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80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王彦见两人情绪稳定下来,随示意他们起身做好,而后才接着说道:“客民心中之忧,本督甚知,所以本督既然决定尽迁广南客民,就定然不会让汝等无家可归,无地可耕。”

  王彦的话,让在场诸人心中一震,若真能迁走客民,则广南乡民的目的达到,而客民迁往它处之后,朝廷能分配屋田,客民心中自然也不会不愿意,毕竟没人愿意隔三差五的就与广南乡民起冲突,没人愿意被人围在山上,提心吊胆的过活。

  百姓都追求安定,土客之民都不例外,但王彦之策的关键,得有一块无主之地,来安顿客民,若没有,则一切都不成立。

  “诸位可能不知,本督在琼州府安置了三十万,跟随本督一路南下的扬州百姓。”王彦见众人都将目光向他看来,脸上多有期待,于是接着说道:“这琼州府虽然孤悬海外,被视作化外之地,但诸位可能不知道,他方圆六百里,比整个广南都大,而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却只有人口五十万,即便是加上刚刚入岛的三十万百姓,也不足百万。而广南诸府的客家人不过两万户,二十万余人,迁到岛上,完全没有问题。”

  李广寺与王修安听完,眼前不禁一亮,“比广南还要大,那得开出多少地来?”

  只是在震惊之余,他们心中还是有些不安,毕竟他们已经有些家业,现在却要全部放弃,迁往一个陌生之地,人性使然的让他们感到一阵焦虑,“国公爷~草民听说,琼州府乃是流放犯人之地,那里毒虫盛行又多瘴气,我等真的能在琼州府生存下去吗?”

  陈邦彦闻语,起身替王彦解释道:“这一点,两位老丈可以放心,若琼州无法生存,国公爷是绝对不会将一路相随的三十万百姓放在危险之中地。要知道,他们可不是什么难民,而是国公大军的家眷,也是国公的追随者。如今他们都已经落户琼州,两位老丈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李、王两人闻语,这才彻底放下心来。

  王彦也接着道:“客民迁入琼州之后,官府会为客民提供工具、米粮,帮助客民搭建房屋,而每户客民上岛,开垦之地,三年免税,三年之后,客民每户可得良田十亩,而其余土地则收归官府,但开垦之民,有优先租种之权。至于客民在广南的土地,官府将以市价收回,当然客民也可以选择,以广南之地,置换琼州之地。这样的条件,两位老丈以为可行否?”

  客家人来到广南之地,只能在丘陵上开些旱田,即便如此,还是受到广南人的挤压,现在听了如此优厚的条件,自然没有异议。

  当下李、王两人,立马拜道:“国公之恩,客民世代不忘,我等一切都听从官府安排。”

  客民的问题解决,广南乡民却有些急了。

  “国公爷,这次械斗,广南之民损失重大,客民迁走之后,是否拿这些土地,来补偿我等损失啊?”谢氏族老,见王彦和气,装着胆子提道。

  械斗本就该被严禁,官府若还给以补偿,岂不助长械斗之风,使官府威严无存,所以王彦闻语,立马就摇头说道:“此次械斗,无论土客,都损失巨大,都死了青壮,所以没有谁补偿谁的说法。”

  四名广南乡老听了王彦的说辞,脸色不禁一阵难看,土客争的就是土地,若得不到地,他们近万乡民,岂不百死了。

  “土地是官府以银钱换回,自然不能无偿赐给,但本督知广南乡民贫苦,十分需要土地,所以心中便想了一条对策,使广南乡民可以获得土地,而官府亦可从中得到利益。”王彦看着他们脸上布满了失望之色,却又笑道:“不知四位乡老,可愿听之?”

  四人闻语,立马抬起头来,欣喜的行礼道:“我等愿听国公之策。”

  王彦随道:“如今天下板荡,外有北虏南侵,内有盗匪横行,本督欲重建唐时府兵,保粤地安宁,所以决定将这些土地,分给府兵耕种。广南乡民,每户可派一名青壮,应征府兵,若被选中,则每户免杂役,免田稅十亩,而且官府还将从收回的土地中拿出五亩土地给予耕种。府兵农时耕种,闲时操练,占时协助官军即可,并且本督保证,所有府兵,绝不离开粤地作战。四位乡老,以为如何?”

