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队首要的任务,还是把黄册补完……其实刘琏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但剩下的基本上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了。
好在哥俩就是来啃硬骨头的,他们命工作队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法。
比方派往九江府的工作队,并没有再次分散到各个县,而是先整队集中在德化县。集中搞定一个县,再去下一个县。
一百五十余名工作队员,两千三百名官兵,再加上当地卫所的五千卫所军,近八千人,呈大军压境之势,浩浩荡荡就开进德化县城。
这时,燕王在南昌处决了五千人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九江,而且以讹传讹被夸大成燕王杀了上万人。
县里的士绅宗老们自然是心惊胆战,恨不得躲出去避避风头。可这么要紧的时候,又不能不在家里坐镇,一个个急的团团乱转,好似热锅上的蚂蚁。
那边工作队刚一安顿下来,后脚就立即召集当地的乡绅宗老开会。
接到命令的乡绅宗老们,愈加六神无主,纷纷跑到他们的带头大哥——元朝进士夏澹府上商议对策。
“澹公,此番官府卷土重来,听说来了上万人呢。”一个头戴网巾、掩盖秃顶的老者忧心忡忡道:“来势汹汹啊。”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夏澹年近古稀,但保养得宜,满面红光。他拢着须,缓缓道:“听说两位殿下亲自在南昌坐镇,这番看来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了。”
“听说,那个朱老四上月一口气就杀了上万人,真是太残暴了!”秃顶老者叹息一声,众人也唏嘘不已。
“是啊,杀人魔王也不过如此。”
“都说蒙古人残暴,我看他老朱家比蒙古人还残暴十倍!”一个肥头大耳的乡绅愤愤道:“至少当年蒙古人在时,只要把他们伺候好了,他们不会祸祸我们!”
“那是,没法比。”一众乡绅宗老,知道夏澹怀念前朝的风光,故而在他面前说话肆无忌惮。
“元朝那时候,只要给官府交够了谈好的数目,再把上上下下打点一番,他们就什么都不管了。哪管税粮,是从哪块田出来的?”众人近来也是分外怀念元朝。
“对,他们现在清田,就是冲咱们来的,想宰肥羊!”
“可恨的是,他们还用卑鄙的法子愚弄乡民!”猪头乡绅气愤道:
“近来到处都有乞丐游逛,也不要饭,逮到人就唱什么‘谁家的田多多交税,谁家的田少少交税’,‘清田亩,造黄册,就为了这个公平’!”
“没错没错,这阵子我到哪都能听见这玩意,”旁人纷纷附和道:
“而且特上头,小孩子都跟着学,连我儿子都张嘴就是什么‘先有三皇后有的天,胡人把那世道颠。幸好生了个朱圣人,赶跑了鞑子重塑了天。’让我狠狠给了俩大嘴巴子!”
“光打儿子算啥本事,你们就任由那群叫花子乱讲?”秃顶乡绅问道。
“唉,我也让人把叫花子带到面前,想要警告他一番,谁知那厮居然一点不怕,还反过来威胁我!”猪头乡绅郁闷道:
“他说他办的可是王爷的差,我敢动他一指头,就等着王爷把我剥皮揎草,挂上南昌城头吧。”
“反了天了简直要,区区一个臭叫花子居然敢威胁咱们?!”众人闻言大怒道:“把他宰了粪荷花,谁能知道他来过?!”
()
第523章
“唉,不可能的。”猪头乡绅叹气道:“那叫花子说,楚王殿下现在是他们的总帮主。他们帮主都被王爷提拔为朝廷命官,他们现在也是王爷的观风使、宣传员,惹不起啊!”
“他们每天到哪转悠,都是丐帮安排的。天黑之前不回去,丐帮马上就来找人。”另一个瘦猴儿似的乡绅,接话道:“一堆乞丐聚在门前聒噪,嚷嚷说要是不放人,就让我们全族滚出江西去!”
“像话吗!叫花子都能威胁咱们了,这是什么世道啊?”乡绅宗老们怒气冲冲道。
“叫花子都能当皇帝的世道呗……”秃头乡绅怨毒道:“所以叫花子翻身了,骑在咱们这些人头上,拉屎撒尿开了!”
