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71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王彦对这些情况完全不了解,他现在只是敏锐的预感到了危机。

  陈永华微微沉呤,“眼下这个情况,其实也容易解决,把银子花出去,从清廷那边买进大批物资过来,将粮食、盐这些关系民生的物资,建大仓储存起来,用来压低物价,丝绸瓷器则转手卖给南洋和西夷,如此不仅我大明能够得到物资,还能使清廷物资匮乏,又能从中赚取差价。”

  王彦眼前一亮,他手里把玩着一枚西夷的金币道:“本督也曾想过这个问题,银钱这个东西,饿了不能吃,冷了不能穿,为什么就能让人趋之若鹜。现在经复甫一说,道是似乎明白过来,银钱的作用就在于它的购买能力,如果不将他的这种能力运用起来,他就是个死物。不过眼下清廷财力远胜于我,如果清廷反过来买我们的物资怎么办?”

  陈永华笑道:“这个确实不得不防,国公可以让朝廷下明令,禁止向清廷贩运粮食、盐铁,如果清廷同样对我们封锁,我们就从南洋买,其他的到不必担心,眼下广南的物价较高,清廷那边一来根本没有做海贸的打算,二来经济被破坏,商人逐利,肯定愿意把物资卖到广南来。”

  王彦点点头,思考片刻后道:“复甫的意思是,对于盐铁、粮食,我们要大量修建仓库,从别人手中把物资买回来,有了足够的物资就能供养军队,压低物价,对于丝绸、瓷器、茶叶,这样的物资,则尽力出口,抬高物价,使得清廷统治地区的商人与我们贸易,我们从中赚取差价。”

  其实道理很简单,清廷现在虽然占据大片领土,但却没有对外贸易的能力,第一清廷统治者现在根本不懂什么海外贸易,第二江南有舟山鲁王的水师,清廷想贸易也出不了海。

  这样的情况,就使得广州这个对外港口,物资供不应求,而清廷一边货物却没有销路。

  逐利是商人的本性,他们肯定会从价格低的江南购买瓷器、布匹、茶叶,转运到价格高的广南来贩卖。

  当然这些交易,肯定会被清廷制止,但没有关系,大明有走私集团,清朝肯定也会有走私集团。

  陈永华对于王彦的理解能力,表示惊叹,他是因为从小看着家族与海外贸易,打理茶园,才摸索出来了一些道理,但王彦却是不仅一点即透,还能举一反三。

  “除此之外,朝廷还应该铸钱,缓解商业发展之后,铜钱不足的尴尬。”

  王彦深以为然,“朝廷在福建也铸了一批钱,但因为少铜,并没有铸造多少,而且成色很差,百姓基本不买账。其实眼下朝廷财政危机,陛下和户部首先想到的就是铸钱,只是广南并没有什么铜的储备,因此作罢。”

  这是书房外,忽然有下人禀告,“国公,按您的吩咐,靖远商号的冯老,以及广南各家商号的代表,都过来了。”

  王彦闻声微微一笑,“今天我与复甫一番长谈却是收获良多,以复甫的才干,只在国子监读书,未免浪费人才,不如挂个幕府参赞的名号,一边治学备考,一边为本督出谋划策。如何?”

  陈永华起身行礼,“晚生敢不从命!”

  王彦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吩咐外面的下人道:“且先将冯老他们带到偏厅,本督随后就来。”

  “复甫也随我一同过去,听一听诸多商号的想法。”

  王彦手下如今也已经聚集了不少士人,但大都是传统士大夫,其中就算身怀某一项特殊的才能,也不会与传统士大夫的价值观偏离太远,他们有懂兵事,懂后勤,懂火器,懂制造,懂西学,但就是没有懂经济的存在。

  陈永华对于银钱的作用,以及如何调节的见解,就使得王彦如获至宝起来。

  他们离开书房,来到偏厅,早以有十多位商号的代表,坐在厅内。

  说是代表,其实都是商号的家主亲自过来,毕竟是楚国公邀请,他们谁也不敢不给面子。

  “我等拜见国公~”

  一众人见王彦进来,连忙行礼,王彦挥挥手,“都坐下吧。”

  这时王彦在正位坐定,又让陈永华坐在左上首位,便笑着对诸人道:“今天本督将诸位请来,就是要跟你们说说,朝廷商税改革的事情。之前本督已经写信给靖远商号的冯老,让他给你们透露朝廷将要改革的消息,目的就是先给你们通一口气,让你们做好思想准备。眼下朝廷已经决定下来,明天陛下就要命朝廷制定策略,颁布施行。在此之前,本督想要听听你们的想法。你们谁先说?”

