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41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老东西,你轻点!小心本将把你也剁了!!!”孙郎中又开使行针了。

  “小心点!别歪了!难看……”

  “……”

  唐奕只清理了一条刀伤,另外一条,是孙郎中依葫芦画瓢之下弄下来的,免不了也被曹满江骂了个狗血淋头。

  要说这曹满江确实硬气,生生挺过了割肉疗伤。又经过孙郎中外敷内服一顿医治,竟然挺了下来。

  不过,孙郎中放下针线的那一刻,铁打的曹营头身子一软,也晕了,而且嘴角还带着一抹解脱的笑容。

  终于结束了……

  只是曹营头还不知道,这种苦,还得受一次……

  唐奕不懂医,生怕伤口长不了,过了十多天之后,才去给曹指挥拆线。此时,棉线都长在了肉里,那从肉里往外抽线的酸爽,恐怕曹营头又得骂娘了。

  等唐奕醒过来的时候,发现已经回到了唐记食铺,而且外面已经是朗星拱月,入夜多时了。他这一晕,竟然整整睡了一天……

  在这一天里,不但曹满江捡回了一条命,而且,还有另外一件大事发生。

  禁中旨意终于到了邓州!

  范宅偏院之内,范仲淹与尹洙对坐石桌前,范纯仁则侍立一旁。

  “看来,官家还是离不开父亲大人的。”范纯仁隐隐露出激动之色。官家不但升了父亲的馆职,从门下省给事中变成了资政殿大学士,而且迁知苏州,这是大大的喜讯。

  范仲淹闻言,不禁下意识地攥紧了手中的圣旨。这个结果,其实是他也没想到了。

  他想到了不会轻易准他置仕,但万万没想到,官家竟顶住了压力,令他迁判苏州。这等于明告诉那些人,他要招范仲淹回京。

  尹洙不发一言,只是陪范仲淹坐着。这位知交老友他还是很了解的,一旦决定,很难改变他的想法。

  果然,范仲淹踌躇良久,终还是没有动摇,大笔一挥,一纸复辞奏本,随快驿回京。

  折子一进中书省值房,吴育就又坐不住了,急匆匆的去找贾昌朝。

  贾昌朝看过奏折,老脸都快拧成了麻花。这范希文到底所图为何?难道真是不回中枢,誓不罢休吗?

  “子明兄,快出个主意啊?怎么办?”吴育一脸的苦大仇深。

  他都不敢想像,要是范希文回京,他会是什么下场。

  那位当年可是敢和刘太皇刚正面,为了扳倒阎文应敢和官家玩绝食的主儿。背后使点小手段他还行,真和范希文正面硬刚,分分钟他就被轰成渣渣。

  贾昌朝现在也是举棋不定,若是让台鉴现在就开炮,明显太早,范希文现在可是做足了姿态要辞官,人家都不干了,你还挑什么毛病?

  但是,任由事态发展下去也不是办法,万一官家一时冲动,把范希文放了回来,那还了得?就算不放他回来,要是让贬黜各地的主新之臣知道他这个“党魁”的所作所为,也必是心思活范,死灰复燃。

  咦?贾昌朝猛然一怔,心思活范……死灰复燃?

  一条妙计逐渐在贾相公的心头浮现,嘴角不禁牵起一个阴森的冷笑,要的就是这个心思活范,死灰复燃!

  “把范希文要置仕的消息放出去!”

  “放出去?”吴育呆愣愣地反问,随即脸色也逐渐精采……最后竟兴奋束起一个大拇指。

  “贾相果然高明!”

  ……

  六月初,范仲淹不授新职,复辞的奏议再次被赵祯驳回,二发升迁之旨。旨意五日至邓,范仲淹不授而三辞。

  这种臣抗君意的桥段,在大宋已经司空见怪了,没人因此而告你欺君罔上。反而是你辞不授的次数越多,越有名声,越会传为佳话。一般君授臣职,你不抗个三五次旨,都不好意思出去见人。

  传旨快驿对此也是司空见怪,拿着范仲淹第三封辞呈,马不停蹄地往回赶。

  只不过,这一次却没那么简单……

  六月初八,大宋朝最最有名的“猪队友”欧阳修永叔终于开炮了。而且欧阳公也没让贾子明白废一番苦心,这货紧跟范仲淹的脚步,上书请辞。

  其实,欧阳修自从去年被发配出中枢,早就想撂挑子不干了。但是作为革新重臣,文坛领袖,实在不好在这个时候出头。现在好了,一听范希文请辞,欧阳公立马来了精神,几乎是收到消息的同时,就把辞呈写好了。

  他这一闹不要紧,身在扬州的大宋第一高富帅韩琦韩稚圭也坐不住了……

  这时候的韩琦不到四十岁,离修炼成仙还早着呢,他哪知道,范仲淹是真要辞,欧阳修这货是跟风。

  他还以为,这是革新旧臣的一次对中枢施压呢。

  那怎么能少了我?

  于是……韩琦置仕的折子也飞似的直奔开封……

  而此时此刻,贾昌朝正躲在角落里笑的牙花子都露出来了。心说,老夫略施小计,欧阳永叔这蠢货就拉着韩稚圭往坑里跳啊!

  等的就是这一刻,大手一挥,令吴育知会台鉴火力全开。

  给我打!

  给我冲!!

  这次不死,也得让范希文等人扒层皮!

