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95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第458章接见士绅

  来见王彦的几人,并非普通乡绅,准确来说都是泉州的大户望族,其中不少人,还都是曾经的大明官员。

  这些人与泉州普通百姓相比,在这次兵祸之中,除了钱财有损失外,人身方面大都平安无事。

  此时堂上的士绅一共有二十多人,代表着泉州府半数以上的大家望族,他们座着低声议论,陈邦彦则端坐着闭目养神。

  会堂上乱哄哄一片,一名老者重重咳嗽两声,大堂上顿时安静下来,老者名叫郭必昌,是泉州第一大户,曾担任大明兵部尚书,也是泉州府公认的士绅领袖。

  郭必昌缓缓道:“如今泉州为朝廷光复,楚国公乃当朝大学士,必为我等士绅考虑,有什么话,等国公来了再说,大家不要在陈先生面前失礼。”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这时,堂外有士兵喊道:“陈先生,国公和国姓爷过来了!”

  陈邦彦闻语,睁开双眼,带着众人连忙起身,一起到堂外迎接,便将王彦与郑成功边走边说,大步走进院子。

  “诸位士绅久等了,各位来此,不知有合适指教?”王彦走到士绅身前笑道。

  “我等岂敢有什么指教,只是有些情况,向楚国公反应,楚国公军务繁忙,我等还来打扰,实在是很抱歉!”

  “无妨,各位请!”

  众人走进了大堂,纷纷落座,王彦笑着道:“这次东征,虽然是由朝廷和本阁主导,但八闽之地,朝廷今后还是要依靠国姓成功的威望,来主持闽地抗清,所以大家有什么具体的事情,今后可以直接向国姓成功反应。”

  众人闻语,纷纷起身,向郑成功施了一礼,但众多士绅的脸上,却有一些尴尬,郑之龙降清之时,自然向闽地大族通了气,这些士绅现在还能活蹦乱跳,没有在清兵入闽之后,遭受清洗,显然也是归附过清廷。

  这其中郭必昌因为与郑芝龙交厚,还帮着博洛写过劝降郑芝龙的亲笔信,而也正是因为郑芝龙的投清,导致郑氏家族的分崩离析,导致郑成功母亲田川氏受辱自尽。

  此时郭必昌在面对郑成功时,心中难免有些担心,所以他才来找王彦,没想到王彦还是把他们推给了郑成功。

  其实在明清之际,士绅在明清之间,立场可以说十分复杂,首先是清兵战据南京之后,大批直接倒向清廷,但剃发令之后又大批参与反清复明。

  出现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当时思想上的混乱,明朝到了崇祯年间,就已经烂到骨子里了,王朝的末气,士绅阶层大多感受到,加上人文主义思潮,士绅多重自身利益,不愿为朝廷出力,他们视满清与李自成一样,不过是换个皇帝,所以轻易屈服。

  可是事实上,他们在降清之后,又很快发现了满清的不同,就说这郭必昌,他劝说郑之龙投清,可在历史上,他却又因为与其子郭显谋为郑成功内应,举家被清朝提督赵国祚所杀。

  郭必昌显然不是特例,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东林矩子钱某人,世人多知其“水太凉,不能下”的名言,但观其之后的举动,不仅数次以银钱支持抗清,甚至秘密谋划了会师长江的大计划,读其之后的诗词,对这个复杂的人,着实很难恨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投清又反清,一波接一波的觉醒,实力始终无法统一的乱向,终归还是思想上的混乱。

  那么明清之际是否有一种思想能够救大明,有,可惜晚了几十年,那就是顾炎武的“亡国与亡天下奚辨?”

