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342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夏小隐这个办法不错。”王彦点点头,然后吩咐道:“本藩再说三点,你们立刻去办,第一是让锦衣卫将参与囤积的劣绅和官员查清楚,摸清他们将粮食藏在哪个岛上。第二是,湖广那边的秋收应该也结束了,你们立刻派人去催促黎遂球,让他挤出一批粮食,送到南京来。第三也是粮食,派人去广南,告诉陈子龙,陈永华,让他们在广南也想想办法,十月底,务必送一批粮食过来。”

  堂内众人忙躬身领命,但陈邦彦却道:“殿下,无论是湖广,还是广南,粮食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到的,南京现在的存粮,恐怕坚持不到两地的粮来。”

  王彦沉默了一下,“东林崩塌已经四年,现在江浙的士绅也并非铁板一块,本藩和你们一起去向那些大户借,你们借多少,都由本藩和朝廷来还!”

  说完王彦便往外走,一众亲卫连忙跟上,堂内几人商议了几句,各自划分了几个大户,便也拿起乌纱帽,跟着往外走去。

  一众人出了楚王府,便各奔东西,一时间,他们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王夫之那样先谈谈儒家,再谈谈王门心学,最后在说下楚党一派的政治抱负,问你要不要加入楚党一派,入的话,那借点粮吧!像方逢年这样在江浙人脉比较深厚的,自然就是杀熟了,但他们这些人中借的最多的还是刘顺,他的方法也最简单,领着数百亲兵,照着南京最富的一条街,挨家挨户的一一锤门,也不用多说,几乎每户都能借到一些米粮。

  王彦出了门,也选了一家,正式江南士绅魁首,钱谦益的住处。

  在南京攻防战时,清兵从南城撤退的时候,洪承畴下令将软禁在府学内,有复明倾向的官绅、勋贵全部砍杀,幸亏被的关勋贵还有两把刷子,顶着门同清军一番搏斗,居然坚持到了明军进城,但老哥运气不好,被清兵砍成了重伤,一直修养,不能理事,所以暂时未被启用。

  钱谦益夫妇,对于王彦是有恩的,当然这个恩情主要还是柳如是。

  王彦本来早欲上门来道个谢,但是钱谦益重伤在床,王彦和柳如是又有些暧昧,就算钱谦益心大,王彦也是要避嫌的。

  在王彦和楚党官员在城中奔走借粮之时,南京城南雨花台西天寺内,一人急匆匆爬上山顶,来到寺庙的东厢房外。

  他向里面通报了自己姓名,们才打开,然后闪身进入房间。

  里面座这几人,除了谢三宾外,还有宋之普,等等七八人,看衣冠都是上好的苏织,绝对的豪富之人。

  这些人大多都是东南的豪族大贾,这次粮价飞涨,便是由这些大族操纵。

  谢三宾见来人一进来,便开口问道:“情况怎么样呢?”

  来人乃是隆平候张拱日,他同赵之龙一起降清,但他运气好一些,因为当初图赖在南京抓捕王彦时,清兵闯入他家中,奸污了他女儿,所以后来清军便始终对他不放心,攻城期间还把他划分到有复明倾向的勋贵之中软禁起来,让他逃过了入城后的清算。

  “城中楚王正在四处借粮。”张拱日开口道:“城中的粮食估计是坚持不了多久了,咱们的是不是准备着买田和高价抛售粮食呢?”

  谢三宾听了脸上一笑,“不忙,王彦在南京抄了一千一百万两,数十万顷良田。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汗,我看粮价可以再抄高一些,至少要每石六两银子,我们这些年的损失,才能补回来。”

  宋之普觉得谢三宾玩的有些大了,担心道:“湖广的两也收了,要是王彦从湖广调粮过来,我们可别把粮食砸在手里!我看还是抛了吧!也别让楚王下不来台!”

  谢三宾摇摇头,“南直有多少饥民,王彦能调多少粮。你放心,我已经联系了十多家大户,去湖广买粮,把湖广的粮价也炒房起来。”

  他顿了顿,接着语众心长的说道:“这次是打击王彦威望的机会,等王彦一倒,倒是后鲁王摄政,天下不就是我们浙江的了吗?”

  (感谢南朝鲜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订阅、推荐)

第792章钱谦益

  “当当当···”一阵敲门声响起。

  “什么人?”钱府大门打开一条缝隙,门子露出头来问道。

  “楚王殿下造访牧斋公。”亲兵开口说道。

  楚王?那门子听了身子一震,他从门缝往外一看,见外面众多军汉簇拥着一英武男子,正是王彦。

  他不敢阻拦,连忙让人将门打开,自己则一溜烟的跑进内院。

  一个月的疗养,钱谦益身上的伤已经好了些,能够下床走动。

  今日他正穿着一套白色的内衣,在内院中活动,柳如是在一边抚琴,声色深沉,余音悠远,空明的琴声在院内回荡。

  柳如是好英雄,有侠气,当初一句“水太凉”,寒了佳人的心,夫妻两人险些感情破裂,但如今老钱也算是为国负伤,光复南都,有他一份功绩,算是能从新抬头做人,两人感情又好了起来。

  “老爷,楚王殿下来了!”

