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513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第1173章只待天时

  从十月间开始,四川东下的长江水道上,就不时有运送战马和士卒的船只来到武昌。

  船只靠在码头边上,一匹匹战马被拉出,甲板上座满了的四川明军站起身来,收拾行囊,人头涌动的走下楼船,然后在码头上集合。

  这些士卒都只戴着碟盔,背着一卷毛毯,武器都没有携带,等到了军营,将会由兵部发放新的器械。

  除了这些明军士卒外,一群群穿着袍子,戴着毡帽,腰间挎着弯刀牵着马匹的藏人和蒙古人也十分惹眼。

  这些都是何腾蛟,从藏区招募和青海招募的义从。所谓“义从”古以有之,在汉魏时就称胡、羌等少民归附朝廷为“义从“,取归义从命之意,曹操军中就有大量的义从。

  明朝最为精锐的骑兵只有三万横冲马军,除此之外,四川、湖广、淮南各个战区合起来大概也有一万马军,共计也就四万骑军。

  现在加上这万余义从,王彦用来北伐的骑兵,将勉强够五万之数,让他有了北上的底气。

  在南京商议了北伐的策略之后,明朝制定了先满清后金国,先山东后河洛,正面牵制,侧翼包抄,歼敌主力于中原的计划。

  这个计划,目前只是北伐第一个阶段的目标,先拿下山东和河南,等完成之后,还有第二个阶段的目标,就是解救山西和河北,收取关外,第三个阶段,包围清军,光复神京。

  计划虽然制定,可是谁也不敢保证有什么变数,所以也不是一定要按着计划实行。

  整个北伐大计的第一个阶段,关键是在于将清军主力吸引到河南,然后两淮的明军,才能先拔掉徐州的马光辉,包抄河洛,斩断他们退回北方的去路,将清军主力围歼于河洛之地。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王彦令打过一次徐州的戴之藩为东线主帅,刘顺为副帅,张煌言为监军,领忠武、武卫左军、武卫右军、振武右军四镇十二万人,以及东海水师满大壮三万人为偏师,准备进攻山东。

  王彦为了让清军误判明军主攻河南,于十二月初,便再次离开南京,大张旗鼓的前往武昌,告诉清军细作,他要亲率大军鼎定中原。

  武昌的码头边上,王彦领着一众将领,驻马于寒风冷冽的江边。

  “殿下,这是最后一批,忠义镇和一万义从,已经全部赶来武昌!”十一月底出川的李定国,负责调动和安置四川人马的事宜,他在马上向王彦禀报道。

  王彦注视着上岸的士卒,不少人冻得直打哆嗦,“很好,这样一来,忠义、忠至、忠勇、神策右军、横冲马军,再加上一万义从,共计十六万人,便集结完毕,不过已经临近新年,本该是家人团聚之际,朝廷却要发兵打仗,士卒们难免有抵触之情,众将除了要安抚士卒之外,朝廷的补给也要做好,不能让士卒冻着、饿着!”

  几名将领纷纷点头称是,明军很少冬季作战,这次虽然没有打仗,可是各部集结备战,还是让人有所不满。毕竟一年到头,人总盼望着能歇息,放松一段时间,可是现在忽然取消了,有怨气不可避免。

  “殿下,湖广今岁积压的棉布、棉花,已经全被赶制成冬衣,等士卒入营,立刻就会发下去。”负责湖广大军后勤的户部侍郎黎遂球忙回道:“粮食方面也不用担心,肉食户部也在设法从各处调集,委托商号收购。”

  “不要怕花银子,让将士在军中过个好年!”王彦点点头,然后一拉马缰,夹紧马腹,“走,去营中看看!”

  王彦主政初期,欠了钱,总想着要还,不然心中不安,可是他这四年来,就没一年不欠债的,到现在越欠越多,反而也就不急了。

  他发现有时候朝廷欠钱,其实也不是一件坏事,当然这钱也不能随便欠,胡乱花费,每笔都要用在点子上。

  王彦现在敢欠钱,其实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因为只要他北伐成功,不说别的光是收回的土地,就能将他的窟窿补上,所以王彦并不是很担心还不了的问题。

  汉水北岸,已经荒废了七八年,成为了明军的马场,

  相对而言,这么好的地方,被当做马场其实有些可惜,所以有不少豪绅,便想买下着块地,就连五忠军的军官也想,将这块地弄到手中,不过都被王彦坚定的否决。

  现在明军在此驻起绵延的大营,无数白包遍布在原野上,一面面大旗在营地里迎风猎猎。

  王彦一行人奔到一座大营前,里面驻扎的是忠勇镇的士卒,他们在南阳被清军围攻一个多月,清军退了之后,被调回武昌休整,并补充了一些兵源和有武院卒业的低阶军官。

  十二月间,不仅是北方冷,南方也是冻得不行,寻常人窝在家中,根本不会出来,可是大营里却是热火朝天。

  王彦一行来刚来到营前,百余马军便风驰电掣般的奔来,为首一人正是大将刘芳亮。

  “殿下!”刘芳亮翻身下马,快步上前行礼道:“卑职恭迎殿下!”

