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312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清军前阵的军官正在慌忙的指挥士卒恢复阵型,忽然听到出击的号鼓,士卒们与军官都有些不敢相信,纷纷回头望去,果然见了出击的旗号,军令如山,他们只能散乱的出击。

  不过这些绿营兵,也都是战场的老手,在他们操着兵器,小跑着离开大阵时,在军官的呼喝下,枪兵、盾兵主动加快速度前跑,弓手则刻意放慢速度,在跑动之中,反而比原地列阵更加迅速。

  此时清军骑兵,已经开始弯弓袭扰,左右两翼的虎捷、虎翼两营,明军士卒躲在盾牌和枪阵后面射箭,放铳还击。

  正面两军距离拉近至两百步,明军主阵战鼓忽然一停,前突的明军也猛然止住步伐。

  克胜营如墙般排列的士卒,一各个纷纷静止下来。

  “怒发冲冠!”刘文秀大声一唱,横阵中的鼓手,锣手,猛然敲击三下,“咚咚咚。”

  克胜营的士卒闻声,纷纷点燃了火绳,第一列士卒将鲁密铳抬起。

  一百五十步,刘文秀按着刀再唱,“潇潇雨歇”,横阵中锣鼓再响“咚咚咚”。

  而就在锣鼓结束的瞬间,克胜营阵前猛然腾起了一片白烟,再轰鸣的一片铳响声中,一千多枚铅弹,从硝烟中呼啸而出。

第732章西线决战八

  清军阵前,一万人马在前进中勉强将阵型排列起来,前面的刀盾兵,开始用盾牌护住了要害,身子弓了起来,后面的枪兵,挺起了长枪,一片枪林寒光闪闪,走在最后的弓手从箭袋内捏出一根羽箭,搭上弦,边走边准备拉成满圆。

  这还是老战法,意图在两军冲撞后,刀盾长枪近身搏杀,弓手从后吊射,没有一点问题。

  可是他们却遇上了克胜营,明朝火器最大的问题,在于质量的问题。

  官僚系统的腐化,使得明军的整个军器制造,如同儿戏,火铳炸膛炸到明军将士都不敢用,如何杀敌?

  明军许多优秀的战法,开国时期就出现的三段射击等战术,能大破叛军,到后来反而逐渐消失了。

  在洪武年间沐英就能用此法破敌,没道理两百多年后,反而不行了。

  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质量的问题,官员腐化导致整个军器制造系统,反而不如明初太祖时期清廉用命。

  王彦对此也是深恶痛绝,当初他按着戚帅的编练之法组建车营,然后北征湖广,出去的时候七成的火器,等回来时,就已经成了一支冷兵器部队。

  此时克胜营拿的鲁密铳则不同,虽说不能完全避免炸膛,但质量无疑大大提升。

  这其中原因,一是军器聘请了葡萄牙人,以及用许以传教便利为条件,得到了耶稣会的支持,吸收了西夷的铸造方法。二是,军器监设立一套奖罚制度,每一支铳都铸有工匠和司监的名字,若是炸膛,工匠、司监都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三是,在装药上,进行探索,规范了药子的使用。

  如此一来,便造就了现在这一批鲁密铳。

  清军冲到一百五十步内,列成横阵的第一列明军士卒首先放铳。

  在一片硝烟中,铅弹飞出,打在盾牌上,火星四溅,打到大清兵腿上,前进的清兵立刻大片跪倒,哀嚎一片。

  清军将领被明军火铳打的一愣,他久经战阵,并非没吃过明军的排铳,但这次吃的,他能感觉到不一样。

  火铳的射程明显增强,威力也大了不少,居然能在一百五十步,造成杀伤。

  “不要乱!贴上去,他们立刻完蛋!”清将举刀大喊,镇定精神,命令士卒继续前进。

  清兵士卒,跃过尸体,以及跪地哀嚎的伤兵,继续保持基本阵型向前推进,可没走两步,明军阵中又是一片铳响。

  清兵只听见这群杀千刀的,边敲锣鼓,边放铳,打了一排又一排,前面的清兵被铅弹打的跟筛糠一样,成片的扑倒。

  偏偏清军的弓手被放在了刀盾和长枪兵的后面,而弓箭本来射程就不及火铳,现在更加够不到了。

  博洛看见成片的清兵倒地,脸上愕然,他急了起来,慌忙喝道:“让他们冲!”

