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一阵呼啸声直奔他而来,一枚黑色的铁弹逐渐放大,竟朝着他的位置砸来,这位叛将瞳孔瞬间放大,眼中漏出不可思议之色,想要躲闪,但炮弹的速度太快,没等他做出动作,一声震耳的巨响就随之传来,他只觉得城墙一丝轻微的震动,铁弹消掉一个墙朵,砸中的位置与他不过一丈来远。
李成栋不禁惊得冷汗直流,但也暗暗吐出一口气,他回头看着身边惊恐的清军将校,却故作镇定的笑道:“漳州城被本镇加固,城墙极其坚固,明军就是再调百门重炮,也休想破城。诸将不必忧郁,在撑一些时日,等江南援兵和张总督兵一到,城外的明军就嚣张不起来了。”“是,是。”众多清将,神情不自然的小声附和道。
另一头,明军的炮阵上,随着新炮一起过来的炮队指挥陈于阶,懊恼的放下千里镜,喝令道:“清理炮膛,炮口左移一分,再放~”
几名炮队士卒,立刻用裹着湿棉布的长杆往炮膛里一捅,然后换裹干棉布的长杆再捅一遍,接着调准炮位重新装弹,可是城墙上的李成栋却早已消失不见。
炮队失去了目标,但炮击却并未停止,这半个月,明军已经形成规律,从清晨开始,几门火炮轮番轰击,直到黄昏,当然有时候夜里也会突然放上几炮,让清军烦不胜烦。
照例,到了黄昏时,在残阳映照下,持续了一天的炮击再次停止,经过半个月的轰击,漳州北城虽然被打得千疮百孔,但总体上仍旧完好。
明军已经在城下布置各种工事,城内清军出不来,负责锁城的明军也没有能力进攻,双方就这么耗着,所以围城的日子比较枯燥。
“王督镇在帐内没有?”贺珍来到王士琇的帐前向士卒问道。
“在了,将军容卑职通报。”士卒说完,又对帐内说了一声。
得了允许,贺珍挑帐进来,王士琇见他,放下手里的《纪效新书》,笑道:“贺将军有什么事?”贺珍抱拳拱了拱手,一面走到案台前,将一份手令放在王士琇面前,一面道:“王督镇,国公大军已经渡过北溪,现于漳州城东五十里下营。这是国公刚发来的军令,第一是令督镇今夜悄悄带领四千督标骑兵前往国公营寨,国公营中同时也会有四千人马连夜过来。第二则是,国公让我们敦促民夫挖掘直通城下的地道,用药子炸城。”
王士琇闻语,拆开手令观看,然后皱眉思索道:“漳州城池坚固,如果按往常的战法进攻,难以取得成效,挖掘地道确实另辟蹊径,如果真能炸塔城墙,那将收获奇效。至于国公为何连夜换兵,想必也是想出了什么奇谋。”
贺珍也点点头,“炸城之策,确实可行,虽然漳州城坚,但我们药子充足,用个千把斤,不怕炸不塌。如果成功,弟兄们能少死多少人,就算不成,也不过是浪费些药子,耗费一些人功罢了。”
“贺将军说的不错,三万民夫,锁城工事筑完之后,就没了任务,现在正好用起来。”
“不过,这地道要怎么挖呢?这种攻城之法,我军甚少运用。”
王士琇站起身来,从身后架子上取下一份图纸,麻利地平铺在桌上,然后唤贺珍一起观看。
这是一份明军通过一个多月的观察,绘制的漳州城防图,不但绘制了整体,还详细到各个局部,城楼、马面、敌楼、城门,都标注得详细,每段城墙的高度,厚度,也都做了标记。
王士琇指着地图道:“国公的命令既然传来,那我们就必须奉命行事。今夜本镇领督标去国公营寨,挖掘地道一事,就交给贺将军。漳州城的护城河,可能是比较大的问题,具体怎么挖掘,贺将军可以选择炮击多日的北城,然后多询问一下工匠们的意见。”
是夜四更天,人正熟睡之时,王士琇率领四千督标骑兵,悄然无声的离开了漳州城外的明军营寨,而在不久之后,一支四千人左右的明军,又牵着战马回到了营中。
第471章假援诱敌
