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341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错了?怎么错了?”

  唐奕面无表情地看着苗妃,“娘娘难道不知道那人是何居心?”

  赵允让最终目的是让自己的儿子登上那个位置,怎么会安心推举苗妃之子呢?

  “可是……”

  苗妃争辨道:“可是,不管怎么说,若是事成,也是我那孩儿,与他家有何干系?”

  唐奕无奈摇头,“只说最乐观的情况,就算娘娘争位成功,小皇子占据储位,皇后娘娘也失势,娘娘得以母仪天下,不能比这再乐观了吧?”

  苗妃一弱,“本宫,本宫没想过要与皇后争位。”

  唐奕道:“是,不用娘娘想还不行吗?曹皇后把后位让给娘娘,后宫再无隐患,不能比这再好了吧?”

  “不能了。”

  “那草民说句大不敬的话,万一哪天陛下崩逝,小皇子登临大宝,娘娘垂帘听政,手握大宋权柄。”

  说到这,唐奕声调忍不住抬高几分。

  “娘娘想没想到,就算这种最好的局面,娘娘在朝中还能依仗谁呢?”

  苗妃一个激灵,杏眼圆瞪地看着唐奕。

  唐奕已经把话说的不能再明白了。

  “依仗谁?”

  她苗氏,在朝中举目无人。除了一个汝南王,她还能依仗谁?

  到时候,以赵允让浸淫朝堂数十载的手段,还有在朝中几十年的布置,分分钟就把她们母子架空,甚至是圈养。

  那时别说是把持朝政,以赵允让的手段,易储而立也不是不可能的,那她的孩子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

  唐奕无声地看着苗妃,让她慢慢消化。

  赵祯让他来可不只是为了传话的,在传达善意的同时,得让苗妃知道其中厉害。

  也就是说,赵祯可以仁慈,但是只此一次,绝不能有下回。

  ……

  等到苗贵妃回过神来,唐奕已经走了。

  毕竟是贵妃,还有可能是未来的丈母娘,多多少少唐奕得给她留一点颜面,点到即止,不能像当初对张贵妃那般,让她彻底认怂。

  出了皇城,唐奕没急着回观澜,而是让黑子给杨、曹、潘、王几家传了话,说是明日到回山一聚,之后才坐船出城。

  回到观澜自己的小楼,已经是傍晚时分。

  君欣卓与萧巧哥见他回来,急忙吩咐厨下多备些饭菜。

  君欣卓道:“还以为你又不回来吃饭呢,都没准备你那份儿。”

  唐奕歉意一笑,“以后就好了,以后天天陪你们吃晚饭。”

  萧巧哥嘟囔着:“骗子。”

  唐奕总是这么说,却也总是没实现过。

  “骗你干嘛?”唐奕很像那么回事儿地咋呼道。“真不走了,这段儿就踏踏实实在观澜呆着!”

  “而且。”

  “而且,没准过几天,还带你们出去散散心呢?”

  萧巧哥眼睛一亮,“真的?去哪儿?”

  唐奕神密一笑,“到时候你就知道了,还能见老朋友哦!”

  ……

  第二天早起,唐奕正要吃早饭,黑子就进来说,曹佾、潘丰、王咸融和杨怀玉已经到了。

  唐奕面色一萎,抱歉地对君欣卓和萧巧哥道:“不能陪你们了,我得先办正事儿。”

  萧巧哥横了他一眼,“骗子!”

  ……

  与曹、潘、王、杨几家人相会于曹佾的别院。

  最近风紧,院子空了好久,曹佾更是有好几个月没来回山了。

  众人坐下,正好都没吃早饭,让仆役去食舍拿来一些吃食,大伙边吃边聊。

  潘丰往嘴里塞了半个炊饼,率先开口:“说吧,有什么大事儿?”

  王咸融则道:“是不是那老东西一死,咱们就能把观澜合回来了?”

