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325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所以子贡说,管仲不是仁人。孔子却讲,管仲一匡天下,人民至今受其恩惠。若没有管仲,华夏子民只能披发左衽,受那些夷狄奴役,自杀于沟渎也不为人知。”

  “诸生可听明白了?”

  雷观说道:“对内非义战,对外为义战。”

  朱铭又问:“朝廷打算伐辽,是否为义战呢?”

  雷观回答:“宋辽虽为兄弟之邦,然辽国欺我大宋多矣。伐辽自是义战!”

  “义战可战乎?”朱铭再问。

  魏良臣说:“义战自然必须打但得把握时机。如今国家疲惫、人民穷苦,便如重病之人。怎能以重病之身,与那强邻斗殴?就算要夺回强邻霸占的田产,也该养好了病再去。朝廷下令强征免夫钱,便如重病之人砸锅卖铁,就算打赢了又能如何?饭锅子都砸了,今后吃什么?本就病重,还没饭吃,迟早病饿而死!”

  朱铭拍手道:“此言甚妙!”

  富元衡说道:“若是砸锅卖铁,能够打赢强邻,夺回自家田产,饿肚子忍一忍也还罢了,只要今后好生过日子便可。但当今圣天子,战后真会休养生息吗?方腊余孽还未杀尽,便又恢复花石纲。而且变本加厉,在东南征收经制钱。东南百姓,生活更加困苦,此人君所为耶?”

  富元衡的言辞最为激烈,因为他家被方腊和官兵来回抢,战后又遭官府征收经制钱。花石纲尚未停止,他家又要因伐辽而交免夫钱。

  朱铭又道:“孟子说,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此言何解?”

  陈东引用《尚书》回答:“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朱铭点头:“所以,可将《大学》那两段联系起来解读……”

  “一段为,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一段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生财者,百姓万民,所以说生之者众。民为邦本,有了人民就有土地,有了土地就有财富。为何大宋人口兴旺,却国用日蹇呢?”

  “是因食利者众!国君聚敛,官吏贪蠹。还要输纳岁币,又要供养军队。国库怎能不空虚?”

  “蔡京、王黼为宰相,此用财者。前有征讨西夏,后有北上伐辽,期间还要平定方腊,用之者何疾也?这些仗是该打,但不能如此打,不给百姓喘息之机。”

  “今征免夫钱,财聚民必散。”

  “民为国本,民散则国乱。所以才有那句,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一人’是谁?此国君也!”

  学生们纷纷点头,他们都对朝中君臣不满。

  即便是本地学生,此次家中也被摊派,实在对皇帝生不出好感。

  但也只能如此不敢再说更多。

  李宝猛地来一句:“怕是得换个官家才行。”

  正在旁边坐着的几个老师,闻言顿时色变,范致明咳嗽道:“慎言!”

  朱铭朝着范致明拱手:“国家有变,吾欲北行,今日便告辞。”

  范致明疑惑道:“成功被安置桂州,就算北上又能做什么?”

  朱铭说道:“劝谏君上,不成功则成仁。”

  “兵谏”也是谏嘛,当然不成功则成仁。

  范致明肃然起敬,劝道:“成功何必如此,当留住有用之身以图后来。”

  朱铭又对学生们说:“我欲北上匡扶天下愿随者可往之,不愿者可留之。七星书院有范团练在,还能继续读书。”

  “某愿追随先生!”陈东率先站起。

  富元衡第二个站出。

  二十七个被开除的太学,全部选择追随左右。

  而本地学生,也有两人愿意跟着。

  等他们发现朱铭想干啥,恐怕一个个都得惊掉下巴,那个时候才将面临真正的选择。

  这一年来,朱铭潜移默化的洗脑,不断灌输民贵君轻思想。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这句话也多次提起,倒不是撺掇学生杀皇帝,而是要让学生淡化对皇帝的顺服心理。