取代王士琇来到漳州城外的正是李过,为了不使清兵生疑,新到的四千兵马和剩下的两千督标,照例清早之后,出营操练。
当然四千李过的部下,虽然跨上战马,但却跑不起来,只是做做样子,真正操演的还是剩下的两千督标。
城上清兵,每日都会注意城外明军的变化,此时明军精骑已被调走,但人数上却没有出入,加上距离甚远,他们自然看不出端倪,不会知道城外明军骑兵已经被调换。
如此又过了一日,一切照旧,没有什么变化,城内城外继续干耗。
等到了第三日,李成栋接着巡视城墙,但这次他学乖了,知道明军炮弹打的准,所以不敢一群人一起走。
他一边观察城外情况,一边拍拍士卒的肩膀,以示鼓励,被拍过的清兵,立刻挺起了胸膛。
李成栋在清军之中威望很高,除了他战功赫赫,非常能打之外,还因为他善待部署,亲近士卒,所以高杰一镇中,他的名声最为响亮,实力也最强。
他在城上巡视,士卒都对他行注目之礼,清军士卒的状态,还是让他比较满意,他将西城巡视一遍之后,正准备移步南城,但就在这时,一直未遭受攻击的东城,却忽然传来一阵震天的欢呼之声,隐隐约约之间,似乎是清军在欢呼,“援兵来了~”
李成栋大为惊讶,而这时欢呼之声已经从东城蔓延到北城,声音铺天盖地。“援兵来了~是八旗兵!”
明军虽然没有进攻漳州,但漳州毕竟被围了一个多月,城内清兵几次想要冲破封锁,都以失败告终,漳州清兵士气自然逐渐跌落,感觉到前途黯淡,现在看见援军,等于又看见希望,如何能够不兴奋异常。
这时李成栋连忙下城,骑马奔向东城,等他上了城墙,便见东城之外,一队四千人左右的清军骑兵,一部穿黄甲,一部着红甲,打的旗号乃是满州正黄旗和蒙古正红旗的旗号。
这队骑兵,猛然冲向明营,喊杀声铺天盖地,但是明军依靠长墙和工事,放铳放箭,骑兵不敢硬冲,再要接近长墙之时,抛射一波箭雨,便一个迂回,又撤了回去。
城墙上,早一步到来的佟养甲见此,顿时大喜过望,李成栋亦喜出望外。
“李督镇,快组织兵马,这是里应外合,大破明军的绝佳时机!”佟养甲大喜道。
正在这时,一员清将突然跑来,单膝跪地,“抚台,督镇,北门外的六千明军骑兵出营了,似乎是要赶来东城对付援兵!”
李成栋望了一眼,城外的四千八旗骑兵,各个骑术精湛,异常精锐,而王彦的六千骑兵尚在北城,明军已经没有其他的骑兵。
他听了佟养甲的话语,又听了清将的禀报,援兵只有四千,而明军骑兵却有六千,如果接应不及时,援军败了,那漳州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就没了。
这时李成栋没有时间多想,他当即猛然挥拳,砸在城墙上,浑身上下散发出一股振奋之气,大声喝道:“旗鼓,传本镇之令,点齐本部人马,与援兵合击城外明军。”
漳州城上,战鼓擂起,被围了一个多月的清军士气大振,呐喊铺天盖地。
漳州东门,吊桥放下,城门大开,李成栋手持关刀,一马当先,身后一千骑兵,六千步卒,士气如虹,如洪水破堤一般,宣泄而出,气势可撼动山岳。
李成栋这次可是下了血本,这些都是高杰一镇的精华之兵,他们与官军打过,投降官军之后,又和李闯斗了近十年,真正的身经百战,之后降清,他们一路南下,为满清攻城掠地,也是急先锋,战力绝对冠绝绿营。
此时从西门敢来的六千明军,缓慢的来到东城,与四千八旗骑兵对持着,战马嘶鸣,气氛紧张,空气仿佛都要凝结。
在李成栋部涌出漳州之时,对持的骑兵,也催动战马对冲过去,城上清兵与佟养甲见此,热血沸腾。
李成栋部见明军一方,两千骑兵催动战马,杀向四千八旗,他也吆喝着手下猛冲过去,只要击破东面,与八旗汇合,他这条困龙就活过来了。
