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257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这让阎从念十分不理解,如日中天的大清怎么忽然不灵了呢?

  当下雇工们连忙加快装货的速度,可就在这时,又有人指着江面大喊:“大掌柜,有船队来了!”

  阎从念大吃一惊,目光从清兵尸体上移开,只见西面几里外的江面上出现了一支船队,众人先看见高高的桅杆上,一面日月明旗飘扬,而后是如云的船帆,遮蔽江面而来。

  这哪里是什么船队,分明是明朝的水师,阎从念脸上漏出恐惧之色,忙道:“别装了,快点升帆现在就走。”

  商号也养有护卫,足有两百多号人,但那是用来对付普通的盗匪、水贼,哪里是明朝水师的对手。

  “升帆,快点升帆,把船锚拉起来。”

  洞庭水师,从池州继续东下,沿途遇见几个渡口、码头,一律炮击一通,然后士卒上岸将码头上的物资全数席卷,船支则集中起来烧毁。

  沿江百姓的渔船,士绅的商船也被烧掉,虽然王彦为争取江南民心,严禁劫掠,但船只如果不烧,今后肯定被清军征调,得罪一部分人,在所难免。

  此时满大壮站在船头,拿着千里镜向前观看,在圆形的视界内,他正注视着清永昌的货船上船工们乱作一团,慌忙的升帆收锚,准备逃离。

  满大壮放下千里镜,挥了挥手,徐俊胜立刻上前,满大壮当即吩咐道:“你带着二十艘快船,把他们拦下来。”

  “喏!”徐俊胜立刻抱拳应下。

  明朝水师实力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日渐衰落,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此时依然具有非常强大的实力,光战船的型号就有二十多种。

  随着火器的大量应用,水战思想也发生改变,抗倭名将俞大猷适时提出“海战不过是以大船胜小船,以大铳胜小铳;以多船胜寡船,以多铳胜寡铳。”

  这种作战思想几乎就是后来的大炮巨舰,可见明军的水战理念,已经接近了近代的模式。

  福船是明军的主力战船,高大如城,共有六号,一号用于海战,洞庭水师主要是二号福船,高大如楼,可容百人。底尖上阔,船首昂起张开,尾部高耸,吃水约一丈,遇上小船如同车碾螳螂,缺点就是机动能力差,并不承担追敌的任务。

  徐俊胜领命后,从福船上被绳索放下小船,片刻后上了一艘苍山船。

  这船是海沧船中最小的一种,又名苍山铁,船体较小,高出水面,吃水五尺,设有橹,风顺扬帆,风息荡橹。

  此船轻便灵巧,主要用于追敌和捞取首级,但船上同样装备千斤佛郎机两门,碗口铳三个,噜密铳四把,喷筒四十个,烟筒六十个,火砖三十块,火箭一百支,药弩四张,弩箭百支。

  全船三十七人,水手四人,士卒三十三人,战力不俗,对付大战船或许不行,但对付一群商船,自然不再话下。

  徐俊胜上了苍山船,立刻挂起令旗,水手挂满帆,然后摇动船橹,船只的速度顿时提升起来。

  “大掌柜,追上来了。”

  不用伙计提醒,阎从念也以看见,明军近二十条快船,迅速与船队脱离,不断拉近着与他们的距离。

  清永昌运送铜铁的自然都是大船,本身速度就不快,加上船上装了铜锭,哪里跑的过明军快船。

  “轰隆”一声炮响,明军战船开始向着货船发出一枚炮弹,没有打中,炮弹落在离开船尾一百多步的江水中,渐起三丈多高的水柱。

  片刻后,又一枚炮弹打来,这次落在了七八十步,阎从念已经脸色煞白,他忽然吩咐道:“让船工停船,把铜锭用布盖起来,再去取一千两银子过来。”

  阎从念这个决定,还算明智,他知道清军的水师都在镇江防备海寇,从铜陵到江宁数百里的水路,明军的炮越打越近,他再跑下去,多半要被炮弹砸死。

  清永昌的船队,跑了一阵,把船帆又降了下来,不一会儿,徐俊胜领着二十艘快船就追了上来。

  货船足有二十多艘,都比明军快船大上一号,船上明军立刻抛出飞钩,将货船钩住,但并没有上船。

  一刻多钟后,水师主力赶到,福船靠上来,搭上船板,士卒们操着刀枪、鸟铳跳上货船,虎视眈眈的将船工与清永昌的伙计全部逼到甲板一角。

  等船上确定安全后,满大壮才在将官的簇拥下跳到货船上,他按着战刀扫视一眼被看押的人,便朗声说道:“谁做主?”

