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32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据《湖广图经志书》载,明代的武昌城,里巷阡陌,衙署丛集,府学、贡院、文庙等文化建筑遍布,文人学士荟聚,俨然是一座政治中心的城市景观,为当时南方的重要城垣之一。

  武昌在大明时,乃是湖广的省城,周围达二十余里,墙体为陶砖砌就,墙高三丈有余,可谓雄踞荆楚。

  谁若是占据武昌,便可虎视东南,乃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清军在二三月间于湖广接连战败之后,便开始全力经营武昌。

  从四月底武昌便进入了战备状态,佟养和竭力经营,要在明军进攻之前,将武昌周围数府的资源全部调到城中,还从武昌府、黄州府、德安府、承天府,抓来大批清壮,加固城池,加宽护城河。

  佟养和比勒克德浑要保守许多,他没有勒克德浑那样急欲取得大胜,一雪之前耻辱的心思,他十分明白清廷的战略,是守住武昌,坐等北面清军突破襄阳防线。

  他十分明白,他的任务就是牵制住进攻武昌的明朝大军,给阿济格、吴三桂攻破襄阳,杀入湖广制会机会,他只要能守住武昌,今后便是大功一件。

  这时天已经大亮,武昌城内开始紧张起来,尽管之前佟养和对勒克德浑能否成功击败王彦便心存疑虑,但当他真看见清军败兵出现在巡司河畔之时,心中还是一阵失落。

  他站在城头,看着清军骑兵无法渡过巡司河,向南方奔逃,心里满是苦涩。这将意味着他将独承担守下武昌的重任,也将意味着王彦的明军主力,很快就会兵临城下。

  此时武昌城下,已经聚集了从东面杀来的四五万打着明军旗号的蕲黄义军,若在加上王彦的主力,那么围攻武昌的明军至少会有十五万人。

  佟养和对于各种情况,在心中都进行了多次演练,但却没有想到,会面临现在这么严峻的形式,他不禁埋怨起勒克德浑葬送了大清在湖广的大好时局,也将他这个湖广总督逼入了死地。

  现在城内只有图赖的三千八旗,以及湖广各地退到武昌的绿营兵,其中从襄阳退来的王光恩、王光泰、王昌三兄弟拥兵七千,总兵扬文富拥兵四千,荆南分守道刘开文有两千,清廷湖广提督孙定辽拥兵四千,合计兵马一万七千多人,除此之外还有抓捕过来的六万多湖广清壮。

  城中的兵力并不十分充足,守住武昌颇为艰难,但佟养和却不可能投降明军,他唯有与武昌城共存亡。

  他是辽东被胡化了的汉人,家族被编入八旗,享受高人一等的权利,佟姓已经与满清结合,族中如佟养性、佟养甲、佟养真都在清廷之内位居高官,所以佟养和唯有死战到地。

  佟养和为了防备明军攻城,还是做了许多准备的,他不仅在城内准备了大量的粮草、物资,还将城内靠近城墙的房舍全部拆除,防止对明军火攻时烧毁。

  城墙之上,则架设了各种火炮两百四十门,石砲一百八十架,火油罐近千,另外城墙也加高加厚,坚固异常,护城河也挖宽为四丈,深一丈,他已经做好了,与武昌共同存亡的准备。

  吴晋锡说动蕲黄四十八寨,调集近六万义兵,配合王彦作战之后,义军打探到勒克德浑领着清兵主力离开武昌,便扑过来将武昌围了起来。

  城内,佟养和手中可靠的八旗兵太少,他不敢有什么损伤,所以并未派兵出战,而蕲黄义军也没有主动攻击,他们都是拿起武器的农民,战力不强,也没有攻打大城的经验和器械。

  早上吴晋锡看见清军骑兵的败兵往南逃去,便来找到义军首领王光淑道:“从昨夜开始,就有清军败兵,来到巡司河边,今日天亮后,败兵又尽数南去,想必是国公大败勒克德浑,不日就会兵至武昌,王寨主还需安排,尽快修复桥梁,接应大军过河。”

