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奕甚至扫见北海郡王赵允弼的小孙子正一个劲儿的往唐吟身后躲,这是生怕被唐奕看见。
跟着文拓一起来的那边,则是有一个范镇的儿子,一个王拱辰的孙子。
京城里这些半大小子,只要是楞一点的都在这儿了。
再加上一个老痞子赵宗球,简直就是纨绔大会,一个不落。
……
这事不能往深了想,表面上一帮不懂事的孩子打架,可是看看这些小辈儿背后都是什么人,那就耐人寻味了。
无一例外,全都是观澜系最核心的重臣!
而偏偏再加上一个赵宗球,偏偏赵曙还在帘子后面,那唐奕就必须往深处去想。
“真是碰巧?”
“真是碰巧!”
赵宗球此时哪还敢说出第二个答案?别忘了,他一家子的腿是怎么折的。
“嗯……”唐奕支起身子。“但愿是碰巧吧!”
目光落在赵宗球身后,不由一怔,但见一二十岁出头的青年人颇为惹眼。
一身儒袍,风姿甚俊,与唐奕的目光对视,全无慌乱,神态自若。
关键是,那张脸……
唐奕瞅着怎么那么眼熟呢?
“你是谁家的孩子?”
青年似乎料到唐奕会与之搭话,竟在唐奕开口的同时拱手一揖,有板有眼。
“晚辈韩嘉彦,见过唐世伯!”
“世伯……姓韩!?”
唐奕眉头拧的更深,不由联想起一些更不好的事情。
只闻韩嘉彦又道:“家父韩琦,让唐世伯见笑了!”
果然。
唐奕心中一叹,看来今天的事还真的不简单了。
暗暗咬牙,深深看了韩嘉彦一眼,却是没有接话。
拉了一把椅子在赵宗球身前坐下,一指帘幕,“你是不是很想看看帘子后面是谁?”
“我……”
赵宗球卡在那儿,他不是想知道,他是根本就知道。
可是,他不敢说。
“唉……”唐奕哀叹。“汝南王府与我唐奕的旧怨已经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你们兄弟也该放下了吧?”
赵宗球低头不语,心中却道,逼父自缢,全家断腿断根,哪有那么容易放下!?
“放不下,也得放下!”唐奕眼珠子猛的一瞪。“你们不放下,老子帮你们放下!”
“你走吧,别给家里招祸!”
赵宗球一阵心寒,唐子浩这已经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谁让他有这个本事,也有这个能力。
勉强爬起来,双拳恶狠狠地抱在一处,“告辞!!”
说着话,蹒跚出了秦家瓦子,却是再没回头。
唐奕目送其离开,随之转向韩佳彦,“你们不是一起的吗?为何不走?”
只见韩嘉彦淡笑,“一起来的,却不一定是一起的。”
“哦?”唐奕玩味地也笑了。“说说,怎么个不一定法儿?”
“小侄初回京师,约故人相见,只说选一热闹所在,却没想到被宗球这个故人带到了这么热闹的一个去处。”
“哦。”唐奕点头。
韩嘉彦这话里面有两层意思:
一层是,他要选一个热闹的地方,表明并无私会密谋之意,心怀坦荡。
另一层,则是告诉唐奕,地方是赵宗球选的,和他没关系。
想到这里,唐奕缓缓站起,又看了一眼韩嘉彦,叹道:“虎父无犬子啊!”
转向自己儿女这边,却是一阵心痛,真特么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都给我滚回去!!”
“哦……”
一帮半大小子没精打彩地应声,忙不迭地往外跑,生怕唐奕改了主意。
“你回来!”见赵宗麒也躲瘟神一般的要开溜,唐奕立马喝住。
“上哪儿去?”
“嘿嘿……”赵宗麒大嘴一咧。“姐夫这话说的,当然是回宫。”
“……”
要不是大庭广众,唐奕真想拍死这没心没肺的。
用眼神指了指帘子后面,意思是:你走了,赵曙怎么办?
“哦哦哦……”赵宗麒这才反应过来,把亲弟弟给忘了。
“那我不走了。”
“回头再找你算账!”
撂下一句狠话,唐奕也是大步出了秦家瓦子,追着四个小混蛋而去。
……
……
一路无话,父子五人闷着头回了回山。
下船之时,唐奕实在没忍住,只说了一句:“不小了,凡事有个度!”
唐吟、唐风、唐颂被父亲突然来这么一句一时没反应过来,倒是唐雨明白是什么意思,刚要搭话,却是被码头上缓步行来的另一个声音打断了。
“回去吃饭吧,都等着你们几个开饭呢!”
唐奕无语,不看人,只听声音也知道是谁,“师父……”
没你这么惯孩子的啊!我这个当爹的还一句都不能责备了?
“赶紧回去!出了事,爷爷给你们做主!”
范仲俺此时已是须发皆白,身形佝偻,老人家已经八十岁高龄,却是再没了往日威震朝堂的雄风。
“走走走,赶紧的,一家子人都饿着呢。”
枯木一般的老掌虚划着,像个老母鸡一般把几个孩子往家赶。
一帮孩子自然如蒙大赦,撒欢一般的往观澜跑去。
唐雨临溜之前,还不忘扑到他范爷爷的身上,在脸颊上狠狠地亲了一下。
“还是爷爷最知道疼人啦……”
说着话,也跑开了。
范仲俺老迈之躯哪受得住小丫头这劲头,要不是唐奕眼疾手快搀扶着,险些被唐雨扑倒。
可是即便如此,老人眼中还是笑意浓浓,仿佛怎么也化不开一般。
看着撒开欢的几个孩子,唐奕一边扶着师父往回踱步,一边忍不住埋怨:“我小时候您可没这么惯着。”
“诶……”范仲淹长叹一声,渐渐敛去笑容。
“惯吧,你师父又有几天惯头呢?”
“况且……”老人慢慢地转向唐奕。
“小的要是懂事了,那你们这些老的也就难办了。”
……
第958章 人心
“小的要是懂事了,那老的,就难办了……”
范仲淹这一句话让唐奕不由得顿在那里,连带着范老爷也一同停下。
师徒二人就停在街道正中,任由人群擦身而过。
……
渐渐的,唐奕眼中现出一丝艰难,他又何尝不知道这个道理呢?
退一步说,观澜系的这些重臣,谁又不知道这个道理呢?
从他卸任亲王布衣上朝,到观澜系这些名臣大儒放纵子孙疏于管教,无外乎只为一点——
平衡!
好处,不能让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全占了,这是汉人的道理,处事之道。
可是,大宋变革之期,日进之时,每一个位置都相当重要,每一个环节都不容有失,唐奕只能选用最信任的人,更没法把“所谓的好处”分给那些不确定的因素。
展望朝堂,宰相富弼、贾昌朝,这不用说也知道是唐奕的铁杆。
三司的司马光、萧誉,门下省的范镇,西府枢密上的狄青、萧英、丁度,九部之中的唐介、王拱辰等人,包括海外的杨文广、宋庠、庞籍、苏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