  钱谦益趟在藤椅上,听着琴声,秋日间稀疏的蝉鸣,长廊上挂着鸟笼里,杜鹃的叫声,混合在一起,整个人进入空寂之态,可忽然被门子一声禀报打断。

  王彦过来呢?钱谦益微微一愣,从藤椅上坐了起来。

  柳如是放下瑶琴,起身走过来,脸上露出喜色,“楚王殿下亲来,妾身这就去迎接。”

  钱谦益皱了下眉头,忙道:“不急,夫人替我换身衣服,我们一起去迎。”

  柳如是已经迈开的步子又收了回来,也不回屋,忙让婢子拿来衣物,就在院子里给钱谦益套上。

  王彦站在门外,等了片刻,不一会儿,钱谦益在柳如是的搀扶下,迎到门外。

  隔着老远,钱谦益的笑声便传了出来,“楚王殿下光临,钱某有失远迎了。”

  “拜见楚王殿下!”待到了门口,夫妇两人微微给王彦行了一礼。

  王彦见此,脸上笑着看了看钱谦益,然后目光落在柳如是身上,“牧斋公,河东君,别来无恙。”

  柳如是脸上欣喜,有些激动,“一别多年,殿下果然不负离别之言,未负江南百姓期望,成中国英雄,出民于水火。”

  王彦也是感叹,当初他年少轻狂,感情用事,陷于险死之地,多亏了柳如是相助,才得以保下一命。

  时至今日,他回想柳如是送他南下,赠送盘缠,对着他背影的那声呼喊,“侯爷此去,莫忘南京百姓翘首以盼王师早归。”心中也是一番感叹。

  “幸,不负河东君期许!”王彦向柳如是拱手一礼。

  一旁钱谦益见此,心中有些不高兴了,你们两人这是干什么呢?

  “咳咳”一阵轻咳声响起,将王彦与柳如是的目光拉了过去,钱谦益感受到两人目光,反而有些尴尬,有些心虚,忙道:“这里不是交谈之地,夫人还不请楚王殿下入内到厅堂详谈!”

  柳如是身正不怕影子斜,道是没注意到钱谦益的异样,她听了话语,确实不能一直让楚王站在门外,当即微微一福,“妾身失礼了,殿下快请入内。”

  王彦回头吩咐亲兵留在府门外,只带着陆士逵等十多名亲卫进府。

  一行人来到厅堂,王彦爵高权重,钱谦益让他座正堂,王彦礼貌性的谦让一下,便也就直接坐下。堂中没有别人,他留陆士逵入座,随即让剩下的亲兵站到厅外。

  “牧斋公身体好多了么?”待婢子上好茶水、糕点,王彦开口说道。

  钱谦益笑了笑,“殿下也看见了,已经可以活动,再过一月,怕是便全好了。”

  两人寒暄,一旁柳如是却开口说道:“殿下,可是为了南京粮价飞涨一事而来?”

  王彦微微一愣,心道,柳如是还是像几年前一样,热衷于国事,只可惜是女儿之身。

  王彦点了点头,目光看向钱谦益,沉声说道:“孤确实为了此事而来,江浙的士绅这次做的事情,已经超出朝廷的底线了。”

  柳如是见钱谦益没有说话,不禁开口问王彦道:“殿下准备怎么对付这些囤积居奇的劣绅?”

  王彦看了柳如是一眼,沉声说道:“视情节,是要杀一些人的!”

  钱谦益听了这话,心头一颤,知道这次那群士绅玩大了,恐怕没有好下场。

  钱谦益是江浙士绅的魁首,王彦不信这件事情他不知道,他这句话,也是说给他听的。

  钱谦益见王彦盯着他,明白王彦的意思,先撇清道:“这件事我听说了一些,他们也派人来找过我,但见我重伤在床,来人便走了,不过就算我身体康复,也不会参与到其中去,东林之亡,国朝今日之难,便是江南士绅太重私利,不顾天下的后果,是该引起反思的。”

  王彦听他这么说,便开口道:“牧斋公能这么想,江南士绅中便还是有明白之人。朝廷刚接手江南,如果度不过这次难关,对于孤和朝廷,民心士气都是一个打击。孤这次来,是想请牧斋公出面,用牧斋公的人脉,替朝廷向大户借粮,使得南京的粮食能够支撑到湖广的粮食运来。”