  王彦先看了看他身后齐齐下马的士卒,这些士卒的装备与明军马军的制式装备完全不一样,一没有胸甲,二没有骑枪、马刀、三眼铳,他们全都是步军铳兵的装扮。

  这些士卒头戴碟盔,穿着棉甲,身上斜挎着一条带子,上面吊着各种药瓶,腰的左面挂着水壶,右边是装弹丸的皮盒和一根铳刺,他们后背则背着一杆自身火铳和一床卷起被子。

  上半年的时候王彦来到湖广,张存仁和谭泰曾经给他谏言,给步军配上战马,增加步军的机动能力,王彦采纳了他们的意见。

  王彦听说满州人的重步以前也喜欢骑马,等临敌时下马近战。

  王看也翻身下马,扶起刘芳亮,目光扫视他后面,笑问道:“练得怎么样?”

  刘芳亮自然知道王彦说的什么,他忙拍胸脯道:“正要请殿下校阅!”

  “那好,孤就进营看看!”王彦将马匹交给属下,当即踩着积雪,徒步入营。

  三万大军的营地占地广阔,一顶顶大帐整齐有序。在帐篷中间,有一块巨大校场,上面一队队马军,正在进行演练。

  他们一会儿跨壕沟,一会儿冲陡坡,一会儿纷纷下马,迅速结成严密的步军阵型。

  这些人马,自然不是为了骑射和骑战,王彦对他们的要求很低,会骑马,别掉下来就行。

  王彦只打算留三万横冲马军在湖广,义从他决定派往两淮,增强戴之藩的力量。

  想要将清军主力歼灭在河洛,戴之藩的动作必须要快,迅速拿下徐州,然后包抄斩断清军退回河北的道路。

  给他一万义从,加上戴之藩手中四镇的五千骑兵,那东线的力量就会大大加强,打马光辉没有问题。

  只是这样一来,王彦和清军主力对上时,便有些心虚了,所以他希望训练几万骑马的步军,在中原大地驰骋。

  王彦站立在校场外,见数千士卒骑在马上,奔驰纵横,并没有掉下马来,满意的点了点头。

  (求订阅,求月票,推荐,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174章队伍不好带了

  明朝这边大军集结,只等天气转暖,就可气吞中原,光复华夏民族龙兴之地。

  王彦想在中原决战,而不是先从朝鲜出手,是怕多尔衮觉得没有希望,主动撤回关外。

  让清军在河南同他决战,他是想将清军的主力,留在中原。

  老奴与皇太极窝在关外时,给明朝带来多大的麻烦。

  当年明朝多少精兵悍将,都折在了关外,白山黑水是满人生长的地方,他们往山林间一钻,别说剿灭,想找到他们都很难。

  如果多尔衮见事不妙,选择退出中原,清军居于白山黑水之间,会给明朝带来巨大的麻烦。

  只有将清军主力歼灭,就算清军残余逃到白山黑水的密林内,也将难成大事。

  要将清军吸引到中原,一是要让清军知道明军将要主攻河洛,二是要在进攻中适当的示弱,让多尔衮以为可以一战,不能将他吓跑。

  王彦在武昌几日之后,决定先实行第一步,而想让清军觉得明军会主攻河南,这很简单,楚王殿下很擅长这一点。

  王彦视察了武昌集结的各军和人马后,随即动身前往南阳,并不时穿着金盔金甲,打着他的亲王仪仗,出现在前线的营寨。

  一月间,王彦连续视察了汝州和襄城两座大营,每次都是旌旗招展锣鼓喧天,像是民间取媳妇一样,清军想不知道都不行,而王彦就是要给洛阳、开封的清军看,宣告“我王某人来了!”

  王彦的威名远扬,天下何人不识?

