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511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他知道义军在蒲州府的兵力十分空虚,一旦蒲津关被打开,义军根本无法挡住金军,况且他现在不降,也没有其他的路走了。

  “大人,贺某愿意归降!”

  ·····

  金国现在缺的就是人口,别说赐地,发钱发牛让他们屯垦都没有问题。

  豪格这次进入山西,虽然是帮多尔衮平叛,但是他也有另外的目的。那就是挖墙角,掠夺人口,招抚义军,借机壮大金国的实力。

  这些义军与满清水多不容,可是与金国却没有这样的问题,金国一不让他们剃头发,改衣冠,二不横征暴敛,义军对金国并没有向对满清那么反感。

  其实在经历了崇祯年间的战乱,还有满清入关的杀戮,已及多年的天灾人祸之后,北方的人地矛盾,已经解决,剩下主要矛盾就是民族间的矛盾,只要解决这个矛盾,国家基本能够安定。

  十一月中旬,金军拿下蒲津关后,豪格领四万大军进入山西,很快蒲州诸县大多降金,金军拿下了空虚的蒲州府,然后大军一面向前挺进,一面迁徒山西之民。

第1169章太原危机

  三更时分,娘子关内的义军大营,已然一片漆黑,万籁寂静,只是偶尔有打着火炬握着长枪的士卒,在营地里走过巡视营地。

  这是中路军的主营,姜襄亲自领着两万大同精兵和两万义军驻扎于此,而在他的对面,就是清军的大营,双方在娘子关已经拉锯了近三个月之久。

  多尔衮虽然敦促楼亲猛攻关隘,可是清军伤亡近万人,却始终没能攻破娘子关。

  现在才半夜,大多数士卒都在熟睡,要等到五更天以后,火头营起来准备早食,营地才会慢慢活动起来。

  就在这时,漆黑的夜里,远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却忽然传来。

  营门处的守卫听见响动,立时惊醒着打起火把,拿起长枪聚集到拒马前,片刻后便见几名骑兵各带着两匹战马,打着火炬狂奔而来,为首一人正是胡为宗,他隔着老远,便大声喊道:“开营门,有十万火急的军情!”

  营门处的百户见只有七八名骑兵,便忙一挥手,让属下慢慢搬开了拒马,骑兵奔驰到营前,马未挺稳便纷纷跳下战马,簇拥着胡为宗,丢给守门百户一份通行手令,便直接疾步向帅帐方向走去。

  几人一路走到姜襄帐前,被守卫帅帐的士卒拦住,胡为宗立时沉声说道:“紧急军情,立刻去通知晋国公!”

  姜襄作为山西反清盟主,每日可以说日理万机,他一直忙到三更天,睡下还没半个时辰,现在正睡的香甜,一般要等五更天才起,平常没人敢来搅扰他睡眠。

  不过姜襄的亲卫认识胡为宗,知道他其实是楚王派给姜襄的监军,不敢怠慢,亲卫百户犹豫了一下,还是挑起帐帘,进入帅帐轻轻的把姜襄推醒,“国公!国公!”

  姜襄睁开一双血红的双眼瞪着百户,脸上带着躁意,“什么事情?天亮了?”

  指挥整个山西义军与清军相抗,是个很耗心力的事情,加上姜襄能力有些不足,要应对多尔衮和几路清军,他着实非常吃力!

  在才能上,他有些不足,就只能多花时间,来对抗满清。

  这段时间以来,姜襄可以说非常辛苦,而人得不到休息,就容易变得暴躁。

  百户被姜襄的眼神吓了一跳,忽的就想起了“吾好梦中杀人”的典故,忙慌张道:“国公,是胡大人来了,说是有紧急军情禀报。”

  听说胡为宗亲自带来紧急军情,姜襄猛然惊座起来,忙问道:“什么紧急军情?”

  难道是北面或者是南面出了什么变故,姜襄更加倾向是南面,因为孔有德、瓦克达六万精兵,围困潞安以有两月,万链几次想冲入潞安支援高鼎都没有成功,反而损失惨重。

  能让胡为宗连夜赶来,一定是发生了大事,莫不是清军真的打破了潞安,这让姜襄心中一紧,可是他并不慌张,因为他已经告诉万链,如果潞安被清军打破,他就是南面的第二道防线,让他在襄垣将清军挡下来。

  “卑职不清楚,不过胡大人连夜过来,看上去很急的样子!”

  姜襄心中一紧,忙起身穿衣服,百户则将帐内的大蜡全部点燃,便听姜襄道:“请总舵主进来!”

  胡为宗正在帐外来回踱步,听了百户的呼喊,立时挑帘走进大帐,他不待姜襄相问,便直接说道:“国公,金军袭了蒲津关,蒲州、解州、绛州、平阳晋南四府俱已降金,豪格领四万大军已经打到霍州,离太原不过四百里,如果白璋部挡不住金军,那金军七八日间就会杀到太原!”

