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36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城楼上,一众绿营愕然的看着张应祥杀了孙定辽,然后看见城下的绿营兵与八旗兵战在一起,居然没有上来斩杀张应祥,而是大吼着杀向城上的八旗兵。

  现在局势很明显,武昌内忧外患,拥有五千多人的王光恩都要献城,那城池肯定守不住,要是孙定辽还在,他们或许还不会怎么样,但孙定辽一死,一众绿营立马做出了决定,其中即便有些死忠于孙定辽的人,也立马被众人砍死。

  随着烟火炸开,武昌城内顿时大哗,王昌、王光泰有从两面的城墙杀向城楼,五百八旗兵顿时大败,阿布真被王光恩砍死,另一个也被斩杀。

  佟养和在总督府听到变动,想要调兵平叛,但城中绿营已经混乱,一众将领见有人献城,也不敢做什么抬旗的美梦,他们为了活命,立马决定投降,一起加入叛乱,纷纷带兵往总督府扑来,都想拿佟养和的人头,来做进身之阶。

  南城处,王光恩终于控制城门,他大喝一声:“开门!”武昌城门立马大开,大队明军顿时蜂拥入城。

  大明隆武二年七月五日,王光恩献城,大明楚国公王彦,攻下湖广重镇武昌,使得天下震动~

第307章天子的使者

  福建局势堪忧,江西万元吉也朝不保夕,没想到湖广的局势,却一枝独秀比想象的还要好,楚国公王彦与楚督何腾蛟既然已经打下了武昌。

  两人听那士子之语,心里遂即大喜,他们先谢过那士子,便跟随着人群,一起往巡抚衙门而去。

  这两人一个四十来岁面色黝黑,一个三十多岁面黄无须,正是隆武帝派往湖广的使者,兵部职方司路太平和太监扬守明。

  他两人奉天子之命,赶来长沙督促粤督王彦、楚督何腾蛟发兵江西,一来加强江西防务,二来前往衫关迎接圣驾。

  两人带着圣旨和护卫,一路从福京出发,翻越八闽的高山,进入江西之地,但万元吉与清兵连连激战,赣南的经济和农业都被严重破坏,致使土寇、山匪横行,他们走到安远县时,却遭遇了山匪,不仅随从被杀,连圣旨和证明身份的印信也全部丢失。

  这时,两人又不能转身返回福建,只得硬着头皮往湖南走,等进入湖南地界时,治安才好上一些,他们狼狈的走了几百里,已经形同乞丐,更是没人理会他们。

  此时他们已经身无分文,身上衣袍也都失去本来面貌,两人都不是能吃苦耐劳的人,能从江西风餐露宿的走到湖南,已经达到极限,他们心里不禁感到一阵绝望。

  可就在这时,他们却遇见了在衡、辰一带剿匪,肃清地方的谢旷,他见二人虽然形象狼狈,但却谈吐不烦,对福建朝廷内幕也十分了解,遂即把他们请到城中,换上新衣,赠予盘缠,便让他们接着前往长沙。

  这时两人已经随着百姓来到巡抚衙门之前,堵胤锡见百姓聚集,居然从府衙中走了出来。

  两人站在外圈,便看见被簇拥着的明军骑士,下马向堵胤锡行礼,然后进行禀报,堵胤锡的脸上也流露出大喜之色。

  片刻后,堵胤锡大概是已经弄清了情况,他先让张碧龙退下歇息,而后便要转身进府,但见衙门前还聚集着无数百姓,遂即停止脚步,大声说道:“诸位,楚国公传回消息,这次官军以极小的代价,便拿下武昌,大军损失很小,随军出征的民夫,则基本没有任何伤亡。大家可以放心,接下来的战斗,已经不需要民夫,众位的父兄子弟,一定能在秋收之前返回长沙。”

  府衙前的百姓闻语,顿时又是一阵欢呼,堵胤锡遂即摆手道:“好了,大家既然已经知道消息,便不要在此聚集,影响官府做事~都散了吧~”

  自王彦、堵胤锡掌控湖南以来,废除了何腾蛟之前推行的策略,不用花大量银钱去贵州、广西招募新卒,所以原先的田赋得到减免,而王彦鼓励商业,让湖南与广东在经济上实现联盟,确实给湖南士绅和百姓都带来了好处。

  王彦奉天子之命,经营粤海,开港通商,但东面江南失陷,福建郑芝龙又与他不合,广东市舶司所出口货物,就只能来自湖南和西南。

  如今华夏大地处处战火,经济严重破坏,丝绸、瓷器、茶叶的产量严重减产,但海外西夷、南洋诸国、朝鲜、日本对中华物产的需求却没有减少。

  原本他们都是买江南的东西,现在江南没的卖了,却给了湖南一个机会,虽说岭南山脉道路难行,运输成本极高,但随着茶叶、瓷器、丝绸等物品的供不应求,西夷们也不得不提高收购价钱,所以湖南的士绅们还是能够大赚一笔。