第49章 玩真的

  御史台向来是守旧派的中流砥柱。

  当初,夏竦构陷杜衍、富弼谋反之时,就是台鉴各官极力推波助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影响极坏。杜、富二人才不得已请出中枢,也由此拉开了新政被废的大幕。

  如今范仲淹再兴波澜,作为守旧派急先锋的各位言官,自然是冲锋在前。

  六月中,先是有言官弹劾范仲淹在邓州大兴土木,先是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后又营造百花洲,劳民伤财,好大喜功。

  后又有人上奏,范仲淹纵子行凶,三子纯礼当街械斗,重伤百姓,影响极恶。

  随后,监察御史董良洪甚至把陈年旧事翻出来倒嚼,弹劾范仲淹牧守鄱阳期间行为不端,以官身狎妓,并将雏妓甄金莲纳入府宅,不为百官典范。

  赵祯看着一道道弹劾范仲淹的折子,有些哭笑不得。心说,这帮人为了扳倒范希文也是拼了,连十年前的旧账都翻出来做做文章。

  不过,作为老好人的赵祯明知这些都是守旧之臣的把戏,不足为信。但左右思量之下,还是暂时把三升范仲淹的旨意留中不发,等这股倒范之风过后再做计较。

  官家没了动静,一众言官都颇为意外。

  这就赢?还没放大招呢啊?

  他们也没指望着这些鸡毛小事能把范希文怎么样,只要官家不动让其归京的念头,就算胜利。

  却不想,高兴了没几天,六月底,见言官弹劾范仲淹的声音稍弱,赵祯终于按奈不住,三调范希文的圣旨直投邓州。

  贾昌朝气得直吹胡子,心说,凭什么官家单单对这个范希文恩宠倍至啊!

  凭什么?

  不说范仲淹的能力和可作百官典范的风骨,单是他和赵祯的私交,就非一般人可比的。

  当年,刘太后专权霸政,差点成了第二个武则天,百官只尊太后,而不知皇帝。

  一些有良知的大臣,对太后专权,也都是敢怒不敢言,唯独一个敢对刘娥开炮的,就是范仲淹。他不但指责太后不应忽视赵祯这位皇帝的存在,还主张还政于朝,让刘娥回后宫养老,把刘太后气得半死,直接把他扔出了京城。一直到她死,也没让范仲淹回来。

  那时的仁宗年纪尚幼,朝中大臣没一个敢为他说话的,唯有范仲淹在最危难的时候拉了他一把,他能不记着吗?

  而且,去岁新政受阻之时,也是范仲淹看出了皇帝的为难。为了不让赵祯难做,主动请调去邠州巡守,后来又主动辞去中枢要职,这才保住了赵祯的颜面,让新政之乱平稳落地。

  庆历新政,是赵祯催着范仲淹等人干的。范仲淹虽早有革新之意,但当时西北战事未宁,朝中反对势力不可小觑,此时并非主新最好的时机。可新政失败找人背锅的时候,却是范仲淹、富弼等人。这一点,赵祯更觉亏欠了他们。

  所以,庆历之风一过,除了范仲淹、尹洙长辞于世,杜衍因年迈多病而致仕。余下的富弼、韩琦、欧阳修等人,之后几年都先后拜相,就连政治智商几乎为负的欧阳修都当上了参知政事。

  ……

  不管怎么说,官家是铁了心要护着范希文。贾昌朝心说,看来,不放大招是不行了。

  第二天早朝,御史中丞王拱辰殿上直奏范仲淹、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结党结心,其心可诛!

  (老实巴焦的富彦国心说,老子躺着也中枪,我特么什么都没干好吧……)

  王拱辰之言,内相贾昌朝、参知政事吴育,还有一众朝臣皆是附议。首相陈执中不置一词,朝堂之上敢为范、富等人进言者寥寥。

  三日后,在任大名府的夏竦以快马急奏,言范、韩等人,以辞官要挟官家,置臣纲于惘然,为我辈所不齿。

  与之一同上奏的,还有同样不在中枢的宋痒和章得象,都进言范仲淹结党营私,朋党之说再提。

  赵祯被他们搅得一个头两个大,不由也动摇了升迁范仲淹的决心。

  范卿啊,为何如此心急?

  暗道若这次范卿依就不授,就把这个事情再压上一两年。

  而范仲淹果然没让赵祯失望,再次不授新职。可是……

  回秉的奏折却吓出了赵祯一身冷汗!

  只见他奏折上只写了两句话:“臣非虚衍,致仕之心绝已!”

  这是明着告诉赵祯——官家啊,别费劲了,我不是玩儿虚的,是真要撂挑子了。

  这可吓坏了赵祯,急忙回信——“范卿别闹,朕离不开你啊!有啥条件尽管提,只要不马上回京来搅局,一切都好说!”

  这回,范仲淹就回了一个字……

  “辞!”

  赵祯看到这个字,脸色一白,心说,完了……范希文是玩真的!

  而贾昌朝看到这个字,直接在值房里摔了茶杯。

  就连陈执中都是脸色一白,完了!范希文这是破釜沉舟了,不接到回京的旨意誓不罢休了。

  沉吟良久,陈执中方缓缓拿起笔,一段略显沉重的文字落笔纸上。

  ……

  现在京师之中,除了皇帝有七分相信范仲淹是真的请辞,所有人都觉得他这是在逼宫,让官家做一个要我?还是要他的选择题。

  那官家会选谁?大家心里都没底。

  终于……

  七月中,赵祯终于做出了这道选择题。

  下旨——“番阳太守魏介移知邓州,原门下省给事中、知邓州事的范仲淹,即刻进京!”

  中旨一出,满朝哗然。官家竟置百官的反对于不顾,招范仲淹回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1/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