两只骑兵猛烈的对冲,可就在将要撞在一起之时,却纷纷拉动缰绳,马头一转,两军同时一个迂回,转了一个大弯,并行着直接奔着李成栋而来。
守在长墙和壕沟旁的明军士兵,则立刻搬开据马,放上壕桥,为骑兵放出一条直通城下的道路。
锁城是为了困死城内清兵,但为了方便明军今后取城,明军会在长墙上按置寨门和吊桥,清军攻来就紧闭,明军攻城时就放开,以便兵马和器械快速通过。
这时城上的清兵看见这一幕,不禁目瞪口呆,瞬间鸦雀无声,佟养甲嘴里简直能塞下一个鹅蛋,他脸色狂变,“不好,中计矣!快,快鸣金~”
城下的李成栋看的没有城上清楚,他忽闻城上鸣金,十分不解,但就在这时,明军长墙上原本紧闭的塞门,却全部大开,他只见原本要与他里应外合的八旗兵,居然与明军一起,朝他杀来,他顿时险些喷出一口老血。
“王彦,直娘贼,居然如此欺诈本镇!”李成栋瞬间反应过来,这他妈不就是皇太极阴祖大寿的那一招么。
他先是被王彦锁了城,困在城中,现在又中了假援诱敌之计,最主要的是,这两计几乎就是照抄大凌河,但李成栋却没有意识到,王彦这是把他当傻子耍。
李成栋恼羞成怒,连忙拉住缰绳,战马前冲了十几步才停下来,而这时明军骑兵却从各个塞门冲出,也不正面对撞,而是兵分两路直接奔着清军后路而去,显然是要断了李成栋的归路。
城墙上,刚刚还山呼海啸的清兵,瞬间鸦雀无声,一股巨大的挫败之感,在城上蔓延。
与之相反,此时明军营地内,却杀声四起,豪气干天,无数步卒,加上李过带来的四千步卒,也统统翻身下马,抄起刀枪呼喊着杀了过来。
远处,藏在数里之外的明军主力也突然出现,一杆大纛旗下,王彦金漆山纹甲,大红披风,身后近三万人马,疾步向战场奔来。
城上佟养甲见此,急道:“李元胤,快组织人马去接应汝父。”
佟养甲虽然节制李成栋,但他自己却很清楚,他的才能远远比不上李成栋,如果李成栋死了,那漳州也就完了。
第472章打虎不死
马蹄滚滚,明军骑兵如潮而来,那骇人的阵势,使得清兵惊呼连连,他们你看我,我看你,但大纛未动,他们并没有掉头就跑。
清军出城的时候是攻击阵型,刀盾、长枪都在前面,后面是大队的弓手和铳手,两翼完全没有护卫,所以被两支明军骑兵,直接拦腰割断。
要是一般的清兵,发现中计之后,肯定会行成混乱,被骑兵分割之后,后面的清兵肯定溃入城中,但李成栋部虽然惊呼声四起,但士卒并没有没头没脑地乱窜,不少士卒反而镇定的执起弓箭,射箭还击。
城上佟养甲发出鸣金声,李成栋也连忙指挥人马后撤,但明军骑兵速度太快,已经将他们截断。
这时无数明军步军又从正面冲来,更远处是王彦的主力人马,如果等王彦主力一来,李成栋就会被彻底困在城外。
“全军向后,不要理会明军步卒,都给本镇往回杀。”
王士琇的六千骑兵,冲入清军的弓箭手和鸟铳手之中以后,并没有贯阵而出,因为他们的目的是挡住李成栋回城,而不是击溃李部,如果骑兵离开,再下一次迂回冲击之前,清军就已经跑了一大半了。
明军骑兵在清兵之中一阵砍杀,弓手和鸟铳手面对骑兵之时,几乎没有招架之力,明军骑兵刀下人头滚滚,他们只要杀到明军步卒将李成栋围住,他们就完成了使命。
这时随着李成栋下达命令,大纛后退,清兵看了大纛,全部回身杀来,城内李元胤也领着两千长枪手,前来接应。
战场上,一时间居然成了明军步卒撵着李成栋追杀,而阻拦李成栋回城的明军骑兵,则被清兵两面夹击。
随着李成部往回压,督标骑兵的压力顿时大增,不过明军优势明显,追杀而来的明军步军,不停的把清兵砍倒。
东城外,喊杀震天,两军展开激战,明军布置妥当,占据优势,但李成栋却顽强无比,战局竟一时僵住了。
