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无不惊骇,所有人不自觉地向后靠,让出地方,万人成聚的东华门前为之一清。
这一刻,仿佛天地间都再无他物,只这一众白衣秀士闪耀乾坤。
……
而一百四十七个观澜弟子列队完毕,目光聚拢,所有视线齐齐聚向位于队前的那个身影。
曾子固一抖儒袖,带头将双掌缓缓将抱于身前,高举过顶,长揖到地。
“谢……师恩!”
余下一百四十六人整齐化一,有样学样儿,抖袖、抱手、师礼及地!
“谢……”
“师恩!!”
“……”
“……”
这一刻,除了观澜学子山呼一般的呐喊震彻整个东华门外,再没了任何声息……
“这……这是观澜的谢师大礼?”
百姓们都看傻眼了,“给唐……子浩的……谢师大礼?”
所有人面面相觑、呆若木鸡。
范仲淹八年前第一次立于东华门前接受一十九位进士的谢师大礼,那已经是旷世奇观。
试问,谁的弟子一科能中一十九人?
……
但是今天,一百四十七个今科进士同执师礼……
以前谁见过?以后又有谁能见到?
“啧啧……”所有人不禁乍舌,恨不得在最前面受师礼的就是自己。
“以前只道,这世间最荣耀之事莫过于这东华门前唱状元之名,现在才知,这世间比唱状元名更荣耀的是,当状元之师!”
……
“日你!!”
混在人群之中的赵宗懿本来还挺高兴,唐奕罢考,这对他们一家来说跟吃了“参宝”一样提气……
可是,闹特么这么一出……
咬牙切齿地大骂:
“他特么这是要飞!”
……
事到如今,大伙儿哪里还看不出来,深宫传胪都停了,就是为了给观澜谢师大礼让道。
官家这就是要让唐子浩集万千瞩目、无上荣耀于一身啊!
……
传胪的内侍们心说,唐疯子这回这风头算是出到头儿了。自此之后,东华门唱名再无人可以超越他了吧?
要说谢师也谢过了,这回该让我继续了吧?
哪成想,刚想到这儿,就见身旁的李秉臣缓缓上前两步,一声尖锐的唱喝再次把众人的目光集中到一处。
“有,旨意~~!”
噗!!!
众人差点没喷了,传胪传一半儿,又要宣旨?
可是哪容有疑?
旨意一下,东华门前万众折腰,躬身接旨。
“圣人召御,任唐奕为雄州观察使,率团北进,代天子行事……”
“狄青狄汉臣知征北召讨使,即刻北上,主理河北两路军政事宜……”
“鲁国公王德用领河北两路禁军都监之职。随使入辽,权宜行事!”
“……”
唐奕上前几步,双手高托于顶,接过圣旨。
“臣等,领旨……”
待唐奕接了旨,李秉臣面容肃穆,全无半点平时的和蔼之色,从身后接过一方锦盒。
“这是公主殿下亲手所绣的大宋龙旗,愿子浩亲手把这面龙旗插在燕云的城头!”
说到这里,李秉臣立视唐奕,老目之中精光暴敛。
“陛下让咱家带话儿——大宋百年荣辱全在汝一肩之重!”
“拜托了!”
言罢,李秉臣躬身一礼,长揖至地。
……
东华门外落可闻针,除了李大官的尖声厉嗓,就只有唐子浩那一声——臣、等、领、旨,在空中激荡盘旋……
此时此刻,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收起了原本的神情,目光渐敛、庄严冷冽。
大宋朝时隔七十年之后,终于再燃北伐之志!
对每一个宋人来说,这是心结,是宁死亦能不忘的国愿!
……
……
而此时,唐奕接过锦盒缓缓打开,伸手一抖……
立时,一面红底黑围上绣金龙腾舞的七尺大旗展现开来。
心中热血猛的上涌:
“杨怀玉!!”
“末将在!”
“立旗!开拨!”
“得令!”
……
呼……
许是苍天亦见汉儿之志,晴空之下罡风乍起,大红龙旗瞬间鼓胀,迎风烈烈。
“众将听令!!”杨怀玉一声大喝。“开拔……”
“北进!!”
曹觉闻声,打马出列,猛的抽出腰间长剑,斜指北方:
“威!!”
……
“威威威!!”
五千精骑如钢铁洪流,向着北方那个汉人的百年夙愿……前进!
而此时,一直压抑着胸中戾气的东华门前的百姓、朝官们随着曹觉的那一声“威”,再难抑制心中激荡:
“威!!”
“威!!”
“威!!”
威……就是前进!
霎那间,开封城内每一个角落都被这声“威”点燃,天地之间满耳都是这汉儿的呐喊——
震彻山岳!
……
观澜儒生应和着这威武之声来到唐奕身侧:
“一路珍重!!”
……
唐奕闻言大笑,胸中豪迈无以言表,飒然翻身上马。
待阎王营走远,百姓呐喊平息,唐奕环视马下的观澜弟子,继而目光延伸,看向东华门外的所有百姓及官员。
“尔等闲时,可极目北望!”
“红旗南下之时……就是燕云复得之日!!”
第606章 十里长亭送君去
封丘门外。
狄青、王德用等一众北上之臣安坐马上,等着与阎王营,还有唐奕汇合。
随着城中山呼海啸一般的威武呐喊渐渐收敛,阎王营的五千精骑终于自城门之中鱼贯涌出。
唐奕行在最前,一夹马腹,快行几步来二人身前。
想抱拳见礼,却是扑哧一声苦笑,再也礼貌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