  说实话,诸多商人并不适应,现在说话的方式,一个个屁股都只敢坐半边,与大臣被皇帝赐座了一个模样。

  以前朝廷要施行什么政策,岂会问商贾的意见,所有商贾才拼命在朝廷找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发言,现在王彦直接找上门来,他们到有些不太适应。

  王彦问完,偏厅里却是一片沉默,虽然这不是王彦第一次招见他们,一年前时他们与郑氏暗通,也与王彦见过一面。

  商人大多知道,眼前的楚国公,与大明的绝大多数官僚不一样,但士农工商,商人掉了千年的车尾,怎么敢跟威严日重的楚国公提意见呢?

  眼看气氛陷入沉默,王彦遂即向冯应昌看了一眼,老头立刻会意,站起来说道:“朝廷改革商税的策略,草民完全赞同,眼下贸易规模做的这么大,朝廷又取消了众多的关卡,使货物运输途中不被盘剥,三十税一改十税一,大伙赚的不比以前少。”

  一众商号之人,见冯应昌站起来,就知道这老东西肯定提王彦说话,脸色都有些难看。

  王彦微微一笑,赞许的点了点头,“冯老的话很有道理,江南士绅当初为了一点点小税,就与朝廷闹,现在朝廷败了,他们讨到好了吗?两个月前,清兵杀到广州城下,你们也看见了,广南的百姓死伤三十多万,你们不交税,朝廷就没法招兵打仗。如果清兵打下广州,你们就得步江南士绅的后尘,不仅家产被抢,连性命也会堪忧。清兵屠了多少城,你们商贾消息灵通,不用本督说出来,也该知道。眼下朝廷改为十税一,你们只需要拿出一少部分,又不是不挣钱,目光应该放得长远一点。本督已经建议废除太祖时商人只能穿布衣的法令,虽说早就没人遵循了,但这就是一个信号,今后本督还会有许多有利于商业的措施,你们如果想的长远一点,就该明白怎么做了!”

第398章扩军备战

  大明指挥统领军队的官属是五军都督府,不过现在基本已经名存实亡,朝廷禁军损失殆尽,又没有银钱来重新招募,而地方督抚多自筹军饷,自练新军,已然各成一系。

  既然朝廷不发饷,不发粮,那军队自然等同于督抚大员的私兵,五忠军的系统,现在基本就独立于朝廷之外。

  如果不是有清廷这个外敌,南明现在的局势,极有可能演变成为汉末的豪强割据。

  此时朝廷入广近两月,开始从市舶司获得一些银钱,但财政依然没有好转,很快就被花在安置官属,开设恩科,赡养宗室之上。

  广州城内的王彦府邸,即是国公府,又是五忠军帅府,还是两广总督衙门,一间宅子,身兼数种职能。

  这时在大堂之内,王彦正在召集幕僚议事,陈永华将之前与王彦所说,钱贵银贱之事,又对诸多幕臣说了一遍。

  王彦待其说完,给了幕臣们一点时间消化,才说道:“本督总结一句,眼下的情况,就是广南之地流入的银子太多,所以必须花去一部分,从他处购买些物资储备起来。不过此事非常复杂,朝廷没钱,银子多掌握在商贾士绅之手,粮食、生铁、盐,这些物资大量买进,价格肯定会大幅度的下降,对商贾而言,往广南运送这些物资,基本无利可图,所以向外买进的主力,只能是官府主导,本督已经说服几家商号购买一些,但关键还是要看官府。现在我想知道我们库存有多少黄金珠宝和白银?”

