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567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苏观生点了点头,也开口道:“这点陈阁部其实不用太过担心,其实周边的各国正在这么做。去岁一年,朝鲜输入我朝的山参,就价值五十万两,比去年增加了五倍。另外,日本输入的物品,价值已经达到了一百五十万两,比去年增加了两成,南洋诸国,输入我朝的粮食、水果也增长了三成,几乎都是有什么便卖什么,以此来换回白银。”

  因为明朝通过贸易,从这些国家赚取了大量的白银,造成这些国家银钱紧缺,越来越穷,那他们再要明朝的东西该怎么办,这就逼着他们将本国的东西运到明朝来,赚取白银之后,再购买明朝的货物。

  像朝鲜就只能拼命的挖山参,日本则输出刀剑、折扇还有漆器,南洋和天竺原来输送象牙和犀角这类奢侈品,但这些东西就那么多,杀完就没了,不像明朝弄块泥巴捏几下,烧了就能卖出去,他们就只能种植稻米、甘蔗、香料来换钱,力求缩小贸易逆差。

  后世英国与清之间的贸易,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大英帝国为了减少逆差,将流入中国的白银赚回去,便开始了罪恶的鸦片贸易。

  陈子龙点了点,“苏阁老说的情况,我也注意到了,不过这些国家目前输送的物资还是太少。我朝去岁出口之物,价值在三千万两左右,但输入之物的价值还不到五百万两,差距实在太大了。”

  开海以前明朝很难从海外获得粮食等物资,现在依然难以获得,这就需要明朝对这些地区进行改造,帮助他们多生产一些生产原料出口明朝。

  这事实上就是慢慢的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贸易网络,实行经济上的殖民。

  明朝是要打造一个,以明朝为中心的贸易网络,其中明朝负责高端的产品生产,而周边负责各种原料,形成一个循环的网络。

  当然要实现这些,那么之前五德号所提,以明朝的银币为贸易的结算货币,将明朝的货币,变成世界货币,便至关重要了。

  王彦点了点头,说道:“陈阁部说的没有错,贸易因该给百姓带来好处。之前钱秉镫上折子说,要帮着真腊国新修水利,能治理出数万顷良田出来,孤看这事可行。南洋的良田多,粮食和瓜果就多,水利修好,那也是我朝百姓之福。工部可派几员干吏去真腊,帮助他们规划规划。”

  方逢年起身拱手道:“监国放心,臣以派遣工部一名主事带队前行。”

  王彦点了点头,又道:“南洋的战事绵延日久,虽然商路基本通畅,但对于海上贸易还是有所影响,所以对于战事,兵部还是要多关注。”

  陈邦彦点点头道,“回禀殿下,据最新的揍报,马六甲之敌被困近七个月,已有投降之态,相信不久便有消息传来。”

  “那好!”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说道,“那谈谈蒙古的事情吧!”

  明朝收到了北面的捷报,已经有些日子,但是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

  这或许是因为光复北京之时百姓已经高兴过了,而对于百姓而言,生活才是永恒的主题,况且人类总是健忘,加上江南远离北方,大家忙于各自生活,所以除了少部分士子振奋不已外,大多数人依然各忙各的,并没有表现什么特别的情绪出来。

  陈邦彦随即道:“殿下蒙古之事,有三件比较重要的事情,需要进行处理。”

  王彦喝了口茶,放下后说道:“哪三件?”

  “第一件是这次北击蒙古朝廷缴获了大批的牛羊,不知该怎么处理。第二件是现在漠南蒙古大量西迁,东蒙古有一部分北逃,整个草原一下空了出来,而朝廷对草原如何管理,却无从下手。第三件则是,吴克善送来福临头颅请罪,不知道这头颅和布木布泰的尸体,要怎么处理。”陈邦彦一下说出了三件事。

  王彦比较关心第一件和第二件,而且特别是第二件的问题,他面临的问题与历代中原王朝一样,击败了北方的游牧,赶走了他们,但该怎么控制这块无主之地。

  中原人又不懂放牧,草原上没有人,那要来干嘛,要怎么守住这块地。

  王彦皱了下眉头,“漠南的蒙古人都迁走了吗?”

