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北宋穿越指南_分节阅读_第153节
小说作者:王梓钧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3.58 MB   上传时间:2025-01-16 19:43:28

  朱铭捧着靴袍谢恩,遂被引入偏殿换衣服。

  状元何粟已经换好了,作揖道:“恭喜朱兄!”

  “同喜,同喜。”朱铭回礼。

  潘良贵却高兴道:“成功兄,我在蔡河边听陈先生讲学,还与那开封府尹作了一场。”

  朱铭瞬间觉得亲近,拱手说:“多谢潘兄弟帮忙。”

  不多时,第四名也来了,是江西人郭孝友。

  此君脑袋奇大无比,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五官并无缺陷,但组合在一起就显得特别古怪。

  说不上丑,就是很怪,让人一眼便记住其相貌。

  作为徽宗朝少见的、没有黑幕的一届科举,这三人都还算正直之辈,历史上皆因弹劾奸党被贬谪出京。

  朱铭穿好衣服,第五名宋棐也进来了,同样属于历史名人。

  宋棐做县令时,由于为官清廉,又惩治了胥吏,宁德县百姓直接给他建生祠。转任余干知县,又率乡勇击退盗贼。此后做了好几任知县,每到一地,不是整顿吏治,就是带兵剿贼。

  后来金兵南下,赵构逃到建康,韩世忠、张浚的部队,全靠宋棐筹措调度粮饷。

  宋棐死后,追封太师。

  第六名朱跸也进来了,金兵攻打杭州时,他在做钱塘知县。别的官员全跑了,只剩朱跸率领弓手和乡兵抵抗,身中两箭依旧继续杀敌,最终惨死于金人之手。

  只能说,这一届没有黑幕的科举,身具担当者是真的多!

  接下来又有二十余人,陆陆续续到偏殿换衣服。这些二十多个新科进士,将近四分之一死于靖康年间和南宋初年。

  有的因抗金而死,有的被活活气死。

  比如第二十六名陈博古,在抗金前线做地方官。他夙兴夜寐筹集粮草,还要安抚战乱流民,上司却在贪污捞钱,陈博古积劳受气郁郁而终。

  潘良贵、宋棐二人,与朱铭最聊得来。

  前者谈道用之学,后者聊军事战争,三人恨不得在偏殿中喝酒。

  数百进士全都换好了衣服,再整整齐齐去大殿谢恩,然后便可以滚回家休息了。

  没什么状元跨马游街,跟独占鳌头一样,那是明朝才有的事儿。

  但围观群众还是很多,争相目睹状元尊荣,甚至有百姓爬到树上。

  朱铭把换下来的衣服扔给白胜,身上穿的全是新衣新靴。外袍是绿罗面料,扎着淡黄色腰带,里面还有件黄绢衬衣,宽袍大袖又骑马,同样吸引到不少人围观。

  许多女子也来看热闹,她们见朱铭生得英俊,骑在马上好不威风,纷纷投掷鲜花和果子。

  “状元叫甚名字?”

  “叫何粟。”

  “那骑马的是谁?”

  “不晓得。”

  “……”

  唱名地点,改了好几次,如今是在集英殿前唱名,从来不会在东华门唱名。

  唱名跟东华门扯上关系,是因为礼部官员,要在东华门外,向外界公布前三名的情况,并随之传到整个东京城内外。

  “郎君叫甚名字?今科第几人?”一个女娘大着胆子冲朱铭喊。

  朱铭笑着望去,拱手不说话。

  白胜却牵着马儿喊:“俺家相公叫朱铭,今科第三人探花!”

  “是探花郎,是探花郎!”

  街边妇人都疯狂了,因为朱铭的相貌,比状元和榜眼要英俊得多。

  一瞬间,鲜花铺天盖地砸来,还伴着许多水果。

  皇帝专门派了侍卫,保护新科进士的安全,此时吓得连忙呵斥,因为已经有进士被果子砸中。

  整个东京城,似乎完全忘却烦恼,因为科举而沸腾欢呼。

  朱铭扭头看向何粟,这位状元春风得意。而且他的两个兄弟,也一起考中进士,简直光耀祖宗门楣。何曾料到,会是绝食而死的下场?

  回到客栈,众人皆喜气洋洋,闵子顺和白崇彦却颇为焦虑。

  一甲进士到四甲进士,都可以直接授官。

  数量众多的五甲进士,还需要再去考关试。而闵子顺和白崇彦,皆为五等进士,如果关试考不过,就得慢慢等缺等差遣了。

  翌日,皇帝在礼部贡院举办闻喜宴。

  这种宴席,以前没那么多规矩,现在却繁琐得很,因为宋徽宗颁布了政和新仪。

  朱铭跟随押宴官进门,与众进士站在中庭等待。

  每个进士,都发了几朵花,插在头上代表喜庆。

  一系列程序之后,乐队奏响正安乐,太监吼道:“赐卿等闻喜宴!”

