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466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六万对十万,清军并不占什么优势,代善也无法知道,南面的金国是否派军支援,能不能配合他从后夹击准格尔,战局变得有些扑朔迷离起来,所幸无论代善、河洛会都是大清的老将,乃至年轻些的常阿代、瓦克达也都打过硬战,能够临危不惧。

  车臣率领三万骑兵,先行赶到星星峡,并且突袭红柳潭获得了水源,他发现清军果然到了星星峡,于是按着巴图尔珲汗的指令,停留在了星星峡外,等待主力赶来。

  代善是大清国的老将,面对即将到来的准格尔大军,他从容调度,命令蒙古王族衮楚克率领四个旗蒙古兵,猛攻红柳潭,欲趁着巴图尔珲未到,先击溃车臣,他则下令起动大军,往南而来,准备选定战场,同准格尔接战。

  衮楚克与车臣在红柳潭激战半日,双方都是蒙古人,成吉思汗的后代,却杀的无比激烈,人身马尸散落四野。

  次日,巴图尔珲率领大军赶到星星峡外,双方精锐之师,总计接近十六万人云集在星星峡附近方圆数十里的旷野之中。

  这场战役的胜败,其意义恐怕不亚于历史上,准格尔与清军在北京以北七百里,张家口以北的乌兰布通的那场会战。

  这一战,准格尔若胜,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便于漠北崛起,金、清两国向西突破的可能就被掐断,从此每年都可能面临着准格尔汗国的袭扰劫掠,陷入两线作战。

  清军如果取胜,虽然谈不上彻底消灭准格尔,但是却足以迫使准格尔西迁,为大清向西拓展生存空间,清国的西部疆域,至少会安静好多年。

  近十六万人的大决战,偏偏拥挤在星星峡附近的狭长地带。

  两军各寻了对自身有利的地形,展开军队,可地形实在是施展不开,但凡视线所及之处,都是密集的军队。

  那些山丘矮坡上,就像忽然长出了无数的树木一般,让人觉得大地被骑兵所掩盖,天空为旌旗所遮蔽,十多万人马同吸一口气,就能刮起一阵劲风,呼出一口气,就能汇集成风云,左右阴晴。

  十六万骑兵的大战,无论是代善,还是巴图尔珲,可以说都是头一遭指挥。

  巴图尔珲急于击败清军,返回漠西夺回部众,自然摆下了攻击阵型,不过他的人马接近十万人,实在太多,激战了一天的车臣部,还有辉特等部,只能站到山丘之上。

  为了能够冲破阻拦,巴图尔珲将准格尔的精兵,都集中在了中央。

  星星峡的地形,是中间一条蜿蜒的通道,两侧是矮丘山包。这就说明骑兵没有迂回的空间,只能一冲到底,冲不穿,就将形成混战。

  巴图尔珲这样的部署,完全没有问题,而代善这边兵力六万,则全部聚在了通道上,并且分为三段,最前的汉旗军,然后是蒙旗军,最后才是满州旗军。

  六万大军像一条长蛇,堵在通道上,蒙古人想要返回漠北,就得将这条大蛇,像杀鳝鱼一样,一刀从头到尾给他拉开。

  代善登高远望,用千里镜观察巴图尔珲的阵型,仅以目测,根本无法估计准格尔来了多少骑兵。

  清军阵前,是一万五千汉军旗,已经列好了阵型。

  这是从河南抽调过来的正红和镶蓝两旗,之前他们随着阿济格入寇湖广,损失不小,这是补充回来后的第一场大战,由线国安、班志富等将统领,尚可喜十六岁的儿子尚之信随行。

  线国安等人居于阵前,向后看去,相隔不远就是蒙古八旗,而后面的满州人马,则完全看不到,因为距离实在太远了。

  这时,一小队马军,从后向前奔驰而来,超过蒙古八旗之后,直接来到汉军旗的前面,整个过程,居然跑了半柱香的时间。

  “摄政王有令,观准格尔的阵势,骑军庞大,精锐集结于前,必然以猛烈的冲击,贯穿你阵,你部切记不可怯战,只管对冲,错敌锋锐,便是大功!”

  清国现在是多尔衮、代善双王摄政,所以代善也是摄政王。

  前阵的线国安马鞭一挥,“去回禀摄政王,正红旗、镶蓝旗,必定给予准格尔迎头痛击!”

  与此同时,准格尔阵前,巴图尔珲一双鹰眸,已经观察清军阵容许久。这种地行,更适合步军进行阻击,可惜清军千里奔袭,带来的都是骑兵,没有步军,所以代善只能摆出这么一个阵型。

  巴图尔珲明白代善的意图,想层层抵消准格尔的冲击力,将准格尔拦在这里。

  受到地形的限制,骑兵的优势很难发挥,双方的骑兵都受到了限制,巴图尔珲也没有看出代善有什么破绽,只能边打边看。

  他吐出一口白气,提了提缰绳,扭头问道:“后面的情况怎么样?”

