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明末工程师_分节阅读_第99节
小说作者:米酿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2.13 MB   上传时间:2025-06-07 11:01:54

  孟有三讪讪问道:“你哪里有银子买的状元糖?”

  柱子弱弱说道:“爹爹给我买的!”

  孟有三转头和倪老大说道:“倪呆子,你怎么如今这么富贵?”

  倪老大笑道:“表兄说笑话哩,刚刚吃饱饭,算什么富贵?和范家庄城里的人比起来,那是还有不如的!”

  孟有三啐道:“范家庄城里的人你能比吗?那些人的好日子是远近闻名的。你不想想自己?你原先在翁家做佃农,佃种二十亩旱田,饭都吃不饱,穿得比我破多了。如今穿崭新的圆领了,儿子还有糖吃了,你岂不是可以再养一个孩子?”

  倪老大说道:“我是想再养一个!”

  孟有三哼了一声,说道:“你哪来的这许多银钱?”

  倪老大笑道:“将军大人分了四十亩旱田给我,还分了牛,而且今年收成不错,将军又只收一成半的地租!除了口粮和各种杂费还有九石粮食结余,全部卖给了将军的米铺换银子。得了二十两银子。”顿了顿,倪老大又说道:“除了种田,我得闲的时候就和媳妇一起去割猪草卖给将军的养猪场,一年下来也赚了四两银子。”

  孟有三吸了口气说道:“一年居然有二十四两银子闲花,你当真是富贵了啊!以前你是个连我都不如的穷佃户,如今是过上老爷的日子了!”

  倪老大笑道:“表兄说笑了,如今我也还是佃户。”

  “你这个佃户,比寻常的老爷都富。”

  倪老大笑道:“表兄进屋里说话吧,尝尝我新买的茶叶。”

  “瞧瞧,茶叶都有了,还说不富贵?”

  孟有三听说倪老大买了茶叶待客,脸上更加嫉妒,讪讪地进了倪老大的屋子。进屋一看,看到梁上挂着的十几块腊肉。

  这倪老大家里居然有这么多肉食,看来今天晚上在倪老大家吃饭是有肉荤下饭了。孟有三自从鞑子在宝坻县掠夺一通后,这一年拿出压箱底的银子买粮食,饥一顿饱一顿,一家人好不容易熬过来了。这一年到头他都没有吃过一顿荤的,吃饱就算过节了,想不到居然在倪老大家吃上了肉。

  不过孟有三虽然有肉吃,却因为满心的嫉妒高兴不起来。这倪呆子被鞑子掠去,却因此因祸得福,这算什么事?

  “倪老大,你们的将军大人今年还招人开新田不?”

  “不晓得啊,若是将军招人,我马上去宝坻县告诉你!”

  “好!”孟有三总算是笑了笑,点头说道:“若是招人一定早早告诉我!我也到范家庄来做李将军的佃农!”

  ####

  李植决定扩大领地内农民的队伍。

  在乱世,粮食是十分重要的关键物资。去年收留的一万名农民虽然在初始阶段让李植花了些钱,但很快李植就得到了收益。算下来,以后每年可以获得一万六千石以上的麦子地租,价值三万多两银子。这是明面的收益,还有潜在的收益——李植还能通过粮店从本地农民手上收取四、五万石的富余粮食,让范家庄实现粮食自给。

  在乱世里,粮食能够自给意味着稳定。没有粮食吃不饱饭,有枪有炮也没用,饿肚子一切都是空谈。

  得了甜头的李植决定再来一次大开垦,再增加十万亩田地。

  李植派出吏员在静海县测绘河流地图,规划新田,选定了十万亩新田的位置。这十万亩无主荒地位于月牙河和光河的两岸,只要有水车扬水起来就能灌溉。

  李植找到了静海县守备叶贤才,以十文钱一亩荒地的价格买下了这十万亩荒地,花了一千两银子。

  虽然比原先说的两千两银子少了一半,但叶贤才还是乐得眉开眼笑,让整个守备府的吏员都行动起来,加班加点为李植做地契。他还拍胸脯说要为李植修水渠占用的河边田地做沟通,说服当地的地主接受补贴,让路给水渠。

  其实这些荒地也说不上就是卫所系统的,和范家庄附近不同,静海县的卫所军田和州县的民田犬牙交错,归属十分复杂。静海县的这些荒地既可以说是卫所的,也可以说是州县的。但是如果和州县购买荒地,把这些荒地变成民田,那就受知县管辖了,不便于李植的管理。所以李植就蛮横地从守备那里买荒地,把这些荒地变成军田了。

  以李植如今龙虎将军的威风,知县也不敢为了这些无主荒地找李植麻烦,只能捏着鼻子忍了。

  买下了荒地,李植就派人到范家庄附近的州县找来两千泥瓦匠,先把给农民住的房子盖起来。李植准备让开荒农民们先两人一间房,挤一挤。以后这些农民种李植的旱田赚到钱了,可以再盖大房子。

