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564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若说这十年间,唐奕除了燕云还做了什么,可能就只有观澜商合了。

  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为唐奕和赵祯带来多少财富倒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潜移默化间,它在悄然地改变着大宋百姓的生活方式。

  北方的宋民不再为市面上可以买到南边的特货而新奇。

  东边沿海的水产,也不再是渔季多如土,卖个白菜价的贱物。因为观澜槽运的船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在收购,然后或晒成干货,或冰鲜冷藏,发往全宋。

  老百姓冬天的饭桌也开始有绿色,南方的鲜菜,又或是观澜的冬菜已经到了寻常百姓家。

  从大辽运来的贱牛,使着牛肉不再是稀罕物,禁止屠牛的律令也越来越形同虚设。

  种种微妙的变化,正一点点把大宋的原始自然经济盘活,把整个大宋联通起来。

  物活,则人通。

  虽然华联铺的奇货价格相对较贵,但是,至少城镇中的富户愿意花钱享受这种改变,进而带动一方商贸欣欣向荣。

  唐奕前一世只是一个普通的化学硕士,对于经济与政治,只局限于考研时的一点点累积,还有超越这个时代的一点点见识。

  这些年,对于怎么盘活大宋这潭死水,唐奕也是与赵祯商量,与老师们讨论,与史为鉴。

  但是,纵使摸着石头过河,不论赵祯,还是范仲淹,亦或是唐奕,都有一个共同认识。

  那就是,想让大宋活起来,而且还不能像庆历新政一般硬力改革,只有一个办法:

  先让钱活起来!

  ……

  从古至今,各朝各代,财富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沉淀在土地之上。

  说白一点儿,就是富户大族有了钱之后,最终的流向绝大多数是买地,无止境地买地。

  注意!这种买地可不是后世的房地产,而是实实在在地养活人的土地。

  农耕社会,土地就是根本,土地就是最高信仰,土地就是财富保值的终级选项。

  这就好比一条永不断流的大河,流入一个没有出口的死湖,湖水有进无出,越积越多……

  终有一天会决堤溃坝,总有一天会淹没天下!

  这就是各朝各代跳不开,也防不了的一个死结——土地兼并。

  怎么办?唯有把死湖变成活水。而落到实处,就是让土地投资不再是最赚钱的买卖。

  唐奕的观澜商合就是试图把大宋的商业彻底盘活,彻底脱离一城一地的限制,进而带动资本向商业靠拢。

  商业是活水,而非死湖,有来有回。

  当土地不是终极选项,死湖也就变成了活水。当投资土地不是最佳选择,那囤积在富户大族手里的钱,也就自然而然地流向了别处。

  而这个别处,只能是商业。

  大宋不抑商,是政策和人口流动上不限制,可不代表不收税。

  大宋对于商人的税赋,那是一个大仔儿都不比前人少。

  商者重税,要不哪儿来那么多钱养活那么庞大的官员体系和军队?

  所以,让资本流入商途,是向朝廷回流资金最快、最有效的方法。

  打个比方,在邓州,买地已经不是富户的首要选择,因为从事醉仙酿果酒的上下游产业比种地挣的多得多。

  邓州比之十年前富得多,可是富户们购地的欲望却是不高,土地兼并的程度也是逐年衰退,近两年甚至略有倒退。

  把土地还给农民,富户们利用商业谋得更多的财富,两相受益。朝廷因此也税得颇丰,皆大欢喜。

  再比如东南沿海,富户大族更瞧不上买地。

  一部分人因西北用盐大增的缘故,把买地的钱用来开盐田,官府不限量地收购,比买地放租收入更高。

  而另一部分人,则是成了专营水产干货的大商家,以手工作坊的形式参与到唐奕的商业链条中来。

  当然,邓州与东南的改变只是个例,并不代表在全宋都行得通。

  但这也给了赵祯和唐奕足够的信心,所谓“试点”,不就是让朝廷从中吸取经验吗?

  观澜商合这个庞然大物的目的就是把大宋盘活、把蛋糕做大!