  为了能够减轻运输的成本,堵胤锡已经决定从新疏通灵渠,使湘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相连,让物资更加便于运输。

  正是因为王彦与堵胤锡的一系列举动,官府很快就收拢了人心,使堵胤锡颇具威望,短时间内就取得了百姓和士绅的认可,所以众人听了他的话语,便都慢慢散去。

  堵胤锡见百姓已经离开,遂即转身返回府衙之内,他政务繁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疏通灵渠,那可是耗费人力,也耗费财力的大工程。

  “堵抚台~”

  堵胤锡刚迈进门口,身后却传来一声呼唤,他不禁回过头来,却见百姓都以散去,唯有两

  人还处在衙门之前。

  “下官兵部职方司郎中路太平,从福京而来,有要事要与堵抚台详谈。”路太平见堵胤锡疑惑的看着他们,遂即行礼道。

  他与扬守明本来是天使,代表着天子,但如今却把圣旨给丢了,因而不得不放低姿态。

  堵胤锡闻言,脸上疑惑之色更甚,福京来的官员,怎么没有人向他禀报呢?

  堵胤锡虽然疑惑,但还是将两人带到府衙之中,路太平先递上一封谢旷所写的引见书信,然后便开始介绍自己的身份,以及来道湖南的经过。

  天使的身份十分特殊,加上又没有圣旨,如果轻易承认,那如果对方万一不是,或者为了私利,捏造不实的内容,却会是堵胤锡陷入被动。

  堵胤锡听完,脸上一阵沉思,路太平却是谈吐不凡,对于官场之事也十分了解,但这没有圣旨,却是一个大问题,让他不敢随便做出判断。

  一旁的扬守明见堵胤锡的面色,便知他心中想法,他是太监,最擅长琢磨人心,于是站起身来,先向堵胤锡行了一礼,而后边解腰带边道:“堵抚台,事关天子大事,小宦不敢怠慢,怕堵抚台疑惑,可验明正身,以免相互猜忌,误了天子大事!抚台可以放心,我们只是为天子传递消息,绝对不会插手湖广的时局。”

  堵胤锡见扬守明,解开腰带,然后褪下裤子,脸上不禁漏出震惊之色,这对堵胤锡而言是一件极为无礼之事,而对扬守明而言,将他残缺的一面展现出来,供人观赏,也是一件极为羞耻之事。

  “好了~”堵胤锡看了扬守明下面一眼,一时间却不知该如何作答,他现在已经可以确信,眼前两人真的是皇帝的使者,他遂即站起身来,拱手行礼道:“扬公公,本抚也是小心行事,还望你不要在意。”

  扬守明从新穿好裤子,脸上没有不快之色,“堵抚台不用将方才之事放在心上,小宦乃无关紧要之人,关键是要完成天子的交代。”

  堵胤锡点点头,遂即闻道:“不知陛下有什么旨意,要让两位使者送达。”

第308章迎驾军

  从甲申国变以来,退守南方的大明朝,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内,先后历经了弘光、潞王监国、隆武三个时代。

  朝廷局势变化之快,不要说地方大员,就算是身处朝局中央的阁老们,也不能完全掌握朝廷和天下局势的动向。

  对于福建局势,就算是王彦,也只是知道一个大概,更不要说是一直忙于湖南事务的堵胤锡了。

  这次任务,扬守明主要是负责监督,充当皇帝的耳目,所以具体的事情还是懂得兵事的路太平与堵胤锡商谈。

  “什么?郑芝龙要投清?”

  堵胤锡听了路太平的话语,仿佛雷击了一般,震惊的站立起来。

  唐王在血统上与毅宗皇帝相去甚远,当初王彦虽然拥立唐王监国,但唐王的影响力其实非常有限。

  福建郑氏迎唐王入闽之后,又拥唐王为皇帝,隆武朝廷才得以建立,也正是因为郑氏拥隆武为大明正统,才使得隆武朝廷的影响力逐渐扩大,远远超过浙东鲁藩,被西南诸省所认可。

  现在掌控福建的郑氏,居然要投降清廷,那朝廷岂不是立马就要覆灭?