  四人可不明白什么是唐时府兵,但听得出条件的优厚,只是如今卫所制的败坏,已经从卫所中逃亡的兵籍百姓,却又让他们冷静下来。

  “国公爷,这府兵制与卫所可有什么不同,加入之后,是否立马改成兵籍。”谢文才有些犹豫的问道。

  卫所制的失败,使兵籍轮为贱籍,而且大明军队的恶劣形象和低下地位,使得官兵不为世人尊重,甚至被人瞧不起,所以良家子弟,不到万不得已,谁也不会愿意入兵籍。

  王彦知四人顾虑,随解释道:“府兵不是卫所,不会入兵籍,而且府兵须要挑选,亦不是终身为兵,入军五年后,便可离开,但若家中无人接任,便不再享有府兵的待遇。”

  一户人家,只要派出一个青壮,一家劳役全免,还能免十亩田稅,得五亩良田,这在赋税繁杂的南明,是何等的好事。

  四名广南乡老,在听了不入兵籍之后,心中最后的顾虑也立马消失,纷纷表示,原意让族中子弟加入府兵。

  王彦这时又道:“除了府兵之外,本督还欲招募一万新卒,他们除了可以拿饷之外,本督将在琼州赐田十五亩,家中可免田稅二十亩,若当上官职,则待遇更厚。土、客之民,皆可入募。”

第167章佛郎机人的处境

  开平的土客之争被解决后,王彦随带着兵马在肇庆府周边转了一圈,新会、台山等地的纷争,很快就平定下去。

  王彦随命何刚宣抚广南诸府,并让幕僚黎遂球助之,主持迁客入琼之事,以及回收客民土地,编练府军等事,戴之藩也被留在开平,他的任务则是募兵一万,以此组建王彦的督标亲军。

  王彦觉得客民迁入琼州之后,无论是建屋种地,还是开垦拓荒,都需要大批青壮,随没有打算将迁入琼州的客民编城府兵,新募督标也准备从广南乡民之中招募,但不想客家人却争先入募,却让他始料未及。

  王彦对于土客之争的处理策略,还快传便广南,而广南乡民同客民也同时发现,以前和稀泥的官府,这次变得前所未有的强硬,土客私斗,被彻底禁止。

  无论是迁客入琼,还是编练府兵,招募新卒,都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事情,所以在波及四府的土客之争逐渐平息之后,王彦便领着兵马,过新会,直驱澳门。

  原本王彦帐上,尚有一百四十万两白银,但随着回收客家土地,迁客入琼,招募新卒等事的进行,余银很快就会消耗带劲。

  王彦离开时,已经调拨了白银四十万两给何刚,又调拨了十万两给戴之藩,用于发放新募都标的安家费,而着还只是一个开始,后续安顿的银两,可能还有更多。

  看着银钱一笔笔的消耗出去,王彦顿有坐吃山空之感,所以打开海上通商之路,便迫在眉睫。

  这不仅仅是为了通商带来的巨大税收,也因为客民要入琼州,首先就得保证海路的安全。

  粤地水师在战力上不如福建水师,而士卒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得到太大的提升,所以王彦只能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伴随着北地和江南的丢失,大批善于制造火器的工匠和铸炮坊也都陷于清廷之手,广东之地铸炮能力有限,王彦随只得向外购买,因此佛郎机人盘踞的澳门,便成了王彦闻言的首要选择。

  明嘉靖三十二年,佛郎机人以晾晒货物之名,以每年上缴地租五百两为代价,获得了在澳门的居住权。

  明万历四十四年,卡洛告被任命为澳督,但并没有到任。明天启三年,下一任澳督马士加路正式到澳门到任就职。

  至此佛郎机人在澳门设防驻兵,开始在官邸修建炮台,违背了最初的诺言,不过此时的佛郎机人与大明的关系还算可以。

  彼时,佛郎机因为与西班牙联姻的关系,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的菲利浦二世宣布兼任葡萄牙国王,佛郎机被西班牙人吞并,而还是兴起的另一股红夷,荷兰人开始称霸海洋,四处攻击弗朗机人。