  阎从念知道躲不过,壮着胆子出来,他接触过不少明将,在山西时要给关外运送物资,过关时他与明将打过不少交道,给点银子就能解决。

  “小人见过将军。”阎从念出来向满大壮行了一礼,然后向后一挥手,说道:“抬过来。”

  几名伙计立刻托出几个用红布盖着的盘子,阎从念将红布拉开,盘子里都十两一枚的银锭。

  “将军,一点心意,还请将军通融通融。”

  满大壮看了看银锭,眼神一眯,嘴角冷笑一下,抬手就是一巴掌,狠狠的扇在阎从念脸上,“哼,清永昌!真他娘的不要脸,船和银子都是本将缴获的,本将要你送?”

  这次东下的目标就是切断满清漕运,而为清廷在运河上运送物资的几大商号满大壮自然做过功课。

  阎从念哪里受的起满大壮一巴掌,顿时就被扇的耳鸣目眩,跌座于地,整个脸被抽的通红,鼻子、嘴里都有鲜血流出。

  “船上装的什么?”满大壮抽完,指着一穿长衫的账房问道:“你来说!”

  那账房被刚才一幕吓的不轻,打着摆子看了阎从念一眼,颤抖着声音道:“是~是~铜锭~”

  “铜锭?”满大壮眉头一挑,“要运去哪里?”

  账房低着头不敢回答。

  满大壮等了几吸,眼神一眯,摆手道:“拉下去。”

  两名明军立刻上前将帐房拉到一旁,手起刀落直接砍了。

  阎从念没想到,明军居然这么狠,一点也不比清兵差,顿时吓得魂飞魄散。

第607章鲁监国,二入长江

  阎从念原籍山东后迁至北直,崇祯二年,建奴破关墙杀到北京城下,近二十岁的阎从念亲眼看见全族老小和县城里的几千名百姓被清兵屠杀,侥幸活着的全部被清军虏获,妇人沦为营妓,男子沦为奴隶。

  在北京城下的战斗,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袁崇焕回援,皇太极撤出关外。

  建奴虽然没能威胁京师,但却给了朝野极大的震动,包括了被俘虏的阎从念。

  此战是皇太极第一次入口征掠,历史上称为“己巳之变”,也是明清交战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袁崇焕杀毛文龙,废蒙古,以求与清廷议和的策略彻底失败。

  明朝的堡垒推进、经济封锁和外交联盟政策都在此役后逐渐瓦解,永久性地失去了战略主动。

  山、陕、甘等地勤王军之哗变,成为明末农民起义之关键力量,崇祯又被迫再次加饷,终于陷入财政死循环。

  明朝从天启年间的尚可支持,到崇祯年间的急转直下,阎从念目睹了建奴的逐渐强大,以及势不可挡。

  阎从念被虏到关外,有手艺的还好点,能帮着修造军械,像他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就苦了一点。

  面对屠族之仇,以及自身受到的虐待,面对强大的满清,这个时候一般有三个选择,要么立志复仇,要么放弃复仇,忍辱偷生,但阎从念选择的确是第三条,彻底屈服,认贼作父,并期望能够融入满清之中。

  之后,他被来关外的范永斗相中,摆脱了满清,但他心中依然本能的崇拜着满清,因为满清够狠够强。

  明军将那帐房砍死,尸体丢入江中,让他心中也生出了畏惧。

  汉人的命在满人眼里不值钱,说杀就杀,阎从念没想到,现在汉人的命,在汉人眼里也不值钱了。

  这时明军已经将甲板上遮挡的油布全部掀开,漏出一堆堆黄灿灿的铜锭,至少的有几万斤。

  铜就是钱,明军士卒见了立刻眼前发亮。

  “你说。”满大壮看了一眼,这次指着阎从念,亲卫们早以按住了刀柄,只等将军摆手,就把他也给杀了。

  阎从念还没从一巴掌中缓过劲来,但他这人有个好处,谁狠他就服谁,连忙一五一十的交代,“小的奉命把这批铜锭运往江宁,供洪总督铸炮之用。”

  “江宁?洪总督?看来清永昌果然是群满清的狗奴才。”满大壮听了冷哼一声,作势欲踢。

  满大壮原来只是个粗人,但随着官位越来越大,便不能不看书,不能不明理,这两年来他肚子里的墨水可是提升了不少,明白这汉奸商人,对于大明的危害,不比绿营差上多少。

  阎从念反应过来,磕头如捣蒜:“是金陵,是洪贼,小人说错了,小人说错了,再有下次,小人愿被五马分尸。”

  满大壮鄙夷道:“就你也配五马分尸?一刀就够了。”

  阎从念瑟瑟发抖,如同一滩烂泥般瘫在地上。

  满大壮没工夫与他计较,不赖烦的挥手道:“本将暂且饶你一条狗命,滚到一边去。”