“慎言啊。”有胆小的宗老担心道:“这话要是让那帮人知道了,咱们通通都得掉脑袋。”
“怕什么,你会告密吗?”秃头乡绅蛮横惯了,瞪那人一眼。
“当然不会。”那人赶忙摇头。
“你会告密吗?”秃头又看猪头一眼。
“当然不会。”
“这不结了?”秃头乡绅撇撇嘴。
“好了,越说离题越远了。”夏澹终于听不下去了,阻止他们继续无意义的扯淡。
“诸位来我这是闲扯的吗?”
“当然不是。”众人赶忙摇头道:“我们是来请澹公拿主意的。”
“对,我们都听澹公的,咱们劲往一处使,一定得顶住啊!”秃头乡绅也大声道。
“唉,怎么顶?”夏澹却愁眉苦脸道:
“从前有熊藩台,还有张天师顶在前头,咱们跟着敲敲边鼓,助助威就够了。现在熊藩台已经被剥皮揎草,挂在南昌城头,张天师也被夺了天师的称号,软禁在南昌城。听说正一道二十几万户,都要被迁出江西,往湖广安置了。”
说着他长长一叹道:“唉,朝廷这回是擒贼先擒王,一上来就把咱们的两根顶梁柱,都给砍了。唉,树倒猢狲散,猢狲奈若何啊?”
“怎么着,听澹公这意思?”几个带头的乡绅变了脸色。“要任其宰割了?”
“唉……”夏澹又叹了口气道:“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现在咱们这些砧板上的鱼,就是蹦起来,也是往刀口上撞,只会死的更难看,何苦呢?还是躺平了随他们便吧,无非就是多交点皇粮嘛,死不了人的。”
“澹公糊涂啊,可不是多交点税的问题!”几个带头的忙大力劝说道:“清丈了田亩,就会编成黄册;有了黄册就可以搞里甲!那个里甲制可太要命了!”
“是啊,要是搞起里甲来,咱们就要放屁也不响了。”众乡绅郁闷道:“那些穷鬼,就他么骑到咱们头上来了!”
因为里甲的编制方法,是每一百一十户编为一里,由丁粮最多的十户担任里长,其余一百户则称为甲首。
每年由一名里长率领十名甲首应当差役,并负责‘管摄一里之事’。
第二年再换另一名里长,率领另外十名甲首当差管事。这样一人一年,十年轮一遍。
这是朱老板最得意的发明,一来,老百姓十年才服役一次,其余九年什么都不用管,安心种地过日子就行了。负担自然大大减轻。
二来,它极大的改变了基层的权力结构。
原先,一个村一百来户人家,什么事都是由一两个大户说了算。里甲制后,村里的领导层,一下子扩充到十户人家,而且贫民百姓也都成了甲首。
正所谓人人都当官,就等于人人都不当官……
比方在座这些人,以他们的财力,百分之百能当个里长,可那又能怎样?一里之内还有九个和他们平起平坐的里长,而且十年才能轮到他们当差一次。另外九年,只能乖乖接受其余九人的管理,这他么不难受死他们?
而且像他们这样的大户,原先的影响力,可远不止一村一屯,甚至整个乡里都是他们说了算。现在却要被强制降格为里长,还怎么把手伸到别处?
大家都是里长,凭什么要听你的?
那些宗老同样难受极了。他们一个大族少说几百,多则上千户人家,原先都得乖乖听他们的。现在却要被官府,硬是分割成一里一里。
到时候族人们有什么诉讼争产、邻里纠纷之类的矛盾,全都找自己里长决断了,还要他们这些宗老干什么,谁还供着他们?