  其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在顾炎武眼中,满清入中原,种种暴行,就是亡天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在今日看来,很好理解,但在明清之际,大多数人却并没有意识道,百姓种地纳粮,就算是许多士绅,也只将满清看做异姓改号,明朝完全没有将士绅、百姓完全发动起来。

  许多士绅投了清廷,才发现上当受骗,而八闽之地被骗的最惨的,无疑是海上霸王郑芝龙,他权倾朝野的大明太师不当,去相信清廷的鬼话,不仅把郑氏多年的基业一手葬送,自身也被软禁在北京,成为阶下之囚,连带着跟随郑氏的诸多闽地大族也吃了大苦头。

  试想一下,郑芝龙已经投清的情况下,清军将领依然因为贪图郑氏的财富,攻下了郑氏的老巢安平,连郑成功母亲都被侮辱,何况他们这些普通的闽地大族,清军自然少不了一番盘剥。

  这次泉州清兵作乱,他们虽然没丢掉性命,但也损失了不少钱财,最主要的情况是全部吓得不轻,心中在也没有安全之感。

  郑成功上一次突袭泉州的时候,郭必昌并不在城中,这时他不得不诚恳地对王彦和郑成功行理道:“老朽郭必昌,是晋江郭氏家主,这些也都是泉州本地的大族,今日我们过来,首先就是代表泉州百姓和大族,感谢我大明将士,能够光复泉州。感谢楚国公和国姓爷率领军队救我们于水火。我们无以为报,请楚国公,国姓爷受我们一礼!”所谓士绅,首先得是士,向郭必昌就是天启进士,在场的也多是举人,他们齐齐再次长揖一礼,向王、郑行大礼致谢,王彦摆摆手,对众人道:“抗击清兵,恢复旧土,保护大明子民,这是官军的本份,各位不必多礼!”

  郑成功亦道:“八闽有今日之祸,为北虏污秽,过错在我郑氏未能捍卫八闽,今成功俸天子之令,提督福建军务,定将北虏驱除八闽,保士绅百姓太平。”

  郑成功在福建普通百姓中的威望很高,现在的话语,其实就是要与那些曾经唆使郑之龙投降的大族达成和解,毕竟反清复明,还是需要士绅的支持。

  郭必昌闻语,微微放下心来,众人又纷纷坐下,郭必昌叹口气道:“我们盼星星,盼月亮,终于把朝廷军队盼来了,希望从今以后,泉州就再也不要遭受兵祸了。”

  王彦与郑成功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明白了泉州士绅的真真来意,他们是想弄清楚,朝廷打下泉州之后怎么处理,如果打下来不守,估计他们肯定回去之后,立刻就得给张存仁通信,以免明军舍弃泉州之后,他们再次被清兵屠杀,但明军如果说守,却也要向他们证明实力和决心,不然他们也不敢轻易搭上性命。

  王彦之前定下的目标,是至少要拔掉漳州,不过漳州是福建的一部分,他要拔,就得和福建清军分个高下,具体打下什么样子,还要看后续战局的变化,但他看郑成功一进泉州就杀俘收买泉州人心,又主动漏出与郭必昌和解的意思,显然是不想放弃泉州。

  “诸位可以放心,本阁与成功这次合击八闽,是不战则已,一战就要解决问题。这次东征,即便不能将清兵赶出福建,也要打得张存仁不敢跨过闽江。”

  郑成功安抚道:“李成栋、佟养甲,已经被围在漳州,迟早为大明所擒拿,现在我大军已经攻下了泉州,之后将扫平闽江之西所有的清军,以后泉州就会逐渐安宁下来,对外的贸易也会恢复。不过,对清兵做战,耗费甚多,虽然官军缴获了一点钱粮,但你们也知道,战事消耗巨大,仓库里粮食很少,官军光复福建的行动,各位还需要多多支持。”

  众人脸色有些不自然,他们这次损失也很大,官军的缴获,大多是清兵侵夺他们的资产,他们没有提出追回,已经很识相了,现在郑成功的意思是让他们支持明军粮饷,他们顿时有些肉疼起来。

  郭必昌迟疑一下,才表态道:“如果官军真能保证泉州安全,又能恢复贸易的话,老朽愿意提供一些粮草。”