  效果还不错,就连张镗都经常“大不敬”,私底下吐槽宋徽宗的各种骚操作。

  船只已经联系好,朱铭带着亲随和学生就走。

  他都懒得去官府申请回家探亲,反正州县官员忙着征税,根本顾不上朱铭这里的事儿。

  朱国祥也有派人送信过来,但信件还在半路上,远比不上朝廷四百里加急公文。

  朱铭离开桂州的时候,蔡攸刚带着十五万大军北上。

  他过了灵渠来到全州,便听说方七佛在隔壁道州死灰复燃。等朱铭过永州的时候,方七佛已攻占道州城,率军直奔永州而来。

  道州、蓝山的少数民族,在起义之后就跟方七佛分道扬镳。

  方七佛北上,各族义军南下,很快攻占富川县城。

  直至朱铭过了洞庭湖,武进士李珙终于带兵平乱。

  双方战于贺州城外,李珙凭借五千杂兵,以少胜多击溃两万各族义军。

  在收复富川县城之后,李珙便停止行军。因为更北边是湖南地界,若没有荆湖路转运使的许可,他不能带兵越境跟方七佛打仗。

  两个月时间,方七佛就占领永州、全州、道州,拥有三州九县地盘。

  而且还打出方腊的旗号。

  方腊义军,在湖南活过来了,全仰仗王黼强征战争经费。

第321章 钟相杨幺

  元丰改制之后,多数路分的转运使都合二为一。

  荆湖路却不同,南路和北路各自保留有转运使。其中主要原因,是蜀中和广西的赋税,皆要送到荆湖路安排转运。

  湖南转运司,三个都是好官。

  转运使叫周因,为官二十年,依旧是选人,连京官都没混上。在两广、两湖调来调去,到处做县令,到处搞水利。终于受人举荐,政绩被皇帝知晓,五年时间就从县令升为转运使。

  转运副使叫张巨,言官出身,清廉不阿,目前正在写信弹劾王黼、童贯和蔡攸。

  转运判官叫黄叔敖,黄庭坚的族弟。一把年纪了,受黄庭坚牵连,始终升不上去,历来刚正清廉,把胥吏压得服服帖帖。

  然而三个好官,也扛不住王黼强征免夫钱。

  因为那是朝廷颁布的政令,必须按流程转发公文。下面那些州县官员,总有想捞政绩升官的,总有想趁机牟利的。

  朱铭一路坐船至衡阳,在码头就听到哭喊声震天。

  衡州知州正在强征乡兵,因为方七佛已经做大,随时可能带兵杀过来。

  城内城外的百姓,要么出壮丁当兵,要么缴纳免夫钱。

  而且是二次认缴,一次交钱给朝廷伐辽,一次交钱给知州守城。

  朱铭带着亲随和学生,默默注视城外的混乱情况。

  有贫民卖儿卖女,换取免夫钱。在城外形成好几块区域,牙人穿梭其中,挑挑拣拣如选牲口。

  众人面无表情重新雇佣船只,休息两天继续北行。

  未至湘潭,便遇到官兵。

  大小船只运输粮草辎重,厢军和乡兵沿河步行。这些士卒别说兵甲不齐,甚至连衣服都破破烂烂,如同行尸走肉般往南而去。

  朱铭的船只被官船围住,军官以搜检奸细为名,打算狠狠敲诈一番。

  “哪来的,要去哪?可有凭由?”一个军官质问。

  朱铭没有回答,白胜站出来,亮出自己的腰牌。

  凭由,类似明代的路引。

  而高级官员都有腰牌,还有可拿俸禄的随从名额。官员品级越高,随从的腰牌级别也越高。

  朱铭的象牙官牌已被收走,随从腰牌自然也要上交。

  但是,早就让白胜私刻一份,此时拿着假牌子出来唬人。

  假牌子级别很高,是朝官的随从。

  军官看了假腰牌,又见朱铭及学生气度不凡,连忙鞠躬道歉:“打扰了,诸位官人慢走。”

  待船只继续航行,张镗忍不住说:“相公,私造官牌是重罪!”

  朱铭说道:“顾不得了。”

  张镗其实满腹疑惑,很想问明白朱铭打算干啥。

  “有逃兵,有逃兵!”

  岸上喧哗起来,却是趁着刚才停歇的机会,靠后面的上百乡兵集体逃跑。

  朱铭带着众人来到船头,只见仅有的数百厢军马兵,朝着逃兵的方向追杀过去。接连砍死十余人,剩下的纷纷跪地求饶,被捆绑起来去见带兵主将。

  “问出带头逃跑者,杀三人以正军法!”不多时,随便挑出三个倒霉蛋,拉到湘江边上砍头。

  继续北上,至长沙打算再次换船。

  但根本找不到船只,要么已被征去打仗,要么留作漕船运粮。朱铭之前在衡阳雇佣的船只,也不愿再继续走,船工们都担忧家人安危。

  朱铭带着众人步行,过桥口镇之后,进入湘阴县地界。

  这里大量土地抛荒,仔细一打听,才知道湘阴县令横征暴敛,而且已经做官五年没挪窝。

  此人为了讨好蔡京,疯狂的方田丈土,结果蔡京罢相了他反而被弹劾问罪。如今又讨好王黼,加倍征收免夫钱,胥吏们有样学样平均每个丁口征收两贯。

  老百姓自然拿不出那许多,那就对地主下手。

  让那些没有靠山的地主,包赔附近农民的免夫钱。地主本来就被剥削好几年,不知认缴了多少苛捐杂税,如今再让他们包赔,连地主带农民大面积逃亡。

  湘阴县令不管这些,他已经贿赂上官,又去京城给王黼的党羽送了钱,很快就能升迁远调离开此地。

  离任之前,不得好生捞一笔,把送出去的钱财赚回来?

  学生们都看得麻木了,他们见过更惨的。

  他们南下投奔朱铭的时候,穿过京畿路和京西路。那些地方本就连续三年天灾,还遭到太监杨戬的盘剥,既要交税,又要交租,等于重复缴纳两次赋税。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32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25/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