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999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东南方向也一样。

  江南道浙江道被夺了也先不管了,先要守住淮南道和江西道,起码得控制住形势,不能让叛军再一路攻城掠地了。

  先稳,再谈反击。

  “诸位,我们要是再只把张超当成普通的叛乱,那也许用不了多久,他的战旗就要出现在汉京城外了。诸位别忘记,上一次张超从辽南一路打到汉京城下,可是只用了几个月时间而已。”

  上次张超是勤王,这次是护法。

  谁敢说张超没那个本事打到汉京来?

  之前张超在交州起兵的时候,谁又能料到,半年不到,张超就已经占据了六道一领之地,得到东南无数百姓拥护?

  “可最终还得陛下同意啊。”尚书令宇文士及很无奈道。

  “我们三院宰辅只要意见一致,便可一起入宫面圣,请求陛下答应!”

  长孙无忌心里一惊,老相国房玄龄今天这是要爆啊,这样进宫,那岂不成了逼宫?

第1267章 快开门啊

  暴雨不断,水患成灾。

  扬州城紧靠着运河,又距长江不远,同样面临着严重的水患。周边许多城池村庄都被淹了,大量的百姓往那些还没被淹的城镇蜂拥而来。

  大灾往往伴随的是粮食问题,也只有城镇里才有粮食储备。

  淮南道宣抚使杨弘礼忧心忡忡,对扬州大都督程名振道,“如今到处都是难民,大量涌来,我很担心有叛军的细作混在其中。若是放难民入城,只怕里应外合。”

  程名振早年曾在窦建德麾下为县令,后来主动投奔李唐,被授为县令,在征讨刘黑闼以及后来对抗突厥和后来皇帝亲征高句丽时多有军功,特别是屡次以少胜多,算是如今朝中后起之秀,一时名将。

  皇帝急调程名振赶来扬州主持防务。

  杨弘礼是宣抚使兼刺史,程名振对他很客气,这人也是皇帝身边极得信任的,关陇名门出身,也是弘农杨氏家族,他是杨素弟弟的儿子。

  在大唐武德贞观两朝,杨家都很受重礼,朝中地位很高。朝中宰相杨恭仁,那也是他族亲。

  不过如今南军中的翰林院长杨师道,却也同样是他族人。

  “杨公打算不放难民入城吗?”程名振问。

  “不能放,不但不能让他们入城,还得派兵拦截不得让他们上堤。”

  杨弘礼担心难民中有叛军伪装,若是跟着难民上了大堤,万一破坏大堤,那扬州城可就危险了。

  “可眼下灾情严重,若我们下达这样的命令,只怕会引发民愤。”

  “为扬州安全计,也只能暂时如此。眼下战争之时,乃非常之时也。”

  杨弘礼坚持不能让灾民进入扬州,不能让他们上堤。

  ……

  暴雨如注。

  许多百姓拖家带口,挑着箩筐,里面放着家里全部的值钱家当,一队队的行走在泥泞的路上。

  身上被淋的湿透,冷的发抖。

  这个时候,只想找一块远离洪水的地方,最好是能有个摭风蔽雨的屋子,可以暂时躲避风雨,若是能再烧堆火,烤烤身上的衣服,再煮点吃的,那是最好不过了。

  大片的地方被淹,许多百姓都沿着河堤走,虽然水看着已经要漫堤,可起码现在这堤还是没被水淹的。

  “扬州就在前面了。”

  “终于到了。”

  “娃儿别哭了,进城就有火烤,进城就有粥喝,朝廷会放粥,会给我们安排地方住的。”

  “真的吗,爹?”