  现在已经是冬天了,天气寒冷户外工作效率下降,两千泥瓦匠先要盖自己住的大棚屋,然后盖五千间砖瓦房子,估计要在二月份才能把房子盖好。

  李植准备在明年冬小麦收获后去各州县雇佣农民,再雇佣五千男丁和壮女。范家庄的第一批农民收入颇高,已经起了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估计再雇新农民会十分顺利。这些新农民搬到静海县后马上开始建水渠。人手不够的话,李植还可以雇佣附近的农闲农民一起建水渠,小麦收割后农民无事可做,当地的人力皆时会十分便宜。建好水渠后就直接种冬小麦,后年春天就能收获粮食了。

  招募新农民种田比安置流民还是轻松些的——招募的农民搬家过来会带着家什农具,不会什么都要李植提供。李植只需要借给他们一些耕牛,料想他们就不缺什么了。

  不过这些事情都要等到明年春天雇佣了新的农民,才能确认。

  ####

  一边忙碌开新田的事情,李植一边派人去搜集高产作物。

  十月底,李植派出了五个家丁往南方去,到江南一带搜集红薯苗株,以及找几个会种植红薯的农民带回范家庄。

  红薯原产于中南美洲一带,被葡萄牙殖民者发现后带回旧大陆,明末时候已经传到了大明。红薯是极为高产的作物,适当施以农家肥亩产可以超过一千公斤。夏红薯可以在收割完冬小麦的土地上种一季,进行轮作,十分经济。

  如果在范家庄种植红薯,可以极大提高粮食的产量。红薯可以供人食用,虽然天天吃会难以下咽,但作为备用粮食还是十分有用的。当然红薯最大的用处是喂猪,这么高产的红薯价格十分便宜,可以大大降低养猪的成本。

  李植十分期待这五个家丁的回程,希望他们早些带红薯回来。

第二百零四章 锦衣卫韩金信

  坩埚钢的需求,在一点点发酵。

  武清县的陶老二是个铁匠,前几天从几个外来客的手上拿到了一小块钢锭,半斤,说是李家精钢,让陶老二试用。还说如果用得好,可以到天0津城东李家的店铺里买更多的,一两五钱银子一斤。

  陶老二用铁锤敲了敲了那块钢锭,觉得质量还不错。他一时兴起,拿这钢锭做刀口,配上几斤毛铁做刀背,做了一把斩骨刀。

  别说,做出来的斩骨刀质量可以。陶老二讨来根猪腿骨试了试刀:只看到手起刀落,那猪腿骨就被切成了两端。再看那斩骨刀,刀口依旧锋利,没有钝口。

  这李家精钢,确实很不错。一两五钱银子一斤,倒也不算贵。

  陶老二拿着这把斩骨刀去菜市场,找到了卖肉的黄屠夫。

  “黄屠夫,我卖把斩骨刀给你!”

  那黄屠夫眼睛一翻,粗声粗气地说道:“我有斩骨刀!哪里要买你的?”

  陶老二说道:“我这把刀好,节省你工夫!”

  那黄屠夫大声说道:“我的斩骨刀是苏钢做的,你的刀钢能比苏钢好?”

  陶老二笑了笑,把自己的斩骨刀递过去说道:“你试试便知道!”

  黄屠夫接过斩骨刀,左右看了看,就从肉摊上抽出一根猪肋骨出来。他一刀下去,就看到那猪肋骨被轻松切成了两片。再看那斩骨刀,安然无恙。

  黄屠夫说了声:“还不错!”

  他又抽出一根猪大腿骨出来放在案板上,举起斩骨刀瞄了瞄,一刀砍了下去。只听到嘭一声,那刀切开了猪大腿骨,切进了案板里。那猪大腿骨被切成了两半,断口光滑锋利。

  若是寻常钢铁做的刀,这一刀下去刀口就要卷曲。即便是苏钢做的砍骨刀,这一刀下去刀口也得稍微砍钝了,要磨刀了。但黄屠夫拔出这把刀来看了看刀口,却见刀口上一点卷曲或者砍钝的痕迹都没有,依旧锋利,不由得惊喜说道:“可以啊,陶铁匠,你这把刀不错!比苏钢做的刀还强一点。哪来的好钢?”拍了拍手,黄屠夫说道:“你这把刀多少钱?太贵了我可买不起!”

  陶老二笑道:“不是好刀我能来找你?不收你多钱,一两银子一把!”

  黄屠夫听到陶老二的话愣了愣,也不讲价,从摊位下面摸出一两碎银子交给了陶铁匠,说道:“好说,陶铁匠,以后有好东西还找我!”

