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16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要是以前,钱谦益肯定将他直接轰出家门,但现在他却已经受到过太多辱骂,而且他也找不到其他地方可以弄来银钱,于是他只得忍着心中的羞辱,又命人取来几本古书,以及几副宋代名画。

  那弟子看完,微微一笑,最后作价一万两白银,将这些文魁至宝,收入囊中。

  交易完毕,钱谦益恼怒他无礼,也不起身相送,那弟子走到门口,却突然回头冷冷一笑,而后才带着下人离去。

  几日后,陈子龙所派遣的取银之人,如约而至,钱谦益与他对了暗号,便要交银,但正在这时,大批黑衣人却突然杀出,将钱谦益的院落团团围住,口中大呼:“粘杆处拿人,抵抗者格杀勿论。”

  那取银之人见此,立马大怒,指着钱谦益破口大骂。

  (看评论,有书友说前一章与电影柳如是一样,你猜对了,作者无耻的水了两章。不过柳如是确实是一部不错的电影,大明劫也不错,另感谢书友小可008的和。书友群160522963)

第257章洪承畴谈楚事

  浙东之地被清兵扫荡之后,东南抗清的局势一下便严峻起来。

  原本被鲁监国牵制的大批清军,便彻底解放出来,太湖义军作为在江南复地存在的唯一的复明大军,便成了清军重点关注的对象之一。

  随着大批清兵入驻太湖沿线的湖州、苏州等地,参与对太湖义军的封锁,太湖义军的处境便越发艰难起来。

  同太湖义军一样,在鲁王势力失败之后,清廷的大军开始大举逼近福建,使隆武朝廷深切的体会到了唇亡齿寒之感。

  太湖西山岛,义军基地,义军首领与天地会骨干,再次聚集在一起,商讨眼下时局。

  在一个泥土堆砌的院墙内,十人便坐在简单的长条凳上,环境的简陋,显示着义军面临的窘迫。

  院内十多人,脸上都漏出忧郁之色,吴易微微一叹,“这样下去,恐怕要败了~”

  众人闻语,却没有反驳,显然心里都或多或少的赞成吴易的判断,而且吴易所言要败,指的显然不是太湖义军这么简单。

  胡为宗接过话语道:“这半个月来,粘杆处捣毁了我天地会七处分舵,资助义军的士绅也被大批下狱,对我们打击可谓巨大。除此之外,一个月前,朝廷在仙霞关外与清兵大战,但国姓爷并没有能够击退仙霞关外的清兵,朝廷的局势已经危急起来。另外我们隐藏在清廷内部的密探也传出消息,清廷以封王相诱,郑芝龙以有投降之意,也不知朝廷能否应对。”

  对于大明而言,整个东南的局势,就像一副倒下的多米诺骨牌,鲁王一倒下,原本与清廷的微弱平衡,立马全部崩盘。

  陈子龙看着诸人,遂即道:“今日之事,多铎重兵压向福建,而郑芝龙以生二志,清兵一旦全力进攻,恐怕朝廷立危矣。我振武军,亦被困在太湖,清兵以有大举围剿之意,局面恐将难以支持,更无法为朝廷解忧也!诸位可有策略,助朝廷渡过眼下之危耶?”

  院内诸人闻语,不禁一阵沉吟,半响后,才有江天一出言道:“末将听说楚国公在湖广接连取胜,或许能使清兵从江南抽调兵力支援,如此或许江南的局势能够得以稍微缓解。”

  胡为宗闻语,正了正身道:“去岁,国公便有让天地会进入湖广发展之意,以便获取情报,但江南之地,大事连连,天地会入楚之事,就一直拖了下来。现在看来,我等必须尽快与国公联系,才有可能解决眼下危机。”

  在太湖义军,对眼下局势进行商议之时,多铎也得到了勒克德浑在湖广损兵折将的消息。

  如今王彦大军趁着湖广清军龟缩在武昌之际,大军横扫湖北,勋阳、襄阳、德安、承天诸府,都已经重新打起明旗,宣布效忠明朝,而且王彦的大军,还同霍英山区的蕲黄四十八塞连成一片,俨然已经成为清廷大患。