  昨夜开始出现的清军骑兵,让义军紧张到现在,王光淑听了吴晋锡的话语,才放下心来,他拱手应下,便安排士卒修桥。

  下午时分,原野上传来了一阵阵锣鼓声,明军前锋终于出现在武昌城外。

  十里外的原野上,一队队骑兵来回奔驰,烟尘弥漫天地,大队的步军杀气腾腾的无边无际地列队而行。

  在队伍最前面,袁宗第手持长枪,打马慢行,显得威风凛凛,他身后大旗招展,枪如密林,散发着阵阵杀气。

  王光淑、易道三、王鼎等义军首领,看着这支刚刚击败清兵八旗主力的大明官军,心里立马一阵赞叹:“真雄壮之师也~”

  当下袁宗第领军渡过巡司河,便与义军合营,他们亦没有攻击武昌,而是沿着武昌周围,开始新建营寨,准备迎接主力的到来。

  王彦领着大军到达江夏之后,李过便出来请罪,王彦并没责怪之意,只是折了周泽彬,却让他有些伤感,不好向周志畏交代。

  这时袁宗第击败勒克德浑,俘虏两万绿营,斩杀大半八旗,收缴战马五千多匹的消息,遂即传来。

  明军虽然没有抓住勒克德浑,使他带着两千多残兵逃到了江西,但王彦对于这样的战果还是十分满意。

  在湖广清兵已经没有其他可用的兵力,想从他处调兵也已经来不及,明军攻下武昌,几乎成为定局。

  这时王彦遂即传书还在河口镇的何腾蛟,以及后面看管辎重、器械的戴之藩,让他们赶来江夏汇合,然后一起杀奔武昌。

  五日之后,两杆大纛旗出现在武昌城外,佟养和登上城池观看,只见放眼望去,无边无际的明军,从西面走来。

  十一万明军,五万多义军,十万明夫,在武昌城下汇集成一片大海,而武昌城俨然成为风暴中心的一叶扁舟,随时都会被明军卷起的巨浪淹没。

  佟养和战在城上,心中满是黑云压城之感,城强上的清兵,俱是满脸恐惧,心无战心。

  佟养和见此,心中一紧,心道:“看来必须想个方法,让绿营心甘情愿的为大清卖命,不然不等明军攻打,本督就会被他们给卖了。”

  (感谢书友心?动,书山勤攀登,悦冻窝芯,野猪皮满虫清洁公司,真祖的。另推书玄幻大作《妖玥珠》)

第297章襄阳来人

  武昌北临长江,除了北门,在其他三座城门之外,都被明军筑起一座营寨,将武昌死死围了起来。

  三座营寨,每营驻兵两万,分别由郝摇旗、马进忠、王进才三人统领,每营兵马都与武昌的兵力相当,绝对可以防止佟养和的突袭。

  在三座营寨之外,在靠近晒湖的地方,明军又建下三座大营。

  此三营成品子型而建,每座都有数千亩之大,里面军帐林立,个个都足以容下数万人。

  王彦手下兵马,蕲黄义军,民夫,以及被俘虏的两万五千名清军,都驻扎在这里。

  大军初到城下,特别是三股势力合营,急需要磨合,才能使指挥通畅,其中事务无比繁杂,王彦要处理的事情实在太多,特别是一场大胜之后,功劳和战利品的分配,都是让他头疼的问题。

  明军虽然击败了勒克德浑,但是这一战之中,也表现出来了许多问题,特别是指挥权的混乱。

  何腾蛟虽然承认王彦的指挥,但他担心王彦吞并他的人马,所以王彦的每条军令,想要传达给何腾蛟的部下,几乎都要事先让何腾蛟知道。这样就使得指挥不畅,也减弱了王彦在军中的权威。

  原本朝廷应该选一人为主,总揽全局,但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却没有下明旨,只是让何腾蛟、王彦、堵胤锡三人共同主持大局,却造成了楚督何腾蛟与粤督王彦之间的明争暗斗。

  王彦已经决定,等到这次拔掉武昌之后,便向天子讨要一个五省督师的头衔,不然他行事始终不太顺畅。

  “王士衡~”王彦正在帐内忙着,他的帐帘却被突然掀起,何腾蛟满脸怒气的走进帐来,然后愤然的在一旁的座椅上坐下。

  两名卫士紧跟着入帐,脸上满是自责之色,王彦见此遂即挥手让他们退下,何腾蛟与他的地位不相上下,他要硬闯,两名卫士也挡不住。

  “什么事情让督师这么大火气,既然要硬闯本督的帅帐?”对于何腾蛟的举动,王彦心里自然不快,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含怒道。

  “什么事情?”何腾蛟显得比王彦还要愤怒,“那就要问你自己了!”

