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309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当然这也是因为,满清现在越来越依靠汉人,必须对汉军进行加强,才能打的过越打越强的明军。

  千总吼了一嗓子,但没吼完,就发现了把总为何一惊,因为蹄声来自后背,他不禁撅着屁股,回头张望,果然看见一百多骑从西面风驰电掣而来。

  千总微微一愣,难道是马鞍山上打完了么?莫非是去大胜关报捷?

  运送物资的民夫发现骑兵,不禁都停了下来,回头张望,但很快掉在后面的民夫和绿营兵便发现情况不对头,因为骑兵直奔他们而来,他们眯眼一看,那些骑兵碟盔、罩甲,已经挺枪持刀,分明是明朝的人马。

  “不好!是明军!”

  队伍后面一阵骚乱,那千总听了呼喊,脸上大变,身边的把总看情况不对头,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开溜,千总心里不禁暗骂,“直娘贼,真是为了自己的性命,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居然丢下老子,看老子回去便撤了他。”

  千总看这个情况,也不敢停留,大叫一声:“快跑,把物资丢给他们。”说罢,他一拉缰绳,使劲的抽大骡子,带着人马逃跑,民夫哄得一下逃散,聪明一点的直接便跪地投降。

  他算盘打的好,期望骑兵得了物资就不要追他,但是车辆就在那里,又不会飞,骑兵冲过车辆,便向他们追杀而来。

  “嘭”的一声铳响,千总身旁一个骑着骡子的清兵应声掉下,重重砸在地上,但骡子还在继续奔跑,吓得千总冷汗直流。

  这些骡子哪能比得上战马,骑兵疾驰而来,清兵恨不得生出一双翅膀。

  一时间,骑兵远的射,近的砍,杀得两百多号绿营兵哭爹喊娘,片刻就死了大半。他们若是把车辆围起来,说不定还能抵挡,但现在却只能被杀的一边狂奔,一边哭嚎,心中后悔生在这个世上。

  千总眼看身边的人一个个被放倒,却不敢回头,不知道下一个是否就是他,这种随时可能被杀射的恐惧,真是贼他娘的刺激,折磨得他几乎快要崩溃。

  这群骑兵也是真他娘的不仗义,物资都给你了,还他娘的追。

  千总壮着胆子回看一眼,骑兵离他已经不到二十步的距离,一名骑将正挺起骑枪对准了他的后背,千总心中一悲,险些哭了出来。

  忽然他一下扯住了骡子,居然停了下来,而他这一停,几名骑兵眨眼就到,数十骑一下把他围在了中间。

  ···

  同写明末的作者托我帮忙推荐,作者也希望为汉文化的复兴尽一份微薄之力,多一本作品,就多一份力量,因而在章尾推荐,希望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一观。

  《铁血铸新明》封狼居胥,直捣黄龙,谁言汉家儿郎无血性!崖山之后,帝死臣随,谁言华夏之士无忠义!

第726章西线决战二

  通往大胜关的关道上,王彦勒马停在一座土包上,正在眺望四周的地形。

  他一双眼睛格外的明亮,闪烁这精光,似乎要将方圆数十里的山川河流,尽收眼底。

  在他的身后,一条火红的巨龙,正缓缓的向东移动,只见碟盔攒动,红翎起伏。

  说实话,从马鞍山到大胜关这方圆近百里的地方,并不适合成为明军的战场,因为地实在太平了,这也是金声桓惨败的原因。

  川东一战,他缴获了吴三桂三万多匹战马,兼有汉江之北,数百里的无人区,进行放养,当做马场,但是骑兵却不那么容易训练出来,除非是战场上不停的淘汰、磨练,否则短时间内训练不出来。

  王彦当初突出青州,山东几万义军被准塔追着杀,天天打仗,从山东撵到北直,几万人最后就剩下一千多号,这样出来的士卒,精锐是精锐,但平时哪有条件这么练。

  五忠军现在能称的上骑兵的还是只有横冲马军五千骑,剩下的都是骑马的步兵。

  因为王彦要避开马鞍山方向的探马,所以大军向南饶了五十多里,等过了马鞍山,大军才修正路线,往东北方向的大胜关赶,多走了一大段路程,所以博洛要是起兵追赶,五忠军到不了大胜关下,就会被清军骑兵追上。

  王彦与几名将领站在土坡上,他估计博洛的人马应该快到了,可他还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战场。

  一旁的刘顺吐了口唾沫,骂道:“他娘的,什么鸟地方,一座山、一片林子都没有,想打个伏击都不成!”

  王彦摇摇头道:“江南之地,之所以富庶,就是平原广阔,河流众多,便于开发,所以大多数地方,都被开啃出来,百姓怎么会容忍长片林子出来。”

  高一功看了看天色,又望向不见首尾的行军队伍,脸上却有些急色,“殿下,大军拉的这么长,若是清军骑兵追来,只要一冲,大军就会大乱啊!”

