说:“明国已支付八万石麦子,如果再运来二十万石,金兵立即从燕山府撤走。这些粮食,是用来迁徙军民的。”

  马扩回复说:“金国什么时候送来剩下的五十匹公马,大明就什么时候把二十万石麦子运至。”

  又过十余日,金国交出公马,大明也给出小麦。

  金兵随即从范阳、良乡撤离,但在燕山府城周边,迁徙工作依旧是一团乱麻。

  时立爱的族人就在这附近,他们属于铁杆汉奸,已经很难再投降大明。因此,时家被完颜希尹委以重任,到处串联说服辽国遗留的汉族士绅搬迁。

  这些北地汉族士绅,辽国灭亡时没逃,金人杀来时没走,如今同样不愿意离开。

  即便他们有族中子弟,正在辽东那边做官,依旧无法说动他们搬迁。

  无奈之下,完颜希尹只能出动军队,不愿搬迁的直接砍头。

  北地汉族士绅被吓得服软,但很多却在搬迁途中,寻找时机夜里摸黑逃跑。

  一些士绅成功逃走,但更多士绅却被追兵所杀。

  杀得人头滚滚,终于没人敢逃了。

  ……

  三河县城,破败不堪。

  城内城外皆无人烟,只有累累白骨。

  这天,却有无数军民,来到城外扎营。

  造饭之时,刘猊问道:“兄长,好不容易迁回来,难道真要再迁去辽东?”

  刘萼说道:“女真兵和渤海兵,一路对我们严防死守,哪有机会逃走投明啊?”

  刘家属于老牌汉奸,已经降金好多年。

  宋徽宗还没赎回幽州的时候,他们就全族被金国迁去辽东,连同本县两万多百姓一起迁徙。

  金国当时根本没做好安置措施,也不愿给粮赈济饥民,导致两万多北地百姓,将近三分之一陆续死亡。

  三年前,刘氏部分族人,又带着三四千同乡回迁。

  现在的情况是,刘氏一族和同乡,分隔在幽州和辽东两地。刘萼一旦投明,辽东族人必然受牵连。

  刘萼倒是顾不上辽东族人,但完颜宗望已死,新来的完颜希尹不信任他。从迁徙之初,到迁徙路上,全程派女真士兵死盯着!

  刘猊突然出一个馊主意:“不如今晚半夜时分,让人放火大喊明军杀来了。到时候,营中军民必然大乱,不知有多少人逃跑,我们也可以趁乱逃走。”

  刘萼反问:“混乱当中,你能带走多少军民?带去大明的人太少,我刘氏如何在大明受到重用?”

  刘猊无言以对。

  抱有同样想法的,明显不止刘猊一人。

  四更时分,万籁俱寂。

  一处营寨突然火起,继而有人大喊:“明军杀来了!”

  听那口音,不是契丹人就是奚人,这两族是最为抵触金国统治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70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06/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