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十七年秋_分节阅读_第10节
小说作者:话凄凉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98 MB   上传时间:2025-05-29 10:30:34

  片刻间,赴宴的赵军便死伤大半,扬王休一介文臣,岂是如狼似虎的清兵的对手,他狼狈不堪的躲避着劈来的刀剑,但还是被逼入绝境,他自知必死,便不再闪躲,而是突然指着赵应元道:“将军害吾!今死,名节亦不保矣!”

  说完他就一头撞破门窗,从城楼跳下,坠城而亡。

  此时城门早已被周勇手下打开,城外埋伏的清军一拥而进,瞬间就冲入城内。

  “嘭~嘭~嘭~”

  一排鸟统声响起,刚冲进城的清兵便被迎面撞来的一直赵军放倒数十人。

  关押王彦等人的大营就位于城北,他们听见号炮之声,随后青州城外顿时鼎沸,而后又听见阵阵喊杀声,惊呼声,便知清军已经进城。

  王彦虽然心里丧气,可现在却不是颓废的时候,“清军已经进城”的惊呼在城内四处响起,城内赵军已经大乱,如果此时在不想办法杀出去,等清军控制青州,那他们就彻底全完了。

  赵军军官被清军一锅端了,营内赵军士卒群龙无首,明知清军进城,赵应元危急,却无人做主,不知应该如何才好。

  王威知道事态严重,也顾不得赵应元之命,便将王彦等人放了出来。

  那日一战,王彦在赵军中建立了不少威望,在军官尽失的情况下,士卒也都服他。

  当下他便让刘顺、王威等几个还在的小军官,简单的整顿了一下营内士卒,随得可战之兵一千五百余人。

  他带着人马出了营门,王威等人想直奔南门逃出青州,却被王彦拉着。

  清军围城三面,独留南门,今夜既然用计诈城,自然知道混乱之中的赵军,本能的就会向南门逃去,清军肯定早有准备。

  听了王彦的解释,王威等人也觉得有理,便安着王彦的指引,随着他直奔北门而去,没想到才出营门,就迎面撞上了入城的清军。

  好在这股清军不过一千多人,三轮排枪过后,尽然被王彦他们逼着退了回去。

  王彦领着一千五百多人,一直将这股清军逼退到北门城下,清军才勉强稳住阵脚。

  而这时,城楼上的战斗也到了最后时刻。

  赵应元被接连砍中,已然已经不行,被赵四等人护在中间,苦苦支撑。

  王彦见此却没有救援的意思,反而立马让王威带着一队人马冲到城下,堵住城上清军下城的台阶,这让本来以为大局已定的和托不不由得一惊。

  今夜他动用九千大军攻取青州,东西两门各两千绿营兵,南门外埋伏着李率泰的四千五百名汉军正蓝旗,用于抓捕南逃的赵军,在留下八千绿营和一部镶黄骑兵留守三座大营,反而北门因为势在必得,投入最少,除了带着一百镶黄精锐和周勇投诚的人马,城外只留下一千绿营接应。

  和托没想到,大乱之下的赵军既然会集结上千人马,而他们不从南门仓皇出逃,反正直扑北门。

  被围在城楼上的赵应元,身边已经只剩下十人,赵四等人虽然死战,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瞬间又被清军砍死四人。

  赵应元这时已经看见城下指挥兵马猛冲城门的王彦等人,他心里说不出的苦涩,看着身盘旧人一个个倒下,他已经万念俱灰。

  “赵四!汝等不要管吾,跳下去还有一线有机!”城上的清军与周勇手下加起来却足有五百多人,赵应元等人根本不可能杀下去,见自己身受重伤已然必死,赵应元突然对身边还活着赵四等人吼道。

  赵应元虽然百般不是,可他对待身边的老人却十分不错,是以他沉浮多年,旧人却依然跟随在他身边。

  “将军无需多言!”赵四等人听了他的话,却不打算离去,反而一边抵挡清军,一边坚定的回道。“吾等愿随将军同死!”

  一时间,看着一个个在他周围为他抵挡刀剑的身影,不断倒下,赵应元不禁虎目含泪,他知道自己不死,老弟兄们都得留在这里,忽然间他大喝一声,“悔不听士衡之言,至有今日下场!”

  英雄也罢!狗贼也罢!

  是非功过,后人评说!

