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855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这次不但民团要去,商团也要去。”李超道。

  琉求岛上,现在拥有许多支武装力量。其中有朝廷的武装,隶属于澎湖县衙领导的澎湖县巡检,拥有一共一百二十名巡检。这些巡检不是府兵,但也算是地方军队,负责治安巡逻、辑私、捕盗、捉贼等任务。

  澎湖军府,也在筹备之中,到时会建立军府,点选府兵。琉求岛上会设立两到三个军府,拥有一千五到两千余人左右规模。甚至水师也在筹备在琉求岛和澎湖港设立两支巡逻船队。

  除了这些官军,目前岛上还有李家的领主护卫队,澎湖驻有三百人,琉求堡驻有九百人,总共拥有一千二百武装。这一千二百人,算是目前岛上最强的武力,属于常备性质。

  此外,岛上的所有屯堡,还有民兵。每屯的青壮编为民兵,拥有武器,平时会抽空训练,各屯民兵编为琉求民兵团。

  另外,城里的商铺、工坊里的商人、工匠等,也一样要抽空参加训练,他们也被编组起来,为与普通民兵区分,他们被称为商兵,所有商兵编为商兵团,简称商团。

  整个琉求岛上,不论城区还是屯庄和地主们的庄园,基本上是全民都备有武器,全都要抽空训练,甚至他们还得轮流当值,负责巡逻等。

  民团的巡逻队就是联防队,而商团的巡逻队称为治安队。一个负责乡下,一个负责城区。

  如今琉求形势不错,没有哪个山夷敢来惹事,可李超却坚持这种全民皆兵的模式,他一直提出岛上有几十万山夷,须居安思危,要让移民们尚武。

  在他的要求下,岛上的商人、伙计们就算是做生意,腰上都挎着刀。农民们在田里耕田,都扛着枪挎着刀去。

  每天清晨,屯庄的晒场上都是锻炼喊声。

  “光练不行,总得让他们去见识见识一下,实战实战。哪怕就是去观摩助阵,也很有作用的。当过兵打过仗的人都知道,新兵练的再好,如果没上过战场见过血,终究只是菜鸟。”

  李超弄这些民团、商团,可不只是弄个健身会,那是有大作用的。将来有朝一日,能够召之既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这叫藏兵于民。

  如果仅仅是练,没打过,那也是空架子。

  “可开支不小啊?”范履冰道。

  民兵们平时训练也是抽空闲之时训练,联防队则是轮值,并不怎么耽误时间。可如果要去山里征讨,得花费不少时间,还有这吃喝等也要花钱的。

  “放心吧,开支这些,有李家负责。”

  这一次也不用抽调所有的人都去,各屯各庄各抽调部分人手,另外护卫队、商团、巡检等也各抽一些人手,最终是凑了一团三营共一千余人。

  李超大方包揽了所有的开支,包括这一团人的口粮以及补贴等。

  五月初三。

  琉求城再次热闹起来,联盟各部首领们如约带队前来。

  到处都是插着艳丽鸟毛的部落夷民,他们穿着五彩的围裙,有的上身穿着鹿皮衣。有的则直接围了块麻布毯子,甚至不少光着上身的。

  多数人都是打着赤脚。

  每个人拿着鹿角矛,不少挎着横刀,也有人还拿着石刀,背着弓。

  呜啦啦的赶到,场面真是壮观。

  各部落都来了不少人,主要是青壮男子和一些少年,这次没人带妇人孩子来了,这次是来战斗的,不是来交易的。

  许多夷人脸上甚至还涂了泥彩。

  三百多个寨社,最后凑起了五千多人。

  但当李超带着两千人出现时,那些山夷都安静了下来。

  一千五百是民团商团以及巡检和护卫队的,另五百,是李超从自己麾下五千士兵中抽来的。尤其是这五百人,一个个是铠甲明亮,旗帜飘飘,长枪如林。

  仅是每个士兵的那一面丝织披风,就足够山夷们羡慕万分了。

  拿丝绸做披风,拿钢铁做头盔,拿珍贵的铁料做成铠甲,唐人太奢侈了。

  反唐联盟四十四部,既有在平原上生活的,也有在山林里生活的,李超早收集了他们的情报,攻击的路线,也是先扫荡平原上的那些部族。他也没打算来个分路进攻,而是这么七八千人,就一路浩浩荡荡一个个目标横扫过去。