  “这件事情还不能完全确定,陛下与诸位阁老也在尽力挽回,国姓爷甚至亲自返回安平城,进行劝说,但无论结果怎么样,陛下都已经下定决心,移驾赣州或是湖广,以摆脱郑氏的掣肘,所以才派遣下官,前来敦促楚国公、何督师、以及抚台大人,派遣两万兵马,前去迎接圣驾出关。”

  路太平见堵胤锡震惊无比,所以微微安慰了一下,但堵胤锡却听出了八闽之地,风起云涌,皇帝与郑芝龙已经水火不容,不然皇帝也不会一定要离开福建。

  “这么说来,福建的局势,不容乐观了。”堵胤锡脸上约显沉重道:“郑芝龙摇摆不定,作为臣子,本抚却不能看着陛下陷于危险之地,迎驾出关之事,刻不容缓,必须立马着手办理。”

  路太平与扬守明闻语,脸上顿时大喜,连忙说道:“抚台之言极是,陛下也想快点离开福建,临行前还吩咐下官,只要湖广发兵,便立马派人报到朝廷,陛下得到消息,就会从福京启程,前往衫关等候迎驾军,接驾出关。”

  自弘光朝廷以来,南方的残明势力,就为统续问题争斗不断,如今隆武朝廷好不容易得到西南七省的认可,如果因为郑芝龙降清,整个隆武朝廷被清廷一锅端,南明必然再次陷入四分五裂之态。

  堵胤锡作为朝廷的封疆大员,自然不能看见这种情况出现,他在两人面前来回走了几步,便急声说道:“迎驾之事,刻不容缓,不过两位也该知道,湖南的兵马几乎全部被楚国公带走,唯一剩下的就衡、辰一带的后勇营,但此部人马不过三千多人,其他各府虽然有些兵马,但多是不堪重用的卫所和地方乡勇,而且人数也与陛下要求的相去太远,所以还请两位给本抚一点时间。”

  扬守明闻言,不禁微微皱眉问道:“今日城中欢庆,楚国公攻下武昌,想必战事已经告一段落,抚台可传讯楚国公分出两万人马,应该不难。”

  “扬公公有所不知!”堵胤锡却摇头道:“武昌虽然被攻下,但北面还有阿济格、吴三桂攻打甚急。前些天襄阳传来军报,樊城已经失陷,清兵正猛攻襄阳,想必这时楚国公已经准备移师北上了。”

  今日在城中,路太平与扬守明见百姓欢庆武昌大胜,心里也跟着高兴,他们以为随着胜利,湖广的局势必然好转,那抽调两万人马迎驾,便没有什么问题,却没想到明军打完了武昌,还要去襄阳迎战阿济格的十万清兵,王彦根本抽不出兵马。

  “这可如何是好?”路太平有些急道:“清廷招降郑芝龙甚急,八闽之地随时可能发生叛乱,若不能将陛下接出来,朝廷就危险了。”

  堵胤锡麾下确实拿不出两万人马,但湖广之地,却不是真的没有兵马,只是堵胤锡实在不想与何腾蛟一派接触,他沉默片刻后,才下定决心道:“两位不用着急,事关朝廷生死,以及陛下的安危,本抚不会不尽力。目前岳州城内还有三万兵马,虽然不归本抚节制,但毕竟都是朝廷大军,本抚便请两位随我一起走一趟岳州,如何?”

  王彦打下武昌,岳州就成为了大后方,何腾蛟留下的三万兵马,就可以腾出手来,派上其它的用途。

  本来王彦与堵胤锡一起,趁着何腾蛟携带大军前往岳州抢功之时,将长沙占据,又推翻废除了何腾蛟在湖南的施政方略,连何腾蛟任用的亲信,也被拿掉职务,送到岳州,堵胤锡与何腾蛟一派可谓彻底交恶。

  在岳州城中,有大把恨他入骨的何腾蛟一派的官员,所以堵胤锡在长沙这段时间,便在也没有与镇守岳州的傅上瑞等人进行任何交流。

  这次为了能组建迎驾之军,他却不得不放低姿态,前往岳州说动傅上瑞,调出两万人马去江西接驾。

  当下,堵胤锡交代了长沙知州赵文开一声,便带着两位使者,快马前往岳州。

  自王彦与何腾蛟达成一致,共同出兵攻打武昌以来,岳州的事务,就基本由偏沅巡抚傅上瑞处理,而随着明军一路进兵,沿途的州县纷纷反正,傅上瑞的事务也已经日渐繁杂起来,不过他很喜欢这种忙碌之感,使他有种大权在握的感觉,他也完全已经以湖北巡抚自居起来。

  明军攻下武昌的消息,在岳州蔓延之后,傅上瑞的心情便更好了,虽然失去了湖南,但却得了湖北,这对他来说,实在不错,毕竟他将顶替战死的北抚章旷,成为新任的湖北巡抚,湖北才是他该经略的地方。

  福建之事,就像一柄利剑,悬在堵胤锡的头顶,所以他不敢丝毫怠慢,与路太平、扬守明出了长沙城,便一路快马加鞭,只用了一天半就到了岳州城外。

  傅上瑞得到消息,脸上却不禁一阵疑惑,心里惊疑着,莫非是堵胤锡看明军已经光复武昌,便想着要拿回岳州的控制权?