  如果草原空了,那没人也是个麻烦,说不定会便宜了漠北的蒙古,甚至是急剧扩张的罗刹国。

  “这到没有,我朝俘虏了四五万众,另外还有几万蒙古请求内附。”陈邦彦行礼道。

  有人就好,王彦沉思了一会儿,开口道:“内附就不必呢,他们也不会种地,况且我朝野需要马场和牛羊牲畜。”

  王彦手指敲着桌椅的扶手,这是他想问题时的一个习惯动作,“之前堵阁部曾提出,让蒙古人筑城,开放边市的策略。不过筑城并非一朝一夕,且耗费时间,不是短时间能够起效的,不知众位还有什么办法没有。”

  “监国,此事臣之后又想了想,现有新的想法。”堵胤锡拱手道。

  王彦一抬手,“阁部可说来听听!”

  “监国曾说,让朝廷也在草原上筑城,那就不用再让蒙古人筑城了。我朝可以将堡垒筑在牧场中心,一来控制牧场,二来可以作为贸易的据点,三来向蒙古收税。蒙古人离不开牧场,我们控制了牧场,就等于控制了他们,而堡垒作为贸易据点和收税之所,便能通过交易和税收维持,减少朝廷的压力。”

  陈邦彦思索道:“关键是如何保证蒙古人交税,并且不攻击堡垒?”

  堵胤锡笑了笑,“蒙古的牧民既要向各部头领交税,又要向朝廷交税的话,肯定不行。并且让这些头领掌握部众,对朝廷而言,始终是个威胁,他们太过反复无常,安静几年后,部落一旦壮大,必然又会惹事。”

  堵胤锡对王彦一拱手,“所以臣以为,朝廷可以趁着此次痛击蒙古的机会,将蒙古原来的部落彻底打散。朝廷可将那些要求内附的蒙古贵族恩养于南京,部众则与俘虏一起编成卫所。每卫的人不能太多,大概百户左右,划分区域放牧,不得越界,不得内讧。若是侵夺他人牧场,兼并其他卫所,朝廷将联合各卫一起剿灭。这些卫所也不须向头领纳税,有朝廷册封的卫所军官管理,统一向牧场中心的我朝堡垒缴税。”

  王彦听了不禁颔首,“这个办法可行,将原来大部落的牧场,分封掉或者变成无数个小部落,那他们自然不会对我朝形成威胁,还能为我朝带来收益。”

  王彦顿了下,“那缴获的牛羊也好处理了,将肥硕的挑选出来,一部分采购为军粮,一部分卖给百姓,剩下的小羊羔则借给这些蒙古卫所,让他们放牧,之后再还给朝廷。”

  几位阁老都觉的此法可行,纷纷点头认可,毕竟百万头牛羊交给明朝,只能全杀了卖肉,但是给蒙古人,一来让他们度过难关,二来可以细水长流。

  “监国,那福临和布木布泰怎么处理?”陈邦彦开口问道。

  王彦想了想,问道:“内阁的意见呢?”

  陈邦彦道:“布木布泰既然以死,运过来估计也臭了,就不用管了,福临的首级将传首各地,最后放到江阴城保存。”

  感谢信佛xs的10000打赏,感谢大佬的支持,受宠若惊了,咸鱼超人的588,感谢大家的支持,非常感谢。

第1269章马六甲降了

  在内阁议定之后,便开始下令执行,明军俘虏的近四万蒙古人,还有投降的六万蒙古人,被明朝编成了二十个卫,分布于漠南和科尔沁草原。

  不过因为只剩下十万多人,实力远远弱于漠北蒙古,为了避免被漠北诸多部落兼并,所以这些个卫所只能在靠近长城和辽宁一带分布,并不能控制整个漠南和东蒙古草原,许多原来的牧场,都成为了无人地带。

  明朝收获的百万头牛羊,有四十万只绵羊被兵部留下,二十万只羊和一万头牛拿到民间出售,另外的则交给各蒙古卫所放养。

  兵部的四十万头,只拿走十万头分配各镇,另外三十多万头,也交给了蒙古各卫放养,但此后三年内,各卫所需要每年向兵部输送十万头牛羊,三年后兵部按着市价,每年够买十万只牛羊供军队消耗,只是羊肉其实并不适合给士卒吃,不过兵部今后会鼓励各卫多养肉牛。