  多铎在得知湖北的消息之后,匆匆将军务交给贝勒博洛,而后急匆匆的赶回江宁与洪承畴进行商议。

  多铎等满人将领,虽然打仗十分厉害,但毕竟入关不久,对于华夏大地的地形,山川走向,已经各省的情况,都不了解,所以在制定大战略时,多要问问汉臣的意见。

  洪承畴当年与李闯作战多年,知道哪里有山,哪里有河,哪里有城关,对于各省地形都了然于胸,堪称一副活地图。

  这时洪承畴被刺杀后的伤势基本恢复,虽说整个人消瘦不少,但已经能够处理政务。

  他知多铎回城,随从城外将他迎回府中,满人没有汉人那么多讲究,也不喜欢说什么虚言和客套之语,多铎解下头盔,一边在属下的帮助下拖去铠甲,便一边开口直接问道:“楚地大败,勒克德浑损兵折将,如今只剩武昌和黄州两府之地,其它诸府俱为王彦所有,本王十分担心王彦攻下武昌,而后顺江东下,洪总督可有什么见解。”

  洪承畴早知多铎回来之意,随对身边下属使了个眼色,片刻后,那下属便将一副地图,悬挂起来。

  “王爷,纵观往史,凡欲取金陵者,必先占上游之地,反之凡欲守金陵者,亦必据荆襄也。惜苻坚,金兀术,皆因未据上游而败也。惜晋亡吴,隋亡陈,元亡宋,皆先取荆襄,在下金陵也。”洪承畴指着地图侃侃而谈,“荆楚之地,本以为我圣朝所有,但王彦复荆楚之地,却使局势发生变化。”

  多铎听着洪承畴之言,看着地图,若有所思道:“我大清原本战据荆楚,本王于江南可以任意用兵,现在却要时刻担心后路被断,俨然成了金兀术,而一旦王彦东来,沿途州县必然复叛,到时候,恐怕十多万人马都有可能丢在江南。这就是洪总督,所说的变数吧~”

  “王爷英明~”洪承畴恭维一声,然后接着道:“除此之外,王彦的举动,对于郑芝龙也有影响。”

  “这怎么说?”多铎疑惑道。

  洪承畴道:“郑芝龙此人,本质上不过是一投机的海盗商人,他之前与我朝接触,但王彦在湖广大胜的消息传入闽中之后,他便立马犹豫起来,如今他见王爷轻易之间,就扫荡了浙东,便又同意与我朝接触,其心之反复,着实不可靠也!以其本性,若王彦攻下武昌,则其心恐怕又要改变,所以下官以为,必须要遏制王彦在湖广的势头,甚至必须将他击败。”

  多铎闻语,不禁点了点头道:“洪总督,可有什么策略?”

  洪承畴遂即指着地图道:“王爷可启奏摄政王,调英亲王、平西王,入楚作战。”

  多铎闻语,微微犹豫道:“摄政王有意让英亲王会同吴三桂入陕平定贺珍、孙守法之乱,而后入蜀攻灭张献忠,这突然改变策略,恐怕不妥吧~”

  洪承畴闻语微笑道:“王爷多虑了,贺珍、孙守法之流,才能平平,遣一偏将,足以应对,王彦才是大清心腹之患也。”

  (感谢无言2011,殊战之殇,悦冻窝芯,书山勤攀登,3281的。书友群160522963)

第258章八闽气象

  “咚咚咚~”战马在街道上穿过,两侧的百姓惊慌的闪到一旁,口中议论纷纷,“听说了吗?前线吃败仗了,四万御林军,回来的还不到一半。”

  “怎么不知道,城西张举人家,族里五十多个后生小子,只活下来七八个,张举人的长子也死了,现在全族缟素了。”

  “唉~你说大明怎么就打不过鞑子呢?”

  “你不知道吧~这次之所以失败,都是太师爷不想打,国姓爷是独木难支,清兵可有二十万屯在仙霞关了。”

  “太师爷不想打?难道还打算放清兵入闽不成?你从哪里听来的消息,可不能瞎说啊~”

  “我侄子在左阁老府上做事,听说天子已经忧愤成疾了。要说当今天子真是不错,大臣要建行宫也不许,选妃也不许,与皇后住在那破破烂烂的布政使衙门,整日粗茶淡饭,就为省下钱来,能多练些兵马同鞑子作战~”

  “可不是嘛~天子的心血就是国姓爷手里的四万御林军,这一战就死了一半,天子的心里不知道有多难受了。”

  福京街头,在纷纷议论声中,骑兵一路驰骋,最后在行宫前面停下,一员大将见此,连忙上前帮骑兵首领拉着缰绳,急声道:“国姓爷~你可算来了,陛下与左阁老已经等候多时矣。”

  郑成功闻语,连忙翻身下马,他将马鞭随手丢给身后卫士,便跟着那大将大步迈进行宫,“元章兄是特意来等候我的么?”

