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小说网
最新小说 | 小编推荐 | 返回简介页 | 返回首页
(好看的历史小说,尽在久久小说网,记得收藏本站哦!)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加大 ]   
选择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唐朝好地主_分节阅读_第740节
小说作者:木子蓝色   小说类别:历史军事   内容大小:4.37 MB   上传时间:2025-06-01 10:54:09

  可李世民却越听眉头越皱。

  大唐能有今天,正因为重视军备。哪怕日子再苦,也没有自废武功。李超在朝的时候,甚至主动提出了要扩军至八十万,还积极发展出了火器部队,建立火器监,打造火器生产线。

  大唐还建立了一支正规的常备军。

  可现在倒好,戴胄一来就要一刀全切。

第936章

  武当山,李氏净乐庄园。

  年底了,李氏各地产业的管事代表们都纷纷赶来,参加一年一度的李记年终大会。他们来自天南地北、五湖四海。

  就如是朝廷的朝集使一样,远的地方,从十月就开始动身前来。近些的,则也赶在十二月中就前来。

  李家产业越来越多,越做越大。

  这么大的产业,管理起来也是非常难的。好在李超有比较好的管理制度,早早就把框架立了起来。他把李氏的产业,分门别类。

  同类的产业规划在一起,委派了管理团队,对整个产业下的各个商铺进行垂直管理。同时,李超又设立了人事、财务等各大总部管理团队,管理所有李记下的各行各业。

  好比李记的金融部,就总管着李记的钱庄、当铺、保险等这类所有产业。但同时,李家的财务部,也一样对李记钱庄的财务有着管理、审核权。

  正是靠着这套制度,李家的产业这些年发展的极快,却极并不乱。

  年底的这次大会,不仅是审核,同时也是让李家能跟下面的管理团队,特别是那些产业主持的管事们有个更好的了解机会。另外,让他们亲自来开会,也是李记下各产业的加强交流,让他们更好的领会李家的要求。

  这些产业都是李家的,一切都要围绕着李家的要求发展。

  每年的这次年底大会,李家和别家合伙的那些产业,也会派代表前来列席会议。

  武当山下,到处都是马车。

  一辆又一辆的马车,停出去好几里路。

  每家产业代表,都坐着马车前来,带着车夫,甚至带着自己的助理、幕僚什么的。李记的产业都很赚钱,李家赚大钱的同时,对管理团队也向来不吝惜。

  管事们都能拿到身股,就是管理层的分红,甚至就连普通员工都能拿到分红,虽然这只是身股,也就是岗位的干股,去职就没有了,可这样的优厚待遇可没有几家有的。

  管事们还能享受不少的好处,比如李氏内部产业商品的优惠券,李家的管事购买李记的马车,可是能优先提货,并且享受打折优惠的。

  要知道,如今李记的四轮马车,可是拥有许多项独家技术,四轮马车早成为身份的象征。宝马、奔驰、悍马、捷豹……这些牌子的四轮马车卖的好的不得了,订单早排到很久之后了。

  但李家的管事,却能享受到工坊的计划外订单额度。

  价格上还有优惠。

  李家这么大声势的武当山大会,连均州官府都早惊动了。

  哪怕李超已经不是宰相了,可人家也还是大唐第一功臣啊,赵国公的领地依然是大唐臣子中最大的,灞上李的声势依然牛皮轰轰。李超可还是太子老师呢,之前皇帝再次下诏晋封李超为太保,李超已经接受了。

  嗯,李超还是太子的未来丈人。

  就凭这两点,李超哪怕不当宰相不入朝为官,可这地位依然是无比煊赫的。

  均州刺史早派出了衙役帮李超维持秩序,武当山下替李家接待客人。

  几个衙役站在路边上,看着那长长一排看不到头的路边停放马车,惊叹连连。

  “这只怕得有上千辆马车吧?”

