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227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陈友龙点头应下,连忙找胡为宗商议。

  眼下大军已经进城,没有回头的余地,既然傅上瑞宴请,不管他有什么目的,对于陈友龙一方都是一次机会。

  当即胡为宗建议,以天地会的精干之士,扮作陈部军官前往赴宴,然后留下副将杨文义等军官在大营中,以响箭为号,大军直接冲向蛇山脚下,包围黄鹤楼,一锤定音。

  为了安全起见,陈友龙从军中挑选了一百精锐老卒,都配备铁甲手弩,一同前往。

  弩这种兵器,明军很少装备,但陈友龙当年平定黎苗叛乱,从土司手里缴获了不少,效果并不比火器差。

  申时三刻,两波怀着不同目的之人,先后来到蛇山脚下,只有王鼎、彦文杰稀里糊涂。

  刘承胤早到,他以经在山上埋伏了三百甲士,陈友龙等人插翅难飞,他下来山脚迎接,见陈友龙居然带来了一百精兵过来赴宴,眉头微皱,开口向亲兵吩咐几句,便迎了上去。

  “怎么不见扬文义?”刘承胤扫视了陈友龙身后,十多名军官,忽然开口问道。

  虽说陈部从刘承胤手下剥离已有一年时间,期间又补充了几部人马进去,可是当初陈部的将领,他还是能认识几个。

  “日头太毒,文义不慎中暑,现于营中休息,怕是不能赴宴了。”陈友龙开口随便说道。

  刘承胤抬头看了眼七月的太阳,是他娘的挺热的,他并不生疑,因为陈友龙既然带着亲兵赴宴,显然是有些害怕他,那他为什么要怕一个害怕他的人呢?再者陈友龙和陈部军官一死,一个杨文义也搅不起什么风浪。

  这时刘承胤看了众人一眼,遂即说道:“亲兵就别上山了。抚台大人已经等候多时,众位随我一起上去吧。”

  黄鹤楼位于蛇山之巅,历史悠久,从三国时代开始,就坐落于此,同岳州岳阳楼、南昌滕王阁,并称三大名楼。

  不过眼下的黄鹤楼可不是三国时期那座,时代更替,黄鹤楼也几经焚毁,光是在崇祯以后,就经过反复烧毁和重建。

  每次黄鹤楼的毁建,几乎都伴随着王朝的兴衰,所以曾有国兴楼兴的传言。何腾蛟也不知道从哪里听人说了,硬是花大价钱把着楼又重新修补了一遍。

  这时陈友龙一行将亲兵留在山脚,带着八名天地会骨干和三名军官一起上山。

  蛇山虽是叫山,其实就是个小土包,只是因为地处江汉,四周俱是平原,所以才被冠以山的称号,一行人没有多少时间便爬上了山顶。

  此时傅上瑞摆好了酒宴,众人入座,先是一阵寒暄,然后便开始畅谈击破清军之策,纷纷大放豪言。

  宴会上气愤热烈,一片和谐,待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傅上瑞脸色一寒,他将酒杯高高举起,正要表演一出摔杯为号的戏码,陈友龙却抢先一步,将酒杯砸碎于地,大吼一声,“傅上瑞投清,本将奉诏诛贼。”

  (感谢序曲123456,gdrthg的,感谢衣冠如雪的)

第538章乱起

  这真是麦芒掉进针眼里,实在巧的很。

  傅上瑞是万没想到,陈友龙居然敢在宴会上动手,他哪里来的狗胆,竟敢动他这个湖北巡抚,而且陈友龙怎么知道他要投清呢?即便朝廷真有诏书,也不可能是东面退下来的陈友龙来拿他。

  一瞬间,傅上瑞脑中一团迷糊,但他知道此事只能针尖对麦芒,看鹿死谁手了。

  陈友龙抢先发动,傅上瑞大感震惊,但他毕竟是见过风雨的人物,稍微愣神之间,亦立刻摔杯于地,并不承认所谓的诏旨,反而污蔑道:“陈友龙不战自退,勾结清军,欲谋武昌,给本抚拿下。”

