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224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前面的汉子听了,微微一愣,半响后笑道:“干仗就干仗,王相公到也厚道,以前我们做炮灰的时候,妈的喝碗粥就被赶着上了。”

  说着说着,已经轮到了那汉子,火头军铲了一大勺,他见了顿时眉开眼笑,可那火头军却似乎拿不稳铲子一般,临到他碗里之时,手头两抖,菜便少了一半。

  “兄弟,兄弟,在整点。”汉子大失所望。

  火头军却根本不理,他伸着碗等了半天,自觉没趣,嘴里暗骂一声,走到一旁蹲下,筷子夹起一块肥肉,闭上眼睛放在鼻子下面闻了闻,一脸享受的放到嘴中。

  明军本来没有什么肉食,就算有钱也没地方买,但有秦良玉这个川东土司首领在,只要王彦给钱,便能在苗寨换取许多山禽野兽。

  虽说分量不够十多万人马吃上一口,但给万把人饱食一顿还是足够的。

  在西军士卒埋头吃饭之时,孙可望等人穿着战甲,按着战刀走过来。

  原本他们在南岸之时,就担心被高一功吞并,但是五忠军中有铁的规定,将领不得私自招募收编人马,所以西军一直保持着独立性。

  孙可望原本以为躲过一劫,但被裹挟过江之后,他们便被王彦召见,西军终于难逃被吞并的命运。

  王彦开出来的条件,是将西军打散编入五忠军之中,孙可望四人都封伯爵。在王彦看来,不到一万人,封四个伯爵,这还是看在西军抗击清兵,替明朝拖住了清军主力的份上。

  可在孙可望看来,他们从王爵一下降到伯爵,就难以接受了,而且将兵马打散整编,也等于夺去了他们的兵权,那大西就真成了历史。

  孙可望对此犹豫不决,王彦便让他再考虑一下,但没想到考虑结果还没出来,王彦便命他们担任今天的主攻,明显就是消耗之意。

  万把西军被近十万明军裹挟,西军要么被消耗掉,要么接受改编,孙可望等人脸色都不好看。

  这时营中擂鼓声响起,李定国看了看四周的士卒说道:“虽是不愿意承认,但我们就这点人,大西真的已经完了。兄长即便心有不甘,也是没有办法,再者我看王相公是个守信之人,顺军旧将在他手下,都得到了重用,我们兄弟四人,本事并不比他们差,只要一心拥明,不愁没有出头之日。”

  “话我就说这么多,你们考虑考虑。”李定国说完,遂即转身走到士卒中央,大声喊道:“吃完了,就赶快站起来,拿好兵器,去营外列阵。”

  刘文秀、艾能奇见此,把目光投向孙可望,孙可望叹了口气,“先打完今天这一阵,晚上再商量。”

  当下三人也开始敦促士卒,出营列阵,营地里顿时人头攒动,一队队人马拿着刀枪,弓箭走出大营。

  城头上,吴三桂等人早早来到了北城,注视着城外明军的动向。离城四里的山寨上,清兵弓箭手已经蹬上寨墙,火炮装好了弹药。

  入蜀的道路不好走,所以清军并没携带多少重炮,夔州的道路更是崎岖,吴军自然也没带什么红衣大炮,只是些四磅的佛朗机炮,不过辽镇作为曾经的大明支柱,火炮火铳的质量相比于其他明军,还是要好上许多。

  如果这次吴三桂带来了重炮,就可以架在城上与山寨配合,行成交叉火力,但现在他却只能干看。

  守卫山寨的正是李国英的两千人马,加上三千辽镇步兵,吴三桂对他们还是很有信心。

  山寨建在山上,火炮射程因为地形大大提高,明军基本打不着,山顶的火炮却能覆盖明军,而且明军仰攻,什么器械都用不上,只能四面蚁附登山,伤亡必定巨大。

  清兵在上面准备了足够三个月的吃食,一个月的淡水,吴三桂认为光这座山寨,明军就要攻打半月,所以他果断的拒绝了撤离山寨,换取三天时间的要求。

  (感谢,kamp的五百书币,感谢我王大拿的两百书币,感谢幸福啄木鸟的,感谢meilinyu,kamp的两张。)

第531章仰攻受挫

  清军山寨建在一座两百丈高的山顶上,山坡上的树木如同明军大寨一般,砍伐一空,既可以防止明军火攻,又能清空射界。

  七月时节,赤日炎炎,山上无风吹过,寨墙上插着的旌旗无精打采的耷拉着,墙上的清兵与山脚列阵的明军,都没有发出一点声响,只有远处树林中的蝉儿发出阵阵鸣叫,使得空气中充满了躁动不安。

  明军大阵,分为两个部分,高一功领着忠贞军和一部土司兵马,监视万县城,防止清兵突然杀出。

  另一部则列阵在山脚,士卒们顶着烈日,如林而立。幸好明军大多是南方人,中路军更多是粵地之众,加上明军配备的多是南方的布甲罩甲,远远要比清军更耐酷暑。

  寨墙上,清兵光是站着就已经汗流浃背,北人本就受不了南方的酷热,几乎每年都要回北京避暑,他们入关三年还是没有适应。

  五千清兵,李国英的两千人还好,他们原本属于武昌左镇,盔甲以布甲为主,三千辽兵情况就糟糕许多,棉甲穿在身上,不动都是一身汗,偏偏大战在即,不穿还不行,一个个只能咬牙忍受。

  三伏天,光是站在太阳下面晒上一个时辰,士卒便受不了,王彦站在楼车上见大军列阵完毕,遂即吩咐道:“可以开始了!”