  (国庆期间双倍,大家有票的话,还请投给作者,作者需要支持。感谢魏王李世民,白云过隙01,锦衣卫同知的,感谢悦冻窝芯的)

第459章谭泰入闽

  众士绅今天来拜访的重点,就是怕官军向之前郑成功突袭泉州一样,搬空府库,等清兵一来,又立刻一拍屁股走人,丢下十多万泉州人不管。

  上一次,与郑成功里应外合的家族,就受到了清军的血腥清洗,一些没有参与的家族,也受到了波及,毕竟对于清兵来说,这是个绝佳的敛财机会,自然牵连越广越好,结果弄得泉州人苦不堪言。

  这次众士绅,就是摸清情况,再做出决断,众人从府衙出来,一人就拉住郭必昌道:“郭老,怎能这么草率就做了决定,万一官军守不住怎么办?”

  郭必昌沉呤道:“守不住,那我们就跟着官军逃。”

  他之前劝降郑芝龙,也算为清廷立下了功劳,但结果什么好处都没有捞到,反而屡次被清兵敲诈了不少资产,让他心中十分失望。

  “郭老这是?”

  郭必昌叹了一声,“这大半年来,大家的资产被侵占也就算了,毕竟诸位都家大业大,花点钱能买个平安,也算划算,但清廷禁海,今后诸位怎么生活?我们泉州人一直靠海贸赚取财富,这海一禁,上面又没有关系来进行走私,抓住了就是个抄家灭族,诸位靠着几亩薄田,能收几两银子的田租?山上的茶树,长出的茶叶,你卖给谁?茶田可种不了稻子啊!”

  众人闻语,一阵沉默,半响后一人才开口说道:“如果官军真能光复八闽,恢复贸易,我们随便跑两趟琉球、日本,赚的银子,就足够应付国姓爷的征饷了。”

  郭必昌点点头,“就是这么个理,关键只有恢复海贸,才符合我们各家的利益,为此各位何不赌上一把。”

  士绅微微思索,点头称是,这不仅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也是因为这次明军东征,让他们看到了清兵的颓势,以及清兵倒行逆施,并非像是要得天下的样子。

  在众士绅离开府衙之后,夏完淳却拿着几份从广京发来的情报,匆匆来到大堂。

  王彦见此,出言问道:“小隐,可是有什么重要的消息。”

  夏完淳作揖一礼,然后将三封书信递给王彦,解释道:“国公,这是广京快马送来的书信,第一封是来自楚地的消息,张献忠在今岁正月间,被突然进入汉中的吴三桂击败,十多万人马,只有两万多人窜回蜀地,奴酋豪格与吴贼,已经走荔枝道,杀入川中,但具体局势,目前还不明朗,也没有进一步的情报。”

  王彦听了,眉头立刻紧皱起来,他的担心果然还是应验了,清廷从去岁湖广失利之后,就一直没有攻击楚赣,这两块要害之地,果然是要先下蜀地,然后走元亡南宋的久路。

  “第二封是天地会从江南送来,除了有北京传来的关于陈名夏案的说明,清廷去岁年末大朝,定下先蜀后楚的决策之外,还有洪贼纠集十万人马围剿太湖,定吴伯吴胜兆、将军李魁立战死,太湖义军决定突围出海的消息,最后就是洪贼已经派遣谭泰率领两万人马入闽了。”

  这封信件的信息比较多,王彦赶紧拆了观看,陈名夏案他一扫而过,只是明白了清廷内部主张帮助满清施法孝文,进行全盘汉化的南党官员,几乎被多尔衮杀尽,而清廷朝议的结果,则证明了他之前的猜猜,清军确实改变了策略,先打蜀中,夺取产粮之地,然后三面攻击楚赣,层次分明,来势汹汹。

  至于洪承畴纠集兵马围剿太湖,其实也是在清廷先蜀后楚的战略之中,洪承畴想先剿灭江南义军,安定江南,然后就可以从容攻楚,这也是清廷大战略的一部分。

  太湖义军,现在被十多万清兵围剿,去岁反正的吴胜兆居然战死了,想必太湖义军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要不然也不会放弃经营两载的太湖基地,选择突围。