  阎从念不敢起身,真在地上滚了起来,丑态毕现,但满大壮看了却脸色一寒,一点也笑不出来。

  他毕竟是个汉人,这么没有尊严,漏出这幅丑态,也让身为汉人的诸多将士,脸上没有光彩。

  汉族是个大族,一百个人里出一个败类,乘以庞大的人口基数,那都得数以万计,正是有这么一群人才,满清才能杀入中原。

  满大壮下令:“船上的铜锭,谁也不许私拿。吴俊胜你安排人,将这二十艘货船送到武昌,那人暂且留下,其他人全部送到矿上。”

  江宁城,总督府行辕,凌晨时分,正在睡梦中的洪承畴被门外的官员叫醒,他连忙披起袍子起身,走出房门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总督大人,沿江烽火台纷纷点火,怕是海寇又来了。”

  洪承畴吃了一惊,他最担心的就是明军切断漕运,于是连忙穿好行头,急忙向城头赶去,他站在城头上,只见南京东面,每隔十余里就有一道道烽火冲天而起,从天际一直传到江宁城外。

  多铎已经返回北京,向多尔衮和满清贵族解释楚赣大战失败的细节,谏言议和拖延之计,江南一地,现在由洪承畴全权负责。

  只有崇明海外的海寇大规模进入长江,沿线的烽火台才会示警。

  这些烽火台,还是八月间海寇深入长江后,洪承畴命地方官府修建,没想到这么快就用上了。

  南京城内的一众清官,得了消息,不少人也跑上城来,巡抚郎廷佐走到洪承畴身旁,在夜空下远眺烽火,格外醒目,“总督,若让海寇再次冲到江宁,恐江南士气俱泄,土贼又要蜂拥而起。”

  洪承畴摇摇头,“本督以调江防水师、太湖水师,驻兵镇江,江防水师虽然糜烂,不堪重用,但太湖水师此前一直与太湖逆贼作战,精通水战,把海寇挡在镇江,应该不难。”

  “总督,这海寇如此猖獗,东南之地,人心思旧者不再少数,若海寇常出入长江,总督经营江南,为朝廷提供的钱粮赋税都会受到影响,必须设法剿灭。”

  洪承畴点了点,这海上的复明势力,一直是他的心头之患,只是水师是清兵的弱点,确实无力剿灭海寇,但洪承畴却是个善于发现机会的人,“海寇屯兵崇明,舟山必然空虚,本督以传令浙江巡抚张学圣,让他寻找时机攻打舟山,使海寇失去根基,本督再大力整顿江防,训练水师,不出五载必然荡平海寇。”

  “谋取舟山,这是釜底抽薪,上屋抽梯之计。”郎廷佐听了,不禁有些佩服起洪承畴了,“总督这个破局之策,当真是好!”

  洪承畴却没他那么乐观,“此计成不成,还得看浙江水师有没有能力攻取舟山。”

  洪承畴为了保持清军对长江和江南的控制,可谓数招并出,一是抓紧造炮,修建炮台,训练水师,增强清军实力,二是献计议和,为清军争取时间,三是暗中筹划偷袭舟山,削弱明军实力,真是用心良苦。

  几人正说着,这时一员清将,却急急忙忙的跑上城来,他站上城头一阵观望,瞧见洪承畴立刻跑到身前,跪下禀报道:“大人,金固山急报,洞庭水师东下了。”

  (这几天状态不是很好,事儿也多,该加更的也没加,该补的也没补,容我调整几日。感谢悦冻窝芯,夜水行走的打赏,感谢夜水行走,虾米007,创世书友4028的月票,最后希望大家支持正版qq阅读,起点阅读,毕竟正版才是作者写下去的动力。)

第608章战长江,满清水师

  清廷在长江以南的水师,勉强能够拿的上台面的,大概分为三部,无一例外的都是满人统领,汉军旗的人副之。

  这三部分,若是按着强弱来分,浙江台州的海防水师最强,毕竟人家是在海里搏命,不是池塘的小虾可比,而且对面就是浙东复明势力的扛把子舟山鲁监国,没两把刷子,早就被舟山明军打掉了。

  次之就是满清太湖水师,这支人马原来是与吴日生、陈子龙在太湖上争雄,是攻破太湖水寨的主力,所以有一定战力。

  其统领为满洲镶黄旗梅勒额真萨哈尔察氏·喀喀木,副统领为梁化凤,有大船两百艘小船三百,战兵一万多人。

  最后的就是设于镇江的江防水师,这支人马原本是刘良佐、刘泽清得部明军水军收编过来,人数最多,实力最强,但是自从这支人马击败郑鸿逵后,便没打过仗,人马不停被当作陆师抽调,最后便只剩下了一副空架子,连五千人的定额,也被吃得只剩两千多老弱病残。

  这支人马的统领,依然是满洲镶黄旗的甲喇章京真瓜尔佳氏·巴山,副统领是汉旗人管效忠。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25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57/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