  黎遂球拿起账本,出来念道:“国公,除去褒奖将士,抚恤家属,新建忠烈祠的花费之外,黄金大约为九万两,白银一百一十万两,另外还有珠宝十箱。”

  这些钱财,都是从南昌斩杀清廷官员,抄家所得,此外就是从张存仁那里夺回来的财物。黎遂球说完,合起账本,正准备回座,但又想起一事,遂即补充道:“另金督镇将献银二十万,已经向广南运来,职下尚未计入帐中。”“这是金声恒献给朝廷的银子,直接转给户部,不要纳入帐中。眼下朝廷缺钱,而本督帐上却十分充足,一些大臣和宗室对本督已经颇有微词了。”?王彦沉声说道:“现在聚集在广州的宗室越来越多,上月市舶司缴银二十万,宗室就分去了三成,但朝廷依然只能照顾到大藩,小宗对于朝廷已经有很大怨言,那二十万两,就给朝廷吧。”?

  “诺~”黎遂球作礼应下。

  “从武昌运往长沙的财物还有多少?”王彦又追问。“当初账上有相当与五十万两白银的黄金珠宝,以及一百五十万两白银被满大壮运回长沙,但此后堵抚台用于赈济灾民,肯定已经用掉了一些,此外疏通灵渠,扩编洞庭水师,都是耗费银钱的大项,职下虽然没有与湖南对帐,但估计所剩不多了。”

  王彦微微皱眉,灵渠沟通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一旦疏通,湖广的船只就能通过湘江直接驶入漓江,然后顺流而下,直接到达广州,使大量物资不需要翻越岭南,乃功在千秋之举,而洞庭水师有关系到南明今后锁江的战略,都不能停,而且湖广还有忠至镇和后勇营两只军队由王彦发饷,看来长沙的银子,是动不了。

  “那广南的物资储备呢?”

  “苏阁老经营一载,前前后后从南洋购得米粮五十七万石,储存在广南各大仓库之中,此外还有布帛十万匹,生铁三十万斤。”王彦心中一阵盘算,站起身来负手走了几步,说道:“这点储备,一战就会消耗个精光,本督想从江南、南洋那边购买粮食,从北地够买生铁,把黄金和珠宝全部换成物资。”

  陈邦彦想了想道:“国公如果把黄金和珠宝全部用掉,那帐上就只有一百一十万两白银,今后招兵怎么办?军饷怎么发?”王彦说道:“朝廷商税改革之后,市舶司的税收将提高三倍,兵饷本督会向朝廷讨要,至于招兵之事,却比较麻烦。眼下朝廷困难,本督如果贸然扩军,恐怕天子和大臣会感到不快,最好能找到一个借口。”王夫之道:“这个不难,眼下五忠军缺额严重,能战之兵不过五万,这点人马守土有余,却不足进取。要想做大事,在广南至少需要雄兵十万。能战之军,非一日能成,考虑到训练的时间,越早补充缺额越好。江南有消息传来,随着博洛带着清兵主力从闽地退回江南,浙东华夏等人已经舍弃宁波等大城,转入四明山中,陈子龙也退回太湖,鲁王的军队则返回了舟山。清军经过休整之后,来年必定再次进犯。我觉得防备清军进攻,就是最好的借口,朝廷有福建的教训,自然不会反对,这样国公扩兵备战,也就顺理成章了。”

  王彦被王夫之说服了,但招兵之事不是简单之事,他思考道:“好吧!我现在就上书天子,不过招募人马,不仅需要银钱,还要土地,眼下琼州开发还未完成,朝廷恐怕没有那么多土地啊。”