  金军和清军不一样,首先他们都蓄发,包括豪格手下的满兵,也多半蓄发,这让义军对金军没有太大的仇恨。

  在加上北方的士绅百姓,也不太怀恋明朝,他们只是憎恨满清,当金国这个汉化的政权杀入山西之后,他们只是保证不屠城不劫掠,晋南的许多地方便不战而降了。

  再者义军在晋南兵力空虚,也使得金军能够长驱直入,在姜襄还没反应过来之时,便打到了霍州。

  姜襄方才已经做了最坏的打算,以为是潞安失陷,可他没想到,情况比他想的还要坏。

  潞安失陷,他又后手再,有所准备,自然不慌,可是金军忽然杀入山西,他却没有防备,没有手段应对。

  姜襄顿时如五雷轰顶,腿一软,身子向后连退两步,将帅案都一下撞翻,胡为宗手疾眼快,一步抢上去,扶住了姜襄,“国公,稳住!”

  山西义军应对清军,都是勉勉强强,有些吃不消。

  这时候金军忽然从他身后捅他一刀,他的整个防御体系,在后背出现一个大洞,金军像一柄利剑,直接捅向义军的心脏太原,姜襄的防御将立刻瓦解。

  胡为宗把姜襄扶坐下,姜襄失神许久,忽然赤红着眼睛道:“蒲津关怎么丢的,怎么打到霍州才来告知?”

  如果早一点知道,或者是蒲津关能抵挡一段时间,他还能调兵设防,现在已经打到霍州,再调兵便来不及了。

  “我不太清楚,应该是金军用了什么计策,快速拿下了蒲津关,等我们反应过来,他们已经杀到霍州了。”

  姜襄听了,扼腕叹息,心中后悔无比,他要是在多放支人马防备金国,情况就不会这么糟糕了。

  他叹息完,想着现在的处境,忽然拉住胡为宗问道:“总舵主,楚王什么时候发兵,不能见死不救啊!”

  金清两国联手扑灭山西,姜襄自然知道他不是对手,所以才一时失态了。

  胡为宗见此忙道:“国公放心,我已经派人去通知朝廷,楚王殿下绝对不会坐视不理的。”

  姜襄听说胡为宗已经派人去见王彦,心中稍微放心了一些,可是一想到眼前的局势,他却又头疼起来!

  潞安的危机还没有解除,金军又直指太原,他现在是腹背受敌,难以决断了。

  胡为宗见姜襄举棋不定,随即开口道:“国公,我和李藩台商议过了,觉得应该先保太原!”

  姜襄反应过来,“总舵主是想让我从娘子关撤兵,那清军岂不也要冲入山西?”

  “我们的物资和钱粮,都屯在太原,现在转移已经来不急,若是太原一失,山西义军的士气必然大泄,而国公失去太原的钱粮,大军也无法久持!”胡为宗认真道:“国公,现在立刻撤兵吧!要是金军拿下太原,再攻击国公后背与清军两面夹击,国公会遭受大败的!”

  姜襄冷静下来,“是要撤回太原!”不过他脸色却满脸犹豫,接着说道:“可是这样一来,我必然被困于孤城,到时候,就只能等楚王来救了!”

  姜襄一旦从娘子关撤军,清军杀入山西,那他就彻底被动,只能座困城中,命运由他人掌握。

  “国公不信任楚王吗?”胡为宗见姜襄不太情愿,有些不快,沉声说道:“国公大可放心,不出三月,楚王必定出兵。”

  他顿了下,接着说道:“况且太原也并非孤城,大同、宣化、潞安这些城池都在我们手中,只要国公守住太原,其他城池就不会出现大规模投降的局面。”

  姜襄听了终于点头,太原城大,有钱有粮,他撤回太原,总比等金军占据太原后,在同清军内外夹击他要好。

  是夜,才四更天,沉睡的义军大营就活了过来,士卒纷纷收拾行囊,抛弃辎重,连夜往太原方向赶。

  (七夕,祝大家都快乐吧)

第1170章血淹没人间

  三个月的进攻,娘子关已经有些残破,关城上处处是被火炮打出的凹陷,城头的墙朵也被削掉大半。

  原本有姜襄亲领义军在,关墙虽然残破一些,可是清军也休想入关,但是姜襄一撤,情况立刻大变。

  从天空俯瞰,长达两里的关墙,一具具穿着战袄,包裹着头巾的尸体,或仰或趴的散布在关墙上,猩红的鲜血从尸体下流出,汇集成溪流,冷却后被冰冻起来。

  他们身上有的插着几枚箭矢,有的插着一把战刀或者半截长矛,盾牌和各种兵器,还有写着“明”字的旌旗四处散落,未熄灭的火焰在垮塌的关楼上冒着青烟。

  娘子关,长城第九关,山西的东大门,被清军攻破了。

  姜襄主力连夜撤退之后,断后的人马在军心动摇的情况下,苦苦坚持四日,最终被清军攻破了这座他们猛攻三月也未曾拿下的雄关。

  山西东线门户大开,清军铁骑,可以直入山西,整个三晋大地,都将沦落到清军的魔爪和铁蹄之下。

  山西的地形在北方相对而言比较封闭,当年流寇霍乱的地区主要是关中和河南,清军祸害的地区主要是河北和山东,山西因为有大山和黄河的环绕,所以比较安全。

  山西在北方算是保存比较好的一块地区,人口众多,商贾遍地,是清廷主要的赋税来源。

  这次山西的背叛,彻底激怒了清军,一场无道的杀戮和清军人为制造的恐怖,将笼罩三晋大地,给生活在此的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

