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532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在福临看来,西面还有金国可以联合,蒙古诸部虽然有意脱离大清,但是他是东蒙古的外甥,漠南、漠西、漠北的蒙古部落能够脱离大清,可是东蒙古诸部却已经和大清结合在一起,不是说想分开,就能分开。

  福临坐正了身子,讲道正事,他也不敢怠慢,毕竟事关大清存亡,“朕以为,帝号可以去,北京可以让,但不能没与南明谈条件,就自己直接让了。要是明朝得了好处,又不与我们谈判,那岂不是白白丧失了筹码?朕以为,因该速派干员南下,以北京城,还有去帝号为条件,与明朝达成和议,使我大清能立足关外!”

  顺治与楼亲两人都承认失败,都准备退回关外,去皇帝的称号,可是怎么退回关外,怎么去皇帝称号,却是两人矛盾的关键。

  他们一个明白满人已经没有资格谈条件,一个则认为手中还有筹码,可以和明朝谈一谈。

  在多尔衮、多铎死后,楼亲成为了多尔衮一派的主心骨,可是他这个主心骨,其实还没有统一多尔衮一派的人心,并没完全接过多尔衮手中的权力,他毕竟只是个郡王,威望也不充足。

  在为多尔衮、多铎争待遇上,他们能达成共识,因为这符合他们的利益,可是在对待如何决绝大清的危机上,他们却并没有达成统一的意见。

  毕竟他们原来都是主战派,一时还没转过弯来。

  殿上不少人听了顺治的话,他们大多数人没有参与中原之战,不了解楼亲等人的感受。

  楼亲让顺治立刻主动去帝号,然后放弃北京撤出关外,顺治则认为该拿去帝号和放弃北京为条件,来与明朝谈判。

  众人一比较,以满人的特性,他们还是比较倾向于顺治,觉得应该拿北京和帝号同明朝谈一谈。

  尼堪稍微沉思,便点头拱手道:“臣赞成皇上的意思,咱们可以和南明谈一谈,谈不成,咱们再撤不迟!”

  留守北京的郡王岳乐也出来赞成,这引得一批人都支持顺治。

第1206章清廷政变

  从清宫内出来,楼亲神情有些恍惚,福临和尼堪还将此时的大明朝看做十多年前腐朽的大明,没有认识到明朝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为满清还能够与明朝讲讲条件。

  其实明朝在经历甲申之变,江南沦陷之后,原来的结构早已打破,崇祯、弘光两朝覆灭,加上潞监国降清,明朝原来的统治和官僚体系已经破碎。

  现在的南京朝廷,实际上是由明朝瓦解之后,边缘的一个小系统发展而来,同原来的明朝已经有很大的区别。

  王朝的腐朽,是历史常态,明朝也不能避免。历史上腐朽王朝的结果,多会被暴力推翻,旧的既得利益者下来,新的权贵站起来,重新开启一个轮回。

  南京朝廷从边缘崛起,一步步走向中心,在与满清的战争和内部的革新中,其实已经做到了新旧交替,变成了另一个新兴王朝,就如光武中兴一般。

  而一个新兴王朝的崛起,是无人能挡的。

  福临等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对手已经脱胎换骨,觉得当年老奴和皇太极,实力远远弱于明朝,可是却能与明朝周旋,他们也能做到,所以没有采纳楼亲之议,否定了多尔衮临终的交待。

  楼亲从宫殿外的大理石阶上一步步走下,后面罗科铎疾步追上来,“英郡王等等!”

  他闻语站在台阶上,回头看见罗科铎一脸焦虑的追上来,对他的说道,“皇上不听你我之言,他们根本不明白,北京对于明军来说,唾手可得,怎么会与我们谈条件?”

  中原一战,确实打掉了罗科铎的胆气,畏惧明朝,可是他说的确是实情,动动手就能拿到的东西,福临有什么资格和王彦谈?

  楼亲想起殿上,顺治不听他的奏议,还当众羞辱他,心中一阵恼怒,不过他也明白顺治为什么会这样针对他。

  他父亲阿济格在世时,就没把顺治放在眼里,常称顺治为“孺子”。他也一样,仗着多尔衮的权势,也没有将顺治当一会事,上次廷议山西叛乱,他就在殿上与顺治争锋相对,没给顺治留一点面子。

  现在多尔衮一死,他的靠山没了,被顺治逮着了机会,自然对他一阵羞辱。

  尼堪看得很对,顺治还是年轻了些,没有政治斗争得经验,他权利还没握稳,就这样羞辱楼亲,只顾当时爽,却没有考虑一下后果,实在有些愣头青的感觉。

  楼亲脸色不好看,他看了看左右,见三三两两的大臣,从台阶走下,并没注意他,忽然对罗科泽道,“去我府邸再谈!”