  明天启二年,荷兰人便大举侵澳,出动巴达维亚八艘战舰,并联合舰长苗活的四艘战舰,配备巨炮六十门,士兵千人,由荷兰提督赖臣统率,於六月十日出发,直奔澳门,佛朗机人在澳葡中日贸易船队司令萨门托的指挥下,才打退荷兰人的进攻。

  随着葡萄牙被西班牙吞并,已级荷兰的兴起,曾经辉煌的佛郎机人,已经不没有往日的辉煌,所以在澳门还算恪守本分,大明亦多次到澳门购买火炮。

  这时澳门总督已经传至第七任依苏沙,当他得到大明的楚国公、广东总镇王彦,领着五千兵马逼近澳门时,心里不禁大惊。

  大明即便是失去了北地和江南,在佛郎机人的眼中,依然还是庞然大物。

  依苏沙接任总督尚不足一年,同上一任老总督施罗保根本不能相比,基本没有什么经验,所以当得知五千明军,逼近澳门之时,立马方寸大乱。

  耶稣会的柏应理,于崇祯十六年来到澳门,潜心钻研中华的儒学,了解中华的历史和礼仪,他正好待在澳门神学院中,他得知大明军队逼近澳门后,便来见依苏沙。

  “大明乃礼仪之邦,不会无故兴兵,总督阁下,是否做了什么令大明不满的事情,现在立马前去赔礼,或许能得到公爵的谅解。”

  自西儒利玛窦西去后,耶稣会在中华的传教策略发生改变,变得十分激进,从而引发了譬如南京教案、福建教案之类的事件,传教事业陷入僵局,柏应理对这些教训做出了一些思考,觉得利玛窦的“合儒”之法,跟有利于在大明的传教,所以他对大明的认知远比依苏沙多得多。

  依苏沙听了柏应理的话,才想起来,之前他觉得大明动荡,无暇顾及澳门这块弹丸之地,便自作主张,将原本要交予大明官府的五百两地租,以及一万两的商税,扣押下来。

  莫不是因为此事,惹恼了大明,依苏沙顿时大急,“主啊~原谅你忠实的信徒,我不该因为贪婪,扣下原本要上缴中国的赋税,我有罪!为主的信徒带来了灾难,恳请主的宽恕,阿门!”

  ”中国重信义,总督阁下扣下税赋,中国人将不再相信我们!”柏应理在胸前划了个十字,接着道:“为了避免给澳门带来灾难,在下请总督阁下立马将地租与赋税,交还公爵,或许公爵会考虑退兵,给总督一个改过的机会。”

  王彦手中缺少财源,所以对于佛朗机人没有缴纳税收之事,确实比较恼火,但他却没有要赶走佛郎机人的意思,必竟佛朗机人在澳门只有居住之权。

  自汉唐以来,无论西域诸国还是东面的朝鲜、倭人都曾派遣大批使团来到中国,不少人都定居下来,还有西域胡商,海上的大食商人,都曾有大批人,定居中国,所以在王彦看来,只有居住权的佛朗机人,并没有什么问题,他这次带兵前来,也只是感觉到佛朗机人有些不太安分,约微施加一点压力而已。

  王彦的想法,依苏沙与柏应理,自然不知,所以当他还没有靠近澳门之时,柏应理便带着依苏沙的嘱托,已经该缴的税银,迎上了,王彦的军队。

第168章西学东渐与欧陆风云

  王彦没想到,他领大军前来,让佛郎机人十分惶恐,居然立马派人将税银解押过来。

  虽然银两不多,但佛郎机人的态度,还是让他非常满意,于是愉快的接见了柏应理。

  王彦见他一身儒服,头戴方巾,口中说着有些晦涩难懂的汉语,心中不禁一动,“满夷欲毁我衣冠,西夷却慕吾文化。”