  “何止啊,我估计得有三千辆。”

  “天啊,差不多全都是四轮马车啊。我好想买一辆宝马马车,可惜太贵了。”一名衙役望着那一辆辆装饰漂亮的四轮马车,羡慕的道。

  “宝马可不便宜,不过我还是喜欢悍马,宝马太奢华而且过于精致了些,还是悍马好,粗旷结实,乡下路也能跑的飞起。”

  另一个衙役对两个同伴的幻想很不屑一顾。

  “你们连匹马都还买不起呢,还想买四轮马车?四轮马车,那可是非富即贵才能买的起的,不是勋戚贵族就是官僚富贾,一般人哪买的起?我们能买攒钱买辆普通的马车就不得了了,还是想点实际的吧,什么时候攒钱把家里的骡子换一匹马,这两年马价下跌了不少,我想着再等两年,河西马价格再降点,到时花二十贯买一匹河西马。”

  “我觉得还是突厥马好,不挑食,好养,还便宜。”

  一名年轻的均州小吏却没理会几个衙役的话,他也一直在打量着那些马车,可想的却不是买马车还是买马的事情,他想的是,李家果真庞大无比。

  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

  一句话道尽李家的财势宠大啊。

  起码三千辆马车,如果一辆马车代表着李家的一处产业,那就意味着李家起码有三千家产业。

  连管事都能拥有这么昂贵的马车,可以知道这些产业是多么的赚钱了。

  李家真是富可敌国都不为过,家财千万,那都是说的太少了。

  小吏是个年轻人,也是世家出身,虽是旁枝,可书没少读,也曾游历过不少地方。看待事情比较成熟,他暗暗的数着李家的那些产业。

  李家最赚钱的产业是什么?

  李记钱庄?李记钱庄分行遍布天下,据说天下三百余州,每一个州都有李记钱庄的分行,天下一千余县,起码有一半的县,已经有了李记钱庄的分行。仅仅是这一点,就能知道李记钱庄有多么的了得。

  大唐无数的百姓和商人把钱存进李记的钱庄里面,李记转手把钱拿去放贷,就不知道赚了多少利息,空手套白狼,借鸡生蛋。

  可偏偏还得到天下称赞,存钱的人称赞李记揽储给息,给了大家方便。钱存进李记,不但有利息,而且还能随时取出。特别是李记分行遍布天下之后,储户已经可以凭着存折随处可取现。虽然异地取钱,多收点手续费,但方便啊。

  商人们也称赞李记钱庄,他们外出的时候不用再背着沉重的铜钱,也不用带着金银不安全,直接汇兑就行。

  大家都喜欢李记钱庄,李记见票即兑的庄票,跟钱币一样的好用。

  全天下的人都在帮李记赚钱,却还要称赞他。

  而李超拿着这些钱去放贷,却还又得了好名声。因为李记借贷的利息低,比起普通的民间借贷低的多,更别说高利贷了。只要有抵押,在李记贷到钱非常快。一些信誉好的商家,甚至能凭他们的信用评估就能拿到贷款。

  李记钱庄,已经真正的深入到了大唐百姓生活之中,光一个李记钱庄一年要赚多少钱?年轻的吏员不知道,但赚的绝对不是一个小数字。

  朝廷之前也有专门给一笔钱各地官衙放贷,称为公廨钱,但公廨钱月息百分之八,利息高昂,甚至中间替官府放贷的捉钱品子还要中间渔利一把,朝廷的公廨钱在民间名声极臭,根本不及李记的放贷。

  更别说民间地主和商人们的九出十三归、羊羔贷等高利贷了。

  李记既赚了钱,又得了好名声,这本事,让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啊。连年轻吏员自己,也都把钱存在这李记钱庄里,他倒不是为了几个利息,而只是为了取用方便。相比起沉重的铜钱、金银币,李记随时能在天下各地通取的存折或者是见票即兑的庄票,更加方便好用。

  还有李记当铺,一样遍及天下。有李记钱庄的地方,一般旁边就有李记的当铺。

  李记商行、李记百货、李记货运、李记邮递、李记营造、李记镖行,还有李记的茶、酒、糖,他们还涉及盐、矿产、炼钢冶铁、造船、马车、瓷器等,似乎这天下赚钱的买卖,李家都有插手。

  什么贸易,牲畜贩卖、屠宰加工、皮革毛纺。

  甚至是贩卖粮食、培育粮种。

  这天下,还有李记不做的生意吗?

  他们连奴隶贩卖都做,开医馆卖药材开酒楼开饭店,似乎只有青楼和赌坊没开了。

  山上。

  大管家李伯进来。

  “郎君,大家都已经到齐了。”

  “这次来参会的,总共是李记名下三千六百名代表,代表着我们李记全天下共八千余处产业,另外列度的有一百多名代表,是我们李家参股产业的各家代表。”

  “今年各处产业都发展的很好,管事们也很兴奋,都等着郎君表扬他们呢。”

  李超笑笑。

  “他们是等着我给他们发年终奖,我去年就说过,干的好就奖的多。在正常的年终奖外,做的好的,业绩突出利润高的,还会有特别奖励。我这人说到做到,今年我已经决定,拿出一百万贯,作为特别年终奖。一会,就在会上宣布并发放。”

  “一百万贯特别年终奖?”

