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237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清兵营中收兵回营的鸣金声响起,攻入佛图关的清兵如潮水般退了出来,鳌拜懊恼的回望关城一眼,有些不甘的率领大军撤回大营。

  明军援兵赶来,预示着夔州之战结束,豪格继续进攻重庆府已经没有意义,随着明军主力回师,这场川东之战,清兵已经输了。

  如果是平原之地,豪格道是有信心会一会王彦,可在川东遍地的大山间,他却没有信心,也没有必要与明军在川东决战。

  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讲天时,现在是七月天,酷暑难耐,不利于八旗作战,讲地利,川东大山遍布,丘陵起伏,也不利于八旗骑兵作战,最后说人和,那就更不用说了。

  这三样一点不占,此次川东会战,对清兵而言本就十分不利,豪格出兵的目的是捞吴三桂一把,现在夔州战役结束,他便失去了战略目标。

  面对十余万入川明军,豪格有点独木难支之感,清兵回营,还剩下的四万多清兵,立刻放火烧毁营寨,率兵北归成都平原,明军要是敢追来,他便正好像对付西路明军一样,将明军击败。

  如果明军不来,清兵便一边熬过酷暑的盛夏,一边调集绿营步军,待到秋冬再来与明军争夺川东。

  佛图关,在王士琇抵达三日之后,王彦携带主力到了关下。

  在一众将领的簇拥下,王士琇引着他进关,关墙上还留着大战后的痕迹,偌大的关门消失不见,只剩几块破碎的木片,门洞内血迹斑斑,仿佛涂了漆一般,残刀断枪,随处可见。

  “豪格撤退呢?”王彦边走边问道。

  “撤了。”王士琇点点头,“末将兵少,不敢冒然追击,算时间清兵应该快过合州了。”

  “他这是要一口气退到成都么?”王彦微微一笑,显得心情大好。

  “相公,不能让那厮就这么逃了,末将请命追击!”袁宗第抱拳说道。

  “壕格也算满清的一员名将,他这个时候选择撤退,是明智之举,想必他也正等着我们去追了。”王彦挥挥手,“既然清兵已经过了合州,进入成都平原,便不用追了,一来我们骑兵太少,二来想追也追不上,除非豪格有意让我们追击,那我们就更不能追了。”

  众将听了点点头,都觉得有些可惜,大军刚破了曾经的大明第一强军,士气自然大振,现在是逮谁揍谁,没能与豪格打上一场,再添一点功勋,着实可惜。

  王彦与众人行走,忽然停下步子,看着王士琇道:“義石呢?怎么不见他来?”

  王士琇听了神情一暗,“回相公,于将军怕是不行了。”

  王彦闻语微微一愣,而后便猛然加快了步伐,急步往关城内走去,片刻后在王士琇引领下来到关下的一排矮屋前,外面站着几名千户军官,脸上都写满哀伤。

  王士琇为王彦推开半掩着的屋门,王彦当即进去,便见床上躺着一人,脸色惨白,身上几乎绑满了绷带,创口的血液浸出,在白色绷带上漏出一块块殷红。

  王彦定睛一看,不由得一股凉意从心底升起,整个人站在原地呆了半晌,只见于世忠身上至少受创十余处。这些创口的血迹大多已经乌黑,但右胸和左肋浸出来的鲜血,依然一片鲜红,俨然活不成了。

  “清军破了关门,于指挥领着数百伤兵,同清兵血战,力斩鳌拜亲兵十余人,但自身也受了重创。”王士琇低声说道。

  “相公,家父~”守在床边的于佑明,见王彦进来,话没说完便哽咽起来。

  王彦见此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一番,这时于世忠被惊的悠悠醒了,看见众人,“相公来,我便心安了。”

  闻声王彦立刻急步抢到床前,拉住于世忠的手,创口血流不止,加上天气炎热,王彦知道于世忠已经不行了,心中不禁一阵神伤,他嗟叹的问道:“義石,可还有什么话说。”

  “甲申国难,山河板荡,某常思马革裹尸,以报国家,今有相公,某心安也。”说着说着于世忠脸上忽然泛起一阵潮红,他猛然咳嗽几声,却又不甘的握紧了王彦的手继续说:“某所恨者,昆山之屠,满夷杀我全族父老,某不能再驰骋疆场,报仇血恨。”

  “義石放心,满夷图我百姓,此血海之仇,五忠军十余万将士,俱与你同心,必报此仇。”

  于世忠听了点点头,目光看向一旁的于佑明,于佑明连忙跪走到床前,便听于世忠吩咐道:“今为父死,勿葬荒野,不埋异乡,我儿可将为父尸骨火化,王师何日复昆山,为父何日葬家乡!”