  彼时西洋诸国,对于中国观感,还是神秘而富饶的国度,直到另一段历史中,英夷出使清朝,见运河两岸,破败不堪,百姓精神萎靡,才认为中国根本不是****,而此时中国亦没有如晚清时,被西洋诸国轮番欺凌,反倒是荷兰几次挑衅,却被大明在料罗湾打得大败。

  西儒利玛窦进入了中国后,对于中国文明也非常称赞,他说,“这里除了还没有沐浴,我们神圣的天主教信仰之外,中国的伟大乃是举世无双的,中国不仅是一个王国,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世界。柏拉图在《共和国》中作为理论叙述的理想,在中国已被付诸实践。”

  虽说其言语中,多是为了方便其再中国传教,其也批评过,“中国把自己的国家夸耀成整个世界,并把它叫做天下,而且还声称,并且相信,中国的国土包罗整个的世界。”但不能否认,彼时在西夷眼中,中国依然是一个伟大的存在。

  明时文人,虽燃被八股毒害,但思想上却依旧活跃,对于西方之学,并不排斥,反而就受得十分迅速,虽说在科学上已经有些落后,但差距并不大,并且在交融之中,做出着自身的改变。

  眼前的柏应理,很显然引起了王彦的兴趣,他与之交谈,发现其知天文地理,农政水利,甚至连造炮造统也都知晓,简直无一不通,心里顿是惊奇。

  王彦乃大明国公,柏应理自然在他面前,好好表现,耶稣会的先辈都知道,明人不太喜欢他们的宗教,但却对他们的科学很敢兴趣,所以他就投其所好,自然让王彦这个传统儒士,感到阵阵惊奇。

  澳门总督府内,依苏沙心中满是忧郁,澳门一地的弗朗机人不足千人,而大明却来了五千大军,并且随着西学东渐,大明的火器并不落后于西方,除了在制造工艺上和质量上有所欠缺之外,数量和种类,都远超西方。

  依苏沙这位毫无经验的总督,在心中一番对比之后,已经将自己给吓着了,他甚至想着赶紧收拾一番,随时准备出海,但好在柏应理给他带来了好的消息。

  “总督阁下,您不必再为战争而担心,尊贵的公爵大人,是带着善意而来,他要向葡萄牙购买一批火炮,以应对海上猖獗的海盗,作为主的忠实信徒,我希望总督阁下能接受这次交易,因为这有助于耶稣会在中国的传教。是的,我很高兴的与您分享,尊贵的公爵大人与我相谈甚欢,他已经许诺,支持耶稣会在他的治下传教。”柏应理眉飞色舞道:“哦~我想一定是上帝听到了我的祷告,在耶稣会的事业遭受挫折之时,安排尊贵的公爵,来帮助我,完成伟大的传教事业。”

  “哦,上帝!”依苏沙闻语,不禁在胸前划了一个十字,他不在乎神父的传教事业,他只知道,不会有战争,澳门和平了,而对于购炮之事,他却不怎么上心。

  柏应理见此,只得再次提醒道:“总督阁下,虽然我不是葡萄牙人,但看在上帝的份上,我必须善意的提醒里,尊贵的公爵大人对于耶稣会是一次机会,对于葡萄牙同样也是一次机会。”

  “哦?”老总督施罗保走的突然,依苏沙这个临时任命的总督实在不能胜任,葡萄牙在远东岌岌可危的时局,“神父是什么意思,那位公爵刚刚惊吓了我,还想让我尽心为他服务吗?要炮可以,但我必须狠狠的宰他一笔,以此来补偿,他对我的惊吓。”

  “总督阁下,您不能因为个人,而伤害葡萄牙的利益。”柏应理严肃道:“荷兰人在海上越来越强势,葡萄牙的贸易已经所剩无几,殖民地也遭到瓜分。葡萄牙已经不可能凭借自身的力量,击败荷兰人,长久下去,西方于中国的贸易,将被荷兰人垄断,葡萄牙将丧失在远东的所有利益。大明的公爵大人要想总督够炮,这是多好的机会,总督若能与大明的公爵大人达成联盟,共同对抗荷兰人,那葡萄牙与中国的贸易,将无人可以动摇。而因为贸易带来的财富,则可以让总督得到国王的青睐。”

