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243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话锋一转,范仲淹看向唐奕。

  “且先不说侬贼之乱,正好,我们几位师父有件事要与你商量。”

  唐奕愣愣道:“什么事儿?起学舍?直接去张晋文那支钱就是。”

  杜衍被他说笑了,“你呀,现在都快成土财主了,除了钱,还是钱!”

  唐奕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那别的事儿,您几位也用不着我吗?”

  范仲淹也不绕弯子,“书院近来学风不正,想听听你的意见。”

  学风不正……?

  原来,书院的规模越来越大,问题也就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背离创院之初的本心。

  这也是范、杜等人一直担心的。

  观澜治学的初衷,是想让天下寒门学子有书读,有一展才华报复的平台。

  但是,观澜这几年名声大了,引来各路学子纷踵而来,却是越来越杂。

  范仲淹也是人,有些是无法拒绝,有些则是太出彩,舍不得放手。

  所以,除了真正的寒门学子,像宋楷、庞玉这样走后门的;像二苏、二章、二程这般学冠群生的,也都进到了观澜。

  这样的后果就是,贫富混杂,攀比成性。

  现在,书院之中奢靡成风,连朴素的寒门弟子也开始跟着攀比,这是范仲淹说什么也不想见到的。

  而且,不同阶级的儒生拉帮结伙严重,相互看不上眼更是寻常。

  范仲淹是想培养辅国之材,而不是还没出书院就开始贪图享乐、拉帮结派的浪荡子!

  这要是养成了习惯,放到朝堂上那还得了!?

  忧心此事已久,唐奕一向点子不少。今天范仲淹也是问问,他有什么意见。

  唐奕一听老师说的,忍不住笑了。

  “还真有个法子。”

  “什么法子?”

  唐奕贼溜溜地扫了几位师父一眼,“先说好了,法子有,但是有点失体统,听了可不能骂人!”

  “少卖关子,直说!”

  “那您老先管官家要个人。”

  “谁?”

  “邓州厢营曹满江。”

第299章 给观澜儒生加点料

  对于上院这帮二世祖,唐奕早就看不顺眼了。

  奶奶的,看不上这个,看不上那个,拉帮结派不说,还成天牛的不行。

  关键是,程颢、程颐这两个货还公开传道,让唐奕更是十分的不爽。

  你自己想当圣人就算了,还鼓动别人,还特么在观澜书院里鼓动,必须灭掉!

  而且,范仲淹担心的那些什么攀比啊,扎堆啊的问题,也太好解决了。

  贫富不一?奢靡成风?

  好办!

  统一标准,统一配给,吃一样的,用一样的,谁也别带书童、使女,谁也别搞特殊化,都拉到同一个水平线上,不就得了吗!

  老子连内裤都让你们穿一个料子的,我看你还怎么比?

  拉帮结派,相互挤兑?

  更好办了,军事化管理,让他们抱成团儿,都来恨我一个啊!

  好吧,其实这里面唐奕是有私心的,或者说,有他自己的考虑。

  观澜的这批学子,就算唐奕不了解历史,用眼睛去看,也看得出,这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之星。

  不说别的,这里面能当上宰相的就不下十个,能开派立说的也是一片一片的,更有的可以挥军千里,封疆阔土,可以奠定古华夏千年的科学基础。

  不论你穿越到哪个时代,不论你怎么使劲,都很难聚拢像这样的一群人才了。

  这些学生,不但是大宋今后几十年的顶梁柱,更是唐奕实现他的终极目标的一大助力。

  唐奕十分庆幸可以聚拢这样一群人,十分庆幸在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之前,把他们改造成最好的样子。

  那如何改造呢?

  任由他们自行发展吗?

  那肯定是不行的。

  先不说二程的理学比原子弹的杀伤力还大,按原来的历史:

  章惇会把苏轼往死里弄;张载会被王安王送回老家当教书匠;沈括混成了贪污犯;王韶打下的千里江山让司马光还了回去。

  一场熙宁变法,让这些学子之中的绝大多数人站了队,成了党争的中坚力量。

  说不好听点,一个个都成了只会吵骂、构陷的,没篮子的伪君子。

  当然,如今有了唐奕,这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但是,唐奕觉得还不够。

  将来,他要干的事情,不是依附于原本的历史轨迹,而是要超脱历史,把华夏民族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

  文人、君子之臣,是玩不转的。

  唐奕想趁着他们还年轻,趁着还处在“被灌输”的年纪,在他们的生命中添点料。

  在不失本心的同时,添一点血性,加一点儿狼性。

  所以,唐奕现在需要曹满江!

  ……

  唐奕把他的想法一说,欧阳修直接就炸了。

  “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这怎么能行!?大宋第一书院、文教圣地之中,怎么能把武人的粗鄙沾染进来!?”

  杜衍和尹洙此时也沉默了。

  他们知道唐奕的本心在哪儿,但是,这种法子,作为学儒尊礼了一辈子的他们,也有些无法接受。

  只是范仲淹!

  范希文盯着唐奕的眼睛,一字一顿道:

  “大郎可知,若稍有不慎,书院百多号学子的前程和命运就都毁了。”

  为人师者,这是他不得不去担负的责任!

  唐奕闻言,冷然一笑,“与大宋的前程和命运相比,百多人的命运又算得了什么呢?”

  !!!

  “好!”范仲淹猛一拍桌子。

  “你放手为之!老夫挡在你前面!”

  ……

  有范仲淹这一句话,唐奕心里就有了底。

  只不过,想招曹满江来回山,不是说说就行的。

  毕竟观澜书院是民学,曹满江就算再不得志也是官身。让他放弃军籍,以武人之身到一个民学来,听着就不靠谱。

  所以,基于朋友之间的尊重,唐奕不能直接让赵祯退了曹满江的军籍。他礼貌性地给曹营头写了一封信,先征求一下他的意见。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番犹豫,让他晚了一步。

  ……

  九月,侬智高叛乱进一步扩大。

  在围困广州五十七天久攻不下之后,侬军暂时退去,转攻贺州、昭州,连下两城。

  广西钤辖王正伦以身殉国,王从政、徐守一等一批文武官员也相继战死。

  短短四个月的时间,广西南路诸州战死的战死,出逃的出逃,竟无一人可阻侬人兵锋。

  赵祯一面令许余靖引交趾军兵入境一同平乱,一面从庆兴军路调兵南下。

  关键时刻,狄青终于站了出来,上表请战。

  他说:“臣行伍出身,除了战场杀敌,没有什么可以报效国家。希望能带得数百个蕃落骑兵,再加上一些禁兵,去将叛贼的头砍下送回京城。”

  赵祯自是高兴。

  但却仍有不放心,便把王德用和庞籍两位精通战事的重臣叫到身边,让他们说一说,狄青南下平叛可行与否?

  庞籍道:“值此危局,非汉臣不可!”

  这是在肯定狄青的能力。

  “但是……”好吧,王德用和赵祯让他这个但是弄的直腻歪。

  文人说话就是不痛快,总带着个恼人的“但是……”

  “但是,仍需派一文臣辅佐。”

  赵祯闻言点头,“卿家所言极是。”

  不废话吗?大宋军人出去,什么时候不都得跟个文官监视着。

  但是,王德用却不干了。

  妈了个巴子,都火燎腚毛了,还特么想防着俺们?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24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43/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