  陈邦彦起身道:“之前清兵杀入广南,仅广府附近的乡民就死伤二三十万,粤东之地的户口也损失惨重,地到是有了一些。”

  ~~~几日后,数百名骑兵奔赴广南十府一州之地,传达王彦下达的募兵令,一时间,各城门门口都贴上了招募士兵的通告。潮州府揭阳县,清兵攻入之后,城内百姓被屠杀干净,清兵退回福建之后,藏入山中的百姓,以及逃亡的百姓,陆续回城,使得揭阳恢复了一丝人气。

  城门处,近百名百姓围着刚贴出的布告,有识字的人摇头晃脑念道:“大明楚国公,太子少师,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两广总督王彦告广南各位乡绅父老,北虏凶残,亡我大明之心不死,来年必将大举来犯,虏骑所至,必使广南生灵涂炭,为保卫家园,五忠军幕兵五万,地方府兵优先,各地勇烈次之,凡报名为兵者,发安家费十两,赐官田十亩给予租种,免税四年,望各位踊跃报名,保卫家园,保卫父母妻儿。”一众百姓听完,议论纷纷,一名魁梧的大汉喊道:“北虏凶残,不能让他们再杀过来了,我们堂堂男儿汉,就该站出来,保卫父老妻儿。”

  众人纷纷应和,“说得好,朝廷现在不加农税,对我们不薄,我们一起去报名从军,绝对不能让北虏破坏我们的生活。”

  (感谢来给爷笑一下,天意c,悦冻窝芯的,感谢我喜欢学霸的)

第399章以汉制汉

  之前王彦想练府兵,在从府兵中挑选精锐进行补充的策略,因为五忠军缺额太大,无法完全实施,所以只能从府兵中挑选一批,再从普通百姓之中募集一批。

  此时广州城的募兵之处,一条长桌前坐着几名书吏,还有一名百户军官,旁边则放着一些器械,以及站着几名士卒。

  百余名青壮男子在长桌前早已排了几队长长的队伍,百户站起身来,让报名之人先将一块八十斤的石锁举起,或者拉开步弓,才能算合格,然后进行登记。

  打仗毕竟是体力活,需要健硕的青壮,应募的男子一个个上前,或者双手举石锁,或者开弓,被登记在甲、乙两册,但也有人即举不起石锁,也拉不开弓,惹得众人一阵调笑。

  这时一个魁梧男子走上前,单手轻轻一抓,就把石锁举起,顿时赢得一片喝彩,那百户见此一阵惊讶,那男子又走到一边,拿起步弓竟然直接拉成满月,步弓“啪”的一声,居然被拉断,百户见此不由惊得倒吸一口凉气,“这汉子,哪里人,能开几石弓?”

  魁梧的男子,微微抱拳,“在下陆士逵,原籍河南,师承武当拳师王端伯,能开两石之弓。”

  宋朝时,步弓一石,骑弓七斗,能开两石之弓的都是名将、牛人,三国里黄忠就能开两石之弓。

  现在虽然不像以前那么注重个人武力,但能开两石之弓,那也绝对是员悍将,百户连忙派人前去禀报。

  陆士逵有这样的实力,自然不想做个小卒,他这时又回到石锁边,抓起石锁便抛了起来,石锁在空中转了一圈然后迅速落下,他却在一片惊呼声中轻轻接住,不仅力大无穷,身手也非常矫健。

  远处走来的秦锋见此,眼前一亮,称赞道,“好武艺!”?然后又对长桌上的书吏道:“这汉子,本将直接领走了,你们不用登记。”时间渐渐到了隆武二年底,战事不断的明清双方,也因为新年临近,而稍作喘息。

  退到广南的隆武朝廷,在王彦与皇帝的推动下,对积重难返的老帝国,进行缓慢的革新,徐图帝国的复振。

  北面的清廷,同样审视这一年来,清廷表现出来的问题。

  博洛在回到江南之后不久,就率领八旗,裹挟着郑之龙一家,返回北京进行休整。

  此次他为清廷攻下了福建,算是大功一件,但这时他却跪在多尔衮身前不敢发出一言。

  “一战损失两千满州勇士,四千汉蒙八旗,你还有脸回来。”多尔衮显得暴怒异常,其实他更想骂的是勒克德浑,可惜他被王彦所杀,不过即便他活着回来,多尔滚也会亲手活剐了他。

  历史上,每一个新兴王朝,都避免不了一个由盛转衰的过程,清廷也不例外,只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个转折点似乎来的有点太快了。