  王彦也在担心这个问题,他占了先机,决战的场地由他选定,可他现在却没有找到适合决战的地方。

  王彦微微皱了下眉头,思索半响,扭头对众将说道:“前面也未必有合适之地,传本藩军令,大军就在此地列阵,以待博洛之兵!”

  旗鼓闻令,当即取出号角吹响,号声蔓延,前行的大军立刻停止了前行。

  就在这时,远处却有一支车队出现,数十名骑兵先于车队之前,往土坡奔来,正是王彦放出去的哨骑。

  骑兵奔驰着来到土坡下,为首一员战将,马未停稳,便将马背上夹着的一人,丢在地上,然后迅速跳下,然后一把将丢下来的人提起,便往土坡上走来。

  “殿下,末将往大胜关方向探查,遇上清军运输队,将其主将擒了过来。”将领是王士琇,他将那将往王彦身前一丢,抱拳躬身道。

  王彦听了挥手让他退到一旁,低头打量着已经自觉跪好的清将,问道:“官职,军籍。”

  “罪人,是江北兵马,刘东平帐下千户。”那千总忙答道。

  刘东平就是刘泽清,弘光朝时被封为东平伯,这千总说的都是明朝官职,算是抖了个机灵。

  “本藩问你,你们押运物资做什么?”王彦又问道。

  “回禀殿下,博洛领着三个汉军旗,还有李本深、杨承祖等部绿营六万人,正在马鞍山围攻明军残部。小人奉命清理战场,将物资运到江宁。”千总回答完王彦的问题,不待他问,便又主动继续交代道:“现在南京城里只有一万多兵,大胜关人更少,本来有五千军,可要清理战场,还要运物资入南京,现在守关的估计只有三千多人。”

  王彦听了眉头一挑,微微一笑,“你倒是积极,不但有问必答,本藩没问你也答了。”

  那千总听王彦的话,心中松了口气,他这么配合,就是希望能保下一条性命。

  “殿下当年扬州城外大破准塔,罪人就在俘军之中,幸得殿下宽厚仁慈,放了罪人一马,罪人才保住性命,今见殿下,自然知无不言。”

  王彦听他一说,想起来,他当初听江天一的建议,确实放了一批绿营俘虏,目的是等他打回江北时,降低清兵的抵抗,使得清兵在绝境时会选择投降,而不是鱼死网破。

  这都快四年过去了,王彦早忘了此事,他也至今没踏上江北的土地。

  王彦心中一阵感概,点了点头,吩咐一声,让人把这千总带下去,也没说杀与不杀。

  一旁的陈邦彦上前一步,说道:“殿下,下官觉得此人可以利用。”

  王彦看了他一眼,嘴角一笑。

  正在这时,一队探马从后面奔驰而来,不少人身上还带着伤,他们来到坡下,马上就吸引了王彦等人的注意,王彦神情不禁肃然起来。

  那骑兵疾步往高坡上爬,才上来未及行礼,一旁的高一功便抢先问道:“博洛来呢?”

  “来了!”骑兵回了一句,顾不上喘口气,便向王彦行礼道:“大王,卑职在二十里外,已经与清军哨骑交手,博洛马军再前,步军在后,铺天盖地的追上来了。”

  闻语,土坡上的明军将领情绪开始激动起来,王彦知道这一战,关系到大明国运和五忠军的命运,关系到明军在丧失南都四年后,能否一雪两都沦丧之耻,夺回故都。

  王彦不禁握紧了双拳,振臂一挥,朗声喝道:“众将士,此战必胜!”

  土坡上的将领脸上都肃然起来,挥臂回应道:“必胜!”

  一时间,山坡上军令飞传,官道上的步军们沸腾起来,各营开始按阵图摆阵,骑兵飞身上马,游弋在外,庇护步军列阵。

  就在王彦主力将与博洛决战时,南线的敬亭山上,已经激战数日。

  北线的牛屯河岸,震天的喊杀声和隆隆的炮声,响彻河流两岸。

  在濡须山被多铎击败,折了大将党守素和龙胜营五千人马后,败退到牛屯河的李过,只来得及修建些简单的防御工事,多铎五万多马步人马便杀到岸边。

  牛屯河只是条小河,加上夏季少水,清兵几乎可以涉水而过。

  清军一到,多铎便命大军急攻,清军或乘小船,或座筏子,或涉水过河,冲上滩头,掀翻了守军临时立起的栅栏,疯狂的冲击着李过的防线。

  ···

  接着推一下《铁血铸新明》已经快二十万字了,可以收藏一下。

第727章西线决战三

  忠至镇历经濡须山的挫折后,兵力下降至不到两万五千人,正好是多铎的一半。

  在探知多铎南下后,为了阻止多铎包抄王彦,忠至镇只能轻装急进,再加上濡须山阻击失败,所以重型器械,物资损失都比较惨重。

  李过指挥将士,以强弓和鸟铳连续不断的射杀压制强渡的清兵,但是很可惜,因为大军没有充足的准备,没有时间将工事修建好,便迎接清军的攻击,所以战斗十分艰难。

  开战不久,清兵便凭借火炮的优势,不断冲上滩头,甚至突破第一段栅栏,杀到第二段矮墙下。在危机时刻,李来亨领近千精兵,投掷仅存不多的震天雷,然后与清兵对冲,才江清兵赶回河中。