  这个办法如果实行的好,不仅明军的战马不用愁,骑兵能加强,士卒在体质上也会有所提升。

  在对各部落和俘虏进行整编时,蒙古部落中的几个台吉还有比较重要的贵族,都被送到南京,赐予宅子和田产恩养,被选为卫所千户的蒙古人,则须送一子或者兄弟到南京学习汉字、汉话还有军事,即是当做人质,也是对他们进行培养。

  毕竟归附大明的蒙古人只是少数,在草原上属于弱势的一方,加上被分成若干卫所,力量就更加分散,很容易被其他大的部落盯上,所以需要提高他们的能力自保。

  不然明朝花功夫培养之后,被其他未臣服的部落吞并,没有起到为大明屏障的作用,那就白费功夫了。

  在编成卫所,划分牧场之后,朝廷便下令所有归附的蒙古人都赐归义的身份,然后视表现再赐予明籍。

  这时按着命令,福临的首级,首先就是在这些蒙古卫所中传递一遍,并就努尔哈赤本为家奴,却叛乱弑主的不耻行径,进行宣传,以警醒蒙古各卫。

  在蒙古传递之后,首级传到了正在筑锦州城的满族俘虏手中,让他们绝了反抗之心,老实赎罪,今后像归义伯谭泰一样,挣个好身份,从新做人。

  这些每日没夜劳作的俘虏,其实对于大清曾经的辉煌,多少还存在一丝幻想,可是当他们看到福临等人的首级之时,便彻底绝望了。

  大明在国破家亡之时,有忠贞之士,泣血痛苦,其他的民族其实也有,不少满人看见他们皇帝的头颅,便有人忍不住痛哭起来,甚至有人为此自杀,但绝大多数人在神伤之后,很快就恢复正常,接着干活。

  毕竟与福临的死相比,他们眼下自己的处境还是要重要些,不能完成每日的任务,是没有饭可吃的。

  人头传递到关内,就喜庆许多,就跟过节一样,一个个城的传递,从北方慢慢传到江南地区。

  此时,明朝也给了吴克善回信,允许他率部南归科尔沁,但是他本人以及科尔沁的贵族必须前往南京居住,部众将交给明朝进行改编。

  进入南京,等于软禁,交出部众就失去了权力,这点吴克善无法接受,而且他毕竟是福临的舅舅,再加上满清的皇后、王妃都是她的亲戚,他不敢确定明朝是否会真的放过他。

  如果生活在南京,他必然寝食难安,一日都不会安心,所以南京他是不会去的。

  不过他们已经到了杀马充饥的地步,最后经过商议,聚集于捕鱼儿海附近的两万多科尔沁人,留下大部分物资,有一万五千人随着吴克善之弟,接受明朝的条件,迁回科尔沁,使得臣服于明朝的蒙古人达到十二万人。

  这个数目,再加上青海地区臣服的蒙古部落,那么至少有十五万人,成为归义。

  吴克善最终没有接受明朝的条件,但是他却也为一万五千多将要绝粮的科尔沁人换取了一条生路。

  在主力迁回科尔沁后,吴克善带着不到五千人,北走至呼伦湖一带,洗劫了北山女真的一个村落,但却招致北山女真的反击。

  吴克善无法立足,只能继续北迁到尼布楚一带。

  这段时间里,他五千人与北山女真的争斗中死了三四百,之后又有两千多人陆续脱离队伍回到科尔沁向明朝投降,剩下的人在尼布楚又饿死近千人,最后只剩一千五百人于此建立村落,开始渔猎生活。

  吴克善作为一个十多万人的部落首领,最后沦落到苦寒之地,从大汗变成了亭长,也真是世事无常,算是经历了风云跌宕。

  四月时节,南洋马六甲,随着太阳跃过赤道,直射北半球,整个南洋的气候开始变得又湿又热。

  从二月间起,这样的气候已经让明军减员近两千多人,病死之人尽然接近了整个战役的伤亡。

  日渐炎热的天气,明军难以忍受,但也就在这个时候,被围困长达七个月的荷兰主堡,终于在粮绝中,向明军投降。

  当东印度公司的总裁莫斯契尔,率领一群浑身发臭,目光失神的荷夷走出堡垒时,可以说让明军都很震惊,连李定国也没想到红毛鬼居然有这样的忍受能力,被围七个月,才无条件投降。