  此时陈友龙等人已经暴起,一名军官退到窗边,手臂一伸,一枚响箭便从他袖子里射'出,发出刺耳的声响,直接窜上天空,猛然炸开。

  几乎同时,胡为宗等人与拥进来的甲士,以及堂内的刘部军官,在狭窄的堂内打了起来,瞬时间,大方桌,屏风架,都被砸得稀烂,堂内顿时木屑四溅,吼叫连连。

  同傅上瑞的震惊一样,陈友龙一行心中虽说已有准备,但对于傅上瑞下手如此果决,还是有些意外,他先让大军进城,然后立刻设宴伏杀,要不是他早一步知道其投降清廷,估计便着了他的道了。

  场内一时乱,刘承胤把刀在手,将傅上瑞护在墙角,虽说陈友龙一行突然动手,让他有些意外,但是这并不影响大局。

  山上有三百甲士,还不能奈何对方十来人么?对于山下一百亲兵,他上山时就已经吩咐属下前去调兵,所以觉对高枕无忧。

  内堂里,地方比较狭窄,外面大队人马,冲不进来,刘承胤的人数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

  胡为宗武艺高强,动作简单犀利,他一个人应对五六名甲士,却丝毫不落下风,其他的天地会之人,也个个都是好手,全都不是省油的灯。

  这些人原本都是绿林中的好汉,或是江湖上有名的悍匪大盗,寻隙滋事,好勇斗狠,那是家常便饭。他们在战阵上配合或许不行,但论单打独斗,都是以一当十的存在。

  刘承胤很快发现,对方人虽少,但却不好对付,而且堂内狭窄,甲士们根本展不开,无法形成配合,居然没站到什么便宜,眼看几日向他这边突来,他脸色不禁一遍。

  “抚台先退到外面,这里交给我了。”

  开战片刻,刘承胤见情势有些不对头,连忙吩咐一身,几名军官就护着傅上瑞离开。

  陈友龙见此,顿时对退到一角,搞不清状况的王鼎、彦文杰大喊:“定安兄,天地会总舵主在此,傅上瑞叛国投清,别让他逃了。今我死,武昌为傅贼所据,则荆楚休矣。”

  场上,刘承胤安排的甲士,虽被打的极惨,远远不是胡为宗等人的对手,被打得头破血流,满地哀嚎者不在少数,更有人不断被踢飞出去,但甲士必定人多,陈友龙一方十五人,已经有两人被砍翻在地,整体上处于劣势。

  王鼎、彦文杰到目前,还搞不清情况,这一个说投清,一个说不战而退,虽然他们对傅上瑞宴请他们,又在山上埋伏甲士,起了一丝疑心,但他们没有陈友龙那么多信息,自然不能分清局势。

  陈友龙虽然吼的诚恳,但他们也不能因此向湖北巡抚下手。

  这边两人犹豫不决,傅上瑞便已经退出大堂,而那边刘承胤的甲士却没有留手,傅上瑞的命令是将王鼎、彦文杰一并斩杀。

  此时一名甲士,被胡为宗一脚踢出去一丈多远,正好落在了王鼎脚下,他站起身来,看见两人,反手就是一刀,砍向王鼎。

  这下便好,你要弄死我,那我先整死你算了。原本不知如果战队的彦文杰等人,立刻大吼一声加入战团。

  这种混乱局势下,王鼎本就怀有警惕之心,虽然他文人出身,但这几年来也练了几手,他一个侧身躲过一刀,提脚再次将那甲士踹飞。

  其实刘承胤从蕲州落荒而逃,致使东线防御大开,荆王朱常巢战死,蕲黄义军损失惨重,王鼎作为曾经四十八寨的领导人之一,对于刘承胤是相当不满的,所以他对傅上瑞不治刘承胤之罪,反而要治陈友龙不战而退,勾结清兵之罪,他并不十分相信,但傅上瑞毕竟是湖北巡抚,他并不能因为不相信,便对巡抚动手。