  “哦?”王彦心里自然明白,何腾蛟恼怒之事,就是战功和战利品分配之事,但他却不会主动说出来。

  “带兵之事,在于赏罚分明,这可是你说的。”何腾蛟站起身来愤怒的说道:“这次得了一万六千匹战马,你拿去一万也罢,为什么还分给那些泥腿子两千?他们有什么功劳?”

  从来都只有他何腾蛟分别人功劳,几时能有人敢占他的便宜,当初他未出一兵一卒,便敢去岳州抢王彦的战功,现在他好不容易打了场胜仗,岂会容他人染指!

  王彦见何腾蛟的模样,心里十分生气,不过看着他这次与清兵作战,还算尽力,加之为了眼下的大局,他还是要尽力稳住何腾蛟,“蕲黄义军,受本督之邀,前来助战,他们围住武昌,让勒克德浑无法回城,便是大功一件,理当有所奖赏。”

  何腾蛟却一点也不买账,“即是你邀来的,你怎么不拿你的份额去赏,为何却要动我的马匹?”

  东西已经分下去,王彦不可能收回,而且蕲黄义军也确实应该奖赏,应该拉拢,但何腾蛟见利望义的性格,王彦也看得十分明白,一旦今天不能让他满意,指不定又会玩出什么花样来。

  王彦不禁眯眼沉思半响,想着眼下攻打武昌要紧,却不能坏了大局,遂即微微抬头道:“本督早欲让督标一人双马,练成一支能与清兵野战的骑兵,所以督标分去的一万匹战马,何督师还是不要想了。蕲黄义军的两千匹战马,本督也不打算要回来,不过本督可以将两万绿营俘虏,全部让给你,让你补充刘承胤部冒进的损失,如何?如果这样何督师还是觉得本督不够公正,大可以上本参我!”

  何腾蛟听完王彦的话语,脸色不禁一沉,他明白王彦的话语里的意思,这是提醒他,此次作战,就属他麾下的刘承胤吃了败仗,损失最为惨重,使得之后明军每步行动都陷入被动,差点中了勒克德浑之计。

  何腾蛟见王彦态度如此,知道战马肯定要不回来,而两万绿营俘虏,就是王彦的底线,如果他不答应,王彦便什么也不会给他。

  这时何腾蛟心里一阵权衡,想着他还要依靠王彦打下武昌,分取更大的功劳,不能把关系搞的太僵,于是说道:“好~两万俘虏归我~”

  王彦见此点点头道:“既然如此,那等打下武昌之后,便把他们划到何督师的麾下!”

  “什么?”何腾蛟闻语,却再次怒道:“你想让他们当炮灰,那攻下城池之后还能剩下多少?”

  攻城战极为残酷,这点何腾蛟也知道,若是两万俘虏死伤殆尽,那王彦说的就是一句空话,他自然不会同意。

  “武昌城高河深,不用绿营开道,难道用本督麾下将士去填平护城河吗?”王彦瞪了何腾蛟一眼,而后又调整语气道:“何督师放心,武昌城内没有多少八旗兵,其他人并非都与清廷一条心,本督有十足的把握破城。绿营兵损失不了多少,而且他们所立的战功,也记在何督师的名下,如何?”

  “战功记在我名下,那道是可以接受!”何腾蛟微微思索,便点头同意了王彦的说法,他并不在乎士卒的死活,他要的只是能与王彦平分秋色的战功。

  何腾蛟十分明白,他在用兵上比不上王彦,想要获得功勋,最好就是让王彦指挥,他则让手人马卖点力气,这样才能分取足够的利益。

  王彦见何腾蛟答应下,心里也就松了口气,毕竟何腾蛟麾下六万兵马,对于今后的战局还有大用,而且能在战后成为王彦的屏障,使得王彦的兵马能够得到修养。

  这时王彦目送着何腾蛟离开,便准备让人去将两万绿营的辫子给剪了,然后加以整顿,筹备攻城之事,但刘芳亮却突然来到帐外。

  “启禀国公,定国候派扬子湛过来了。”

  王彦闻语,心里一惊,他与高一功约定,让高一攻守襄阳两个月,他必然带来兵马去支援襄阳,现在阿济格与吴三桂攻打襄阳已有一个月的时间,难道是高一功已经守不住呢?