  清军号鼓一变,声音急促,被打懵的清将反应过来,在走下去,估计还没接战,人就死光了。

  “冲过去!近身肉搏!”清将竭嘶底里的一声大吼,清兵听了急促的号鼓,纷纷发足狂奔起来。

  明军这边有条不絮的轮射,装弹,奔跑而来的清兵,不停的倒地,中弹的士卒,在地上翻滚着,哀嚎着,但这没有拦住清兵的继续冲击。

  这些绿营兵虽然被打的损失惨重,但作为明军曾经的一员,他们对与火铳兵却十分了解。

  虽然他们搞不懂明军的火铳手,今天是不是打了鸡血,但他们知道,只要接战,他们还斗不过一群铳手么?

  一百步,清军前排的枪手,刀盾已经倒了大半,而这时跑在后面的清军弓手,终于抛射出了第一波羽箭。

  漫天的箭雨,飞射而来,如同雨点般落下,明军阵列中,大片的铳手中箭倒地,但剩下的铳手却一动不动,只是机械的听着横阵中的锣鼓声,来重复装弹,检查火绳,上前抬枪射击,后退装弹的动作。

  他们并不担心,身边的缝隙,因为只要有人倒下,后排立刻会有铳手补上,形成连续不断的打击。

  相比与弓箭,火铳三月成军,训练简单的优点,逐渐显现出来。

  五十步,火铳已经能洞穿大部分的铠甲,击穿藤牌。

  “呯呯呯~”一片硝烟腾起后,清军再次倒下一片,一名清军藤牌手,胸前藤牌被一枚铅弹击穿,然后又打在他的胸膛,他向前急冲的身子,在这一击之下,猛然倒飞,将后面一名弓手压倒。

  就在这时,横阵中的锣鼓猛然一收,便听见刘文秀嘶声大喊,“拔刀。”

  其实明军中,有一种铳枪,可以塞在铳管中,但是由于刺入后容易脱落,明军很少使用。

  据《大明会典》记载,中国明朝景泰年间,就首次出现在铁铳上安装矛头,以便于刺杀的记载。

  此法将火枪与长矛的性能融于一身,从这一点来说中,刺刀的最早起源在中国,而直到一百多年后的十六世纪中叶,欧洲才出现了在猎枪上安装矛头用于刺杀猎物的发明。

  西方意义上的刺刀,在几年前也已经出现,不过目前还为传人中国。

  这眼看清兵就要贴上,如果等清兵靠近了在拔刀,那气势上难免就弱了一些,而五十步放完一铳,打击了清兵的锐气,再对冲就正好合适。

  随着刘文秀一声大吼,阵中锣鼓一收,克胜军立刻,收起鲁密铳,拔出配刀。

  “杀!”刘文秀举刀大吼,这位西军悍将,奋勇诸军之前,身后士卒叫骂着,喊杀着,如决堤的洪水,汹涌而出。

  反观清兵一方,前进的路上留下了一地的尸体,而且不知不觉间,前排原本密集的刀盾、长枪,已经稀疏得不成样子。

  一名清军弓手,刚放完一箭,听见明军呐喊,抬头一看,才发现他已经冲到前面。

  不是他冲的快,而是前面原本近战的清兵,大多被铳打死。

  清兵一阵愕然,他们原本想要贴身进战,可现在却只剩大群的弓手,克胜营冲入其中,大肆砍杀。

  当然清兵弓手也有佩刀,但他们的素质却无法和克胜营相比,一接战,刘文秀如虎入羊群,清兵立刻向后溃散。

  博洛见到这一幕,肝胆俱裂,他要靠这一万多人,为大军重整阵型争取时间,可这一照面就被打的溃败,反卷回来,他刚列好的阵型岂不又被溃兵冲乱。

  “传令,骑兵给本王,强突敌军前军!”博洛双目赤红,竭嘶底里的一声怒吼。

  他现在只能用,骑兵强突,以免明军前部,撵着败军,撞入他的步阵。

  可是他身边的清兵还没来得急发令,明军阵中号鼓又起,那躲入左右步阵后的明军骑兵,又冲了出来。

  博洛见此,险些吐血。

  (qq阅读支持正版。每多一个正版读者,都是作者码字的动力。感谢大家订阅,月票,推荐。

  等作者过了元宵,便把欠的章节都补回来。)