  旁边的蒙古将领,明白他的意思,忙捶胸回道:“回禀大汗,卓特巴巴图尔早上传来消息,昨晚遭受的金军的袭扰,估计现在正同金军交手。”

  金军已经追上来,那留给巴图尔珲的时间便不多了,他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长长呼出,大声下命道:“吹号角,准备进攻,今天一定要击溃清军,冲出星星峡!”

第1080章星星峡五

  巴图尔珲一声令下,蒙古军阵中低沉的号角响起,一名穿着怪异,带着青面獠牙的面具,手里拿着一根骨杖的人,突然来到阵前又是击鼓又是跳舞。

  列阵在前的两个汉旗,看见这一幕,心中不禁犯着嘀咕,不明白这些蒙古人搞什么巫术。有人不禁抬起头来看着天空,担心会不会忽然之间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可是西北的天空却平静入如水,不仅万里无云,甚至没有一丝风,让一些人嘲笑蒙古人的巫术不灵。

  蒙古人信仰很多,出征之前都会求法师和祭司占卜一个吉凶,如果祭司和法师说出征不吉,部落首领甚至可能取消出征的行动。

  不过,这种仪式,一般都是出征之前做,很少会在两军对阵之时,再做占卜和祈祷。

  现在巴图尔珲让祭司在进攻之前祈祷,足可以看出他对着一战的重视,以及他迫切的求胜心态。

  金军已经从后面追上来,一万骑兵也不知道能拖延多久,留给准格尔的时间不多了。

  低沉的号角,划破长空,刹那之间,蒙古各部都吹响号角来回应可汗的命名。

  没有其他多于准备,号角声未歇,准格尔的前锋骑兵,便催马出阵,马蹄由缓到急,骑兵如同钱塘江潮,如水漫金山一样,沿着道路冲锋。

  震天动地的马蹄声,是蒙古勇士们勇气的源泉!

  在这铁蹄之下,大地颤抖,风云色变,准格尔的铁骑,将无人可挡。

  巴图尔珲汗踩着马镫,坐直了身子向远处眺望,见前锋卷起漫天的黄尘,骑兵像腾云驾雾的神兵一样,不急微微点了点头。

  代善脸上神情有些肃然,老实说,从兵力和士卒的素质来看,清军都不如准格尔,但代善打了几十年的仗,东征西讨,破敌无数,他自然不会惧怕准格尔,巴图尔珲想在他身上讨到便宜,那是痴心妄想。

  这样的地形,基本不用考虑什么迂回突袭,就是硬碰硬,代善将手一举,大喝一声,“传令!迎击!”

  准格尔的骑兵已经提速,清军骑兵如果不动,就是找死的行为,他们又不是步军,没有严密的阵型可以抗击蒙古骑兵,站着只会被冲得七零八落,唯有迎面对冲,将马速提升到极致,才能与蒙古人一较高低。

  清军阵中号角大作,前面憋了许久的两个汉旗一得命令,都狠命拍打着战马,如利箭般射出!

  号角声催人奋进,两方骑兵卷起滚滚的黄尘,犹如两辆冒着烟的蒸汽火车,对冲过去,他们一旦撞上,必然是惊天动地的一幕。

  线国安和许班志富听到命令之后,两人立刻举起三眼铳,催动战马前冲,“弟兄们,杀!”

  准格尔的骑兵,因为部落的生产力落后,除了弯刀之外就只有弓箭,连盾牌都很少,但是清军占据汉地,生产力和技术强上许多,装备便复杂和多样一些。

  这些年来,在与明朝的作战中,善于骑射的老八旗损失了大半,满清挑选了一批人加入八旗,可是让这批新八旗,也有老八旗那样纯熟的马术,精湛的箭术,显然不太可能。

  培养一个善于射箭的骑兵,需要的时间太久,面对南明的军事压力,满清不得不重视火器。

  骑兵的距离飞速拉近,准格尔前排骑兵举着弯刀,后排骑兵将弓箭拉成满圆,清军一边,前排使用三眼铳,后排同样边奔驰,边弯弓拉箭。

  这样一来,在两军飞速接近之时,清军除了能抛射一波箭雨外,前排的骑兵还能快速射出三枚铳丸。

  持三眼铳的前排骑兵,有一千骑,等于能多打出三千枚弹丸。

  “杀!”一声怒叫,线国安引燃了药线,清军骑兵中腾起一片片的白烟,骑兵将三眼铳后的木柄,用手臂夹住,引火待发。

  “咻咻咻···”

  万蹄践踏大地,溅起片片尘土,冷兵器时代,战场上最令人胆寒的兵种,即将发生一场大对决,两方的骑兵,都以决死的勇气撞向了对方。

  三眼铳的射程不及弓箭,前排的骑兵刚刚点火,后面的骑兵便松开了弓弦。

  万枚利箭,腾空而起,如同飞蝗一样,跃过前排骑兵的头顶,猛然射入疾驰而来的蒙古军中。

  利箭射中骑士,骑士立刻倒飞着出去,无主的战马继续奔驰。箭矢射中战马,战马立刻一声嘶鸣,猛然失蹄,上面的骑士因为惯性,被一下抛飞,整个人滚出几丈远,不及支撑起身体,后面大军已经冲上,骑士瞬间就被铁蹄淹没。