  洪承畴此人,能力确实出众,不仅善长兵事,也精于民政,当初几乎就将李自成扑灭,如果不是朝廷调他去对付北虏,说不定李自成就完蛋了。

  对于这样有能力的汉奸,王彦也深深忌惮,而对于陷入困境的太湖义军,他则鞭长莫及,并没有什么办法,来解救他们的困境。

  最后是情报中提到的谭泰,王彦早料到了,清军肯定会派遣援兵入闽,情报也终于证实了这一点,闽中接下来的战斗,估计就不会像打泉州这么顺风顺水了。

  王彦看完之后,将信递给一旁的郑成功观看,夏完淳见此,继续说道:“第三封信是从赣南传来。”

  决定东征之后,王彦也考虑过调遣赣南兵马,南下杀入闽北,三面围攻福建,但考虑到赣地凋敝,未必能够有能力出兵,所以他只是去了一封件,让赣地明军便宜行事。

  书信到了金声恒手中,他也做了些准备,可谁想他还没动,江南的洪承畴收到张存仁的书信之后,应张存仁之请,却先调降将刘良佐率兵攻打广信府,牵制赣地明军的行动。

  二月间,清兵两万余人,破永丰、上饶,连连击败明军,刘良佐夺取城池,兵威壮胜,一路高歌猛进。

  好在金声恒有所准备,连忙会同万元吉麾下孙守法,集结三万人马,从抚州出发,沿戈阳江东进,在上饶西面的铅山县击败了刘良佐的先锋,兵临广信府城上饶。

  上饶位置十分重要,与江南、浙江、福建三地相邻,扼住要道,刘良佐占据此地,即可阻止赣地明军进攻江南、浙江,还能防备明军偷袭仙霞关。

  刘良佐这个明军败类,提了汉军镶黄旗,为清廷做事到是颇为忠心,他见金声恒逼近上饶,立刻就指挥兵马列阵迎战,两军大战于上饶,从上午一直打到晌午,上饶江水为之赤红,仍旧不分胜负。

  金声恒下令猛攻,并亲自引军杀入清军阵中,混战之中,金声恒纵马挥刀,引百余精骑直贯敌阵,明军士卒受其激励,无不奋力往前,到傍晚时分,清军抵挡不住,也不回上饶,直接向仙霞关败走。

  金声恒与孙守法一商议,决定配合王彦东征,遂即杀奔仙霞关,想要来个关门打狗,将福建清军一锅烩,但刘良佐与仙霞关守将死守关城,明军猛攻几日,不能破关。

  这时又听闻谭泰将引两万清兵杀至,金声恒、孙守法见大军粮草不济,清军援兵又来,只得引兵退回江西。

  王彦看完第三封书信,心中默算了一下时间,估计谭泰应该已经到了福州,随沉声说道:“成功你再看看这封信,本阁估摸着张存仁的援兵,应该到了,继续扫荡闽江西岸的计划,必须做出变化了。”

  (感谢xunzaho的两章,感谢炎黄忠的,感谢殊战之殇的。最后希望qq、创世的书友也能多多支持,有票的投投票,毕竟是主站,不能让作者那么扑啊~)

第460章诱敌速战

  从广京发来的三份情报,信息巨大,让人一下无法消化,王彦看完之后,郑成功、陈邦彦等人都有传阅,然后又换来李过、刘顺、甘辉等主要将领过来商议。

  夏完淳见王彦闭目沉思,拱手说道:“国公,此三份情报,虽然来自三地,叙述的事情很多,但归纳起来,其实都是因为一件事。”

  王彦睁开眼,看着夏完淳,他是很欣赏陈子龙的这个弟子,并有意进行培养,今后必是宰辅之才,说不定能继承他政治主张,他微微一笑,问道:“小隐说说看!”