第733章西线决战九

  横冲马军休息片刻,重整阵型,骑兵给三眼铳上好弹药,喘息一阵,再次呼啸出阵。

  此时战场上,明军前阵,撵着绿营败军开始往清军步阵撞,博洛能做出的选择已经不多,除了让袭扰的骑兵,突袭前阵,他并没有什么其他有效的手段。

  可是骑兵突袭前阵,明军冲出来的马军,他又没东西抵挡。

  王彦一套组合拳,打的博洛招架起来,十分吃力。

  这四五年来,明军一步步的在改变,而清军却还在原地踏步,甚至走起了下坡路。

  满清最强的八旗,进入中原的花花世界后,抢的盘满钵罗的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乐于享乐,战斗欲望迅速下降,而绿营兵当兵吃粮,混吃等死,有病才想打仗。

  这样的军队,只能越来越腐朽,而明军一方,则有驱除鞑奴,恢复中华的理想。

  即便是普通的士卒百姓不懂何为中华,但满清杀了那么多人,屠了那么多城,抢了那么多东西,破坏了他们原本平静安定的生活,这种仇恨,便是官府不说,戏曲不做宣传,士卒百姓也能理解。

  在这种理想和仇恨下,上至士大夫官僚,下至贩夫走卒,都在为整个抗清战争出一份力。

  官员用命治理地方,商人纳税增加岁入,工匠打造精良的器械,百姓生产足够大军消耗的米粮。

  各个方面的累起,加在一起后,整个明军系统自然发生量变,士卒们有了足够的军饷,能够吃饱的军粮,穿上了崭新的衣甲,拿起了精良的武器。

  这些条件的累积,使得五忠军战力不断变化和提升。

  博洛没有看到五忠军的变化,还在用几年前的老目光去看五忠军,所以他彻底失算了。

  “王爷,让正白旗上吧!”佟图赖看了一声惊呼。

  博洛这时也没了注意,听到建议,也顾不上那么多,当即照办,嘶声吼道:“传令,让正白旗拦住明军骑兵。”

  清军中军令旗挥舞,镶红旗、正蓝按着命令,由骚扰改成突袭前突的明军三营兵。

  左右龙捷、龙翼两营,见骑兵扑来,不得不停下来,但他们运动中阵型已经散乱,士卒连忙整理阵型,克胜营则贴着败军的屁股继续往清军阵中赶。

  清军骑兵袭来,虎捷、虎翼并不慌乱。

  刘体纯、扬彦昌都是军中大将,忠贞镇打过荆州,战过襄阳,征过川东,什么市面没见过。

  两将见原本骑射骚扰的敌骑,以泰山压顶之势奔袭而来,连眼皮都没动一下,只是按着战刀,看着属下结阵。

  清军骑兵众多,所以明军在训练时,便着重训练了应对骑兵突袭的方法,士卒经过千锤百炼,不需要将官吩咐,就已经做好了准备。

  手持长枪的士卒,立刻来到外围,长枪交错,如同密林,里面数量众多的鸟铳、弓手,也已做好准备。

  大地在颤抖,清军后阵的五千马军,在得到命令后,疾驰而出,迎击奔来的明军马军。

  至此明清两方,所有的马军都被投入了战场。

  战马的铁蹄践踏大地,整个平原都在颤抖,明军阵中,弓箭、鸟铳齐发,清军冲在最前面的骑兵应弦而倒,战马腾空而起,甩掉骑兵,重重砸在地上。

  “鸟铳放!”军官的呼喝声在明军阵中此起彼伏。

  听到命令,铳手平举鸟铳,在火绳闪烁的火光中,各自寻找着目标,他们半眯的眼中,暴射出凌厉的精光。

  “呯呯呯~”铅弹在弥漫的硝烟中,喷射而出,正蓝、镶红旗的骑兵中箭中铳落马者比比皆是。

  一铳发完,清骑反击的箭雨,也扑面而来,虎捷、虎翼的士卒,则不闪不避,专注的开弓装弹,面对数千骑马军蜂拥而来的阵势,不慌不乱,坚守岗位,各忠其职,这才叫精锐之师。

  “轰”的一下,清骑撞入了明军阵中,明军毕竟在奔走中乱了阵形,这也是清骑敢冲阵的原因。

  “好!”博洛见此,兴奋的挥舞了一下手臂。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31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12/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