  在马六甲始往吕宋的航线上,一艘三桅福船,在海上乘风破浪,高义欢舒服的躺在甲板上,晒着最毒的太阳。

  在被荷兰人关在暗无天日的堡中三四个月后,他一出来便有了晒太阳的坏毛病,身上的皮都晒脱几层,黑得快赶上他买的黑奴,但依然每天要晒那么一刻中。

  其实早在三个月前,他们就被荷兰人放了出来,但是高义欢却没有乘船离开,而是帮助明军干些杂活,他为的不是别的,就是想拿回他的货物。

  他辛苦一年多,全部的身家都压在这次出海上,如果这次货全没了,那他就真没机会翻身了。

  他在马六甲一等就是三个月,终于等到红毛鬼出来投降,而这些红毛鬼记账的功夫,还是很精细的,每一笔都记得清清楚楚,明军根据账目,退还了他以及其他商船的货物,只是他那一百多个黑奴,却死的只剩下十五个人,但不管怎么说,其它货物保住了,他这一趟并不亏,反而能赚几倍。

  这时高义仠坐在他身边道:“二哥,这次回去之后,还出海吗?”

  高义欢忽然坐了起来,看着他笑道:“怎么,怕了么?”

  “有点,这海上太危险了!”高义仠是真的有点后怕,他是差点就死在荷兰人手里。

  高义欢拍了拍他的肩膀,“那你就留在吕宋,这些个黑奴我也不卖了,都留给你种地,但咱们不种水稻,而是种甘蔗,糖比稻米值钱。”

  “别啊!我就是问一下,可不回去种地。海上虽然危险,但机会也大,我跟着二哥!”高义仠却忙急道。

  高义欢笑了笑,“你知道啥,这次让我明白一个道理,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以前咱们是没本钱,不得不拼,可这次货物出手,我们的本钱就多了。我决定留几个兄弟,在岛上种甘蔗,办商号,帮我买卖货物,这样就算我出海遇上不测,家里还有你们照应。”

  高义仠听他这么说,才点了点头,他们一起出海,像这次万一出事,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

  在高义欢回吕宋时,明军接受马六甲的荷兰人投降后,大部分明军北返广州,只留下两广和云贵籍的士卒,继续对荷兰作战。

  李定国便留下于佑明领一个营驻守马六甲,修复堡垒,他则带着两个营,近六千人乘船前往明军泗水的营地,准备拿下爪哇。

  感谢大家的支持,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第1270章抵达泗水

  泗水位于婆罗洲之南的爪哇岛上,岛的西侧是荷兰人在远东最重要的据点巴达维亚,而岛的东面就是泗水。

  这里原来是荒凉的沼泽,名叫“泗里木“,但是汉人来此之后,将名称雅化,变成了地道的汉名“泗水“。

  此地原来属于淡目苏丹国的领土,之后又先后归属于巴章和马打蓝苏丹国,但是荷兰人到了爪哇岛后,马打蓝苏丹国几次攻击荷兰都以失败告终,逐渐丧失海运控制权,导致贸易递减,生产下降,国势衰落,最后被荷兰控制。

  这次明荷之战,马打蓝苏丹国也出动了五千多军队,结果一人未回,国力便更加衰落了,许多地区其实都处于无力控制之态。

  泗水因为距离巴达维亚较远,荷兰人对此的控制力也不太强,所以从很早以前,就被汉人占领,甚至可以说就是被汉人建立和开发出来的城市。

  这里原来是沼泽地带,生存条件恶劣,汉人并不算多,不过在明清战争中,特别是福建之变,清军杀入福建之后,导致大批的福建人远走南洋躲避战祸,他们以乡党宗族为单位的向南洋迁徒,四洲一地,便来了数千漳州府龙溪县移民。

  中国的宗法社会有个特点,族里的人只要在外面站稳了脚跟,闯出了一条出路,那必然会有众多族人和乡党前来投靠。

  在南洋,除了四洲之外,两广和福建的汉人移民,还遍布于婆罗洲、爪哇和南洋各地。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56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67/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