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218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唐奕暗叹,文彦博不愧是经世之才。“没错!”

  “可是,你拉进来也没用啊!他们的根本利益还是土地,你只要敢动,就必遭反噬。”

  唐奕没头没脑地来了一句,“你看看现在的邓州如何?”

  “……!!”

  “邓州!?”

  “邓州现在物价不输苏扬二州,直追开封的水平,但偏偏土地最不值钱了,只是邻州的六到八成。”

  “……”

  “原本的地主大户经营田地已经不是最赚钱的了,已开始从经营土地,转投其它行业。别看这几年年年往邓州运流民充佃农,可是,邓州无产佃农的数量还是在逐年减少。”

  “你要把邓州的模式推行北方?让地主由农转商?”

  文彦博有点懵,北方上百州县,那可不是一个邓州那么的地方。

  “可你只有一个醉仙,北方那么大的地方,你哪来那么大的产业规模,可以改……”

  文彦博说到一半,猛然顿住。

  他想到了唐奕使辽之前说过的……

  羊毛纺织!!!

  那个产业的规模几百倍于果酒,要是唐奕把大辽变成了羊毛产地,变成大宋的收毛场……那临近大辽的北方诸州是最适宜铺开这个行业的。

  文彦博很清楚毛纺中的利润有多厚,能形成的规模有多大,这足以使整个北方形成“邓州效应”。

  “你你你!!”

  文扒皮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现在终于知道,赵祯和范仲淹为什么把唐子浩当亲儿子一样供着了。

  终于知道这小子横行无忌的资本何在了。

  对于现在的大宋来说,他特么就是个无解的妖孽!

  ……

  “还有一个问题……”文彦博要是不趁这个机会把心中疑问都问出来,晚上肯定是睡不着睡的。

  “既然你已经策划好了一切,为何此次入辽不把毛纺之事敲定?”

  唐奕笑了。

  “不用考我,你我都知道时机未到,现在还不能铺毛纺的事情。”

  “不是!”文彦博一摆手。“绝非考教,财商一途彦博自知不如,甘愿拜师,只想听听小师叔有何顾虑!”

  好吧……

  “第一,大宋现在可以给大辽套上项圈,却没有驯服这头北方狼的能力。”

  “第二,大宋自身的诸多问题还未解决,流通环境也不成熟,这时候开毛纺这条路,必自受其害!”

  ……

第271章 攘外先安内

  文彦博有一个错觉,一个让他浑身颤抖的错觉。

  看着唐子浩坚定的眼神,他觉得,范仲淹没干成的事情,也许……唐子浩能干成!

  而此时此地,他文彦博的手里握着一本小册子,这本小册子让他真真实实地感觉到——他已经身处其中了。

  这让文彦博莫名地生出一种澎湃之情,一种难以抑制的亢奋。

  不论成败,我文彦博注定要留史千古,任世人评说的!

  这还不够吗?

  哪怕最后真的如范公一样败了,即使落得个尸骨无存……

  也值得他去赌一把!

  ……

  “所以你先拉将门入伙,就是要借此来整顿军制!?”

  以文彦博的智慧,一通则百通。唐奕一点,他就什么都想不明白了,也难怪官家会任由曹潘王杨几大将门插足观澜商合。

  这不但把军队中的大势力牢牢地拢在了皇帝身边,而且将来要改革军制,会少掉颇多阻力。

  “最后一个问题!”

  唐奕一翻白眼,“要干就干,不干拉倒,哪儿来那么多问题?你干不干?不干,我特么找别人了?”

  “干!干!”文彦博笃定道。“但是,这里面你有一个大问题解决不了。”

  “你是说经济总量?”

  “什么总量?”

  “就是大宋现在的土地产出是有限的,周边又没有产粮大国。所以,一旦在北方铺开毛纺,定会对粮食产量形成冲击对吧?”

  好吧,文彦博还没唐奕想的远。他其实就是想说,毛纺用工量大,与土地抢夺劳动力怎么办?

  “这也是现在不用毛纺的一大原因,在粮食产量没上去之前,毛纺就不能动。”

  这是唐奕最大的顾虑。

  大宋的生产力有限,不能像后世一样可以毫无顾忌地发展手工业。要是劳力都去做工了,没人种地,那不用外敌,也不用改革,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粮产怎么上去?”