  “国公,以小隐看来,无论国公东征,还是洪贼攻打太湖,或是金督镇与刘贼于广信、仙霞关之战,以及谭泰入闽,这一连串的事件,最初的起因,都是清廷战略上的转变,都是因为清廷先蜀后楚的国策而引起。”夏完淳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说道:“国公东征,也正是因为察觉到清廷战略的转变,所以才急于东征,剪除福建清兵对广京的威胁,然后才能抽身应对川蜀之地的变局。”

  王彦点点头,“小隐说的不错,这次东征,名为复闽,实为川蜀也。”

  陈邦彦道:“巴蜀之地,位居上游,秦得蜀而东征天下,晋得蜀而东吴亡,隋有蜀而亡陈亦速,蒙元亡宋先下川蜀。如果张献忠守不住四川,那我朝的大局,就彻底被动了。”

  这么理一理,众人的思路也都清晰起来,郑成功拿起第一封书信,又看了一遍,担心道:“阁部,这信上说,张献忠只有两万多败军逃回蜀中,而豪格与吴贼,已经走荔枝道入川,张献忠以新败之兵,能守多久?”

  王彦脸色一沉,“张献忠号称百万之众,在汉中折掉大半精锐,川蜀应该还有些人马,此外何督师已经返回武昌,湖北明军会兵出上庸古道,威胁汉中,拖延清军进兵川蜀的速度,但本阁也不知道,西军能不能守下四川。眼下我等的关键,就是要迅速结束八闽之战,尽快击败谭泰的大军。对此成功有什么办法?”

  蜀地现在成为了明清争夺天下的关键,王彦心里已经有些急切起来,他已经急着抽身了。

  郑成功想了想,“阁部要速决,那么就只有,诱张存仁、谭泰引兵过闽江,然后伺机决战。”

  陈邦彦站起身来,“甘将军言,从东城突围的清兵,被他杀绝,或许可以让赵国祚写一封求援书信,向福州求援。只说明军围攻泉州甚急,之前谭泰没到,张存仁或许不敢过闽江,现在谭泰入闽,此贼该有了些胆气,应该不会坐视不理。”

  王彦的一双眼睛有些放大,“此计可行,但还缺一送信之人。”

  郑成功思索道:“送信之人到是有,卑职攻打南城时,清将王起俸投诚,他不是闽人,而是跟随张存仁从浙江过来的将领,应该能取得张存仁的信任。只是那赵国祚乃辽东汉人,其父辈时就投靠了老奴,他亦被清廷重用,为镶红旗甲喇章京。国公该知道,旗人最为死硬,他会写信诓骗张存仁吗?”

  王彦笑道:“这点本阁到不担心,旗人是对满清忠心耿耿,但旗人也会怕死。这赵国祚敛了这么多钱财,最后但耽搁了从泉州撤退的最佳时机,一个将钱财看的如此之重的人,说他不怕死,本阁不信。这逼迫赵国祚写信的重任,本阁就交给刘顺将军来做,怎么样?”

  刘顺活动了一下双手的关节,脸上漏出一丝残忍,又显得有些兴奋,他起身抱拳答应道:“国公放心,某定叫那厮按着国公的意思,一个字不差的写出来。”

  王彦点点头,又对郑成功说道:“送信之人,是否可靠,关系着计划的关键,如果事情败露,说不定清军反而来个将计就计,倒过来算计我们,成功知道这王起俸的来历么?”

  郑成功摇摇头,“这个卑职还不清楚,但此人约束部属甚严,卑职有问过泉州乡绅,城内诸部清军皆有作乱,唯有其部属秋毫无犯,因此卑职才没将其部下斩杀。至于他的来历,王起俸自称,曾是鲁王部众。”

  郑成功这么一说,夏完淳到有了一些映像,清军扫荡浙东之前,他俸命给鲁王报信,结果浙东明军一溃千里,他也随着鲁王一路败退出海,沿途似乎听过这个名字。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9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95/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