  他们王家本来就是拿钱来凑热闹的,就没想过管事儿。现在观澜一分,倒塞给他们家一个大摊子,王咸融早就手忙脚乱了,恨不得马上把摊子扔回来。

  唐奕道:“还早,我看现在挺好,即不惹人注意,又不影响运作,先这么着吧。”

  王咸融眼睛一立,“你好,我不好!老子八辈子没管过帐,你还是杀了我吧!”

  唐奕笑着安慰道:“过不了几天周四海就从大辽回来了,到时候,有他支应,就不用王二哥再多操心了。”

  王咸融点头,“这还差不多。”

  ……

  曹佾问道:“那大郎把大家叫来所为何事?”

  唐奕耸肩道:“也没什么大事儿。”

  “就是陛下想在西北推行盐改,让我跟你们通个气儿,都配合一下。”

  “盐改?”潘丰愣愣地看看众人。“什么盐改?”

  唐奕一解释,潘丰顿时张大了嘴巴,嘴里嚼了一半的炊饼都掉了出来。

  “这还不是大事儿?”

  ……

  朝廷推行盐改,为什么还要唐奕来做这几位的工作?

  之前就说过,西北盐事,不是几个盐贩子走一点私盐那么简单。

  私盐之盛,可以说已经渗透到西北军、政两务的各个关节。

  政务这一头还好说一点儿,说白了,大宋最不缺的就是官,现在任上的西北官员要是不听话,换了就是。只要有空缺,大把的人排着队等着上任。

  军队这方面,那就没那么简单了。不与将门打好招呼你就想盐改?

  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之前就说过,大宋的军制是统、带分离。

  统兵调兵枢密院说了算,带兵节制那是兵部三衙的事儿。

  将门别看窝囊,也出不了高职,但是,兵部三衙从来都是他们的天下。

  士大夫与皇帝都深知不能把武人逼到死角,所以兵部,还有军中一些空饷、外快的龌龊之事,大伙儿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西军能战、满装、不吃空饷,青盐走私就成了西军外快的主要来源,更是将门收拢势力的一个必要手段。

  “大郎!”潘丰苦着脸。“这可不是小事儿啊!”

  唐奕点头,“我知道,所以才把你们叫来商量嘛。”

  杨怀玉道:“商量?大郎还是想简单了。”

  王咸融也道:“难啊!”

  唐奕一翻白眼,“好办老子自己就办了,找你们干屁!?”

  ……

第409章 军制之弊

  按说,西北就算将门势力复杂,如今大宋有些实力的将门曹潘王杨都在这儿,只缺一个石家,真想动,就是几家一句话的事儿。

  但是,事情还真不是那么简单。

  问题在哪儿呢?

  还是大宋的军制问题。

  宋朝军队分为四类:

  禁军,是为中央军,均属三衙;

  厢军,是为地方兵,属于诸州;

  乡兵,系民兵,仅保卫本地方,不出戍;

  蕃兵,则是异族团结为兵,而用乡兵之法保卫本地方的。

  宋太祖用周世宗之法,将厢军中的强者都升为禁军,留下来的,都是些没什么战斗力的残兵,用以充数。

  所以,当初老曹以一营厢兵打出了昆仑关阻击战,朝中才会无人敢信,都觉得太假了。

  至于乡兵、蕃兵,本不是国家正式的军队,不去论他。

  所以,所有武力的重心,实际都在禁军。

  全国需戍守的地方,派遣禁军轮流前往,谓之“番戍”。

  而问题,正出在这个“番戍”之上。

  人们在议论宋朝兵制时,大都加以诋毁。认为唐朝之所以强,宋朝之所以弱,是因为宋朝废除了藩镇。

  这纯属扯蛋!

  唐朝强盛时根本没有藩镇。到玄宗设立藩镇时,是因为国运渐衰改取守势了。

  战略后移,把重心放在经营自己的边境上,这才是藩镇形成的原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34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1/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