  钱谦益是江南士绅魁首,身后利益也是盘根错节,某种程度上说,江南士绅要重新登上政治舞台,王彦的楚党也是他的潜在政敌之一。

  王彦让他帮着筹集粮草,这就等于让他得罪浙江一伙人,他本来是不愿意参与其中,但王彦要向谢三宾一伙下重手,那得罪也就无妨了。

  这次浙江士绅不找他,其实还有一点私人的原因,谢三宾虽然是他学生,但却打柳如是的主意,所以钱谦益早已与这个学生反目成仇了。

  “这件事情,钱某愿意效劳,只是钱某之前为抗清花费了不少资产,如今家业已经不多。找人借贷,须要个担保,而已钱某的资产,恐怕借不到多少米粮。”钱谦益沉吟道。

  王彦方才问他身体可好,他说一个月内就能够康复,现在这么说,钱谦益显然还是想为朝廷服务几年。

  王彦明白他的意思,开口说道:“这点牧斋公不用担心,从之前三家会师长江,到后来攻伐江南,牧斋公都出力颇多,朝廷早该进行封赏。适逢如今内阁新建,官员尚不齐全,牧斋公可以用都察院右都御史的官衔,以朝廷的名义来借贷,由朝廷来还。”

  江南士绅势力庞大,王彦只能拉一派,打一派,就算士绅表现的再恶劣,整个朝廷的运转,还是须要士绅,没有士绅,农夫是没能力治理国家的。

  “如此钱某便有些把握了。”钱谦益笑道。

  “那就拜托牧斋公了。”王彦点了点头,然后又补充一句,“牧斋公是江南士绅领袖,孤希望牧斋公能与众多士绅沟通,希望他们不要参与此种事件,有什么诉求,朝廷上安规矩来,大家形成一套规则,谁要是不讲规矩,那孤也绝对不会留情。”

  (感谢小小小芬的打赏,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第793章湖广粮来

  南京城中,楚党官员奔走于各个大户之间,一天下来借了三万多石粮食。

  这个数字看起来是很大,但是对于整个南直隶来说,就明显不够,只能是杯水车薪了。

  事实上,中国始终是个关系社会,江南士绅和楚党没有多少交情,他们之中,就算大多数人并不赞成谢三宾等人的做法,也不好和他们撕破脸皮,毕竟他们是熟人,是乡党。

  面对屈屈三万多石粮食,楚党官员还是有些气馁的,陈邦彦等人一碰头,看着粮食入库,不禁抱怨道:“我这堂堂尚书,求爷爷告奶奶,才这么多。”

  方逢年也道:“我是豁出脸面,找了些故旧来借,他们不好不给我面子,多多少少的都借了一些。”

  其他人也是窝火的很,心中都有一股怒气在滋长。

  好在王彦给了钱谦益一个正二品右都御使的官衔,请他这个江南魁首出面,借粮的局面才好转一些。

  有了部分江南士绅的支持,南京的粮价虽然还在飞涨,但是官府手中依然有些余粮,平价粮始终有售,尚可稳定民心。

  只是锦衣卫追查始终没有结果,还损失了一员密探,使得王彦始终没有有效的反制手段,只能被动的等湖广粮来,这让王彦十分懊恼。

  这样的情况持续到第二十天,王彦给黎遂球的日期,马上就要过去,官仓的米粮用完,借来米粮也用的差不多的时候,整个南京朝廷便显得有些急躁起来,躁动不安的气氛在南京内外蔓延。

  次日一众楚党官员,清早便在南京城北向江面眺望,依然没有见到粮船的踪影,心中便更加焦躁起来。

  现在南京城内粮食虽然勉强支撑,但几个赈灾县却快要断炊,有的地方已经有饥民开始闹事,官差和饥民都出现的伤亡,若是还拖几天,恐怕事态就不容易控制了。

  下午,王彦得到禀报也到了南京北城,刘顺气得旧事重提,愤然对王彦道:“殿下,实在不行,我看还是抄了那群狗娘养的,他们死,总比饥民暴乱强。”

  王彦这次没有一口否定,只是说道:“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这么做!”

  众人一阵沉默,眼见日头西斜,正在这时,王彦向西一看,只见一支船队,浩浩荡荡的从西面驶来。

  陈邦彦等人见王彦表情异样,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立时也看见一艘艘大船遮蔽江面而来。

  刘顺见船上挂着湖广布政使司的灯笼,挂着五德商号的旗帜,兴奋的一拳捶在墙朵上,大笑道:“殿下,我们的船,粮食来了。”

  王彦见此也松了口气,他今后所能依仗的东西,一个是传播忠天下与忠皇帝的区别,一个就是法,所以他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破坏明朝的律法,抄了杀了虽一时之快,但不按流程走,坏了规矩,法就立不起来,更限制不住皇帝。

  粮食一到,王彦对众人说道:“走,去码头看看!”

  当下一行人下了城墙,便往码头而去,一个个都想快点亲眼看看船上的米粮。

  江面上这么大动静,南京城的百姓,自然也知道粮到了,心顿时安定下来。

  船队到了码头边,无数码头苦力已经围了上来,准备卸货,但船队却并没靠岸,半响才有一艘大船过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34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42/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