  一时间,河洛之地,人心惶惶,清军在河南的主帅尚可喜,立时飞报多尔衮,王贼以到河南。

  多尔衮正为山西的局势着急上火,嘴上长满嘴泡不算,现在上火得屎都拉不出来。

  一月初,六万清军围困近四个月的潞州,被红衣大炮轰塌多处,还是陷落。

  孔有德和瓦克达冲入城中大肆屠戮,守将魏世骏战死,分守道吴守明、监军王宾辉焚衙而亡,城中尸满池塘,投井的妇人将深井都填满,近十万义民,只有大将高鼎令数百精兵冲出,然后同万链汇合,躲进了山林之中。

  孔有德拿下潞州之后,再无阻碍,于一月中旬与楼亲会师太原。

  数月的征战,六万南路军,损失超过一万,楼亲的人马在太原城下也损失了五千多人,至此,太原城下的清军增加到七万多人,金清联军的兵力达到了十一万左右。

  清军拔掉了潞州,晋南的反清起义被强压下去,这本来是一件好事,清军可以将太原、大同、宣府等城逐一拔除,从而平定山西叛乱。

  只是这需要时间,多尔衮得到王彦出现在河南的消息,他就知道王彦不会给他时间。

  情急之下,多尔衮见太原久攻不下,便亲自赶来太原督战。

  太原城外,清军的大营蔓延,白色的帐篷,像是坟包一样,围绕着太原城。

  多尔衮在数百白甲骑兵的护卫下,来到清军营地外,楼亲、瓦克达、孔有德领着满蒙汉三族将领,出营迎接。

  “我等拜见摄政王!”一众人见多尔衮的马车到来,纷纷跪地行礼。

  多尔衮身体不适,不能骑马,只能座着马车过来,他闻声挑起车帘子,被侍卫扶着下车。

  他看了众将一眼,豪格没来,金国的将官也没来,不过这样也好,他心道:“我现在的样子,豪格来了必定耻笑于我,他不来最好!”

  从马车下来,多尔衮没让众人先起身,而是将目光投降三里外的太原城。两个多月的围攻,清军连日炮击,城池已经十分残破,也出现了多处明显的垮塌,可为什么就打不下来。

  多尔衮阴沉着脸,没有理会众人,挥手道:“进帐在说!”

  说完,多尔衮徒步入营,跪在地上的众将,察觉到摄政王的不快,扭头议论了一会,见跪在前面的楼亲等人站起,也纷纷拍了拍雪起身,随着三位王爷一起跟在多尔衮后面,涌入大营。

  知道多尔衮要来,楼亲早已给他叔,准备了大帐,多尔衮直接入住。

  这时多尔衮在一张铺着虎皮的大椅上坐定,等众将鱼贯入内于两侧站好之后,多尔衮忽然怒声问道:“这几日哪部人马负责攻城!”

  众将领不明白多尔衮的用意,可是从他的脸色也能看出来,必是要出言责怪。

  攻城这种事,自然是三等汉的事,满蒙将领将目光投降右面,两名汉将相互看了看,只能站出来,齐齐行礼道:“回禀摄政王,奴才李本深,奴才刘忠负责攻打城池。”

  李本深是高杰部的一支,他本来应该官运亨通,可是受李成栋反正的影响,因为明军中有不少他的旧识,所以被清廷防备和冷落,官位越做越低。

  刘忠则是大顺军的一支,同样也不受清廷重视,将他手中的兵马逐渐剥离,削弱了他的实力。

  多尔衮看了两人一眼,都不是辽人,立时冷脸道:“来人,将他么脱出去杀了,震慑军心,本王看谁还敢不尽力攻城!”

  多尔衮一声令下,立时有白甲满兵,从帐外进来,就要拿人。

  李本深、刘忠没想到多尔衮这么很情急之下,自己便站了起来,大声申诉,“摄政王凭什么杀我们!这不公平!”

  两人靠在一起,居然不愿意束手就擒,并且他们说的话语,也并分求饶,而是质问。

  “摄政王三思!”站在右侧的几名汉将也立刻急声说道。

  多尔衮不禁一愣,他想杀了两个攻城不力的汉将,来震慑诸将,却不想两人却没有束手就擒,他看旁边的汉将也面漏愤慨之色,没想到居然引起了汉将的反弹。

  这些日子来,围攻太原的绿营和汉旗攻城冲到前面,满蒙人马却只是在后面督战,淫乐掳来的女子,他们付出那么多,却没有什么报酬,早已满肚子是火。

  在加上同样是汉军,看看金国的汉军,他们一比较自然更气。他们攻城本来就死了不少人,多尔衮没有奖赏不说,过来就要杀人,众人自然不干了。

  这时多尔衮才反应过来,大清已经不是当初的大清,他的话不在那么有威慑力。

  一时间多尔衮脸色铁青,整个人都不好了,他认为太原打不下来,是众人不尽力,所以他想要给他们一个下马威,不想现在却不好收场,场面一度甚是尴尬,他也甚是心痛,大清为何落到这个地步。

  “摄政王,城中毕竟有四万叛军,其中还有两万多精锐的大同兵。兵法说五则攻之,太原没有打下来,臣认为不能全怪他们!”孔有德忙趁机求情,免得激起哗变。

  多尔衮才借破下驴,改口道:“既然恭顺王说情,死罪可免,活罪难饶,拉出去打二十军棍,警示诸军!”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513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3/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