  无数人声马嘶,在箭矢落下的一瞬间响起,数百蒙古骑兵立刻翻滚着落地。

  几乎就在同时,奔驰中的蒙古人也松开了弓弦,清军阵中立时人仰马翻,数倍的箭矢射来,利箭斜插在地面上,箭杆和尾翼震动着,发出嗡嗡声响。

  一波箭雨,让持铳的骑兵损失了百人,而这时两军的距离,终于进入了三眼铳的射程。“砰砰砰···”

  一片密集的铳响,清军阵前白烟弥漫,藏于管中的弹丸,借火药爆炸之推力射出。

  三眼铳手在极短的时间内,连击三发,尚之信第一发将迎面而来的一名蒙古骑兵打下战马,空了的战马从他身边疾驰而过,另一名蒙古骑兵将弯刀高举,第二铳瞬间击发,将那蒙古骑兵,顿时打得倒飞出去。

  成片的铳丸袭来,蒙古骑兵顿时如撒豆般坠落,可是清军还没有来得及看看战果,两军就已经猛然撞在了一起。

  两股洪流的撞击,惊天动地!

  “轰”的一下,两军相撞的瞬间,立刻可以看见数十人因为战马相撞,而被抛到空中,战马的嘶声,士卒的惨叫声,瞬间猛烈了百倍。

  弯刀划破清军的胸膛,钝器杂碎蒙古人的脑袋,两股洪流激烈的撞击,团团血花绽放,惨叫声和喊杀声交织在一起,几乎令人发狂。

  线国安和班志富,突入准格尔的阵中,线国安的三眼铳一连砸死四人,心中畅快淋漓!

  清军和准格尔的骑兵,各自杀穿队方的军阵,当他们透阵而出之时,身后俱是坠亡的尸体,悲鸣的战马。

  两军都没有机会重整阵型,没有机会再次加速,准格尔的骑兵,便以万钧之势,与迎面而来的蒙古八旗撞在了一起。

  飞驰的战马带着巨大的冲击力,不断地撞飞面前的敌人,骑兵们的弯刀上下翻飞,砍杀着对冲的骑兵。

  可是由于连续的冲击和撞击,准格尔的骑兵,在突进一段距离后,骑兵开始慢慢丧失了冲击力,另一边的汉八旗也同样冲不动了。

第1081章星星峡六

  准格尔的精锐骑兵,冲破蒙古八旗的阻拦,便几乎丧失了速度,很快同满洲八旗战在一起。

  两支大军就在蜿蜒曲折的道路上厮杀,就像两条大蛇,从不同的方向,钻入了一根掏空的竹竿内。

  两条蛇,拼命的前突,奈何竹竿太细,两条蛇挤在一起,最后谁也突不过去。

  山道内,十多万人挤着厮杀,血流成河,尸横遍野,秘密麻麻的都是人影。

  一名蒙古骑兵,挥舞着弯刀,将一名清军劈落下马,旁边一名汉军牛录,立刻一铳砸来,鲜血从蒙古人的粘帽下流出来,糊了一脸,蒙古兵摇晃几下,便一头栽倒下来。

  伤亡最大的还是两军的前锋,冲杀再前的骑士,都染成了血人,汉军两个旗已经减员近三成。

  此时线国安和班志富两将已经陷入了蒙古人的海洋中,他回头看去,身后的旗丁不断减少。

  蒙古人也不好过,他们遇上了强劲的对手,眼下已折损五千有余。

  游牧民族的勇士,可以说是天生的战士,可是清军这些年,不停的交战,士卒经过战场的洗礼,也都是精锐之兵,比蒙古人差不了多少。

  双方都是精锐,可蒙古兵远远多于清军,本来蒙古人应该占据优势,但清军在衣甲和兵器方面的优势,却似乎抵消了蒙古人的人数优势。

  清军士卒都批棉甲,有的甚至是双甲,而蒙古人多半就是一件袄子,连皮夹都不多,能穿铁甲的更是少之又少,只有大汗的亲卫,才有得穿。

  历史上,辽、金、西夏、还有元,之所以难以对付,就是因为,他们从部落进化成了国家。

  部落生产力低下,不能自己冶铁,连铁锅都要从中原获得,部民缺少衣甲,箭头甚至用骨头来做,只要中原王朝想打,基本能将他们击败。

  进化成国家的则不一样,他们能自己冶炼,能自己打造铁甲兵器。

  冷兵器时代,相对而言,游牧本就比农民更适合作战,现在他们又有了汉族一样的铁甲,一样的兵器,自然便难以对付了。

  幸运的是,刚刚成立的准格尔蒙古汗国,还是以部落的方式存在。

  战斗已经持续大半天,道路上积满了残肢和鲜血。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46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466/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