  “那当然是真的,这还是当初张相国定下的章程呢。遇大灾,各地城池仓库,都是马上开仓放粮,不必层层上报请示的。”

  大家精神一振,感觉脚步也有力多了。

  ……

  扬州城头上。

  程名振一身铠甲站在高处远眺,能看到前方雨中那模糊的队伍。

  “都督,真的不开门吗?”一名校尉于心不忍。

  程名振沉默不语。

  杨弘礼并不是他的上司,他才是眼下扬州城乃至整个淮南的军事长官。可杨弘礼说的也没错,眼下他们最主要的任务不是救灾,而是要守住扬州。

  现在到处是水,这对扬州来说,是个大麻烦,他们与其它城池隔绝了,成了一座孤城。虽然还有些船只,但这些船只是商船,根本无法与叛军的舰队相比的。

  逃难队伍终于赶到了扬州城下。

  可他们看到的却是那紧闭的城门。

  “开门啊!”

  “快开门让我们进去!”

  城下一支箭射下,落在众人面前,让大家一惊。

  一名校尉站在城门楼上,高声向下喊话。

  “为防叛军奸细混入城中,所有难民一律不得入城,请马上离开,否则我们就射箭了!”

  一遍遍的喊话。

  城下的百姓先是寂静。

  然后就是出离的愤怒。

  好不容易才从大火中逃出来,现在却不让进城?

  怎么有这种事情。

  前几年淮河大水,他们都还逃难过,还进过扬州城,吃到了官府拔调的粮食,撑到了退水之时。

  怎么现在却不让进城了。

  不让进城,他们怎么办。

  外面这么大的雨,连根干柴都找不到,连个落脚的破庙也没有。

  一个年轻人愤怒了。

  他抽出自己的扁担就往城门冲去。

  一支箭从城头射下。

  那个愤怒的身影踉跄了几下,一头栽倒在了泥水里。

  本来也想跟着上前的百姓,这下震住了。

  他们心里愤怒,可没人敢不要命。

  “把吊桥升起吧。”程名振扭头离去,这一幕让人心中难受。

  许许多多赶到的难民都被拒之城外,甚至城里早先涌进来的难民,也被一遍遍的核查身份,若是没有五个乡邻做保,就要被赶出城去。

  留下来的,也被送进了一个个安置营里,不得出营。

  风雨里,百姓的咒骂声不断。

  间夹着孩童的哭喊之声。

  漫长的一夜。

  天亮。

  风大起。

  雨稍减。

  长江北岸,许多百姓惊讶的看到,无数船只扬着风帆,汇集一起,首尾相接,不计其数,正往北来。

  蓝色的蛟龙旗。

  “是南军。”

  “南军水师来了。”

  看到这些战舰,那些百姓没有人惊慌,他们甚至感到高兴,那是希望的曙光。

  有人跳起来向着舰队挥手,高呼着仁慈的太子。

  舰队驶入宽阔的运河。

  向着扬州城而去。

  舰队后方,不时有船离开舰队,他们登上北岸,开始从船上卸下一袋袋的米和炭,然后开始搭帐篷,煮粥。

  “大家都排好队,粮食很多,每个人都有份。”

  “我们是监国太子麾下的海军士兵,是来救援江北的灾民百姓的。”

  “大家先排队,饭还要一会好,青壮者可以过来帮忙搭帐篷,青壮妇人也可以过来帮忙烧水煮粥生火!”

  灾民们在迅速的汇集过来。

  但他们没有人上来争抢。

  “我就知道,朝廷不会忘记我们这些受灾百姓的,肯定会救灾的。”一个老农看着那一袋袋从船上搬下的米,高兴的流眼泪。

  “爹,这不是汉京朝廷送来的米,这是南边监国太子送来的。汉京的那皇帝才不会管我们死活了,只有太子和赵王才是最仁义的。”有个年轻人大声说道。

  许多人都点头。

  是啊,这是南军。

  从长江到扬州,不过数十里。

  张超的舰队不停的分出船只,赶往运河两岸救灾。给百姓们施继,给他们建立安置营地,搭建帐篷,送煤。维持秩序,派医生给大家诊治。

  这送温暖的行为,赢得无数百姓的叫好。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999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999/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