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对贾昌朝道:“明日把老师请进宫里,一同细说吧。”
老贾皱着眉,“难……”
“今日文彦博去观澜请范希文,结果你那个老师,躲了。”
这一点才是老贾关心的问题,他留到现在也就是为了这个问题。
范仲淹躲了,这让贾昌朝很是不安。
“老夫可是丑话说在前面,涯州是老夫的,谁也别想动!!”
唐奕看着老贾,淡然道:“这可由不得你,涯州您老呆不了了,老老实实回京吧!”
“范师父……”
“也躲不了。”
老贾一听,顿时不干,“范希文出山,你还让我回来干什么?”
随后又掰着手指头,生怕唐奕听不懂。
“你看啊……”
“文彦博你不打算放出京吧??”
“他留下,我要是回来,我们两个人搭不起来台子。”
“两个奸滑之辈凑一块儿,那朝堂风气不就全坏了?就得配一个富彦国这种镇得住场面的中正之士。”
“你范师父正合适,比富弼还强!”
唐奕不听他的,“你知道的,文扒皮不可能再当首相了。”
不让文彦博出京,已经是宽容了,可是多多少少要做出一点姿态,否则不能服众。
降个一级,任参知政事或者给事中,已经算是不错了。
那首相和内相两个位置……
看向远处,“真是十分期待范师父和贾相爷,您二位搭班子……”
“那得是什么样儿?”
“什么样儿?”
贾昌朝一怔,心道,应该很美吧?
不客气地说,这特么就是文富二人的加强版啊,纵论古今也找不出几个比这更牛的宰相班子了。
这么说来……
老贾还有一丝期待。
……
“那老夫……明日去和范希文聊聊?”
唐奕喜道:“聊聊!”
贾相爷白了他一眼,“可别高兴的太早,范希文可不一定出山。”
“而且,老夫还是觉得涯州比较好……如果请不来,可不是老夫没本事。”
……
曹佾忍不住插话,“请不来,就大郎亲自去请呗。”
……
没想到唐奕把脑袋摇的生风,“我可不去!半年之内,别想让我出宫门。”
曹佾乐了,“还真要守上三年?”
唐奕无语地瞪着他,“你是真不懂,还是假不懂?”
“我出得去吗?”
“哦……”曹国舅像那么回事儿的点着头。
“看看……”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第904章 一人得道
曹国舅有点,有点幸灾乐祸。
没想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唐子浩,却是攥着的权越大,越放不开手脚了,越不像他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儿啊!”
砸吧着嘴,“这可有意思了,你能躲到什么时候?”
唐奕无语苦笑,“先躲着吧,过了这一段,等局势一稳,也就不用刻意了。”
……
他在躲什么?
呵呵,有句俗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原来的癫王虽然权热滔天,也是个“粗大腿”,但是,毕竟他远在涯州,而且因为与赵祯的关系极是微妙,所以有的人不方便抱上来,有的人则是抱不着。
但是现在,唐奕辅政理国,说含蓄点天老大,赵曙老二,他老三。说不客气点,他特么现在就是老大。
那些该来的、不该来的人情,不用想也知道,快到了。
没办法,汉人延续几千年的文化,看重的就是人情。
你还别觉得是陋习,恰恰相反,这是汉人的智慧,也是我们延续几千文明的精髓。
论起先进性,别说是十一世纪,就是二十一世纪也不过时。
在后世,号称“法治健全”的西方,不但抨击华夏的法制,他们甚至不能理解华夏的社会稳定是怎么维系的,因为在他们眼里,我们的体制漏洞百出。
这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是他们不知道华夏五千年,法家唯物之治只是外皮,内里却是儒家的唯心之论。
我们玩的是——潜规则。
当然,这个“潜规则”不是后世好莱坞制片人的红沙发,亦不是大半夜哪个女星敲开了哪个导演的房门……这要高端得多,智慧得多。
唐奕麻烦缠身的时候,跟他有关系的官员就算应该晋升,大伙儿也自觉的礼让,这是人情,也是规则,不能给唐奕添麻烦。
当唐奕拨得云开见月明了,那不用想,这些人情都得还。
再比如,一朝臣子,两方政见。
一方得势,不管另一方的政见是对是错,当权者也一定不会彻底打死,而且要偏之帮之,适当扶持。
首相更迭,也一定是一方下去,另一方上来。哪怕上来的人并不是最得力的,但他一定是最合适的。
这是平衡,也是规则。
……
也别觉得这只是政治的规则,事实上,只要细看,潜在的规则贯穿了华夏社会的方方面面。
“礼上往来”是规则。
“阳奉阴违”也是规则。
“藏拙”是规则。
“难得糊涂”更是规则。
这些看似贬义的东西,却构成了我们华夏完全不同于西方的价值氛围。
你说它是陋习?
这是智慧。
……
打个比方:皇权不下县。
都知道古代皇权不下县,可为什么皇权不下县?后果又是什么?
后果就是,宗族家长权力之大,已经超越了“王法”,私刑成风,甚至生杀予夺全在宗族。
……
一个政权当然可以赋予“保长、里正”更大的权力,当然也可以把律法贯彻到村镇,法治层面的进步可不需要太多的科技支撑。
那为什么历朝历代都明律严禁私刑,却对宗族私刑视而不见,甚至是有所纵容呢?
只要不闹到官府,管你是浸猪笼,还是活活打死,一概不管。
为什么??
其实,这是一种默契,也是潜规则。
为民者,上有王法加身,下有祖宗约束。
一来,可更好的管束百姓;
二来,符合儒家对仁、德、礼、孝的认知。
三来,节省了当权者的管理成本。
四来,提高了惩治罪恶的效率。
第五,淡化了王权与底层百姓的矛盾冲突。
……
你说它是陋习?
可能你只看到了那些不好的,违背大众意愿的少数个例,却没看到在这么大的疆域里,在这么复杂的民情形势之中,在几千年的岁月里,它给王朝延续带来的好处。
说白了,自古我们就是一个人情社会,谁也逃不开,谁也躲不了。
唐奕,当然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