  陶老二知道黄屠夫觉得便宜,所以付钱这么痛快。毕竟这刀比苏钢做的刀的还强,而半斤苏钢就要一两二、三钱,做出来的刀具自然也比较贵。李家精钢半斤只要七钱五分,算上几分银子的生铁,做一把刀成本不过八钱,陶老二能赚二钱银子。

  这买卖不赖,一个月做几笔陶老二能赚一两银子。

  不说别的,就武清县这些屠夫和酒楼厨子,恐怕都会喜欢这李家精钢做的刀。陶老二暗道要去天津买他十几斤李家精钢来,做成刀具卖出去。

  ####

  十一月十日这天,天气已经很冷了,晚上水塘里已经结了冰,这一早上还没化。早上天不亮时候下了一点雪星,不过天一亮就停了。李植穿着袄子,正在官厅三堂翻看店铺里的汇报。

  十天下来,李家精钢卖了一千多斤。作为刚上市的产品,这样的销量很不错了。不过李植希望一个月能卖一万斤,对目前的销售不满足。李植正在那里琢磨怎么扩大销售,却看到李兴哈着寒气走了进来。

  “大哥,你这里有暖炉,当真温暖!”

  李植问道:“你不去训练士兵吗?怎么有空来找我!”

  “选锋团都是老兵了,每日训练有营长看着就行,不需要我盯着!”

  坐在椅子上,李兴随口说道:“大哥,你知道不知道,井边坊的韩叔媳妇死了!”

  李植愣了愣,问道:“怎么死的?”

  “冻病了,不停咳嗽,后来就病死了,才三十多岁哩!这韩金信以前还是锦衣卫百户哩,如今竟沦落如此。”

  李植想起了这个韩金信。

  这人是天津本地人,听说祖父还是个进士,做了礼部侍郎。不过他父亲挥霍无度,把家里的钱财都用光了。这个韩金信本来依靠祖荫当上了锦衣卫小旗,天启年间他亲近阉党,一路提拔为锦衣卫百户。谁知道天启皇帝一死,阉党土崩瓦解,崇祯皇帝大力清算阉党份子,这个韩金信就被扫地出门。

  韩金信是阉党余孽,名声在外。天津前后两任巡抚贺世寿、查登备都是清流,最恨阉党。贺、查两人掌管天津,天津的体系内外都对阉党余孽极为排斥,恨不得杀之而后快。这个韩金信顶着阉党名号连活计都找不到,全靠典当以前的家当过日子。开始时候他仗着有些家底还能过寻常百姓生活,但想不到朝廷对阉党的仇视十年如一日,他家日子是一天不如一天,十分的凄惨。

  他妻子病死,也算是意料之外却又情理当中的消息了。

  以前这个韩金信没事时候喜欢站在坊里发呆,对儿童十分和蔼。李植小时候没少和他玩闹,还吃过他发的糖。此时听说他家的惨境,不禁有些同情。

  李植想了想,对李兴说道:“你叫韩金信来,我找个事情给他做!”

  李兴说道:“大哥,他可是阉党!你收留他,巡抚那边会怎么想?”

  李植啐道:“阉党怎么了?你小时候和他玩闹时候怎么不说他是阉党?”

  “小时候不懂事。”

  “你叫他来!”

  李兴无奈,领命出去了。到了下午,李兴就把韩金信带来了。

  那韩金信穿着一身旧棉袄,能看出来那旧袄子外面是绸缎质地的,大概还是十年前做的。此时袄子上面却满是破洞。大概是因为没人接济,家里打补丁的碎布也找不到。他留着长长的胡子,加上长期营养不良脸色黄蜡,三十多岁人看上去和四、五十岁一样。

  大概是因为丧妻,他的神情十分沮丧,目光呆滞。他走路时候驼着背,眼睛一直看着地上。一直走到李植跟前他才抬头看了一眼李植,跪了下去。

  “罪民韩金信见过参将大人!”

第二百零五章 刺探宋道明

  “免礼!”

  韩金信爬了起来,低着头站在李植面前,一声不吭。

  李植好言说道:“韩百户坐!”

  听到李植叫自己百户,韩金信眼里闪过一丝神采,仿佛恢复了往日身为锦衣卫百户时候的风采。但很快,他就想清楚了如今的境况,褪去了那一丝神采。他想了想,甚至怀疑李植是讽刺他曾为阉党做事,噗通一声又跪在了地上。

  “罪民早已洗心革面,再和阉党无任何瓜葛!”

  李植知道自己叫他百户把他吓着了,转口说道:“韩老爹不要害怕,本官是来给你一个前途的!”

  韩金信诧异地抬起头,呐呐问道:“什么前途?请大人明示!”

  李植不答他的话,而是问道:“你做锦衣卫时候,做的是什么事情。”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558页  当前第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558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明末工程师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