  此时甲士要杀他,局势就明朗起来,不管谁说的是真,王鼎这边六名军官都一下加入战团。

  刘承胤让军官护着傅上瑞出去,眼见场内陈友龙等人把自己手下打的哭爹叫娘,他心中顿时大怒,杀机顿起,拔出刀狠狠向陈友龙后背刺去。

  刀光大作,双方进行你死我活的拼杀,陈友龙以敢战而著称,但以一敌三,还是略略显得有些吃力。

  前面两名刘军千户从两边同时挥刀劈来,陈友龙后退一步,挥刀格挡,两人皆力量极大,震得陈友龙手臂一阵发麻。

  就在这时,刘承胤骤然偷袭,一把雪亮的战刀迅猛刺向陈友龙的后腰,来势快如闪电,眼看陈友龙躲不过这一刀,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把刀从下方挥出,猛击在刘承胤的刀刃上。

  只听到‘当’的一声刺耳声响,刘承胤的刀脱手而飞,胡为宗一声怒喝,一脚狠狠踢在他的胸膛上,刘承胤被踢得飞起来,后背撞在走廊木柱上,他只觉气血翻腾,五脏六腑都仿佛被踢碎了。

  几名甲士见此,连忙去扶他,此时刘承胤的刀正好落下,胡为宗身体旋转,旋风般踢在刀柄上,刀变成一条直线,直刺刘承胤,正好射中他身前一名甲士。

  那甲士正要去扶刘承胤,没走两步便扑倒在他身上,大量的鲜血从胸口和嘴中涌出,流到刘承胤身上,将他骇得脸色煞白。

  此时退到楼外的傅上瑞,脸色也并不轻松,他们有点大意了。

  眼下陈友龙留在山脚的一百亲兵,得到信号已经杀到山腰,刘承胤调来兵马虽以赶来,但陈友龙部也从军营杀出,直奔蛇山而来,武昌城已经大乱。

  傅上瑞脸色有些难看,不过他也并不是太担心,毕竟他在城中的人马是陈友龙部的三倍,足可以应对城中的混乱。

  (感谢janue的一千一百书币,感谢来给爷笑一下,书友3281,悦冻窝芯的。推荐一本'《良弼:媚行深宫》。)

第539章人心浮动

  两方人马,围绕蛇山周围,展开了一场混战。他们身着同样衣甲,拿同样的武器,说着同样的汉话,甚至指责对方的口号都一样,那就是声称对方叛国投清。

  此时刘承胤经过刚才的一击,被吓的有些胆寒,匆匆从楼里撤了出来,而他一走,人数占优的甲士士气一泄,大堂反而被陈友龙一众人占据。

  他出楼之后,看见山下的形势,也是一愣,同傅上瑞一般顿感脑中一片乱麻。

  其实这事,今天只要任何一波人无备,都能快速结束,但偏偏摔个跟头捡个元宝,实在巧的很,两方人马都有准备,于是便造成了眼下乱成一锅粥的局面。

  刘承胤一面指挥甲士围着黄鹤楼继续攻打,务必要把陈友龙等人斩杀,一面让士卒抵挡已经爬上山腰的陈友龙亲兵,而后又派心腹,前往军营,把人马全调出来。

  蛇山虽然是个土包,却足以俯视全城,所以刘承胤直接在山顶建起帅台,用战鼓和令旗指挥山下混战的刘部兵马,他能看清战场,很快就掌握了主动。

  只是常言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刘承胤这个常败将军,带出来的人马,同陈友龙的人马相比,差了不是一星半点。

  虽然他能看清山下陈部人马的布局,而且随着傅上瑞的抚标,以及他的兵马逐渐往蛇山下汇集,人数远胜陈军,他也用令旗指出了陈军的薄弱之处,但是手下人马就是不给力,就是不能击破陈军。

  山下呈现焦灼之态,山上情况也不好,一名甲士跑来禀报,“抚台,将军,陈友龙躲在楼内,弟兄们攻了几次,都被赶了出来。”

  眼下的情况,让傅上瑞露出焦急之色,他听了禀报,眉头一皱,不耐烦起来,“怎么还没有解决!既然强攻不行,你们不会火攻么?把楼烧了,陈友龙一死,下面的乱兵自会散去。”