  “快点进来~”王彦当即起身,迎了上来。

  两人进帐之后,立马向王彦行礼,但王彦却连连摆手,目光越过刘芳亮,直接落到扬彦昌身上。

  王彦观他风尘仆仆的样子,便知道一定是一路未曾歇息,快马奔驰过来,心里不禁一紧,连忙开口问道:“子湛,可是襄阳危急,必正让你过来请援?”

  (感谢殊战之伤的,接着推《妖玥珠》)

第298章樊城失陷

  扬彦昌确实是奉了高一功的命令,一路疾驰过来向王彦禀告襄阳的情况,虽然高一功没说是要请发援兵,但扬彦昌心里清楚,高一功心里也没底了。

  襄阳确实危急,但高一功与王彦约定守卫两个月的时间,如今过去不到一个月,他便失了樊城,也不知道能否在襄阳再守一个月的时间。

  在丢失樊城之后,高一功已经不再信心满满,但他又不知武昌战局如何,想请援兵又怕王彦抽不出兵力,破坏王彦的大局,所以便将襄阳情况告知,由王彦自己来判断。

  这时扬彦昌闻王彦相问之语,遂即抱拳黯然回道:“启禀国公,襄阳的情况确实不好,吴三桂用火船之计,从汉水上游顺流放下百艘火船,烧毁了两座浮桥,使得襄樊两城之间的联系断绝,而后清兵又驱赶十余万百姓填平护城河,背土攻城,刘副将与末将等人,血战一月,集尸与城齐,最后还是没有守住樊城,一万五千名忠至军儿郎,只有刘副将与末将等数百十人,乘小船逃回南岸~”

  “背土攻城?”王彦眼睛一眯,闪烁出一股恨意,他听见清军一个月就打下樊城,而且还将樊城守军几乎全部歼灭,还以吴三桂很能打,清军战力惊人,原来是驱百姓攻城,乱了明军的军心。

  满清几十年前,还在山野之间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如同野人一般,性情也如野兽,毫无人性可言,他们去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深重的灾难。

  他们占据辽东,便是辽东汉人的灾难,他们每次入关都会留下深重的罪孽。

  汉人在他们眼中,就是被掠夺被屠杀的对象,他们用汉人的命来填护城河,来攻城,不会有一丝的罪恶感,他们就是这么野蛮,他们就是这么禽兽。

  虽说汉人内部的战斗也很血腥,但士卒们面对城下的百姓之时,看着他们大哭着将一筐筐的泥土堆在城下,他们心中却无法完全狠下心来,这就是文明与野蛮之间的区别。

  “是的~”扬彦昌眼中闪烁着怒火道:“清兵简直禽兽不如,阿济格的人马,肆虐鄂西北,不仅抢劫粮食,还将百姓抓捕过来,无论男女老幼,统统逼着参与攻城,让他们填平护城河之后,又背着筐子往城墙下堆土,百姓后退不前,立马就被清兵斩杀,而往城下堆土又被我们射杀,实在凄惨无比。我们的心没有清兵那么狠那么没有人性,最终还是被他们堆出了一条可以直接登城的土坡,清兵接机攻入樊城,刘副将见城池已破,遂即下令焚城,败回南岸。”

  扬彦昌短短的一段话语,就描绘了樊城之战的经过,他虽然没有说得十分仔细,或者是他有意的避开些什么,但王彦知道,樊城之战肯定特别惨烈,而鄂西北的百姓,恐怕也比王彦想象的还要凄惨。

  此战过后,鄂西北的广阔土地上,将十室九空,成为千里无鸡鸣的荒芜之地。

  “那襄阳的情况现在怎么样?”王彦脸色沉重的问道。

  “吴三桂与阿济格已经在上游搭建浮桥,准备过江攻打襄阳,以清兵的残暴,恐怕又是之前的打法,他们祸害了汉水北岸的百姓,南岸的百姓,恐怕也不能逃过这一劫。”

  王彦听出了扬彦昌的意思,清兵根本不会怜惜百姓的性命,他会再次强迫百姓填城,用百姓的尸体,为他们堆出一条通往襄阳城头的大道。

  襄阳城虽然高三丈,但不需要泥土,几万百姓的尸体,也能堆得比城墙还要高。

  这是蒙元灭宋的打法,当年的常州之战就是如此做法,简直无耻至极。

  王彦不禁恼怒的一掌排在卓案上,他站起身来,嘴中喃喃的骂道:“人面兽心~人面兽心~”

  扬彦昌与一旁的刘芳亮见此,心情也同样沉重。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32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32/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