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操,一殿文武都听蒙了,知道今天肯定有人拿昨天的事做文章,可是没想到会做这么大的文章。
牛荃拼了!?
他这段话,拿举业说事,矛头直指当事人,简直就是露骨,就差没明着说观澜系的人有罪了。
……
唐奕也有点意外,他想到牛荃会发难,可是没想到牛荃会这么明刀明枪的动手,一点退路都没留。
双手抄在袖中,缓缓转身,“那依牛监察之见,当如何处理呢?”
……
“牛荃!”
唐奕没想到,不等牛荃做答,班中已经有朝臣跳出来发声了。
“启禀陛下,依臣之见,牛荃此举有违职权。”
“京中殴斗,乃开封府之责,纵有上达天听的必要,也当言官举鉴,牛荃身为礼部职官,实行越权行事,当追其罪责。”
得,唐奕更迷糊了,因为跳出来的这位不是观澜系的官员,按理说,他应该是和牛荃一个阵线才对。
而那边的牛荃显然也没当那官员是一伙的,对于指控依旧硬气的很。
“事关抡才大典,国本政纲,荃身为贡院监察使,自然有权问责当事。”
“你……”
那官员被顶的无话可说,一时慌乱,脱口而出:
“你……你胡来!”
“好了好了。”唐奕无语劝慰。心说,别没把老子扳倒,你们自己先打起来了。
“牛监察所言有理有据,依奕之见嘛……”
“是该查一查。”
“嗯。”
牛荃下意识点了点头,颇为满意,没想到唐子浩答应这么痛快。
“嗯???!”
终于反应过来,一下子又愣住了。
唐子浩居然答应了?他疯了?
只闻唐奕那边又出声了,“其实也不用查。”
“唉……”长叹一声。“家门不幸,那殴斗之人,正是我唐奕的儿女。”
靠,一殿的人都喘着粗气,就差没骂娘。
众人更是纳闷,唐疯子今天怎么这般痛快?
他们哪知道,劲暴的还在后面呢。
把自家儿女卖了,唐奕显然还不过瘾。
“不过,此事可不光我家那四个不省事的哈……”
“还有晋王赵宗麒、北海郡王府的赵宗贤。”
一指贾相爷,“当然,肯定少不了贾相爷家的贾茂。”
“还有文相公家的文拓、范纯仁家的范正平、章惇家里的章二郎。”
“还有……”
“还有?!”
大伙心说,要是再有,就把朝堂上的相公们点了一遍了,唐疯子这是要干嘛?
不但牛荃傻眼了,想挑事的官员傻眼了,连“自己人”也特么傻眼了。
他是嫌事不够大是怎地?这就是在自毁长城。
……
第969章 撂挑子
这还没完,唐奕报菜名似的抖出一堆响当当的人物,随后朝赵曙躬身下拜。
“启奏陛下,昨日奕也在场,遂对这事一清二楚。”
“以上犯事之人,个个难逃罪责。”
“正如牛监察所言,此事有辱朝廷威仪,理应严惩,还望陛下责罚!”
“责责……责罚?”
赵曙也是一脸懵逼,心说,这又是什么套路?
脱口而出:“怎么责罚?”
他是不知道怎么个责罚法才问出的这句。
没想到,唐奕还真当是官家在问他,沉吟了一下,在百官的瞩目之下悠然道:“那就……罢官削爵吧!”
“……”
“……”
“……”
满场寂静,落可闻针。
牛荃心说,真是见了鬼了!
不受控制地嘟囔道:“罢官削爵?”
“对!”唐奕那边重重点头,认真的不能再认真。
“昨日在场的,不论官职大小、爵位高低,一率贬职为民,以儆效尤!”
“……”
这就过分了吧?
别看昨天在秦家瓦子掐架的就是一帮半大小子,可是细数之下,好像没有哪个是没有官职爵位在身的。
唐家那四个不用说,是先帝在世的时候亲封的散职。
贾家、文家、章家那几个虽然没有唐奕家里的职位高,但怎么说也是正经八百吃皇粮的散官。
抛开这些,别忘了,还有一个北海郡王府里的小世子,还有一个官家的亲哥哥,正经的亲王,这要是一撸到底……
话说回来,谁敢一撸到底?
牛荃也好,别人也罢,弄这么一手,无外乎就是求一个前程。
可是,因为他们把这些孩子都贬到底,那他们也就没有前程了。
现在不光是文彦博,所有人看唐疯子的眼神都变了,心说,真是闹着玩下死手啊!
牛荃更是冷汗直流,“这……这不太合适吧?”
“不合适吗?”唐奕盯着他。“我怎么觉得挺合适的啊?”
“……”
“这个……”牛荃继续支吾。“本官不是那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唐奕寸步不让,“既然已经影响到了举业和大宋学子,那自当严惩不是吗?”
“可是……”
“可是什么?”唐奕笑看牛荃。“可是处理了小的,就没法牵出老的了吧?”
“这……”
“不用这这那那。”唐奕直起腰杆。“奕就如了你的愿!”
“这回不处理小的,专收拾老的如何?”
“……”
牛荃怎么越听越不对味,越听越迷糊呢?几个意思啊?
这货甚至在心中呐喊,还能不能好好玩耍了?
我告你儿子,你护个短,认个怂,让出几个位置安抚一番不就皆大欢喜了?干嘛非得把人往绝路上逼啊?
就没见过你这样的,对自己人这么狠呢?
在牛荃看来,唐奕要是真处理了“老的”,那些爬不上去的官员自然是高兴得紧,可是自己却是死定了。
也不想一想,不光下去的观澜系会恨他入骨,那些上去的官员为了缓和与唐奕的关系,也都留不下他。
唐疯子在干嘛?欲擒故纵,还是杀一儆百?
呵呵,都不是。
谁能想到,唐奕是真的要腾地方。
至于牛荃……
腾地方归腾地方,但是敢跟唐奕使绊子,那唐奕也不介意捎带手彻底把他摁死。
……
……
接下来的事不用细说也能想得出:
文彦博、章惇教子无方远赴埃及巡察,那里地处欧亚非三地交界,这两个人正有用武之地。
司马光、范纯仁、萧誉,一人负责河东及燕云,一人负责河西、京西,另一人则是直下荆湖广南,分别巡访大宋民情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