  清军初战受挫后,并没有停歇,多铎十分清楚,清军现在是内弱外强,若是内线博洛失败,他外线的进攻也就没了意义,必须要在博洛不败的情况下赶赴战场,对王彦形成夹击,才能一战定乾坤,灭掉明军楚赣主力,则南朝在四五年无法在与大清争锋。

  多铎并没有给李过,加强防御的时间,在清军退下来之后,稍作集合,便再次投入猛攻。

  很快,在河滩上,两军再次陷入短兵相接,喊杀声,兵器交击,铳响炮响在两岸蔓延。

  从天空俯瞰牛屯河两岸,处处硝烟弥漫,无数人影殊死搏杀,场面壮观浩大。

  “总镇箭矢消耗完了,火药也所剩不多。清狗突到第二条防线了!”大将贺珍浑身是血的跑到中军,向李过大声禀报。

  李过是李自成的侄子,要说以他的身份,在明朝内部,应该是倍受打压的存在,但是在王彦的庇护争取之下,他已经做到了大明的国公,比大顺朝时受封的毫侯还高了一阶。

  一众大顺军的降将,也在王彦的庇护下,日子过的十分滋润,待遇与其他明军并无不同,而且反而高出不少官军出生的地方镇军。

  正是王彦的诸多努力,使得这些将领顺系的印记逐渐被淡化,转而印上了五忠军的印记。

  这一次,他深知一旦多铎突破了他,那王彦就危险了,忠至镇的将士,必须用自己的牺牲,来为王彦争取破敌的时间。

  听了贺珍的话语,这位陕西汉子,立在高坡顶部,俯瞰河滩上的战场。

  眼前的情景,足矣让任何久经战场的老将心惊胆颤,无数红顶斗笠,攒动着涌上河滩,不少八旗骑兵,则跨着战马,直接渡水而来,清军一浪接着一浪的拍击明军的防线。

  在最前面的第一道栅栏已经完全失陷,如蚂蚁般密集的清兵正猛攻第二道短墙,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要失陷。

  李过看见这一幕,把战刀抽了出来,回过身来,对着身边的将校,沉声说道:“我等起自三秦,霍乱中国数十载,本罪孽深重,然蒙藩主不弃,不计前嫌,招为部署,待之如手足弟兄,未曾亏待。今我等以为官军,口中所食,身上所衣,皆仰仗藩主与父老乡绅。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禽兽尚知报恩,何况人呼?况从军报国,难免一死,今本镇奉命阻击清狗,一赎罪过,二报藩主大恩,三为汉家大义,何惧死呼?”说完他用刀指着众人,喝道:“儿郎们可敢一死?”

  忠至镇的底子,是原来的东路顺军,虽也打乱编了一些其他的部队进来,但主力依然还是顺系的士卒,明军的主力在弘光朝时基本已经投降,无论是五忠军还是何腾蛟的部队,像郝摇旗、马进忠、王进才这都是顺军投过来。

  原来的农民军在明军系统中至少占了七成以上,直到王彦的府兵制初见成效,加上军队的战损,以及伤残老弱退役,这个占比才有所下降。

  在原来的历史中,也是两支农民军,最后支撑了南明二十多年。

  将士们听李过这么说,就知道他们要在这儿死磕了,估计大多数人的性命都要丢在这儿,但五忠军从建军以来,就只有全员战死,没有临阵脱逃之说,这是五忠军的精神,也是他们打出来的信念。

  众将士齐齐拔出战刀,握住了手中兵器,高高举起,爆喝回应道:“死国可也!”

  李过见此,神情肃然,“既然如此,儿郎们,操上兵器,随本镇一搏!”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将士们齐齐抱拳,“我等誓死追随督镇!”

  “杀!”李过转过身来,战刀高举,发出一声爆喝,随后挺刀冲下,向着已经突破第二道矮墙,将要冲到坡下的清军撞去,身后的将校、士卒发出声声怒吼,拥着他冲下来,像疯了一样冲向清军。

  牛屯河对岸,多铎立在王旗大纛下,正带着一众将领观战,他见清兵已经突破栅栏,杀到第二道防线,甚至有人马已经突破第二道防线,不禁笑了起来。

  “看情况,李过支持不了多久了!”多铎颇为得意的谓众人说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30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309/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