  他就是要用这种浩荡的声势,给予那些反对者雷霆一击,也给那些联盟里的各部落一个震慑。

  当他们行军半天,到达第一个寨子前时,那个寨里的人甚至都没有料到唐人会突然来袭。

  许多男人还在外面打猎,有些在村外耕种,妇人们在制皮子,孩子们在嬉戏。

  七八千人的军队,对这个只有不到千人的寨子来说,简直是无边无际。

  李超都不需要什么战术,他带着自己的两千唐军坐镇中军,然后让那五千余各寨的人出动。成年人负责包围村寨,然后让那些少年们杀进村寨,让他们去战斗,去猎头,遵守他们的传统,用敌人的头颅来证明他们的勇敢,完成他们的成人仪式。

  “野蛮,残忍!”范履冰一身绿袍,骑在马上,看着嗷嗷叫冲向惊慌村寨的那些山夷半大小子们,忍不住摇头叹息。

  “这就是丛林法则,弱肉强实,适者生存。我们中原虽自汉独尊儒术,但汉却是个充满进取开拓精神的朝代。直到亡,汉都是以强亡,周边蛮夷无有敢犯强汉者。儒家学术,并不软弱,可惜许久以为,被人误解了圣贤语录。如今,我大唐也尊儒,但却不是被人曲解的儒,而是汉之时的进取之心的儒。”

  “居安思危,忘战必危。”这是一个教训。

  战斗没有悬念,虽然杀进去的全是些十几岁的孩子,但山夷的孩子不是汉人的孩子。这些人打小学习狩猎,训练战斗技巧,他们视猎头为荣耀,一个个狂吼高叫,兴奋万分。

  战斗很快结束。

  许多山夷少年浑身是血,却满脸兴奋的提着人头出来。

  也有些少年倒在了村里,但他们的父亲他们的族人却很从容,对于他们来说,死亡,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在战斗中死亡,会让他们的灵魂进入灵界,会通过彩虹桥进入那天堂之中。

  这是少年们必须经历的一道关。

  通过的,他们成为了男人,成为了战士,可以纹身可以娶妻。通不过,他们就还不够资格成为男人,得继续磨砺,如果战死了,他们会回归天堂,然后转世再来。

  “这片土地不错。”

  “这是一个千人大寨。”

  李超和柯山却在聊着这个寨子的土地山林。

  “这寨子里的战利品都归各部,我们出钱买下这里的土地和俘虏。”李超让人对首领们道。

  一众首领互相商议了一会,最后开出了一个价格。

  李超没有讨价还价,直接答应了下来。

  “其实我们自己也能打下来,不用给这些人钱。”

  “确实,但这点钱并不白花。”李超笑着道。“让我们的商团和民团进去打扫战场吧,带他们来,总得见见血的。”

  一骑快马赶到。

  骑士滚鞍落马,跑了过来。

  “越王,汉京来使,请越王回去领旨。”

  留下柯山带队,继续与联盟征讨其余部落,李超返回琉求。

  皇帝的使者在那里等着,“越王接旨。”

  岭南酋帅叛乱!

  钦州宁长真、高真冯暄,还有化州谈殿、越州宁道民等联合南越各溪峒首领起兵叛乱。高州刺史冯盎、南扶州刺史陈龙树等豪酋态度不明。

  李世民下旨,让李超立即率部南下岭南,前往平乱安抚地方。

  接下旨意,李超也有些意外。

  宁长真、冯暄都是岭南酋帅,宁冯两家还是亲戚,宁道明也是宁氏家族的人,而谈殿当年也是依靠宁家起来的。这些人这个时候起兵,让人有些意外。

  毕竟,他们在几年前才刚降的唐。

  张仲坚等人都退下后,对李超道,“这倒是一个机会啊。岭南之地,百越俚獠与汉人豪强结合,世代相袭,朝廷根本控制不了,只能羁糜。这些酋帅们也是叛服不常,但最后中央往往都只能派人安抚,大事化小。”

  “这次岭南叛乱,文远正好可借机插手岭南啊。”