  进士们入内拜见皇帝,这次不用再跪,只需作揖即可。

  当然,如果皇帝有临时敕书颁布,状元需要带着众人跪领。因为闻喜宴上的临时敕书,意味着皇恩浩荡,这届进士必然授官更多更重。

  众人按照甲第排座次,朱铭坐在第三位。

  赴宴官员不多,都穿着紫袍,大晟府词人却来了十几个。

  还有御用画手陪宴,比如张择端什么的。

  一开场便是赐诗,宋徽宗亲自作诗,赐给新科进士。

  状元首先答诗,文采斐然,众人喝彩。

  榜眼跟着答诗,略显平庸。

  随即轮到朱铭,宋徽宗开口道:“你那八首诗词,俺已读过了,今日答诗,可不能差得太多。”

  大晟府词人们,纷纷看向朱铭,大都盼着他出丑。

  因为朱铭昨天在集英殿的回答,实在太伤人了,竟把大晟词人全部斥为佞臣。

第150章 刚烈人设

  大晟词人的反应,宋徽宗瞧得明明白白。

  这位皇帝,看热闹不嫌事大,而且故意激化矛盾,竟然又说:“万俟卿,你去为他研墨铺纸!”

  万俟咏早就已经躺平,对此毫无心理抵触,当即离席去给朱铭研墨。

  可他作为大晟词人之首,受到如此对待,其他词人都义愤填膺。他们不敢埋怨皇帝,只敢把怨气算在朱铭的头上。

  万俟咏将墨水研好,一边铺纸,一边说道:“我只是幸臣,并非佞臣。一字之差,谬以千里,阁下莫要毁谤。”

  朱铭拱手:“抱歉了。”

  万俟咏低语道:“我不招惹谁,也望君莫要再污我。”

  “一定。”朱铭感觉此君很有趣。

  一个非常纯粹的……日子人。

  铺完纸张,万俟咏托笔递出:“请。”

  “多谢。”朱铭接过毛笔,挥毫写下改好的诗句。

  写罢,搁笔。

  万俟咏捧着那首诗,趋步拿去交给皇帝。

  宋徽宗当即吟诵道:“丹墀对策三千字,金榜题名五色春。圣上喜迎新进士,民间应得好官人。琼林宴起厅事近,正安乐落矢志生。所愿堂堂尽忠孝,毋劳滚滚役风尘。”

  “好诗!”状元何粟拍手大赞。

  皇帝吟诵的声音太小,也就前十几名听得清楚,考三十多名的秦桧都不知在念啥。

  宋徽宗微笑颔首:“虽平仄稍误,却属应制佳作。传下去吧,且饮且读。”

  这位皇帝写诗很勤快,每次琼林宴或闻喜宴,他都要亲自赋诗一首,然后让进士前三名答诗。

  十多来年,朱铭这首,已经称得上第一。

  前两句描写殿试和唱名,第三句还在写皇帝,第四句就开始写进士的责任,应该做一个对得起百姓的好官。

  第五、第六句又应景,都是在写闻喜宴,却已开始表达志向。“厅事”就是做官办公。“正安”之乐乃御宴雅乐,有鼓励官员报效国家的寓意。继而引出最后两句,不但是朱铭在自勉,也是劝诫进士们要不辞辛劳“尽忠孝”。

  切题,应景,扬志,载道。

  对一首应制诗来说,堪称完美,把只知拍马屁的大晟词甩出八条街。

  万俟咏站在宋徽宗旁边,默读数遍,无话可说。他也想写这类诗词,但他没资格,他并非进士出身,只能在其位谋其事,老老实实讨好皇帝。

  他心里只剩下羡慕,还有一丝丝佩服。

  御药院被分权之后,依旧全程参与殿试事务,包括今天的闻喜宴。油水很足,今天的宴席,耗钱五百万,太监们能捞到不少。

  皇帝宣布正式开席,而御药院的太监,奉命誊抄三人答诗,抄了数十份传给所有进士。

  新科进士们读罢三首诗,皆以朱铭之诗为最优。就连秦桧,此刻都佩服朱铭的诗才,换他来作不可能写得更好。

  因为有题材和内容限制啊。

  白崇彦坐在非常后面,喝了十几杯酒,朱铭的诗终于传到他手里。

  白崇彦举杯遥望朱铭,心中生出感慨。

  两年前,朱铭父子还寄居于草屋陋室,靠卖湖笔给他赚钱谋生。而今却已坐在天子近前,还能写出如此励志的诗句。

  喝了一阵,宋徽宗忽然问:“何爱卿,听说你兄弟三人皆中?”

  何粟连忙拱手:“托官家洪福,臣等兄弟侥幸得中。”

  宋徽宗说:“把你兄弟都叫来。”

  太监立即喊道:“宣何家兄弟近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154页  当前第15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53/1154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北宋穿越指南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