  言毕,于世忠猛烈咳嗽几下,全身创口迸裂而亡,一旁的余佑明早已嚎啕不止。

  发生在隆武三年夏的这场川东之战,从战略上讲,以清兵失败,明军胜利而告终。

  可从损失上来说,为了击败效命于满清的关宁精锐,夺取四川,明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西路军三万人几乎全数覆没,丁魁楚溺水而死,桂王政权封的侯爷死了一大堆,而东路军、中路军也付出了一万多人的伤亡,而且折损了将领甚多,尤于以忠义镇奉节营指挥使于世忠以为甚!

  此役,清军的损失也十分巨大,四川巡抚王遵坦落水死,马步军近七千人,尽数被杀,夔州战场上,关宁军和绿营兵损失近三万,伤者无算,杀总兵以上军官数十员,夺可用战马三万余匹,器械铠甲等无数。

  吴三桂在明军挥军掩杀下,伏尸二十余里,吴三桂本人虽然逃入大山,但关宁铁骑基本已经被打惨,明军剪除了一支威胁巨大的骑兵,将有利于明清攻守之势的逆转!

  此战之后,川蜀之地,清军兵力被大大削弱,川东、川南的清兵都开始向成都平原收缩,受此消息的激励,藏身在蜀地大山中的各路义军闻风而起,川蜀大震。

  (感谢真爱倾城,挽兔的,感谢fwx88的五百书币)

第562章王彦出川

  川蜀战场上,随着豪格退回成都平原,避暑不战,明军自然利用优势,乘机大肆收复失地。

  七月底,忠义镇振武营指挥使李定国,率部北进,再次攻克合州,降将陈邦傅、马吉祥逃往成都,数千降兵反正归明。

  王彦得了奏报,遂即派快马入桂,抓捕两将家眷,抄没家产,交刑部大理寺审理,诛灭三族。

  明军光复夔州、重庆府之后,忠义镇振武营又进占长江上游的叙州府、嘉定州,使得川南诸府纷纷反正。

  到八月初,川蜀局势逐渐演变成清军依靠骑兵之利,控制成都平原,而明军则占据盆地周围的山丘地带,形成对持之态。

  到八月中旬,明军进占顺庆府后,忽然攻势一收,开始由进攻转为防御姿态。

  季节变化,天气逐渐入秋,气候变得清凉起来,成都平原上的清军开始蠢蠢欲动,而王彦收到从湖广传来的消息,使的明军提前转入防守姿态。

  二十余万清兵分三路攻入楚赣,让王彦心中一紧,决定留下忠义镇、焦琏、曾英等部明军,以及四川各地的义军,守卫川东、川南。命他们再入冬之前,加固险要,防备清军反扑,而王彦则带着忠勇、忠贞、督标准备顺江而下,进入湖广。

  入川难,出川更难,贵州的道路,明军已经见识过了一次,大军不想再走一边。

  长江两岸,绵延的山道,明军步军被拖的足有二三十里,江面上,无数竹筏、船只顺江而下,场面蔚为壮观。

  “西峡啰峡上啊,呦吼嘿,滩连滩啊~”

  “穿过洛州是一条枪喔~三把是二把是到忠州喽,过了忠州是大溪口呐~进了嘛三峡是滩连滩呐~”