  说完,楼亲便直接快步离开,罗科铎愣了一下,皱了下眉头,也快步离去。

  楼亲、多尼两人,多尔衮其实比较看重多尼,这不仅仅是因为多尼是多铎之子,而是因为楼亲的性格与其父阿济格相似,性格比较暴躁,但这并不是说楼亲就缺少智慧。

  他性格暴躁,可以说是个缺点,但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他的性格使他做起事来雷厉风行,说干就干,却也不是没有一点好的影响。

  楼亲上了宫外的轿子,王府的下人抬着他往回走,他则坐在轿中沉思起来。

  从顺治今天在殿上对他的羞辱,他明白顺治不可能听进他的意见,而一旦顺治掌握权力,他必然不会有好日子过。

  现在顺治明显走上了一条错路,他不能看见满人丧失最后的机会。

  此时朝鲜已经复国,大清如果不赶紧退回关外,要是朝鲜和明军占了满人的老巢,那他们想退回关外也难以立足。

  楼亲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执行摄政王多尔衮的遗命,立刻撤离北京,返回盛京,并且做好弃守盛京的准备,事先将钱粮藏到山中,应对明军的报复。

  想到这里,楼亲忽然睁开眼,目光中闪现出一丝厉色,他冷笑一声,心道:“王贼与大清争斗十余年,从未主张与大清和谈,福临想和王贼谈判,真是幼稚!以王贼的心性,谈判必然不可能,满人只有求得他的原谅,让他觉得征讨起来不划算,才会放过我们,本王绝不能允许,福临将大清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楼亲回到王府,不多时罗科铎便赶了过来,两人商议到中午,罗科铎才有些惊慌的返回平郡王府邸。

  此后,两人的王府便不断有人出入,楼亲连续约见两白旗旧部,直到傍晚时分,王府内才安静下来。

  夜幕悄悄降临,北京城内逐渐陷入一片漆黑,只有街道上巡逻的士卒,打着火炬在街道上穿行。

  这时楼亲穿着一身铠甲,忽然领着五十多名侍卫,从王府出来。

  另一边,罗科铎也领着三十多人出了王府,悄悄的往军营而去。

  两人一个前往两白旗的营地,一个到两红旗的营地,不过这四旗比较惨,合起来也凑不出两千人。

  两白旗,是多尔衮、多铎的心腹,这次随着多尔衮南征,基本报销。

  两红旗也是一样,是满清的精锐之师,代善死后,由其子谦郡王瓦克达统领。

  中原大战,是明清间的决战,所以除了关外留守的三千正红旗外,其他的两红旗也全部南下参战。

  这一战下来,瓦克达都死了,两红旗也就逃出罗科铎还有五百多旗丁而已。

  这些溃逃回来的败兵,恨不得立刻插翅逃回关外,所以都比较支持楼亲和罗科铎,两人在白天联系时,他们都表示愿意跟着两位王爷。

  楼亲来到军营时,两白旗最后的一千二百多人,已经打着火炬站在了营地之中。

  近几年来,两白起旗,一直就不曾满员。多尔衮没死之前,数次准备拆解其它几旗,将两白旗的兵丁补齐,但是却未来得及实行,现在又被彻底打残。

  旗兵们见楼亲到来,纷纷安静下来,而楼亲也没有费话,他铁青着脸,将刀把出来,高高举起,大声对千余旗丁道:“中原一战,我们败了。败了很可耻,但是败了还不承认,就是自欺欺人。本王相信你们也知道,明军即将兵临城下,然而皇上还抱有和谈的幻想,他这样一拖,到时候大家都走不掉。今晚,本王就要带着你们,请皇上立刻放弃北京,带你们回到关外!”

  千余旗丁不约而同的举起兵器,响应道:“回关外,回关外!”

  历来的政变,不是夺权,就是叛乱,可是楼亲发动的这场政变,却有些奇怪,政变的主要目标,居然是为逃命。

  见士卒们支持,楼亲立刻翻身上马,领着千余士卒奔出营寨。

  另一边罗科铎也领着五百多人从营地出来,准备与楼亲汇合之后,便直扑紫荆城,逼迫顺治去帝号,立刻下令退回关外。

  多尔衮十多年来,没做的事情,居然要在他们两人身上实现。

  此时,敬谨郡王尼堪已经入睡,忽然他被下人唤了起来,被告知楼亲、罗科铎半夜去了军营。

  多尔衮死后,满清的权力出现一个真空,谁来取代多尔衮,是一个问题,尼堪心中难免没有一点想法,所以他派人监视了楼亲。

  多尔衮为了控制北京的权力,自从两白旗进城之后,就没有撤出北京,军营就设在北城。

  后来代善与多尔衮和解,代善与多尔衮共同理政,两红旗也进驻北京城,大营也在北城。

  其他的各旗却一直在城外扎营,就算现在情况紧急,大军全都退入了城中,可是尼堪的兵马也没能进入北城,而是放在平民居住的南城。

  此时皇城和紫荆城当值的侍卫也就两千多人,其中不少人还是多尔衮的心腹,楼亲和罗科铎这个时候去军营想做什么?