  “一是人口,朝廷必须大力鼓励人口增长。人多不但能填补劳力缺口,而且能提高土地开发率,但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没个二三十年见不到成效。”

  “二是增产,辽朝每年供应十万牛肠,沼气池的技术也趋于成熟,官家已经拟定,每年从观澜进项之中拿出一成补贴农户建池积肥,几年内就能见到成效。”

  “再有……”再说,唐奕就没法说了。

  他总不能说,老子知道哪有高产作物吧?

  ……

  文彦博已经无话可说了。以前赵祯说让唐子浩执掌三司,现在在他看来,让这货当宰相好像……

  好吧,他那个脾气真当不了宰相,两月就能把人得罪光了。

  “那官家什么时候调我回朝?”

  文扒皮终究还是忘不了升官儿的事儿。

  唐奕横了他一眼,“等着吧,怎么也得让你在下面呆两年,长长记性。”

  “……!”

  文彦博还是太年轻!

  赵祯的意思很明显,现在朝中没什么大事儿,让小文同志在下面磨磨性子,毕竟再回朝中,那就是轻易不会再让他下来了。

  这是好事儿,大宋朝换相太过频繁,终不是什么值得夸耀的事情。能因观澜商合把富弼和文彦博绑在相位之上,在唐奕看来,绝对是功德一件。

  ……

  在苏州呆了三天,因为之前来过,唐奕也就不打算多呆了。文扒皮也一改之前接都不去接的臭架子,亲自送唐奕上船。

  范纯仁则是一再嘱咐唐奕,回去之后,代他好好照顾老父亲。范仲淹已经六十有余的高龄了,就算每日精于调养,也已大不如前了。

  而唐奕也终于不再游山逛水,准备回京了!

  ……

  虽只是两年未归,但是,如今的回山已经不是两年前的回山了;如今的观澜书院也非原来的观澜书院可比了。

  回山改建在唐奕走的那一年就已经完成,第二年开始建街引商。

  先是白樊楼于此建立了分楼,然后华联铺也来此开设了分铺。

  这里有回山美景,又有观澜书院,更有文圣石这等文教圣物。连官家每年都要来此住上半月,寻常百姓自然把这里传的神乎其神。

  改建一经完成,回山码头就热闹了起来。

  开封文人雅士、花魁粉头儿对这有山有水,有吃有喝,有文学殿堂,又有诸般美景的地方趋之若鹜,每天都有画舫、香船专门从开封发出到回山一游。

  京中各家商户看到了商机,也纷纷前来开铺面。

  现在的回山,汴河之西是回山河弯和回山商村,荷塘水色,亭榭廊桥,楼阁林立;河东是月季花海,色彩斑斓。

  开封甚至有牙行专门经营每日往来回山与京中的游船,让那些雇不起花船、画舫的普通百姓也能舒舒服服地一游回山。

  而观澜书院,当年一榜十进士,头甲双鳌头的盛举早就令其名满天下。

  这几年,范仲淹、孙复、杜衍等大儒无朝事烦心,一心钻研学问,着实做出了许多可传世的美文。

  如今,《观澜时集》要比《太学文集》好卖的多,进一步使得观澜的名声闻名宇内。

  ……

  人就是这样,不想回家的时候,在外面怎么疯,怎么跑,也不会想家。可一旦定下归期,却一刻也不愿意多等,恨不得马上飞回去。

  唐奕走淮河,入汴水,一路行来,下午本应靠岸歇脚,最后的几十里水路,留在明天正好。

  可是唐奕说什么也不想再多等一晚,多赏了船家和纤夫十贯铜钱,非要连夜回去,以至于船快到回山之时已经临近子夜。

  眼见拐过下一个河弯就能看到回山码头了,唐奕不禁立于船头,等着“到家”的那一刻。

  君欣卓等人也陪着他,站在船首眺望。

  萧观音已经从两年前的惊惧之中走了出来,站在唐奕身边。

  “马上就能见到唐哥哥说的那个回山了吗?一定很漂亮吧?”

  唐奕笑道:“你看过就知道了,绝对是你没见过的景象。”

  倒是章惇撇着嘴道:“再漂亮大半夜的也看不出个端倪,青瑶姑娘还是安睡一晚,等明日早起再看吧!”

  章衡比他这个“小族叔”大了整十岁,已经二十几岁了,自然没有他那般恬燥,站在一旁默默不语。

  他来观澜书院就是冲着范仲淹、尹洙、孙复等人的名头来的,而且,章衡自视文章诗赋在同龄人中的水平天下无二,他是来当第一,拿状元的!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218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18/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