  经验丰富的老船工,操控着船只,筏子,用巴蜀之地特有的号子,将长江的水纹记录其中,号子声响彻两岸,引的峭壁上猿声啼叫不停。

  在王彦东下之时,在下雾山北麓,一片密林中,一支行似野人的队伍,从山林中一个接一个的钻了出来。

  从进入雾山开始俱是荒无人烟、荆棘密布的大山大林,粮食找不到还是小事,连路都找不到。

  进山时,吴兵多少还有些军队的样子,出山时,这支昔日威震天下的精兵,那是要多凄惨有多凄惨,身上污臭不堪,衣裳全都被荆棘划成条条,连乞丐都卖相都比他们好看。

  这幅模样,如果告诉别人这是满清平西王,保准被人一口唾沫敷在脸上,当然就算吴三桂穿起满衣满帽,也指不定有人吐他一脸。

  此时吴三桂却没有在意自身的形象,大山里走了个把月,他也没工夫在乎,他从密林里走出,站在一片草地上,秋日的阳光撒在身上,他只觉得如获新生一般,不禁张开双臂仰天长啸,“本王走出来了!哈哈~王彦,本王今日之苦,来日必叫你加倍偿还!。”

  陆陆续续走出山林的关宁残兵,一个个也喜极而泣,太他娘的苦了,太他娘的惨了,川东这是个鸟地方,抬头看不见山顶,低头看不见山底,要路没路,蚊虫成群,蛇蚁遍地,谁他'娘的敢让他们再走一遍,铁定先****'娘的。

  这时王彦注意力已经不在关宁军身上,但吴三桂的庶子吴应麟,王彦却没有杀掉,他准备先囚禁着,万一吴三桂走出了大山,他今后或许可以拿此子多宣传宣传。

  在王彦收到消息之时,东线的战事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

  东线的态势上,除了江西一路呈现势均力敌之外,襄阳和武昌明军基本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明军在湖北的防线,原本也算完善,北面襄阳坚城,雄踞天下,没个十多万人马,不打上小半年休想攻下,武昌之东,明军原本沿着蕲黄地区布防,这一片山势绵延,又有蕲黄四十八寨为依靠,足能抵挡清军,可刘承胤不战而逃,致使四十八寨义军仓皇应战,结果惨遭失败,武昌东大门顿时洞开。

  清军过了蕲黄地区,剩下武昌到荆州这一段,除了城池和长江以外,地利上基本没有什么依托。

  沿途的县城都不大,防御盗匪还行,想长期防守清军却不可能,因此何腾蛟与堵胤锡商议后决定,弃小保大,在决定守武昌、江夏两城的同时,下令还处于明军控制之下的咸宁、通山、大治等县的军民转移。

  一时间各个县衙内,官员、衙役,士绅进进出出,显得十分慌乱,而城里的情况就更糟了。

  一些有门路,消息灵通的士绅早就变卖家产,良田、屋宅统统低价售卖,出手了便拖家带口逃往湖南。

  城内的府衙接了布政使司的命令,办事效率也相当快,撤离的布告很快就张贴出去,乡间也派了衙役,敲锣打鼓的进行通告,让乡民进行转移。

  城中的衙役纷纷上街维持秩序,避免引起恐慌,协助百姓撤离,可老百姓毕竟不是军队,听到叫他们转移,顿时就慌了。

  是不是清兵打过武昌呢?人们议论纷纷,而越是议论,便越是慌张,什么何督师自杀,堵抚台投水,谣言满天乱飞。

  百姓这一慌,撤退也快,有点家底的赶紧回家收拾细软,带上祖宗灵牌,便直接上路,速度最快的反到是那些刚安置下来的鄂北之民,他面见识过清兵的残暴,也有上一次逃难的经验,虽然对这一年来安定的生活,溅有起色的家业有些不舍,但性命比什么都重要,而且他们相信朝廷会像上次一样,在他们逃去的方向,备好粮食,准备新的家园。

  一时间,去岁时鄂北之民南逃的局面,在鄂东之地上演,无数百姓扶老携幼,推车挑担的往湖南进发,鄂东的大地上,处处都是人流,犹如蚂蚁搬家一边,向岳州涌去。

  不过与上次相比,这次的情况却多少好一些,经过官府的组织,大多数人都能带足细软、口粮,大大减轻了官府的压力。

  (感谢花满楼66,感谢虾米007的两张)