  “烧楼?”刘承胤虽是个武人,但黄鹤楼可是天下名楼,这好不容易重建起来,又给烧了,他们肯定被人骂死,特别是楚地的文人,肯定要将他们说得体无完肤,想到此处,他不禁提醒道:“抚台,黄鹤楼是武昌瑰宝,就这么毁了,怕是可惜。””

  傅上瑞沉默片刻:“国兴楼兴,大明国运以尽,此楼当毁,这是天意的安排。”

  刘承胤也就是问问,既然傅上瑞发话,他遂即下命道:“放火烧楼,对外就说火是陈友龙所放。”

  甲士领命而去,命人准备火炬,但就在这时,在山顶的刘部官兵,却突然发现,长江之上,一支舰队从西面蔽江而来。

  当先几艘巨舰,如同江上城堡,白帆高挂,如天上移动的一片云海。桅杆直上云霄,望斗之上,日月明旗,猎猎作响。

  “抚台,洞庭水师!”

  士卒一声惊呼,傅上瑞回头望去,却吓得肝胆俱裂,他只见百艘大船,顺江而下,后面还有数之不尽的各种小船。

  能有这个规模,那就只有这一年来,三湘四水之地,玩命发展的洞庭水师了。

  之前陈友龙是矫诏杀他,这回估计真是朝廷前来拿人了。

  刘承胤见了脸色也是一变,惊慌失措,忙问道:“抚台,这怎么办?”

  傅上瑞看了看山下情形,果断壮士断腕,“速走,迟了怕是走不成!这不是本抚谋划不周,实在是时运不济,倒了血霉了。”

  刘承胤看了眼江上船只,怕是南抚堵胤锡亲来,眼下城内乱成一锅粥,一但湖南兵马入城,他们只有死路一条。

  他不禁一声长叹,功亏一篑啊,他们万没想到洞庭水师会这个时候赶到,早知如此,他们不贪图陈友龙七千人马,直接据城,说不定还能等到多铎兵来,可现在一切都晚了。

  当下两人匆忙下山,领着兵马便直奔西门,此时一些抚标和刘部官兵,才觉得不太对头,不是说陈友龙叛国么,怎么湖南兵马一到,抚台和总兵大人反到要跑?

  稀里糊涂火拼一场的两万多明军,一部分人生出了疑惑,便慢慢掉下队来,等傅上瑞同刘承胤一路逃到黄石,两万人已经只剩下三千。

  多铎原本是要找金声恒报仇,主力先扫平江西,干死金声恒这个反骨子,但因为收到傅上瑞的密信,所以洪承畴建议先攻楚地,结果他人马还没走出黄州府,傅上瑞就从武昌跑来了。

  多铎对此大为不满,但谋士黄澍建议他对傅上瑞以礼相待,并委以重任,还要对外大肆宣传。

  果然受到大明湖北巡抚投清的影响,鄂东一些县城开始向清军投降,再加之傅上瑞熟知湖北地形,明军兵力部署和各部战力,以及凭借他官场上的人脉,使得蕲黄地区对于清兵的骚扰立刻减轻,清军进兵速度大大提高。

  多铎留下五千人马留守黄州,保障后勤,大军立刻浩浩荡荡的杀向武昌。

  此时,武昌城已经安定下来,但城内无论士绅百姓还是各部守军,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大敌临近,城中却发生了一场内讧,湖北二把手,带兵投敌,就算湖南兵马来援,也不能将蒙在人们心头的阴霾吹散。

  武昌码头,战船林立,停靠在长江边上,一队队水师官兵,走下战船,开始在军官的指挥下,搭建水寨。

  唐代李白有诗“千里江陵一日还”,虽说有些夸大,但大体也说明了顺流而下的速度。

  历史上灭南朝为何要先占上游,也多是这个原因,几十万人马顺江而下,下游基本难以抵挡。

  从六月收到清兵将要入寇的消息,堵胤锡便从长沙移驻岳州,等收到高一功传过来的消息,他便一面给何腾蛟写信,一面领着满大壮,准备东下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227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7/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