  依苏沙听了柏应理的话,神情不禁一愣,片刻后才回味过来,他不禁想起荷兰人曾经攻打澳门的行为,心里顿时一惊,“感谢上帝,感谢神父,您是上帝的使者,您点醒行了愚昧无知的信徒。只是还请神父在给在下一点提示,我该如何说服大明的公爵接受葡萄牙的连忙,而不是尼德兰呢?”

  “这一点总督不必担心。”柏应理只得再次说道:“荷兰人在海上太过强势,数次得罪大明,他们太自大,甚至还占据了台湾,大明不可能与荷兰人合作,而尊敬的大明公爵,正在寻找海上的盟友,总督大人只要稍加支持,今后与广东的贸易,便没有任何人能够抢夺。”

  依苏沙听完,“神父真是与上帝最亲近的人,谢谢您的指引,我想现在,我应该准备一下,去迎接尊贵的大明公爵了。”

  柏应理见依苏沙终于明白,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说这么多,却不是为了葡萄牙。他是比利时人,但如今属于西班牙,但很快就可能又要属于尼德兰了,但这些都不重要,因为他属于上帝。

  他之所以对依苏沙说这么多,自然是为了同王彦搭上关系,好利于耶稣会在广东的发展,但除此之外,还因为尼德兰支持新教,而被西班牙联统下的葡萄牙支持天主教。

  新教与天主教已经在欧陆上大战了将近三十年,而以最近的局势来看,西班牙已经逐渐不支,所以耶稣会是绝对不愿意,看着支持新教的尼德兰,在远东过于强大。

第169章至澳门王彦购炮

  明代前期,火器领先世界,但到正统年间逐渐落后于西方,万历时大明在南海之上,先后与葡萄牙、荷兰交手,随知西夷火器厉害,但明朝没有向晚清一般,对西夷的先进视而不见,等到一揍再揍,才反应过来,而是朝野之间立马警惕,诸如《贺福建南大中丞平红夷书》、《广州府志》、《明史,和兰传》、《筹海图编》中先后对西夷火器进行描绘,朝廷也立马加以重视。

  万历后期,朝廷先是命闽、粤之地,将缴获的西夷火器运往京师,而后又从广东沿海的英国沉船上,捞起二十多门火炮,经过试用,发现比之前传入的佛郎机更好,威力更大,朝廷随命名为“红夷大炮”,而后在大臣徐光启的主持下,开始向澳门的葡萄牙人购炮,并雇佣葡萄牙人训练炮手。

  朝廷也立马开始仿制西夷火炮,而随着西学东渐,《几何原理》等著作得到译注,大明在火炮锻造上,统规上都做了相当大的改进。

  时人便曾言,“借几何之术者,唯兵法一家,国之大事,安危之本,所须此道尤最亟焉!”大臣李之藻,在天启元年,所上《为制胜务须西统,乞赦速取疏》中,说西夷放炮者皆“明理试算”,让大明也要对炮手,进行教导。

  大明的火器,从洪武年间的领先世界,到正统之后的逐渐落后,又到万历以后的奋起直追,最后在料罗湾大败荷兰人。

  从火器这件事上,我们发现明清两朝的巨大差异,问题从来不是有没有落后,而是发觉自己落后之后的反应。

  明朝与西方只是在南海稍微一接触就立马开始仿制弗朗机、红夷炮,而反观鞑清在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后,都没有惊醒,反而是地方上的汉人督抚,发出图强的声音,兴起洋务运动,最后还因为满人拖后退,而告失败。

  正是这种对待先进文明的态度截然相反,最后导致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

  大明与清,都视脚下的土地为天下,但清是故步自封的自大,而明则是自信,因为他有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襟和虚心求教、奋起直追的态度,这是和清的重大区别。

  “轰隆隆”的炮声响起,在海面上炸起数丈高的水柱。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8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0/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