  身后的旗鼓闻声,赤着上身,擂起了战鼓,阳光照在鼓手古铜色健硕的后背上,他身上汗珠反射着阳光,粗壮的手臂左右开弓,将鼓锤砸在战鼓上,越擂越急,发出振人心魄的声响。

  “巍巍大汉,必复河山!”

  战鼓声打破了战场上的宁静,数万五忠军紧随着战鼓声,举起长枪,拔出战刀,高举着指向天空,齐声呐喊,将心中的躁动怒吼出来,气势壮甚,散发出铺天盖地的杀气。

  五忠军连吼三声,前面打头阵的西军则紧握着武器一声不发,李定国回头看了看身后的明军,脸上一阵沉思。

  一只人马,能发出这样的气势,不是靠着训练来的,肯定是在战场上一次次搏杀,打出来的精气神,打出来的必胜之心。

  当年的白杆兵,还有曹文诏的人马,能有此种气势,想不到满清南侵以来,大明朝廷既然又打出了这样一支强兵,西军的时代真的已经结束了。

  此时中军望车上,王彦冷冷地望着山顶的寨墙,墙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清军弓箭手,在他们之前,清军还修了一条简易的矮墙,大队的清军刀盾、长枪则站在那里,防备明军靠近寨墙。

  这矮墙一线,清兵还堆放了大量的石块,滚木,借着山势往下放,一砸能砸一片,王彦可以想象到明军必然出现大量伤亡,而且明军爬坡仰攻,几乎什么器械都用不上。

  清军入蜀的道路难行,没有带红衣大炮,明军一路从贵州过来,路也不好走,王彦带的几门十二磅炮,最后直接丢在了贵州,拉不进来。

  现在小佛朗机根本打不到山顶,担任第一波进攻的西军除了用竹子做的轻便竹梯之外,其他器械都用不上。

  “相公,西军已经准备好了!”望车上棋牌官,见西军举起应旗,大声禀报道。

  这时战鼓已经擂了一阵,明军士气被调动了起来,王彦看向阵前,见一万西军已经扛着竹梯,举着藤牌,前出就位。

  王彦心里清楚,这一波攻击肯定死伤惨重,甚至摸不到清军的寨墙,但他必须要看看一清军的防御手段,才能制定之后的攻山策略。

  “传令,孙可望发动进攻!”

  张献忠以死,大西政权已经结束,王彦、朝廷、士绅文官集团,都不会容忍代表农民阶层利益的西军继续存在。

  王彦知道攻山伤亡惨重,自然不能让五忠军先上,正好孙可望在接受改编的事情上犹豫不决,这场打头阵的任务西军自然就义不容辞了。

  当然这也是王彦在逼迫孙可望,让他认清形势,不要再存什么幻想,眼下除了被收编之外,便只剩被战事消耗干净一途绝路了。

  “咚!咚!咚!”

  战鼓的节奏更加急促起来,望车上打出了出击的旗号,前出的一万西军顿时大吼一声,如潮水般地冲向山脚,他们抬着上百架竹梯,挥舞着战刀和长矛,呐喊着向上攀爬。

  近万人马,举着盾牌蹬山,密密麻麻如蚂群移动一般。

  寨墙上,清军二十多门四磅佛郎机,率先开火,铁弹砸下来,速度迅猛无比,但大多都打在了山石上,碎屑飞溅,惊的攀爬的西军赶紧压低了身子。

  西军继续攀爬,顶着不时砸来的跑弹,逐渐到了山腰。

  清将李国英站在矮墙后,向下眺望,只见密密麻麻的人群,但他却并不惊慌。

  “哼,想用人海来攻山寨!”李国英没守住重庆江防,现在决定一雪前耻,他冷笑一声,下令道:“放雷石滚木!”

  矮墙上,清兵听见号令,立刻提刀斩断挡板上的绳索,绳索一断,挡住石块的木板立刻掉下,一块块巨石顿时落下,他们顺着山坡滚下,发出阵阵碰撞的声响。

  李定国抬头看去,只觉得山上下起了石雨,他脸色一变,连忙几步抢到一块巨石之后,回头大喊:“快,躲避起来。”

  一时间,山坡上惨叫声四起,成片的石头砸下来,西军士兵根本避之不及,一个个被巨石砸中,顿时身体变形,石头砸中了前面的人,并不停歇,顺着山坡借着巨大的惯性继续在人群中翻滚。

