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7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老者暗暗点头,“那另一个问题呢?”

  “二是历史遗留问题,而面临的困境造成的。”

  “哦……”老者一声轻疑。“你倒是说说是什么问题?有哪些困境?”

  唐奕摇头一笑,“国朝是采用科举和封荫两举并行选官。因为唐末武乱天下的缘故,太祖立朝之初唯恐再走回前人老路,所以用文官制衡武将。恐皇权失控,又用士大夫制衡皇权,而官员又是职、权、俸三分而定。这种无处不在的制衡之道致使官冗难除、职权不明。朝庭做事的人少,看戏的人多,政令难行也成必然,朝令夕改更是常态。”

  大宋从立朝一直到神宗年间,官场的职权俸分离,可以说乱到了极点。

  官员任着兵部的职,管的却是户部的事儿,而领的是中书省的薪水……

  这种看似荒唐的事情,在北宋初期却是常态。不单军事上“兵不知将,将不知兵”,官场一样是“权不通职,事不通权”。

  “另一个大问题是国都开封的地理位置造成的。”唐应顿了一下,又继续侃侃而谈。

  “开封地处平原之地,一马平川无险可守。若北方来犯,一过国境线就是一片坦途,驱兵不足千里,就能兵临东京城下。所以,朝廷不得不续养重兵戍卫京师,几十万的禁军粮饷平白的耗费在了这一地理劣势之上。”

  “而儿皇帝石敬瑭把燕云之地卖给了契丹(石敬瑭认爹的时候,辽国还叫契丹),大宋北地千里国境亦是无险可守,还是只能用人去填,进一步加重了兵事的耗费。”

  唐奕两世为人,在千年后的华夏,争论最多的就是宋朝。这个华夏文明最巅峰的时代,它既是幸运的,也是最不幸的。

  幸运的是,它拥有一个自汉唐以来最温和、最仁慈的统治者。老赵家一家子都是老好人,宽松的社会环境,使当时的文化、经济都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

  不幸的是,这只温顺的绵羊身边,却围着一群恶狼。

  宋朝的国际环境恶劣到了极点,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宋一样面对如此复杂的边境问题,也没有任何一个朝代会把自己的国都暴露在狼群之中。

  别看宋都开封貌似深处内地,离边患甚远,其实是华夏几千年文明当中最二逼的首都。

  辽骑若想侵宋,只要越过白沟河的国境线,就可绕过所有的城池和防线长驱直入,从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带直达开封城下。

  怎么办?只能用重兵去填。

  仁宗朝,北宋常备军有一百二十几万,多数都扔到了京师戍卫和宋辽边境上面。如此庞大的军备,就算再富有的国家也得被其拖垮。

  明朝号称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朱棣定都北京,紧靠北方国境线。看似凶险,但是别忘了,北京有山海关,有万里长城,还有燕山山脉。要不是李自成那傻缺逼得吴三桂叛了满清,就皇太极那点兵力,再给他二十年也进不了关。

  可是开封呢?要险无险,要关无关。

  有人可能觉得,唐奕说的夸张了,那不还有黄河天险呢吗?

  呵呵……您想多了。

  北宋时期,冬季气温比现在低很多,冬天黄河是结冰的。

  当年,辽军兵临澶渊,为什么宋真宗御驾亲征,又在斩首辽国大将节节胜利的情况下,还和辽军签下了让后人诟病千古的城下之盟?

  就是因为事逢冬天,黄河不定哪天就冻上了,宋真宗拖不起了,就连大宋第一斗士寇准也不敢再拖下去了。

  万一要是在入冬之前没能解决辽患,黄河一结冰,辽国大军就可以绕过澶渊直达开封城下。如果真的发生了,那南宋恐怕要提前一百年落笔史册了。

  南有交趾诸夷,边患不断;北有契丹狼族,虎视眈眈。就连李元昊都能凭着一帮党项土匪鼓捣出一个西夏国来,时不时在西北搞出点事儿,再加上一个全祼的首都开封。

  在这样的国际环境下,大宋不得不在边境、国都蓄养重兵。

  在后世,许多学者、文青诟病宋朝积弱,养了那么多的兵还窝囊成那个样子,谁都能欺负欺负。其实,这种观点是不客观的。

  南北两宋对外战争的胜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是历朝历代最高的。但是,办法,就这样儿,大宋还是被北方游牧民族给灭了。

  为什么呢?

  因为全裸呀!

第8章 贼婆子

  “冗官、冗兵大量消耗着朝庭的财税,大宋民间虽然还是一派昌盛之象,但朝廷为其所累,已经有些捉襟见肘,入不复出了。”

  唐奕一口气说完,就一瞬不瞬地盯着老者。心说,考我?老子前世的那个时代信息爆炸,随便抓一个泡论坛的,就能把大宋那点事说的头头是道。

  “至于求变之法……”唐奕沉吟着,“那就不是小子这样的粗人想得出来的了。”

  “足够了。”

  老者没头没脑的一句,弄得唐奕一头雾水。

  “什么足够了?”

  “能有这般见识,足够了!”老者眼中神采奕奕,似是得了什么不世宝藏。

  “唐家大郎。”

  老者神情一肃,十分正色地道:“我来问你,你可愿弃商从文,拜我为师,学习圣人治世之道?”

  嘎……

  唐奕差点没咽着。这老头太可爱点了吧?昨天刚被自己七侃八侃,聊得晕头转向,今天就要收我做弟子?