  这个数字,连老管家都震住了。

  一百万贯啊!

  “一百万贯并不算多,咱们这么大的摊子,数千家产业呢,分下去其实也没多少了。发奖金我不怕发多,因为发的再多,也都是大家干的好,替我赚的更多。我希望明年,我们能再发一百万,甚至发两百万三百万,发的越多越好。”

  “郎君大方!”管家最后只说出了四个字。一百万啊,这又不是跟下面人约定的薪水工钱,这是奖金啊,还是在李家已经给大家发过了年终奖的情况下,另发的特别年终奖。李家完全可以不发的,一百万啊。

  “走吧,别让大家久等我一个人了。”李超笑着往会场走去。

第937章

  审核这些事情,自然有李家高薪请来的账房们去做。前尚书右仆射、户部尚书、许国公马周,如今就暂时担任着李记的总会计师。

  李家有多少产业,多少家底,马周一清二楚。李超也没有丝毫隐瞒的意思,跟马周的关系,非同一般。

  可就算是当过大唐宰相,管过整个大唐钱袋子的马周,最近也有些经常愣神。李家太有钱了,有钱到已经不是富可敌国来形容的了。

  大唐立国已经八年整,估计八年的朝廷国库收入加一起,都没李超家的家产加起来多。这赚钱的本事,马周佩服的五体投地。几年前,他也是李超的账房,那个时候,李超有多少家底他也一清二楚。

  那时李超还住着一孔破窑洞,还在卖黄馍馍呢。

  可如今呢,李记名下已经有八千多家的商铺作坊,给李记干做的雇工加起来超过三十万。李记的产业更是涉及到方方面面,衣食住行,到处都有李记的影子。

  马周忍不住问李超,“赚这么多钱干嘛?”

  李超的回答让他出乎意料。

  “也没曾想过非要赚多少钱,只是这么顺其自然,也就有了今天的规模。”

  这回答,若是让别人听到,肯定会吐血。甚至认为李超故事装逼,但马周却相信李超。有的时候,就是这么自然而然。

  李超不是特别爱财的人,虽然他也喜欢钱,但没喜欢到成为金钱奴隶的地步,他只是不想被钱束缚。

  正因为如此,李超才会在赚了钱之后,不断的再投进去,钱滚钱,利生利,产业规模越做越大,有了如今的地步。

  马周细思,李超能有今天这么大的一个产业,还是与他的地位分不开。若不是李超这几年在朝中的地位,还有那引起勋贵们的支持帮衬,李超的这些下金蛋的金鸡,肯定早就被人抢走了。

  就跟当年他在李家做账房时,李超的白糖冰糖秘方被张尹二妃家抢了一样。

  当然,光有权势也不行。虽然这年头,那些权贵们赚钱方法很简单,有了权势,自然有商人投附,他们坐享其成就好。可李超不是这样的,李家的产业真的是李超自己做起来的,虽然看似管的少,但总管规模布局都是李超,而且李超总能拿出许多了不得的技术。

  比如冶铁炼钢,李超拿出来的炉子,让李记的钢铁厂第一家拥有了直接一次炼化几百斤钢液的能力,这本事可是独一家。别人都是各种传统的百锻成钢,李家却直接用炉子炼化得到大量钢液。

  再比如李记钱庄,也是开创了全新模式。等别人想要模仿,李记钱庄已经完成了布局,拥有了大量的储户和存款,别人想争都争不过。

  李家赚钱,不靠权势,也不是简单的占地、垄断、高利贷等简单粗暴的方式,而是每做一个产业,都是做到了引领潮流。

  比如李记造四轮马车,比如李记造风帆船,李记炒茶制糖烧瓷器等等,无一不是这样。

本文每页显示100行  共1297页  当前第740
返回章节列表页    首页    上一页  ←  740/1297  →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小提示:如您觉着本文好看,可以通过键盘上的方向键←或→快捷地打开上一页、下一页继续在线阅读。
也可下载唐朝好地主txt电子书到您的看书设备,以获得更快更好的阅读体验!遇到空白章节或是缺章乱码等请报告错误,谢谢!