  这些石块迅猛异常,从山头一直滚到山脚,还在平地上滚出二十几步,被砸中的士兵,尸体也随着山坡滚下,绊倒了同袍,使得没被砸中的士卒也滚出老远。

  仅这一次雷石的冲撞下,西军便伤亡两三百人,骨断筋折,哀嚎声响成一片。

  雷石过后,清军又开始往山下砸滚木,一丈长的圆木被抛下山来,效果比雷石还要强一些。

  清军看着人群密集之处,便一根圆木砸下去,顿时砸倒一片。

  山坡上,西军才到山腰,便死伤惨重,每一轮巨石砸下,滚木抛下,都会带来上百人的死伤。山坡上已是尸横累累,到处是被砸扁的身躯,被砸碎的人头,血流成河,将滚落山脚的大石、圆木都染成了红色。

  “大哥!”艾能齐几步窜到孙可望躲藏的山石后面,大喊道:“我们顶不住了,死伤太惨重!”

  孙可望看着西军还未接近清兵的弓箭射程,便死伤惨重,如果箭雨加上雷石滚木,伤亡肯定还要巨大,他脸色一变,“传令立刻撤退!”

  “不可!”一旁的刘文秀急忙制止他,“没有王相公的命令,我们不能撤退!”

  (感谢悦冻窝芯的,感谢copyrightsss,我喜欢学霸,清风细雨,序曲123456,寿州梁四郎的。)

第532章分道扬镳

  孙可望也知道,如今西军到了穷途末路,他拒绝被收编已经让王彦升起了消耗西军的心思,如果擅自撤退,那王彦就能借机直接将他正法了。

  大军作战,令行禁止,闻鼓而进闻金而退,那是每战必胜的法宝,西军想要撤退必须经过王彦同意才行,这是战场上的规矩。

  任何军队后撤都必须由主将同意才能执行,否则各部人马只考虑自己本部利益而擅自撤退,在大战之时,岂不引发全军溃败。

  这万余西军是孙可望东山再起的最后本钱,大西军纵横天下数十载,张献忠死后,他为四王之首,当之无愧的大西接班人,就这么归明做个小小的伯爷,他实在心有不甘。

  山顶上,雷石、滚木像用之不尽一般,继续砸下,山石旁边一员西军偏将,一个不留神被砸中了脑袋,立刻铁盔凹陷,血流满面,直接栽倒下去。

  “儿郎们注意躲避,再坚持片刻。”孙可望大急的呼喊,然后吩咐道:“文秀,你打旗语,请求撤退。”

  此时,王彦正在望车上观战,尽管他早就预料到山寨难打,但却没有想到会如此麻烦。

  山顶的清兵,只靠滚石擂木就将西军压在山腰,不敢动弹。

  “相公,西军打旗语,伤亡巨大,请求撤退!”负责观望战局的棋牌官,忽然大声禀报。

  王彦听了,微微皱眉,他看得见西军伤亡惨重,但试探刚刚开始,梯子都没搭到寨墙,清军还有什么手段都没试探出来,就想撤退,那之前死的士卒不就白死了。

  “回令,不准,让他们继续攀爬!”

  棋牌官闻令,立刻抽出令旗挥舞。

  半山腰的山石后面,刘文秀失望的放下旗杆,孙可望、艾能齐看向他,急忙问道:“怎么样?”

  “不准。”孙可望听了,顿时大怒,“王彦这时借机消除异己。”

  刘文秀、艾能齐一阵沉默,他们跟随张献忠十多年,从成百上千的流寇队伍之中脱颖而出,一步步经过战场上的拼杀,开创了大西国,其中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自然也有所不甘,但局势如此,他们其实更加赞同李定国的想法,遵从张献忠的遗志急归明朝。

  大顺的失败,大西的失败,已经说明了明朝气数未尽,刘文秀沉默半响后,开口劝道:“大哥,形势如此,抱怨也没有作用,眼下儿郎们在山腰这么耗下去,进退不得,伤亡只会更大。先听从军令,再冲一次吧!”

  就在这时,山顶的滚石擂木稍微停歇了一下,前面山石下躲藏的李定国见此,立刻吆喝本部人马,爬起身来,拿着盾牌继续攀爬。

  “散开点,别扎堆!”孙可望细胳膊拧不过大腿,当即吩咐一声,指挥人马继续攀爬。

  可西军没上前几步,滚石擂木再次落下,于此同时,清军矮墙处又多了一个新的武器。

  一个个浇了火油的大草球,被清兵点燃,然后从山上推下来,顿时使得攀爬的西军感到一阵恐慌。

  时间继续推移,渐渐的西军终于接近了弓箭互射的距离,孙可望等人顶住藤牌,上面插满了箭矢。

  就在这时,一名小校忽然喊道:“鸣金了,鸣金了~”

  已经红了眼的西军,听到金声,顿时如蒙大赦,丢下满山的尸体,如潮水般退下山去。望车上,王彦将整个攻山的经过都收入眼中,面寒如水,这样的山寨扼据险要地形,根本不是短时间能够攻下。

  当下原定的第二波攻击也被王彦取消,“传令,暂时停止进攻,大军先行退回大营。”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224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224/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