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调教大宋_分节阅读_第121节
小说作者:苍山月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35 MB   上传时间:2025-05-22 11:42:50

  “宽夫,言重了吧!自景佑年开始,朝廷每年都投巨资修固黄河河防,今年水患已稳,黄河并无大险,何来起舞之言?”

  ……

  文彦博说‘黄龙起舞’,不但陈执中不信,宋庠不信,庞籍不信,就连赵祯也不敢信。

  赵祯之所以把他们都聚到一块,就是因为文宽夫的奏报实在的太骇人了。

  此时,陈执中疑文彦博危言耸听,文相公也不多说,让内侍取来一张大宋山河图,指着图道:“今岁水患,截止今日,告急之处多为渭水、汾水、洛水等黄河支流,反而黄河沿线险情较轻。”

  “据各州报上来的水情来看,黄河水情比之景佑年情况大好,少了三分之一的水量。”

  陈执中道:“如此不是更好,何来黄河大患之说?”

  文彦博道:“陈相公且看。”说着,他指着渭水、汾水、洛水三条大河又道:“黄河水少不假,但今年主要险情却来自于这三条大河支流,比当年尤过之极。”

  “汾水水情比景估年增量五成;洛水增七成;渭水更是比景佑年的一倍还多!此三河现在虽险情已稳,但这么大的水势一并注入黄河,会使黄河水量激增,从河中府往下的黄河流段,水量会比景佑年还要大。”

  嘶!!

  陈执中倒吸一口凉气,这么说来,岂不是危矣?

  正是惊诧之时,却听赵祯道:“文卿家还是直接说对策吧!”这些他早就听文彦博说过了,而且……就连那个‘对策’他也听过了。

  “掘堤分流!”文彦博一字一顿的道。

  “……”

  “……”

  “……”

  “掘堤?”陈执中、宋庠、庞籍三人都听傻了,心说,也就你文彦博敢想这种主意吧?

  “掘堤?还没溃坝,你就先自掘堤防?那还不如等溃了坝之后再救灾呢!”

  “宽夫此策,太过激进,不可取!”陈执中反对。他现在有点明白,为什么一进来赵祯脸色就不对了。

  自行掘开堤防?掘在哪儿?

  要知道,黄河天水在哪儿开口子都是祸害一方的大灾,都是数州百姓生灵涂炭。

  那可是几十、上百万的人命!

  从这里不难看出,文彦博的果绝狠厉。

  文彦博闻言道:“现在主动分流还能选地方,真的等到溃河了,那可没得选了!”

  陈执中一滞,“什么意思?”

  文彦博冷笑一声,指着图道:“从河中府一路向下,相公自己选吧,看看相公觉得在哪儿溃河损失最小!”

  陈执中凑到图前一看,心就直往下沉……

  他懂文彦博的意思了……

  确实,一旦任由黄河自行溃河,那真的不管在哪儿出口子,都是大宋所承担不起的。

  河中府向东四百里即是京师要地,一旦在此段溃堤,开封首当其冲,必毁于滔天巨浪。而开封再往下,直到东海,皆是一马平川,不论在哪儿,都会是大水弥漫数十州的不世之灾!

  而且最要命的是,万一像景佑年那样堵不住,那整个京东路、河北路将永无宁日。

  肆虐的河水将把东路大片的平原变成淤,形成黄泛区。少了这么一大片重要的产粮区,大宋每年粮产最少要减产二成。朝廷也会再一次陷入到,年年治河,年年泛滥的恶性循环之中!

  见陈执中脸色越来越不好,文彦博不阴不阳地道:“相公选好了吗?”

  陈执中无言以对,他说的没错,这个河溃不起!

  “严令各州死守河防,难道就守不住吗?”

  “万一呢?”

  “万一要是守不住呢?谁来承担这个后果?”

  陈执中不说话了,这个保证他不敢给。

  庞籍此时上前,看了半天山河图,“若如宽夫所言,此间风险确实太大,提早选址分流,也不失一个壮士断腕之计!”

  庞籍不似陈执中、宋庠那般优柔寡断。对于一个经略西北数年,以治军著称的相公来说,他身上有文人少有的那股子狠劲,也只有他才敢附和文彦博。

  赵祯盯着下面几个吵成一团的相公,沉默不语。他何尝不知道,一旦在河中府下段溃防是万万承受不起的,但是文彦博提出要分流,他却无法接受。

  赵祯有皇帝不该有的那种仁慈,人命大于天,即使他尊为一国之君,也没有权利至数州百姓的性命于不顾。况且,文宽夫的决堤之处,更是万万不能行的。

  “宽夫把你要分流之处指给他们看。”

  赵祯终于出声止住几人的争辩,陈执中一怔,下意识道:“哪里?”

  文彦博一叹,抬手指向图中一处所在,“这里,现在来看,只有在这里开个口子,分黄河之水北流,损失才最小。”

  “……”

  “不可!万万不可!”

  这回出声反对的不是陈执中,而是刚刚还赞成分流的庞籍。

  庞籍为什么变得这么快?因为文宽夫指的那处地方,是最要命的地方,一旦处置不好,就不是河患的问题,那是国防大事!

  文彦博指出的地方,是位于永兴军路与河东路交界处的石州境内的一段黄河河段。

  常年在西北治军,让庞籍对西北了若指掌,石州西南高,东北低,又是多山多丘,乍看之下,如果真的在此处给黄河开个口子,那么分流之事不难,而且河水会顺地势北上,很可能只淹忻、代两州,即与宋辽界河交汇,借界河水道奔腾入海。

  以两州之地,换取京东数十州县的平安,这个买卖看上去很赚,但是,庞籍却知道,最要命的地方也正是这里!