  尼堪顿时大惊失色,一面往外疾走,一面穿衣穿鞋,吩咐属下去南城调兵,自己则急忙往清宫而去。

  三更时分,顺治刚睡下没有一会儿,就被太监叫醒。

  虽然大清局势不太乐观,但是顺治好不容易摆脱了多尔衮的阴影,没了压制的他,还是按照惯例纵欲一夜,身体着实疲惫。

  早些年前,多尔滚不让顺治处理政务,还时不时的夜宿慈宁宫,使得年少的顺治愤怒之下,过早的接触了男女之事,用房事来发泄心中的愤慨。

  别看他才十六岁,可是已经有了两子,第三个孩子,也将要马上出生。

  不过因为他太早接触房事,又喜欢些变态的花样,不仅生出的孩子体质不行,长子已经早死,他这么年轻,在行房时已经需要药物辅助才能尽兴,身子早已垮掉了。

  顺治刚才睡下就被叫醒,他着实困顿之极,他打了个哈欠,极为不满问道:“什么事?”

  “皇上,敬谨郡王有急事求见。”

  白天议政时,尼堪站在他一边,让顺治十分高兴,听说是他要见自己,他皱了下眉头,还是打起精神来道:“让他进来见朕!”

  不多时,尼堪匆匆走进来,老远便急声说道,“皇上,出大事了?”

  “出了什么大事?”顺治的睡意还没消散,他漫不经心地问道。

  “皇上,楼亲和罗科铎造反了!”尼堪急得满嘴冒泡。

  顺治听了猛然一惊,整个身体差点吓得滚落于地!

第1207章政变失败

  处于绝境和危难之时,人们要么同仇敌忾,一致对外,要么就会因为外部的压力而互相残杀。

  福临哪里经历过这样的事情,他以前道是时常担心多尔衮会废了他,可是当多尔衮死后,他便放松了这种警惕,他是万没想到,他才放松,楼亲和罗科铎,却忽然叛乱。

  尼堪见他慌张的模样,心中一叹,如果顺治城府深些,不要和楼亲正面冲突,楼亲和罗科铎也不会,直接兵变。

  福临一阵慌乱,有些六神无主,他因为恐惧,脸色一阵惨白,忽然他看向尼堪,惊慌道:“卿家,朕现在该怎么办?”

  尼堪见顺治终于开口问他,他忙说道:“皇上,现在最关键的是调兵平叛。”

  顺治慢慢也镇定了一些,他急道:“这皇宫中的侍卫,许多都时摄政王安排的,朕怕他们与楼亲里应外合,朕先离开皇城如何?”

  尼堪立刻摇了摇头,大清现在的情况,哪里还经得起大折腾,必须要马上将楼亲、罗科铎镇压,尽快平息内乱,否则一段事态扩大,那就便宜明军了。

  “皇上,如果让楼亲占据皇城,那想要平定下去。就不容易了。”尼堪看着慌张的顺治,忙安慰道:“皇上,楼亲的威望与睿王相比,相去甚远,如今睿王薨逝,皇上为大清至尊,楼亲未必能叫开宫门!另外,臣以让人通知南城的驻军,还有岳乐,只要皇上将楼亲挡在宫外,必定能安然度过这次危机。”

  福临听他这么说,虽然心里没底,但是也没有坚持要走,他也知道,让楼亲站了皇宫,那大清就完了。

  福临镇定了一些,脸上神情转为愤怒之色,恨声道:“该死的楼亲,朕不追究他败军之责,他不知感恩,还要造反,朕非杀了他不可。”

  福临早想对多尔衮一党进行清算,在历史上多尔衮死后仅两个月,福临就下诏,以十四项大罪为由,削去多尔衮官爵,籍没其家产入官。

  除多尔衮母子并妻罢追封撤庙享之外,对死去的多尔衮还采取了掘墓鞭尸的严厉惩罚。

  在古代,掘坟鞭尸,那真是恨透这个人,才会这么做,而顺治不但做了,还砍掉多尔衮的脑袋,用棍子打,用鞭子抽,暴尸示众,连多尔衮的亲信,也先后被处死或被贬革。

  想多尔衮为满清呕心沥血,最后被自己人弄成这样一个下场,可以说当真够惨。

  这次多尔衮死了,顺治能压住怒火,不对多尔衮的党羽进行清算,已经十分不易,没想到,他没动手,楼亲到先动手了。

  就在这时,一名太监跌跌撞撞跑来,惊恐万分道:“主子万岁爷,大事不妙,西安门被人打开,英郡王带人闯进皇城了。”

  尼堪刚说,以楼亲的威望,未必能指挥皇城内的侍卫,西安门就被打开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5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32/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