  ……

  没错。

  吃了庆历一次亏的赵祯,和见过“世面”的唐奕,这次的革新不是“劫富济贫”,而是分蛋糕。

  像后世的邓爷爷一样,团结大多数,剩下的少数人就算闹,也掀不起大浪。

  如今,这个蛋糕已经做好了,把文彦博等人叫过来通气,也不过是让他们帮着握住刀,看看怎么分这个蛋糕。

  ……

  说完了观澜商合都有什么,唐奕深吸一口气,看了眼赵祯。

  而赵祯也是微微点头,似是在首肯什么。

  唐奕心中一颤,这位观澜商合背后真正的大佬终于要露脸了……

  也不迟疑,这些年都是他在前面顶雷,也该换换人了。

  可是,唐奕也不想想,那边的唐介、包拯和王拱辰可不知道赵祯和他有什么猫腻,更不知道他们要再兴革新之举。

  赵祯这么冷不丁地露脸,没把他们吓死。

  ……

  此时,唐奕环指在坐的观澜股东。

  “与几位相公介绍一下吧!”

  一指曹佾:“曹家,在观澜占股一分。”

  曹佾不自觉地坐直了身子,尽量风轻云淡地朝文彦博、唐介等人点了点头。

  唐奕再指潘丰“潘家,占股一分。”

  潘丰此时手都不知道放哪儿了,十年磨一剑啊,今当出鞘时!让这些相公们也知道知道,为国为朝非士大夫的专属,潘家可不是只有铜臭气的庸门俗户。

  “王家……”唐奕不停顿,继续介绍。

  “杨家、邓州张家、邓州马家,皆是占股一分。”

  杨怀良、张晋文也是点头示意,表情甚是自傲,就连马大伟此时也是心潮澎湃。

  十年前,他是一个连媳妇都娶不上的佣户;十年后,他坐在皇帝身边,参于着大宋朝最关键的一次议事。

  而唐奕介绍完几个股东,一指自己:“我本人,占股三成。”

  这些文彦博都是知道的倒还没什么,可是,王拱辰他们就有点迷糊了。

  曹潘王杨四大将门,原来只各占一分!?

  唐奕也只有三成?那另外一大半是谁的?

  “几位爱卿不用猜了。”赵祯终于悠然出声。

  “朕,其实才是观澜的山长。”

  ……

  王拱辰、包拯听罢,只觉天旋地转:

  观澜山长?

  悬了十年的观澜山长之位,原来藏了这么一个惊天玄机……

第653章 官、兵、钱、税、农、商

  赵祯是观澜山长?

  赵祯是……

  观、澜、山、长!

  王拱辰只觉胸中一口闷气憋的他几近吐血,缓了半天才顺下去。心思电转,却是什么都明白了,多年间一直存在于朝臣之中的那么一点点疑惑也是豁然开。

  观澜商合草创十年……

  为什么官家会听之任之,使之发展到今天这般庞大?

  朝中要臣、将门诸族,包括官家,又为什么对唐疯子信任到这个地步,纵容到这个地步?

  近而唐疯子为什么顶着一个疯子之名,几次牵连谋反都是屹立不倒。

  原来一切的根源皆因一个,观澜山长是赵祯!

  想到这里,王拱辰猛然一颤,“陛下,容臣冒昧!”

  “陛下到底要干什么!?”

  王拱辰心里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赵祯是观澜山长,潜台词就是:那一多半的股,都是赵祯的!

  王拱辰怎么能不惊!?所谓的华联、酒业,乃至观澜运力,都是皇帝在背后推手。

  难道……

  而赵祯下面的话,也印证了他的猜测。

  “大宋行至今日,国泰民安、内贤外服,算是太平盛世了。”

  这个开场白,聊的有点儿大,说明下面肯定不是什么小事儿。

  “然……”

  赵祯果然话锋一转,让王拱辰更是紧张。

  “然,大宋历九十八年,旧政难理时事,痼疾亦添新疾,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完了,老王眼前一黑,强打精神,却是看向范仲淹。

  十余年啊。范希文隐忍十余年,到了还是没断了革新的念头。满朝只当他是人走政息,哪成想,他还藏了一手唐子浩,当真好手段!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56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4/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