第152章 惜琴求诗

  一旦黄流入宋辽界河,那宋辽维持了几十年的边境平衡将被打破,大宋几代人构建起来的防御工事将一去无存。这个代价,可是比水淹开封及京东数十州还要大得多!

  “宽夫可曾想过,开堤容易合陇难,万一像景佑年一样,最后堵不上口子怎么办?”

  庞籍提出心中疑问,这个问题,也是赵祯不能接受这个策略的关键。

  ……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下宋辽目前的态势。

  而说到目前宋辽态势的形成,就不得不提起“澶渊之盟”。

  澶渊盟约把寇准送上了神坛,却因为王钦若的一句‘城下之盟何来荣耀可言?’成了国人最大的痛处。其实,除了被所有人诟病的宋辽岁币,其它各条约定都还算不错。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

  双方约定,以白沟河为界互不侵扰,且边境所在,两国不再增兵建防,维持现状。

  是以宋辽之间,自澶渊之后,四十余年未有战事,保持着基本的和平。大宋彻底断了收复燕云的雄心壮志,由攻转守,开始了维持百年的战略防御。

  但是,大家都不傻,一条小小的白沟河怎么可能让大宋安心把千里江山置于不设防的危局之中呢?

  所以,从那时开始,宋虽不往边界增兵,亦不再添加守备,却以开荒垦田为由,沿着白沟河生生挖出了一条绵延数百里的淤塘隔离带,以阻辽骑锋锐。

  这是几代人前后数十万民夫的心血所成,可以说,是大宋的水长城!

  这样一条战略缓冲带是大宋的命根子,谁都不敢碰。可是现在,文宽夫说要引水北去,分流到界河入海,以缓京东危局,庞籍怎么可能同意?

  要知道,一旦引水北流,白沟河势必水位激增,沿河几百里的淤塘尽数没入水底,大宋几十年的心血将荡然无存。

  而且,万一你开了河,堵不上呢?万一黄河如景佑年般就此改道呢?

  那黄河可就成了宋辽界河,别说白沟河淤塘的第一道防线没了,就连大河天险这第二道防线也没了。

  “不行!此法绝对不行!”

  庞籍说明利害,陈执中立马高声反对,就连一向平和的宋庠也是摇头,文彦博还是太年青、太激进……

  文彦博冷声道:“石州段黄河水道与京东不同,掘开河堤主流依然会顺地势南下,改道的可能极微,十之七八可以堵上。只要分流度过汛期,再行修补,对宋辽界河的影响也不大,大可为之!”

  “不行!没有十成十的把握,绝对不能冒这个险!”陈执中认定了文彦博出的是馊主意,坚决反对。

  赵祯见火候也差不多了,这才悠然一叹,把几位相公的目光吸引过来,缓声对文彦博道:

  “文爱卿看到了吧?此法确是太过偏激,还是另谋它法吧!”

  文彦博对着赵祯长揖不起,“还请陛下为京东数十州县的百姓着想,莫要至民生于不顾啊!”

  “宽夫说的哪里话?”宋庠出声了。

  “难道依了宽夫之策,掘堤北引,就是对的吗?那忻、代两州的百性就不算百姓了吗?此事风险太大,牵扯太广,绝不能行!”

  “文卿不必心急。”越祯附和道,“这事咱们再议一议。”

  “臣以为不用再议,就算陛下圣准降下旨意,臣身为政事堂首相,也不会让这种旨意下发地方的!”

  宋庠多精的一个人,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赵祯肯定是不同意文宽夫之策的,索性唱起了红脸儿。说的很明白,这事没门儿,陛下就算下旨,也过不了政事堂这一关。

  赵祯心说,果然还是宋公序懂朕的心意啊!这么多年,头一回被宰相卡的这么舒服。

  文彦博现在真想掐死宋庠。当他是傻子啊,看不出来这老货又在帮着官家和稀泥?但是,没办法,他只是个副宰相,赵祯和宋庠放权给他,并不代表二人手里没权,分分种把他轰成渣渣。

  文相公在心中哀嚎,范公啊,我已经尽力了,实在是掘堤北引的计策听上去太吓人了!

  ……

  回山。

  汴河肆虐还没有退去,整个回山一片汪洋,一直淹到观澜书院的院门处,连文圣石都有一半没在了水里。

  水路不通,却不代表回山与世隔绝,翻过望河坡就是曹家的石炭场,从那里还可以从陆路与京中往来。只不过,现在开封南城也是大水未退,进城得先绕到西城门才行,来回走上一趟得一天的时间,极为不便。

  此时,唐奕窝在自己房里,回山一下子来了几百号人,再加上回山村的村民,一下子就又挤得满满蹬蹬,范仲淹自然也就没法开讲了。

  唐奕乐得清闲,只不过,有些心神不宁罢了。

  正在踌躇之时,乎闻扣门之声响起,唐奕猛然起身,眼中充满希冀。

  “谁?!”

  “唐公子在吗?小女子董惜琴,若是公子得空,还望赐见。”

  门外传来的是柔柔女声,让唐奕不禁有些失望。

  “董惜琴?她来做什么?”

  不容多想,唐奕起身来到门前,开门一看,正是董惜琴那似云间仙子一般的面庞。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063页  当前第12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21/1063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调教大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