  赵应元引刀自刎,惊呆了赵四等人,也让清军为之一愣,然而随后却又在一声声揭斯底里哀嚎中战作一团。

  剩下的六名赵军将校,并未安着赵应元的遗言自寻生路,反而悲愤的冲向清兵,想要夺回赵应元的尸身。

  可是城上清兵实在太多,片刻间,六人便只剩赵四一人,他背着赵应元的尸身,挥刀与清兵乱战,一步步的向城楼边上冲去,身上不断被清兵砍中,最后被四杆长枪活生生的捅死。

  古有田横五百士,今有应元麾下军。

  惨烈之气,在城上蔓延,就连他们对手,也被这一幅幅画面所震撼。

  随着城上赵军全军覆灭,赵应元身死,城下的王彦也不禁眼泪横流,所有的恨意都随之消散,只剩下无限的感叹,忽然他脑海里居然浮现一段文字,那是几百年后另一个世界对这场事变的记载。

  “甲申年九月,赵应元、杨王休入青州,杀王鳌永,扶立衡藩抗清,山东震动!清庭随发真满官兵,星夜南驰,”

  “甲申年十月,清兵至青州,降官李士元献计智取,勾结城内官绅,威逼利诱,迫使赵应元、扬王休降清。”

  “当夜,元于府城北门设宴,酒乐大张,清兵伏兵城外,席间炮声突发,赵、扬被当场击杀,赵军大乱,清军拥入城中,格杀余党,青州反清事变随告失败,史称青州之变。”

  青州之变已然失败,可王彦身边却依然还一千五百多名兵士同清军激战,历史不知何时,已经悄然改变~

第16章 城以破,誓死不降

  城楼上的赵军被清军清理干净,和托便令周勇带领手下,猛冲台阶,支援城门处阻挡王彦出城的绿营兵。

  控制城楼后,城上的清兵又不断射下羽箭,让已经冲进门洞赵军攻势一滞,尽被城下的绿营兵挡了下来,出不了城。

  这时的北门,王彦领着一千多名赵军,猛冲挡在门洞处绿营兵,城上的清军又往下猛冲王彦的赵军,局面顿时陷入焦灼之态。

  如果这是平时,赵军能与同等数量的清兵战个平手,王彦肯定会倍感振奋,但现在他心里却是十分焦急。

  城内赵军大乱,将校全失,清军很快就会从其它方向入城,如果不能早点杀出去,他们必然会腹背受敌,最后全死在北门之下。

  两军混战,短兵相接,王彦拿手鸟统战法,也失去了发挥的空间,只能勉强压制一下城上的箭雨。

  时间慢慢流逝,局势对王彦越来越不利,他已经底牌尽失,没有别的力量可以用来扭转战局。

  城楼上,和托默默注视着城下的战斗,不由得对王彦提起了几分兴趣,他原以为王士衡不过一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是善于出谋划策的谋士,没想到他统领兵马的本事也不差,满洲人敬畏强者,今赵应元已死,他便对王彦生出了招降之心。

  王彦等人在城下苦战,却冲不垮挡路得清兵,内心正焦急之间,身后赵军却又突然大哗,原来是从其他城门进城的清军,赶来支援。

  一时间,赵军腹背受敌,失败已在眼前。

  以前的王彦会觉得自己战死,也是无关紧要的,可是现在的王彦却不会那么想。

  他让定自己是汉族历代先贤选中的人,他肩负着常人无法理解的使命,所以觉不能轻易的死在这里。

  一瞬间,他心里的不甘,化作满腔悲愤,使他双目通红,使他疯狂的砍杀身前清军,他的揭斯底里,使得清军都一阵动容。

  “王士衡!降了吧!”看着不停挥刀乱战的王彦,和托脸上露出惜才之色。“你们汉人不是有言,识时务者为俊杰吗?战到此时,汝已经尽力了!”

  王彦冲在众人之前,左右砍杀,可他毕竟不是战将,不善搏杀,若不是刘顺等人拼死护着,恐怕早已身赴黄泉,对于和托招降之语,他充耳不闻,只是用手中战刀猛烈挥击,倾诉着他的选择。

  那青州秀才钱一枫身中一箭,鲜血染红了他的长衫,听闻和托之语,又见王彦漠然回应,却突然耻笑道。“尔等蛮夷,岂能理解吾中土英雄,只闻识时务者为俊杰,却不闻舍生取义,杀生成仁乎?”

  和托闻言,顿时脸色一寒,清军入关以来,汉族大员降者无数,整个北直隶、山东,都没有遇见像样的抵抗,一个青州却已经折损了他两三千人马。

  他好意招降,王彦不予理睬也罢!

  城下一小卒居然还敢耻笑于他!