  岭南百越土著,朝廷向来只能羁糜安抚,那里是冯、宁、陈等几大豪强们割据的地盘,这次宁高几个酋帅造反,李超确实有机会对付这几大家族。

  “冯宁陈百年割据,势力不小,比如冯家,冯暄冯盎兄弟都是刺史,他们的儿子也皆是一地刺史,他们的姻亲又是刺史,他们还得到大小溪峒俚獠支持,根深蒂固,势力庞大,想将他们连根拔起,可不容易。”

  “机会难得,不试试就太可惜了。”张仲坚笑着道。

  “嗯,那就试试。”

第1110章 舍命陪君子

  “卫国公,”李世民有些疲惫的道,“朕打算由你出任岭南道行军总管,统领江淮岭南兵马,南下平定宁长真冯暄等叛乱。”

  魏征出列,“陛下,臣以为无须卫国公率大军南下,岭南之乱,有李太师一人足矣。”

  “岭南宁长真、冯暄、谈殿等酋举兵叛乱,冯盎、陈龙树至今还有表态,岭南已经大乱,朕岂能坐视岭南糜烂?朕也不会容忍岭南的叛乱,不会纵容,更不会坐视,这一次,朕绝不手软。岭南,也是大唐之岭南,冯宁几家身为大唐之臣,却起兵叛乱,必须镇压平定。”

  魏征却不支持皇帝大动干戈的举动。

  岭南现在传来的消息,也只有宁长真、冯暄和谈殿几人反,冯盎和陈龙树都没有起兵。冯暄虽是冯盎兄弟,但冯家却是以冯盎为主,而且那个陈龙树更是紧跟着朝廷这边,与谈殿还是世仇。

  岭南之地,地处偏远不说,而且那本来就是羁糜之地。如果朝廷贸然兴起大军前去讨伐,一来兴师动众,耗费众多,而且不熟地形,兵多未必管用。甚至反可能让冯盎等惊惧,逼反他们。

  “臣依然建议,由太师李超前往岭南安抚平乱。”

  “李超也只有几千兵马。”李世民道。

  “陛下,广州和交州都是朝廷控制之下,那里还各有几千兵马。况且,冯盎和陈龙树未必会反,李超到了岭南,可以征调他们出兵配合。”

  “朕是担心文远兵微将寡。”

  “但文远手下有五千现在的兵,比起临时从江淮岭南各地征召兵马要快的多。如果陛下还担忧李文远兵少,那么陛下可下一道旨,着李超暂时节制岭南诸道兵马,受其节制。”

  皇帝犹豫。

  他倒是相信李超的用兵能力,只是李超此次本是去收服其封地越国。这也是他暂时离开朝廷中枢,如今让他统兵平乱,这乱子估计很快就平定了,那到时李超又立一大功了。

  “迁王珪任广东道宣抚使兼广州刺史,迁崔仁师任广西道宣抚使兼邕州刺史,迁杨师道任广南道宣抚使兼交州刺史!”

  “授李超广东广西广南越南云南湖南黔中七省宣抚处置大使!”

  朝会结束。

  李世民在御书房召见三院宰辅。

  皇帝背负着双手,在殿中踱步。

  良久,皇帝开口,“自秦汉到隋唐,岭南之地虽早就设置郡县,然一直以来,皆有名无实,名为朝廷郡县,实为羁糜之地。秦末汉初,赵陀甚至建立了南越国,甚至一度称帝,南越立国一百余年,拥有岭南两广之地,甚至占据初建部份。”

  “后南越虽降,然则中原对岭南控制一直非常弱。前朝之时,岭南也是叛服不常。朕思之,大唐岂能有此等国中之国。此次冯宁叛乱,朕以为倒是一个机会。朝廷有了出师之名,可以正式讨伐,对岭南夺得控制,真正的控制,将那些俚獠编户齐民,把岭南之地尽归朝廷。”

  皇帝的一开口,就公布了如此雄心,在坐的宰辅们倒没有谁意外。

  他们的皇帝是个雄心勃勃的君主,想要远超秦汉,超越秦皇汉武。过去朝廷没空理会岭南,他们肯安稳的呆在那里做自己的土皇帝就好了,但现在,皇帝已经不满足了。

  皇帝几次拒收岭南酋帅们的进贡,才使得岭南酋帅们心中不安,有了这一次的叛乱。可以说,这都是皇帝故意引来的战争。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855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855/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