  从甲申年入关,到乙酉年先后灭掉南京弘光,杭州潞监国之后,满洲八旗所向披靡的场面,就似乎昙花一现似的没有出现,清廷与明朝的作战,就开使吃力起来。

  这其中最明显的体现,就是随勒克德浑入楚的大军被击败,王彦斩杀耿仲明、沈志祥、勒克德浑,八旗兵整旗整旗的被歼灭,彻底打破了八旗不可敌的神话。

  多尔衮作为整个满清的掌控者,自然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他虽然不愿意承认,但满清八旗的实力是真的严重下降了。

  八旗之中,满八旗的编额为六万人,这对于一个整族人口不过二十多万的搓饵小族而言,六万披甲兵,已经达到极限。

  入关三年来,八旗屡次经历大战,特别是撞上王彦之后,战死、病死的满八旗,死亡的人数,已经超过新生的人口,也就是说人口开始负增长,满八旗已经无法补充缺额,除此之外,满人进入中原之后,夺取了大量的钱财、物资,地位又高人一等,生活迅速腐化,打仗自然也不太用命了。

  一旁的清廷另一位皇叔辅政郑亲王济尔哈朗,看着愤怒的多尔衮,冷声道:“摄政王,博洛、勒克德浑都是你选的统兵之人,你责骂他们有什么用?八旗流了这么多血,如果让汉人,或者蒙古人知道我们不行了,天下必然反复。你是摄政王,这个时候,应该拿出对策,而不是则骂下属。”

  济尔哈朗在满清内部,以谨慎可靠而著称,当初皇太极暴毙,豪格与多尔衮争位,两方相持不下,极有可能火拼之时,就是他出面调节,最后双方才达成妥协,立了福临为皇帝。

  济尔哈朗与多尔衮同为叔王辅政,但这些年一直被多尔衮压制,心中多少有些不服气,加上这次多尔衮用人不明,已经招致皇族的反感,所以谨慎的他也忍不住挖苦多尔衮一番。

  多尔衮闻语,脸色一寒,心中几乎就要爆发,但他却忍了下来。

  如果是以前,以济尔哈朗谨慎的性格,肯定不会得罪多尔衮,但这次多尔衮实在是被勒克德浑那厮坑的太惨了,让他无法反驳,只能忍气吞声。

  好在,他令一个大对手豪格正在汉中与张献忠厮杀,没有时间回京,不然肯定会借着他这次用人失误的机会,来攻击他,来夺权。

  此时大殿里的都是满清的皇族,不仅没有汉臣,连蒙古人也没有。

  多尔衮见众人都看向他,只得先让博洛起来,然后说道:“天下这么大,我满人又只有这么多,实在消耗不起。本王思虑良久,认为要统治中原,必须以汉制汉。”

  满清内部的人,其实与多尔衮一样,看得十分清楚,多铎开口道:“摄政王的意思是重用汉人吗?如果汉人反叛怎么办?金声恒的例子可就在眼前。”

  满清内部还保留着部落会议的风格,多尔衮走下台阶,来到众多满洲贵族中间,“这个,本王自然想过,首先,八旗的缺额要尽快补齐,伤亡的人数,必须对外保密,使汉人心中依然怀着恐惧。其次,奖励绿营,今后对南明作战,必须要用绿营和汉兵打头阵,将满洲勇士放在第二线,一来监视,二来在关键时刻夺取首功,制造满州无敌的现象。然后,要重用拥清派的汉族文人,用他们来控制地方。最后,与吴三桂联姻,敦促他与南明作战。”

  (感谢凤凰劫的)

第400章文字狱

  议政王大臣会议是满清前期,满族宗王、八旗、贝勒等上层贵族参与处理国政的制度。

  这与满清原本处于落后的部落奴隶制有关,老奴建国之后,满清向封建制转变之际,一些部落军事贵族的习俗被保留下来,就成了议政王大臣会议。

  清廷入关之后,用明制,但权利其实不在内阁,凡军国重务,都是交给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71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71/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