此时李成栋部根本不顾及后面的明军步军,而是全力想冲开明军骑兵的阻拦,李成手持关刀,冲杀在前,与督标骑兵撞在一起。
这时的李部,表现的十分凶悍,就像一个人被几个人围殴,他不管两旁和身后的敌人,是捶他的背,还是打他的腰,他只盯着眼前一人猛打,鲜血淋漓,狠劲十足,使人畏惧。
战斗仍在持续,而且随着王彦兵至,越发激烈,明军鼓足了劲,非要把李成栋歼于城外不可。
不远处的土台之上,王彦和他的大纛旗已经移驻于此,他跨着战马,眺望战场,仿佛一头狼王,正注视着狼群围猎他们的猎物。
他目光闪动,正密切关注着战场上的局势,这次他利用漳州清兵盼望援军的急切心情,将李成栋引出来,可谓占了先手,不过李成栋此人确实是一员能将。
眼下的情况,如果换成其他绿营,猝然遇袭,只怕早就兵败如山倒了,但直到现在,李成栋仍在作着顽强的反抗。
明军这次攻入闽地,主要靠的是谋略、情报方面的优势,最大的一仗不过是在涂岭伏击谭泰,没有打过真正的硬仗,新卒没有战阵经验,训练不足的缺点,没有表现出来。
现在将李部包围,三面的步卒在占尽优势的情况下,还让李部将压力压向督标骑兵,这与李部士卒一比,不足立刻暴露。
王彦看着督标骑兵不时被长枪捅落下马,心里一阵肉疼,“本阁还是小瞧李成栋了,照这样打下去,等取了他的首级,本阁的督标,也会伤亡不轻。”
“江北四镇之中,高杰一镇最强,当年与末将也屡次交手,堪称百战之兵。李成栋继承高镇精华,的确能战!”一旁的李过,随声附和道。
王彦闻语,遂即一挥手,“传令郑成功,把郑军弓手也全部调上,此外发号令,让步军加紧猛攻,尽快解决战斗。”
战斗早一点结束,督标骑兵就少一点损失,骑兵对于王彦而言,实在太过宝贵了。
此时战场已经进入了白热化,明军步卒从三面撵来,李部死伤过半,李成栋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他一刀砍死身前一员明军百户,抬眼望去,见挡在前面的明军骑兵,依然众多,他忽然看见不远处一员明将,正指挥明军封堵清兵出路,顿时大吼一声:“儿郎们跟我来。”语毕,一马当先,冲了过去。李成栋速度极快,那明将正式督标统领王士琇,他察觉到直奔而来的李成栋,脸色一寒,引弓就射,身边两员亲卫,也立即将箭头对准了李成栋。
几箭射来,一箭正中其肩,剩下的则被李成栋用刀剥开,虽然受伤但他没有丝毫停留,飞快地冲到了王士琇的面前。
只听到李成栋暴喝一声“死”,王士琇就感觉到一阵劲风从身边刮过,他拿弓去挡,弓身立刻被削成两段,身边两名亲卫连忙阻挡,李成栋关刀一扫,然后一劈,便斩杀二人。
王士琇急忙抽刀,与他一阵对劈,刀身连连撞击,王士琇是文人出身,哪里是李成栋的对手,他手臂一麻,战刀顿时脱手而出,慌忙之间,他只得伏马而逃。
李成栋乘机一阵砍杀,督标骑兵不像步军一样可以结阵,以同袍的力量来对抗敌将,他们一时被杀得措手不及,节节后退,防线立即洞开。
一众清兵立刻从缺口涌入,不过出口并不大,清兵刚跑出一百来人,王士琇又纠集近百明骑兵向缺口推了回来。
明军在战马上左右劈砍,想要逃跑的清兵躲避不急,纷纷被砍到,李成栋顿时大怒,他已经杀红了眼,手中的关刀已不知砍翻了多少人,但双拳难敌四手,密密麻麻的明军向他涌来,都想要他的人头,来换取爵位。
一时间,虽然有亲卫保护,他也开始险象环生,而就这时,一队清兵长枪手,却从反方向杀穿了督标骑兵,领头的正是李元胤,他一边挥舞着长枪,一边吼道:“父帅快走~”
第473章二招李成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