  若汉人,人人如此,他大清岂敢窥视中华。

  一时间,他思绪复杂,也不在言语,皱眉看着城下厮杀。

  随着入城的清军前来支援,王彦的处境越发艰难,他带了的一千五百多名士卒,已经死伤大半,而剩下的兵士又被清军分割,他自身也已身中数刀,无力再战。

  可赵军虽然处于绝境,却无一人乞降,中华从来不缺乏汉奸,可也从未缺少过敢于死战的勇士。

  城上,韩昭宣看见这等场面,看着一个个倒下的赵军士卒,心里却没有得胜的喜悦,他不禁问自己,富贵荣华是否就真的那么重要,是否现在的一切,就真是他想要的一切。

  不觉之间,韩昭宣内心生出了一丝愧疚,居然让他鬼使神差般扶着墙朵,带着一丝哭腔向下喊道:“王士衡,吾两榜进士,朝中大员,吾都降了,汝一介举人,何苦丢了性命!”

  “吾与尔,道不同不相为谋!”王彦被众人护在中间,听闻城上有人喊话,一脸决然的回道。“大明朝有投降的首辅,有投降的进士,有投降的将军,却不会有投降的举人王彦。”

  悲壮之气随着王彦的回答,在众人中迅速蔓延。

  “吾青州秀才钱一枫,不降满清!”

  “吾青州霍士杰,不降满清!”

  “吾沧州刘顺,誓死不降!”

  “吾陕西王威,于尔等建奴决一死战!”

  “吾等愿随公子共赴黄泉!”

  ?

  一声声呐喊从城下赵军口中呼出,汇聚成一道洪流,震撼着周围的清军,也让王彦泪流满面。

  赵军没有因为陷于清兵重围而一蹶不振,反而因为王彦之言,变得悍不畏死!

  城上的韩昭宣、李士元、李率泰等汉员见此,脸上说不出的难看。

  和托知道招降已经没有看能,便也收起惜才之心,决定痛下杀手,然而他身后的清军却突然一阵混乱。

  “看!大营起火了!”

  “不好!有骑兵向这里冲来。”

  和托听见身后清兵惊呼,连忙回头望去,却见北门外清军主营陷于一片火光中,满天遍野的喊杀声随之而来,不知有多少人马往青州杀来。

  “赵军兄弟莫慌,乐昌赵慎宽领三千人马,前来助战!”

  “乐昌秦尚行一千人马在此!”

  “寿光郭把牌、翟吾和尚,来也!”

  一时间,整个青州北门外,亮起近万支火把,数千大军如同从天而降般突然出现,他们猛攻清军北大营,顿时便火光满天,而一队百人骑兵,则呼喊着向城门外狙击王彦的清兵冲来。

  这些人正是当初赵应元听从王彦之策,联络的几路义军,他们深知唇亡齿寒到道理,一得到青州被围的消息,便行动起来。

  其中离青州比较远的悲守政、马瑞恒、刘桐相等部已经相济南运动,而离青州甚近的乐昌、寿光等地的义军,则直接点齐人马,奔青州而来。

  当年大凌河之战,明军数次解围都已失败告终,后来洪承畴坐困锦州半年,大明援军亦是无力解围,原因便是明军无法与清军野战。

  这些义军原本是没有实力与清军野外浪战,更不要说攻击清兵大营,可是和托带着清军主力攻打青州,留守的八千多清军又要分守东面、西面、北面三座大营,加之掉以轻心,便给了义军可乘之机,使得他们能够偷袭得手。

  若是赵应元见到这幅画面,心里一定更加懊悔,他只需多坚持一日,便能得到多股义军的支援,而他也不至于自刎而死。

  城北大营只有两千多名清军留守,且多是绿营,他们打顺风仗还行,现在被突然袭击,必然被杀得措手不及。

  和托见大营被义军攻破,心里满是愤怒,又懊悔自己轻敌,没有注意活动在青州附近的义军。

  今夜他就算攻取了青州,清军的损失也必然不轻,恼怒之下,他决定必须留下这些义军,使得山东一战而定。

  当下他连忙让将校压制城上清兵的混乱,又让人通知埋伏在南门外的四千五百名汉军正蓝旗大军,已及城内诸路清军,让他们杀回北门,想要一举全歼前来助战的义军。

  而这时义军骑兵已经杀到城下,那些阻挡王彦出城的清兵顿时便被骑兵冲垮,已经杀到门洞处的王彦等人顿时大喜,身边还未战死的赵军立马拥着他杀出了出来。

  这时义军又在吊桥上倒下火油,也不在顾及城内还在死战的赵军,便一扔火把阻断了清兵追击的道路。

  看着护着自己死战的兄弟,还有不少困于城中,王彦心里十分不舍,也十分愧疚,但他知道现在不是妇人之仁的时候,清军骑兵一旦赶来,他和解救他的义军,都会折在这里。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648页  当前第1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10/64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崇祯十七年秋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