  关门被清军打开,士卒没有清理关墙上的尸体,楼亲便领着清军主力,骑着战马进关。

  在关门两侧,握着长矛,穿着袄子,带着红顶斗笠的河北绿营,站立在两侧护卫,楼亲领着白甲八旗骑着战马从门洞通过,“咚咚咚”的马蹄踩在地面上,清军的铁蹄,终于再次践踏在三晋大地上。

  几名衣甲破烂,满脸是血,身上受创的义军将领,被清军押着跪在道路旁,楼亲打马经过,勒住战马,扫视了他们一眼,厌恶道:“还留着干啥?敢反抗大清的统治,全都给我杀掉!”

  “喳!”为首绿营千总立刻行礼,站在后面的清军,当即齐齐一脚,将被反绑着的几名义军将领踹得扑倒在地上,再拿起手中长枪狠狠刺下,然后抽出再刺,鲜血飞溅,场面残忍。

  楼亲看了会儿,见几人被捅得满身窟窿,死得不能再死,才夹了下马腹,以胜利者的姿态继续前行,到了关后面已经空了的义军大营前才停下来。

  这时一名穿着马蹄袖官袍,戴着碗帽的绿营将领,按着战刀疾步走出来,在楼亲面前,单膝禀报道:“启禀王爷,叛军的大营已经空了!据卑职审问,叛贼姜襄撤兵已有四日!”

  这点楼亲早有预料,若不是姜襄撤了,他不可能这么快,拿下娘子关。

  至于姜襄为什么撤兵,楼亲也能猜到,只有两个可能,一是瓦克达破了潞州,从南面向娘子关杀来,威胁姜襄侧翼,使得姜襄不得不撤兵,二是金国出手,姜襄的后背完全暴露,让他只能退守太原。

  是哪一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姜襄退了,他的大军终于冲入了山西。

  娘子关离太原不到三百里,已经过去四天时间,追是追不上,不过他必须尽快赶到太原,不能给姜襄太多准备的时间。

  楼亲面色一沉,当即急吼道:“传令下去,前锋急行,今晚赶到阳泉,鸡犬不留,纵兵一夜!”

  清军在关外苦战近三月,士气有些颓废,必须要有一场屠杀,来激发大军的士气,而且清军要制造恐怖,让三晋胆寒。

  众多满将闻令,眼中凶光闪烁,出征这么久,他们渴望发泄,忙纷纷领命。

  随着姜襄往太原撤离,从娘子关到太原几乎是不设防的状态。

  楼亲一声令下,清军骑兵呼啸而出,一路驰骋,沿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姜襄撤退时,派人通知了沿途州县,阳泉的义军和官员,跟着姜襄一道撤往太原,城中的一部分百姓躲到四野,另一部分将刚减掉的头发又剃掉,然后拖下汉服,换上满衣带上满帽,准备重做大清的顺民。

  这无可厚非,仗不能天天打,对于普通人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光复河山,不是民族大义,是活下去,这是动物的本能。

  天黑时分,一队白甲八旗冲到阳泉城外,城中的义军人马早已撤走,城内的百姓自是不敢抵抗清军,直接开门放清军入城。

  留在城中的士绅大户,找来全城的富人,凑了一笔买命钱,并让人杀鸡宰羊,备好酒水,款待入城的清军,期望能逃过一节,然而这群畜生方吃完,便立时翻脸,屠戮就从酒宴开始,直到蔓延全城。

  黑夜中,阳泉城内火光交织,凄厉的惨叫,妇人的哀嚎,老者的求饶声,交织在一起,地狱也不过如此。

  被屠杀的不只是阳泉,清军一路向西,杀戮一路蔓延,沿途所过之处,尽数被屠杀干净。

  山西反清,对于北方的影响太大,多尔衮只能用残忍的杀戮,来震慑北方,让所有的汉人都敢到恐惧,不敢反抗,他们十多万满人,才能座稳江山。

  清军一路烧杀,确实制造了恐怖效应,杀得三晋胆寒,许多百姓都往山里逃,更多的则被清军一路赶着奔向太原,根本不敢抵抗。

  太原以东,六十里外。

  旷野之中,逃难的人群,一队接着一队,男人们推着小车,挑着扁担,女人们背着包袱,扶老携幼的向西面逃去。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51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511/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