所以,按亩交税只是让他们肉疼,里甲制才真让他们破了大防。
原先他们觉得,要是里甲制度推行下去,县里的官差就不能下乡了,那贪官污吏们还怎么鱼肉乡里?所以官府一定会替他们顶住,把里甲制搅黄掉。
可没想到,一场大狱下来,府里县里当官的、当差的,但凡跟户口田册沾边儿的,统统摸不着头脑了……
而且正一道也投降了。他们是彻底没了指望,只能靠自己了。
大户们便想故技重施,让那些教书先生、落第秀才们带节奏,忽悠老百姓跟官府对着干。可没想到,又遭到了丐帮的强力阻击。
在叫花子们大力宣传之下,那些大白话数来宝已经深入人心。老百姓听多了,再想忽悠就难了。
读书人说:“清丈田亩是为了让伱们多交税!”
老乡亲就会问:“不是说‘田多多交税,田少少交税’吗?”
读书人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到时候大户不合作,多出来的税,官府还是得落在你们头上。”
“等里甲以后,官差都不下乡了,我们轮流当差,自己收税,谁不合作,大伙绝不答应!”老乡们大声道。
~~
“像这种话,放在从前,哪是老农民能说出来的?”猪头乡绅郁闷道:“都怪那些叫花子到处妖言惑众,弄得民风都不淳朴了。”
“是啊,澹公。”众人苦劝道:“我们这回不顶住,就要万劫不复了!”
“唉,那你们说怎么办吧?”夏澹无可奈何的叹了口气。
“这……”众乡绅顿时语塞,秃头讪讪道:“这不就是来找澹公想办法的吗?”
“我是无计可施了。”夏澹双手撑着扶手,缓缓起身。
“澹公要去哪?”众人忙问道。
“去开会啊。”夏澹接过手杖,慢慢往外走道:“我劝诸位也跟我一起吧,胳膊拗不过大腿啊。”
“我不去,谁爱去谁去!”秃头乡绅气愤道:“夏澹,俺真鄙视你!”
()
第524章
猪头乡绅也跟着秃头大声道:“澹公,你太让我们失望了!”
“呵呵……”夏澹拄着杖,回头笑道:“你们算老几?不,你们很快就连老几都不算了。”
“诸位,老朽在元朝当过知州,比伱们还是稍微看得透彻点。”说完他看向众人,语重心长道:
“原先咱们以为,换了谁当皇帝都一样,都得靠咱们维持地方,才能保证乡里不乱,保证税收的上去。”
说着他叹口气道:“但是咱小瞧了洪武皇帝啊,他这手里甲制,就是汉朝的推恩令啊。这种阳谋怎么破?破不了的。咱们不愿意是因为咱们想吃独食,可那些原先一口吃不着的呢?都巴不得赶紧里甲,自己也能吃上一口,多少都是赚啊。
“原本还指望着官府能顶住,结果当官的、办差的,都没了。就只能指望老百姓什么都不懂,煽动着他们把这事搅黄了,却又让那位殿下出奇招,靠一帮叫花子把老百姓点醒了。”夏澹苦笑一声道:
“现在再想撺掇着老百姓闹事,难了。说不定他们还会调回头来,帮着朝廷弄咱们。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在咱们这边啊,连张天师都已经怂了,还看不清形势吗?那就真是活该家破人亡了!”
说着他用拐杖指了指秃头和猪头道:“你们愿意跟他俩找死,随便。不想死的,就跟老朽去开会吧。”
“我跟澹公去。”终于有人想明白了,上前扶住夏澹就往外走。接着更多的人也跟着一起出去。
只有那秃头和猪头,还有几个平日里嚣张跋扈惯了的大户,依然梗着脖子坐在那里,恨恨骂道:“你们这群胆小鬼,我们就是不去,看他们能奈我何?!”
~~
不说那帮头铁的顽固派,单说夏澹带领一众乡绅,来到已经成了兵营的县衙,拜见九江工作队的队长胡平。
至于此间的县太爷,已经跟他手下主簿、还有一干户房书吏,全都去阎王殿另谋高就了。
现在整个德化县,乃至九江府,其实就是胡平说了算。
胡平是胡家庄的第三代,之前就被胡老太爷派给老六,去年一年在苏州负责巡视各家纺织工场的生产状况。因为表现优异,被老六提拔为织染局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