  将领正是大将王威,他脸上有些沉重,边走边道:“陛下心里着急,我便出来迎迎你,顺便给你提个醒,锦衣卫似乎得到消息,清廷以王爵招太师,太师似乎已经动意,国姓爷心里要有所准备啊~”

  郑成功闻语,脸上神情不禁一僵,迈动的步子也停了下来,半响后,他才恢复过来,对王威道:“元章兄放心,我心里有数了。”

  王威看郑成功情绪一下低落下来,也不再多说,默默的与他一起走向勤政殿走去。

  大殿里,隆武帝身着明黄圆领布袍,腰间跨革带,头戴翼善冠,显得颇具威严,但有些惨白的脸色,以及简陋的大殿,都透露着隆武朝廷的窘迫。

  大殿里,不到十位心腹大臣,垂手分立两侧,眉头纷纷紧锁。

  这时隆武帝看见王威与郑成功来到殿外,遂即开口道:“国姓成功终于来,来来,不必多礼,直接进来便是~”

  郑成功随与王威入殿拜见,而后便站到两侧。

  “诸卿都是朕的心腹之臣~”隆武帝见人到齐,目光扫视众人一眼,开口道:“朕本没有登临大宝之心,因诸卿拥戴而在位。朕布袍蔬食,晓夜焦劳,有何人君之乐?只是上为祖宗,下为百姓,汲汲皇皇,不敢顷刻自安,唯恐负诸卿拥戴之初心。去岁郑太师将朕与诸卿从温州迎至福京,拥立朕为天子,朕本欲与郑太师君臣同心,然今太师以非当初之意,似以下定决心,离朕而去也。”

  皇帝虽说得委婉,但在场之人都知皇帝所说何事,郑成功听了,便直接出来拜伏于地,“陛下,臣蒙陛下厚爱,赐国姓,改名成功,朝中上下,黎民百姓,皆呼臣为国姓爷,陛下之恩,臣无以为报,只能用尽毕生精力去保卫大明。臣今日向天起誓,必定忠于陛下,至死不渝,若郑太师降清,臣便与其断绝一切关系,为大明朝大义灭亲!”

  郑成功说完,便纳头便拜,隆武帝见此,连忙起身,亲自将他扶起,感动道:“成功真朕之忠臣也!”

  “陛下~”这时大学士陈子壮出列道:“国姓爷忠心朝廷。福京有国姓爷和王将军护卫,虽然暂时安全,但郑太师既然似有二心,这仙霞关便不可不防啊~”

  隆武帝闻语,先让郑成功退到一旁,而后自己走回大宝之上,面色沉重的说道:“朕登大位以有一载,未光复祖宗之基业,亦未使百姓安乐。朕每思至此,常感天意使然。陈卿所忧之事,朕心中亦忧,今日朕招卿等前来,也就是想问问诸卿,若郑太师降清,这福京还守的住吗?”

  大臣们自然明白皇帝的意思,仙霞关外,御林军不仅没能击退清兵,还使得自身损失惨重,忠于隆武的军队一下减少了一小半,而手握大兵的郑芝龙却早已心怀二志,仙霞关的守军也多听郑芝龙的号命。

  郑成功摔军同清兵血战时,关内的郑彩等部郑军,便都没有派兵支援。

  现在隆武朝廷的命运,其实已经握在了郑芝龙的手里,他若不降清,清军便轻易过不了仙霞关,隆武朝廷就还能在福京延续,但如果他决定降清,那令仙霞守将把关门一开,博洛所领的二十万清兵,就能一涌而入,直接杀到福京城下。

  此时隆武帝与朝臣,可谓提心吊胆,完全不知道郑芝龙什么时候就会与清廷达成条件,然后把福京朝廷卖给清廷。

  “陛下~”左懋第听完隆武的话,知道辛辛苦苦拉起来的御林军一下损失过半,对皇帝打击非常之大,而清兵大军压境,身为天子,自身安慰却掌控在他人之手,亦使皇帝感到悲愤,所以他立马出列道:“陛下楚国公在湖广之地大破清兵,赣南的局势也随之有所好转,臣以为陛下大可移驾湖广,则朝廷之危可解,而陛下亦能一展心中之志,不受束缚也。”

  移驾之事,隆武帝早有筹划,但却一直没有实行,现在左懋第重提,隆武帝却有些犹豫起来。

  “当初朕欲移驾赣州,是因为东南之地鲁藩与郑氏可互为犄角,如今鲁藩以折,闽地以危,朕若离闽,又无人守卫闽地,则八闽士气尽丧也。”