第563章清兵围武昌

  明军这边紧锣密鼓的布防,楚督何腾蛟经过一番折腾,最后还是领着马进忠、王进才,陈子龙等部四万多人,坐镇武昌,堵胤锡领一万湘军占时进驻江夏,互为犄角之势。

  三江口明军在阻击多铎几日之后,因为水寨被清兵攻破,参将彦文杰战死,满大壮与王鼎遂即奉命退往江夏与堵胤锡会合。

  盛夏之际,八旗兵的战力不太可靠,所以这次楚赣之战的主力都是绿营兵,而且是以两淮、江南投降的绿营兵为主。

  多铎的十万大军,九成是绿营兵。

  为了攻打武昌坚城,原左镇部将张勇,原高镇部将李本深、扬承祖,原刘镇部将张思达、高谦、延士依,原李闯部将刘忠等,共计九万绿营兵,他们要么是四镇精兵,要么是武昌左镇和闯兵精锐,浙东投降的乌合之众,多铎都没带,清一色的绿营精兵,再加上两个汉旗,鼓躁喧天地往武昌推进。

  满人不善攻城,这些绿营将领大多是攻防的高手,多铎打通了三江口,到武昌城下再无阻拦,他是势在必得。

  进军途中,多铎又采用傅上瑞的谏言,沿途张榜,声明凡配合清军者,不杀头,不抄家,不抽丁,有能献何腾蛟、堵胤锡等湖广官员者,依官阶不同,许以抬旗、拜爵、赏银、赐田等奖励,但是如果有对抗圣朝天兵者,大兵至而不投降者,满城皆屠。

  告示贴了出去,不过清兵很快就发现没什么意思,清军名声太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军未至,沿途的百姓基本跑完了,贴的告示根本没人看。

  湖广天下粮仓,也算是富裕之地,清兵一头扎进来,有没有人看告示,普通士卒并不关心,关键人全跑了,值钱的细软,能带走的东西也全都带走了,他们大热天的跑来打仗,硬是没捞到什么好处,清兵们便愤怒了。

  好在前面就是武昌,九省通衢天下之腹,虽然说经历过战乱,但听说何督师治理的还不错,打下来以后,金银财宝,粮食,女人肯定少不了。

  不用多铎动员,这群丧尽天良的牲口,便红着眼睛杀向武昌,势必要将武昌拿下,劫掠一个盆满钵满。

  七月初,清军前锋逆江到达武昌东郊,多铎引着清将窥视武昌城防,眼中不禁漏出惊讶之色。

  武昌城墙之高,护城河之宽,远超多铎的预料,在他看来武昌的规格,应该同杭州、济南一样,而眼前武昌城的规格已经接近北京、江宁的规格。

  “何腾蛟好大的狗胆啊!”满人入关,中原文化没有学会半点,但各种规格约束却烂熟于心,多铎放下千里镜,骂了一声。

  “王爷,明朝这边,现在是主弱臣强,弱干强枝,地方督抚势力做大,明廷难以节制,许多规制下面的人都不遵守了。”傅上瑞说道:“就像这武昌城,何腾蛟便是按照江宁的标准来建造,城墙上各种设施之复杂,配套之完备,根本不是其他省城可以相提并论的。”

  去岁鄂北难民涌向武昌,王彦推行以工代赈,他走之后,堵胤锡、何腾蛟也继续推行,一部分难民被送到湖南开挖灵渠,留在湖北的则主要重筑襄樊和武昌城。

  何腾蛟对于经营自己的老巢,那是十分用心,所以把武昌重新加高加固,各种设施都修的十分齐全。

  多铎听了傅上瑞的话,一挥马鞭,绕城而走,他发现还真如傅上瑞所言,城上马面、敌楼、炮台样样不少,而且城池足有二十多里长,没有十万人马,武昌很难打得下来。

  傅上瑞见多铎脸上漏出凝重之色,连忙上前笑道:“王爷不用担心,这武昌城的防御情况,奴才一清二次楚,每面城墙有多少马面,放多少火炮,哪里墙厚,哪里墙薄,奴才都只道。”

  “哦?”多铎听了,面上一喜,不禁夸奖一句,“很好,回营之后,可画出图纸,本王将重重有赏。”

  “王爷放心,奴才早就画好了图纸,准备献给王爷了!”

  多铎哈哈一笑,有这么一位熟悉武昌防御的人在,他觉的攻下武昌的把握至少提高了三成。再看他运来的攻城器械,光红衣大炮就有八十门,还有千架云梯,鹅车,十万强兵,若拿不下来武昌,那他还有脸见人么?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23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37/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