  (感谢凤凰劫的两张,感谢书山勤攀登、shyion的,欢迎大家加入书友群,另推书《妖玥珠》)

第309章傅上瑞的险恶用心

  岳州城的府衙里,傅上瑞与堵胤锡对坐在大堂两边,当他听了堵胤锡的来意之后,心里也是一惊,不过只要不是来要岳州之地,其他的事情便都是小事。

  “朝廷在福建掌握的兵马,只有两万多人,清廷用王爵来招降郑芝龙,万一郑芝龙迎清兵入仙霞关,那朝廷就成了瓮中之鳖,你我都得做亡国之臣,这发兵迎驾之事,刻不容缓,还请傅大人快点做出决断。”堵胤锡见傅上瑞不说话,只得诚恳的说明道。

  傅上瑞闻语,却有他自己的思量,他沉默半响,才故作为难的开口道:“堵抚台,这发兵之事,乃军国大事,两位使者又没有圣旨、诏书,空口无凭,就让本官调动两万人马前去江西恐怕不妥吧~”

  对于傅上瑞此人,堵胤锡已经完全看清了他的面貌,何腾蛟与王彦之间的矛盾,也多是此人挑起,所以堵胤锡对他非常不耻。

  今日他放弃恩怨,为了早日组建迎驾之军,放低姿态来和他商量,傅上瑞却有推脱之意,堵胤锡心里,顿时一阵不快,他忍着怒火道:“两位天使的身份,傅大人不必担心,也不必在意,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迎接圣驾,而不是追究一些细枝末节。”

  一旁的路太平也急道:“傅大人,下官离开福京已经一个月了,朝廷的局势确实艰难,陛下还在等候下官的消息,还请傅大人赶快调拨兵马~”

  他们本是天子使者,代表皇帝,但丢失诏书,现在却只能以本职身份示人,立马就人微言轻起来。

  “这个~这个~”傅上瑞闻两人之语,却是一阵迟疑,他的心里,正快速盘算着迎驾的得失,以及他能否获得好处。

  如今岳州已经不是抗清第一线,虽说东面还有一点来自江西的威胁,但有武昌在前面顶着,岳州放上一万兵马足以,城内完全可以抽调两万兵马来组建迎驾之军。

  堵胤锡见他的模样,摆明着不想轻易答应,心里不禁一阵恼火,之前傅上瑞在别的事情上折腾一下也就罢了,现在却连天子的安危也不放在眼里,实在让堵胤锡感到愤怒。

  这时他已经看透傅上瑞的心思,无非又是争权夺利之事。

  他是实在不愿意和傅上瑞打交道,之前他唆使何腾蛟来岳州抢功,堵胤锡为了缓和何腾蛟与王彦的矛盾,便在岳州与王彦之间来回劝说,最后傅上瑞居然派人扣下王彦的粮草,使得堵胤锡心灰意冷,彻底站到王彦一边与何腾蛟决裂。

  迎驾之事,刻不容缓,谁也不知道郑芝龙什么时候,就投降了清廷,堵胤锡可没时间在这里与傅上瑞干耗,他已经想得很清楚,如果傅上瑞不答应,那他就立马启程去武昌,去与王彦和何腾蛟商谈,绝不再浪费时间。

  这时,堵胤锡不禁站起身来,带着不快之色说道:“傅大人,迎驾之事,可拖不得,你若答应,两万人马的粮草,开拔费,都由本抚支付,你若不答应,也请立马给个答复,本抚好带着两位使者,前往武昌!”

  傅上瑞听堵胤锡之语,怕他一气之下离开岳州,知道他必须给个答案,不能继续推脱。

  这时他只得放弃捞取好处的心思,连忙安抚堵胤锡道:“抚台不必如此,既然陛下有命,下官岂敢不从。出兵~必须出兵,不过抚台也得让下官与将领通通气,是吧!”

  堵胤锡闻语,眼睛一眯,点点头道:“那就有劳傅大人,与将军们商谈一下,本抚明早要看见傅大人的兵马~”

  既然傅上瑞答应下来,堵胤锡心里也松了一口气,他知道王彦还要对付阿济格,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拿迎驾之事,去分王彦的心。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3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6/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