  唐奕愣在当场,一时没反应过来。老人也不急,目不转睛地盯着唐奕,看他的反应。

  老人还真不是开玩笑。昨天唐奕的一番惊世之言,让老人家一天都没反过味来,唐奕的凿凿之言一直在耳边轰鸣。

  直到晚上,老头儿才反应过来,比起那番言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唐奕这个人。一个十四岁的少年,未识孔孟,却洞悉国家大事,这样的天份要是加以雕琢,那还了得。

  唐奕此时也有点蒙,一时间,脑袋有点转不过来。

  正在这时……

  “兀那马老三!”六婶一声厉喝,脸色通红的冲进店来。

  进到店中,六婶不由分说,指着马老三的鼻子就开骂。

  “老身真的倒了八辈子的霉运才接下你这桩烂事!”

  “他六婶这是……”马老三被骂的一愣一愣的。“这是咋了?”

  “咋了?”六婶一甩绢帕,“你说,你家大伟相上哪家姑娘不好,非要老身到张家去寻这晦气?”

  唐奕自打六婶进门,观其神色,就知道事情办的不顺利。现在听她这么一说,更加笃定。急忙给老人家抱手告了个罪,先去安抚六婶。

  “婶子消消气,您先喝口水润润嗓子。”唐奕拿来茶碗,亲自给六婶倒水。

  六婶把茶碗一推,“喝什么茶?给老身拿酒!”

  “酒!酒!拿酒!”唐奕忙支应着。

  一碗淡酒送到六婶面前,六婶接过,直接一口干掉,起伏的胸腹方略微平静。

  见六婶稍显平静,唐奕从容问道:“婶子这是怎么了?张家人没给您好脸色?”

  六婶一翻白眼,恨恨道:“若只是那张老汉,就老身这肚量也不会与之动怒。好死不死,正遇上城南徐婆子也上门说合。”

  “徐牙婆?”唐奕一怔,不由和马伯、马婶对视了一眼。

  这徐牙婆不就是昨天那个先要花红谢礼的那个吗?怎么转过天,又有人找徐牙婆提张家小娘的亲?

  原来,六婶到了张家门前还没等进去,就见打南边走来一个穿红戴绿的婆子,手里也提着一只活雁朝张家而来。

  一看是不是别人,正是城东的徐婆子,六婶心里咯噔一下,暗叫不好。

  心中暗自发苦:怎么和这婆子碰到了一块了?

  这徐婆子在邓州可算是名声在外,有名的死要钱。而且为了达到目的,从来是不择手段。不但城里的百姓看不惯她的一些行径,就连同行都恨之入骨。

  徐婆子见了六婶似乎并不意外。

  “他婶子也是来张家提请?可是赶的巧了,老身也是受人之托,欲说合张四娘子的百年之好。却不知六姐姐是替哪家郎君说合?”

  徐婆子涂了厚粉的老脸笑得拧到了一块儿,扑愣愣直掉渣,看得六婶一阵腻歪。

  “今儿个出门没看黄历。老身改日再来。”六婶横了徐婆子一眼就要走。

  和这贼婆子赶到了一块哪还有好,倒不如以退为进,等这婆子走了,她再来。

  徐婆妇哪肯让六婶这么就走了?

  “来都来了,六姐姐怎能不进去就走?”强拉着六婶进了张家。

  一看两家牙婆一起上门,张老板已是见怪不怪。别说两个,早前,三四个媒婆碰到一块的时候也不是没有过。

  轻车熟路地把两位婆子让了进来,寒暄几句,张老板就故作深沉地准备看着两个婆子表演。

  其实哪是两个婆子表演,完全就是徐牙婆一面倒的独角戏。

  两家同时上门提亲,自然而然的就会拿两边做个比较。即使张老板并非以财取人的市侩之徒,但也不能免俗。

  可是怎么比啊?徐婆子提的是升平当钱家的二公子,六婶提的是佣户马家的穷小子。那钱家在邓州经营典当生意几十年,家财巨亿。别说是佣户马家,就算唐家未败之前,都跟人家没法比。

  徐婆子口齿生花,有马大伟放在那做比较,自然是把钱家二公子说得天上有,地上无。张老板一时之间,还真有点动心了。

  六婶一方面被那徐婆子压得头都抬不起来,一方面也确实是马家条件太差,张老板再怎么不势力,也不想把闺女送过去吃苦。

  六婶自然败阵而归……

  亲没说成不说,还惹了一肚子的火气。

  ……

  “这个贼婆娘!”唐奕听完经过,不禁恨恨地骂道。

  现在就算傻子也知道,那徐牙婆昨天打的是什么主意,为什么非要马婶先拿花红谢礼了。

  这贼婆娘是准备一口吃两家,拿着马大伟和钱二公子的委托一道去张家提亲,到时候贬一个,夸一个。张老板两相比较,说不定还真能让她说成一个。

  而且不用想也知道,钱家是开当铺的,哪是马大伟这样的佣户可比?徐婆子是准备踩着马大伟来抬高钱二公子的身价,成功的几率自然就大得多。

  “你说,你找谁不好,非要去问那徐婆子,那贼妇见钱眼开,最没良心。不使足了钱,会给你踏实办事?”

  六婶本就怒气未平,听说昨天马婶曾找到徐婆子头上,更是气结,指着马婶一顿奚落。

  “老身就说怎么这么巧?正和那贼婆子碰到一块。想是她早知道咱们会今日去提请,故意和老身碰到一块。”

  马婶低着头,知道自己信错了人,默默垂泪。本来大伟与张四娘的亲事就不被看好,如今因自己一时之失,更没戏了。

  唐奕也恨那徐牙婆恨的牙根直痒,但现在不是想这些的时候。

  “六婶可把那张文书给张伯看了?”

  “什么文书?”

  “哦……”六婶猛然想起,取出之前唐奕给她的那张纸道:“你说这个?那贼婆子冷嘲热讽,老身连话都说不上,哪里还顾得上什么文书?”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