  郑成功见皇帝脸上犹豫,且福京确实已经不再安全,遂即再次出列道:“陛下,臣赞成左阁老之言,请陛下移驾湖广,统筹大局,臣愿领麾下儿郎,为陛下守卫八闽之地,必不使清兵占我闽地也。”

  (感谢丹水游侠的,感谢风中行走的树的。书友群160522963)

第259章郑芝龙再会清使

  自去岁年底,郑成功与王威发动兵变,攻击了郑芝龙的平国公府邸,郑芝龙慌忙逃出福京之后,就一直待在郑氏的老巢安平城。

  此间郑芝龙虽将兵马集结于安平,但并没有杀回福京之意,隆武朝廷见此,连忙下诏安抚,加了几个郑氏小辈的官爵,又让郑芝龙做了太师,以此希望稳住郑芝龙。

  三四月间,王彦在湖广与清兵连连大战的消息传入闽中,明军斩杀清伪王耿仲明、伪公爵沈志祥,奉国将军爱新觉罗●巴布泰,贝子爱新觉罗●吞齐之事,使得天下震动,原本决定投清的郑芝龙,不禁犹豫起来。

  郑芝龙在明清之间左右摇摆,他既没有倒向清廷,也没有返回福京,参与朝局,而是驻在安平,拥兵自重,观望时局。

  时间来到六月,清军将浙东明军扫荡一空,鲁监国入海,局势再次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郑芝龙眼看清军大兵压境,心中天平随之倾斜,再次与清廷联络起来。

  安平城内,博洛所派遣的清廷兵部右侍郎黄熙胤,带着随从苏忠贵再次进入福建,寻郑芝龙商谈条件。

  在书房内,郑芝龙再次与这位肥头大耳的清使相谈,黄熙胤满脸微笑,使得那双本来就小的绿豆小眼,完全被脸上的肥肉,挤压成一条细线。

  这时他拱手作揖,便笑道:“一官兄,多日不见,我黄某人又不请自来矣~哈哈~”

  黄熙胤脸上的笑容带着一股得意之色,如果说他第一次与郑芝龙相见,是他求郑芝龙投降大清,那么这次相见,便成了他给郑芝龙一个机会,可以为大清朝效命。

  郑芝龙敏锐的感受到黄熙胤在态度上的变化,这让他心里一阵不快,脸上神情顿时一僵,但只是一瞬间,他便哈哈大笑的作揖回礼道:“熙胤兄,郑某是欢迎之至啊~”

  两人一番客套,各自坐下,黄熙胤便悠悠道:“黄某的来意,想必不用多说了吧~一官兄对于我圣朝所提的条件考虑的如何呢?”

  郑芝龙闻语,脸色一阵犹豫道:“这个~其它条件都好说,可这生擒隆武帝之事,恐怕不行。熙胤兄也该知道,福京城如今在逆子郑森和王彦所留大将王元章手中,恐怕不容易实现啊~”

  “一官兄,我大清朝许你闽粤总督,封安平王,一官兄难道不准备为大清朝,尽一份力吗?”黄熙胤不快道。

  郑芝龙见此,神色约显尴尬,“熙胤兄误会了,郑某人既然决定归降大清,怎么可能不为摄政王效命呢?只是福京城内尚有两万多兵马忠于隆武帝,郑某人如果挥师攻打,手下将士虽然听命于我,但难免会多有微词。”

  黄熙胤闻语,冷眼看了郑芝龙一眼,“那一官兄准备怎么办呢?若没有功劳,黄某人可不敢保证,一官兄还能位封郡王啊~”

  郑芝龙闻语,脸色一变,连忙说道:“熙胤兄,我知道贝勒兵马已经驻扎在仙霞关外,只是山川阻隔,雄关当道,无法逾越。那我便撤去各地驻兵,放大军入闽,然后晓谕各府、各州准备粮草,以迎贝勒大军。熙胤兄以为如何?”

  “一官兄的意思是放大清兵入仙霞关,让贝勒爷领兵直入福京,擒拿隆武?”黄熙胤听完,眉头不禁一挑。

  “正是如此也!”郑芝龙点头道。

  这时书房外,忽然一阵敲门之声响起,郑芝龙听了,不禁眉头一皱,他早就吩咐下去,他有要事与贵客商议,任何人不得打扰,怎么还有人敢来骚扰呢?

  “是谁?”郑芝龙不禁温怒道。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16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16/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